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人生》中的高加林,還是喜歡《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為什麼?

夢繁華


路遙先生的這兩部作品都喜歡,看過之後也是很受啟發的。我們沒有生活在那個年代,也沒有經歷過那樣的環境,但卻被孫少平和孫少安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善良深深感染了。

對於人物形象來說,孫少平更為耀眼,從藝術形象來說高加林更具有藝術魅力。

01高加林更真實

人們對高加林這個人物的爭議很多,因為他拋棄了在他痛苦困惑的時候給予他愛情的劉巧珍。雖如此也不能說高加林不愛劉巧珍,他太想脫離貧瘠的黃土地了;他不甘心像父輩那樣一輩子在黃土地耕耘,等到有機會離開的時候,高加林是放飛的心情。

此時又遇到了上學時候就喜歡過他的黃亞萍熱烈的追求,高加林就淪陷了。想到劉巧珍的時候,高加林的內心也是很矛盾自責的,他眼前會時常浮現劉巧珍的面龐,他很糾結,但最終離開黃土地的念頭佔據了上風。沒等高加林說明白,聰明的巧珍早已經感覺到了,她沒讓高加林為難,傷心欲絕的她,匆匆嫁給了喜歡她的人,只是內心還是深深愛著高加林。

後來,因為黃亞萍前男友的媽媽狀告了高加林走後門,就這樣,高加林又回到了黃土高坡。劉巧珍擔心村民冷嘲熱諷,讓父親去做工作。經過這些事情以後,高加林悟出了許多,安下心來,重新點燃了希望之火。但失去了劉巧珍這麼好的人,應該是他心裡永遠的痛。

高加林的形象很真實,即便今天,相信像他這樣做出選擇的人仍不在少數。

02孫少平更理想

和高加林相比,孫少平是個更為理想化人物,他的高尚情懷讓人仰視,也很受感動。

他的同學侯玉英和郝紅梅,這兩個女同學都曾傷害過他,但他沒有放在心裡。當郝紅梅被羞辱的時候,他勇敢站了出來;當侯玉英被水圍困的時候,他也冒險救了她。他偶然發現了包工頭胡永洲對少女小翠的凌辱,便憤然出走抱打不平,仗義相救,並把自己兩個月辛苦掙的工錢都給了她。

《平凡的世界》最感人的就是曉霞犧牲的場景,悲傷的心情讓人久久不能釋懷。孫少平得知曉霞犧牲的消息後,思想崩潰,完全不能夠相信。他讀著曉霞的日記淚流滿面,喃喃自語:“田曉霞死了,田曉霞死了?”看到這裡就想到路遙當初寫田曉霞犧牲時候的心情是何等的悲傷,他伏案痛苦:“我的田曉霞死了,我的田曉霞死了……”

曉霞犧牲後,孫少平沒有接受金秀的追求,而是回到了煤礦和惠英嫂母子生活到一起。這有點不符合孫少平的性格和追求,等於重蹈了孫少安舍潤葉娶秀蓮的老路。他和惠英在精神上無共同之處,這好像又回到了《人生》中,劉巧珍對高加林的狀態。

只能說明,孫少平更務實,只是如此一來,又難以理解他和曉霞那種精神上的共鳴了。


Mr卡季奇


高加林是一個具有複雜的、矛盾的、具有多重性格的那個時代農村青年的典型形象。在他的性格中,既有自尊、自信、自強、富有理想的一面,又有自卑、自負、自私的一面;既有樂觀、倔強、勇於追求的一面,又有悲觀、懦弱、虛榮的一面;既有反抗的一面,又有妥協的一面。黑格爾說:“人的特點就在於他不僅擔負多方面的矛盾,而且還忍受多方面的矛盾,在這種矛盾裡仍然保持自己的本色,忠實於自己。”高加林的性格就是這種複雜的矛盾和矛盾的諸方面組成的統一體,是獨特的“這一個”。

