“00後”大學生為疫情防控工作奉獻青春力量

這個春節,我們說“在家就是做貢獻。”可埇橋區一大批“90後”“00後”們卻主動放棄休假,“請戰”疫情防控第一線。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隨處可見他們青春、奉獻、樂觀的身影。

“00後”大學生為疫情防控工作奉獻青春力量/一腔熱血為社區 防控疫情做榜樣

“00後”大學生為疫情防控工作奉獻青春力量

最美“移動測溫儀”

2月1日起,每天天還是黑濛濛的時候,大學生馬俊婷就準時來到自己所負責的站點,準備著為出入的居民進行登記工作。她每天詳細地記錄著每位出入居民的姓名、出入時間、聯繫電話、出入事由等詳細信息。向居民及出入居民發放疫情防控宣傳單、明白紙,講解疫情預防措施。勸說居民正確佩戴口罩,對出入本小區的每位居民都要進行消毒、測量體溫。截至目前,累計發放宣傳材料200餘份,測量體溫150餘人次,被稱為最美“移動測溫儀”。

“00後”大學生為疫情防控工作奉獻青春力量/一腔熱血為社區 防控疫情做榜樣

流動“小喇叭”

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宣傳工作,提高居民的知曉率和防範意識,她還擔當起流動“小喇叭”,在轄區內利用小喇叭進行疫情防控宣傳,確保疫情防控相關知識覆蓋到每一戶居民家中。馬俊婷所負責的區域,人流量大、居住人口多,工作難度可想而知。而她所在的“值班站點”只不過是一個簡易小棚子,四面透風,每天早上從七點值班到晚上十點,馬俊婷的手被凍的紅腫,可她毅然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偶爾還會遇到不理解的居民,不配合登記工作,還隨口罵人,馬俊婷總是非常耐心的上前給他們講解疫情防控的嚴重性。“天天跑東跑西也挺累,但是想到自己為防疫出了一份力,心裡還是挺自豪的。”馬俊婷說。

“00後”大學生為疫情防控工作奉獻青春力量/一腔熱血為社區 防控疫情做榜樣

馬俊婷,她主動爭當疫情防控第一線的志願者,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綿薄之力,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奉獻青春力量。(劉曉翠)


一腔熱血為社區 防控疫情做榜樣

張竹君,女,1991年出生,中共黨員,東關街道馬號社區居民,馬號社區黨委委員,馬號社區“中國紅”黨員志願者。

“00後”大學生為疫情防控工作奉獻青春力量/一腔熱血為社區 防控疫情做榜樣

“00後”大學生為疫情防控工作奉獻青春力量/一腔熱血為社區 防控疫情做榜樣

張竹君同志在馬號社區全面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後,主動申請來到社區防疫工作第一線,在社區留存的主要路段進行來往行人登記工作,登記工作繁瑣量大,需要與許多社區居民接觸,她提醒居民進入轄區先消毒,出入注意防護,儘量減少不必要出行,減少被感染的風險。目前社區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許多居民不理解為什麼要嚴防死守,與此同時就會在路口與志願者發生口頭爭執,張竹君就碰到過這樣的問題,但是她的解決方法就是耐心的講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嚴重性和傳播速度,不厭其煩的回答居民的各種問題,最後將這些問題解釋清楚,社區居民在瞭解疫情的同時也能夠積極配合社區工作,為社區後續開展疫情防控措施奠定群眾基礎。同時,她抽出時間為轄區內的物管小區保安送上酒精等疫情防控的必需品,並對轄區各小區樓道及住戶門把手、走廊進行消毒,不管工作多忙多累她始終堅持在疫情防護第一線,不退縮,不推諉,不抱怨。

“00後”大學生為疫情防控工作奉獻青春力量/一腔熱血為社區 防控疫情做榜樣

“00後”大學生為疫情防控工作奉獻青春力量/一腔熱血為社區 防控疫情做榜樣

因社區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她還擔當起社區後勤保障工作,她和同事二人一起為社區所有疫情防控工作人員提供後勤保障。哪個站點需要酒精,哪個站點需要登記表,哪個站點需要耳溫槍她都瞭如指掌。每天早晨七點你能夠準時的在社區辦公室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忙著分裝酒精,盤點物資,清潔消毒辦公區域。待她完成這些瑣碎的工作後,和工作人員一起將物資和分裝好的酒精發放到各個站點。馬號社區佔地1.9畝,轄區共設有7個封閉路口,物資配送完畢已經一個多小時過去,而她每天需要重複這些工作很多次,消耗大量的體力和時間,吃上一口熱飯是最她奢侈的願望。高強度的工作也令她的休息很難保障,最累的時候她就臥在社區辦公室的椅子上休息一會,但只要一個電話或者一個信息,她又踏上了為社區工作人員運送物資和酒精的道路,雖然工作辛苦瑣碎,但是她從來不抱怨,認真工作,她紅色的身影遍佈在馬號社區的各個防疫站點。


“00後”大學生為疫情防控工作奉獻青春力量/一腔熱血為社區 防控疫情做榜樣

“00後”大學生為疫情防控工作奉獻青春力量/一腔熱血為社區 防控疫情做榜樣

張竹君不分晝夜的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疫情就是命令是她堅守的準則。疫情工作第一位,她沒有時間照看自己幼小的兒子和退休在家的父母,她舍小家為大家,充分展現了當代黨員志願者衝鋒在前、勇挑重擔、擔當作為的精神風貌。張竹君用她的實際行動感染與影響著全體社區工作人員,用她對堅決打贏疫情防控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保障著社區居民的出行和生命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