高加林是一個農民的兒子。他從來也沒有鄙視過任何一個農民,但他自己從來都沒有當農民的精神準備。他對家鄉的土地懷有深厚的感情,但他十幾年拼命讀書就是為了不像他父輩那樣當一輩子土地的主人(或者按他另一種說法是奴隸),即使他在民辦教師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績,同時也是為了將來通過考試或許轉為國家正式教師,離開土地,進而爭取做他理想的工作。當民辦教師職務被高明樓下掉時,他憤憤不平,決心豁出命來和他“拼”個高低,當馬長勝為了巴結他的叔叔開後門使他住進了縣委大院時,他卻坦然地依靠了權勢,與高明樓的矛盾迎刃而解。他上街賣蒸饃躲躲閃閃,生怕碰見熟人,成了這個世界最無能的人。他在精神危機中遇上了巧珍,巧珍那純潔、無私的愛情像無聲的春雨悄然地滋潤著他焦躁的心田,使他精神重新閃光,激起他對生活的熱愛。當他享受初戀的幸福時,他又十分懊悔、惆悵。他時時刻刻地想念巧珍,但又處處躲避巧珍。他在與巧珍的相愛中,敢於衝擊頑固的習慣勢力和世俗觀念,可是當他進城後卻又成了黃亞萍愛情的“俘虜”。他在與黃亞萍熱戀的時候,也還時常掛念巧珍。他嚮往大城市,有“聯合國都想去”的理想,但又沒有找到通往理想的正確道路,他終於成了離開生養他的土地的孤獨奮鬥者。他冒雨連夜趕到馬河公社抗洪救災第一線報道救災情況,體現了英雄主義精神,可是這種精神又籠罩了一層無形的虛榮和狂熱。他與黃亞萍的相愛,帶有發展自己的目的。他在黃亞萍面前既暴躁,又溫順,而且無條件地接受她的“考驗”,聽從她的指揮。可以想見,高加林由貧窮落後的農村,“飛”到了文明的縣城,既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又得到了“時髦的女郎”,如果不是克南媽媽“公報私仇”,恐怕高加林將會“飛”到更大的城市,他的追求便會成功,他的理想便會實現。高加林是生活的強者,他的性格中的長處,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他的短處。高加林既是“不正之風”的受害者,又是“不正之風”的承擔者、得益者。然而,由於主客觀因素的作用,高加林在人生道路上幾經沉浮,最後終於“敗”下陣來,釀成了他的人生悲劇。

孫少平,是《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精神的代表,他代表著年輕時的孫少安,他代表著年輕時的田福軍,更代表著世世代代像他一樣懷揣夢想的年輕人。他有年輕而敏感的自尊心,他有積極而遠大的夢想,他不甘於在這個窮山僻壤裡度過自己的一生,他渴望的是外面的世界。

儘管孫少平出生在一個爛包光景的家裡,但是他卻有不同於常人的眼光和態度,他能從書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世界,他有更遼闊的眼界。他是不幸的,他內心充滿著矛盾和痛苦,他深切的明白自身條件的限制和他內心所追求的差距,年輕的心只能侷限於此。但他又是幸運的,他的大哥少安已經為了這個家放棄了學業,他不能再像哥哥一樣回家務農,家裡所有的人都支持他讀書,這也就意味著支持他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的夢想。

如果你知道往哪裡去,全世界都會為你讓步”。果然,他碰到了與他志同道合的田曉霞,若不是有她的激勵,恐怕少平依舊徘徊在去與留的邊緣。正是他的積極、樂觀與不畏艱險,讓他一步步靠近內心最初的夢想。

種種機緣巧合都為少平尋找到了一個他最想要的出路。縱使少平一直走在荊棘叢生的路上,但他從不向命運低頭。他深切地明白,一切屈辱、折磨、磨難,對他來說不僅僅是考驗,而是他通往成功的階梯。他的內心不但不會責怪那些曾經為難他的人,他甚至是感激他們。他驕傲地將此稱作“苦難的學說”。

高加林和孫少平異中有同,同中有異。他們自尊心強,有獨立的人格和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渴望通過個人奮鬥實現自我價值。但由於各自對理想的認識和追求理想的方式的不同,導致了相反的結局。這既有社會的原因,也有個人的原因。相似的經歷,相似的命運,追求理想的不同方式,以及不同的性格特徵決定了他們不同的命運。兩個人物都有自已的影子,都愛。但又不全是自已,又各有遺憾,若不得不選擇,我愛孫少平更多一些,因為他身上有更多自已的影子。


停車坐愛楓林晚


《人生》中的高加林還是比較具真實性的人物,《平凡的世界》裡的孫少平更多的是作家理想化的人物。

文學的形象當然是作家虛構的,但無不有現實生活的影子,是現實生活提煉的結晶。高加林,孫少平差不多就是一個人的樣子,在創作上當然是現有中篇小說裡的高加林,作家創作後期有了孫少平。他們倆是陝北黃土高原上貧困的農家子弟,都讀過高中,好學上進,有著遠大的理想,他們的愛情故事都差不多。

這也是當時80年代初農村知識青年的共同的生活歷程的文學描述。他們憑藉學習成績考上了縣城裡的高中,眼界打開了,學習進步,也認識了城裡的氣質好、聰慧漂亮的城市姑娘,但是他們沒有考上大學,失去了改變命運的最佳機會,他們不得不回到貧困的農村故鄉去。

然而,他們不服從貧窮命運的安排,向生活發起了衝擊,要進城、要工作,向城市追求愛情。在這裡,高加林、孫少平的拼搏故事也差不多。高加林失敗了,孫少平也是失敗的,包括愛情的夢想。

作家在他們的愛情夢想裡無疑是理想化的,讓身份為省委領導的女兒田曉霞愛上孫少平,這是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如果說,農村青年孫少平或高加林考上名牌大學,在大學校園裡與高級幹部女兒田曉霞相愛,在80年代的理想主義的大學校園裡是有可能的。

現實是高加林、孫少平都是高考落榜生,他們的理想高遠,而現實骨幹,在不放棄理想時也不放棄努力,他們能怎麼辦?他們可以得到城裡的愛情嗎?那種純潔的高氣質的愛情,這顯然不切實際,是作家空想的產物。

高加林、孫少平要進入城市,要尋找城市裡的愛情,這個不是那種小市民的生活和愛情,作家對此是不屑的,但是現實是不可能的。

野心的高加林、堅韌的孫少平,是80年代的農村知識青年理想的化身,在我看來,既理解高加林,也敬佩孫少平。

其實,生活遠比小說更豐富負責,但我當年閱讀這些作品時,我經常感動得流出眼淚,那至少也是三十年前的記憶了。



青霞人文


有些遺憾的是並沒有看過《人生》所以無法對高加林做出評判。我說說孫少平吧,讀過兩遍《平凡的世界》第一次讀確實認為少平值得尊敬,勤勞,堅韌,執著。讀第二次是多年以後,覺得他迂腐,倔強,不變通。說到這裡肯定很多人與我意見相左,但是假如他回鄉和少安一起創業是否是另一份景象?當然我兩次閱讀對少安的評價截然不同,主要是因為處於兩個不同的人生階段。不喜勿噴。


南泥村長


路遙的作品我都非常喜歡!在他的作品裡,充滿了普通人的奮鬥和追求,每次看他的作品我都是廢寢忘食,感動的一塌糊塗!在“人生”和“平凡的世界”裡他為我們塑造了高加林和孫少平等一眾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是那麼的栩栩如生。如果真要說喜歡誰的話,我還是喜歡孫少安!


追夢97426196


我喜歡巜人生》中的高加林,在他的人生世界裡,既有自尊、自信、自強、富有理想的一面,又有自卑、自負、自私的一面;既有樂觀、倔強、勇於追求的一面,又有悲觀、懦弱、虛榮的一面;既有反抗的一面,又有妥協的一面,大丈夫能屈能伸才叫圓滑[呲牙][呲牙]


踏浪歸來723


我看《人生》,是當時喜歡看電影,高加林代表當時好多年青人,包括我自已,改革初始,萬物皆蘇,作為有知識的年青人,總想出人頭地,幹一番事業,可那年頭出來的學子,很不適應時代潮流,修地球又不甘心,性格內燥,理想大多,能挪一步,輾轉反輔,重回老路,高加林是被時代烙印的普通人,包括有出息後,找個城裡媳婦擺臭,對劉巧珍愛理不理,高加林是這樣做的,我當時也這樣想的。

《人生》雖曲折,加林不盡人意。


野草2019


這二人都是同一時代陝北農村青年人,在一往無際,而又充滿貧窮貧瘠的黃土高原上,生活,夢想,不屈,奮鬥,磨難,幻滅,抗爭的代表性人物。其實,彼時的陝北農村農民又何嘗不是全國農村農民的一個縮影呢!推而廣之,他們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每每處於苦難生存遭際,不甘不屈奮起抗爭的精神代表,幾千年了,堅韌的華夏民族就是這樣一代一代走出困境,走過了無數艱難險阻,走到如今。當然由於時代的決定和侷限,他們身上都存在著舊式農民所有的狹隘,木訥,目光短淺等特徵,但這不妨礙其身上在那個時代的閃光點,用完美的框架去套他們顯然不合時宜。總之高孫二人是探求人生,奮鬥求變,追逐夢想道路上具有不同性格側面的年輕人,這二人都喜歡,相較而言孫少平正直誠實性格特點更令人印象深刻!


祥子58916986


喜歡孫少平 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真漢子。正直,坦蕩,痴情,踏實


海闊天空041930


高加林 這個電影裡的名字,還是很小的時候,知道這部電影。最初的記憶就是 高加林 劉巧珍 這兩個電影裡的主角。對內容沒有多少印象,好像是說“高加林“是反面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