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死後,趙光義是如何對待皇嫂宋皇后的呢?

李飛


歷史上的宋氏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三位皇后,出生於河南洛陽。據正史記載,宋皇后自小性格溫柔,舉止之間,婉約動人,十分端莊,嫁於趙匡胤之後,兩人十分恩愛。那麼在歷史上,宋皇后在其丈夫趙匡胤離世之後,趙匡胤的兄弟趙光義即位成為君主後,又是如何對待這位24歲的皇后嫂子的呢?

根據《宋史》記載,宋皇后所在的宋氏家族為近代貴盛,一度鮮有其比。其中,宋皇后的父親宋偓,他既是後唐莊宗李存勖的外孫,同時還是宋朝的開國功臣,另外,宋皇后的生母為後漢永寧公主,所以說宋皇后可謂是家世顯赫至極。

宋太祖趙匡胤繼在第二位皇后(孝明皇后)病逝之後,他對於新皇后位置的人選,一直懸而未決,時間直至過渡到開寶元年二月,趙匡胤將宋氏納入皇宮之中,不久之後將其封為皇后。根據正史記載,宋氏在被趙匡胤封為皇后時,她年齡才不過十七歲。

反觀宋太祖趙匡胤,在宋氏被封為皇后時,趙匡胤年齡已經是四十二歲,所以粗略計算下來,趙匡胤比宋皇后整整大了二十五歲,兩人是真正的老夫少妻。兩人雖有年齡差距,但是宋皇后一直將宋太祖趙匡胤照顧得無微不至,所以她入宮之後極得趙匡胤的寵愛,感情十分深厚,夫妻關係相處的也十分融洽。

宋皇后在一生之中,最為遺憾的是,她並沒有機會為趙匡胤生下子嗣,她只得依靠太祖僅存的兩個兒子德昭和德芳,在這兩人之中,宋皇后與年齡較小的二兒子趙德芳關係比較近,對他也更加偏愛,希望趙匡胤立其為新帝。

宋太祖趙匡胤突然去世,宋皇后派遣內侍都知王繼恩,立即前去通知趙匡胤的第四子趙德芳,前來晉見。但是王繼恩並沒有聽從宋皇后的安排,轉頭便將宋皇后出賣,王繼恩私召趙匡胤的弟弟晉王趙光義,言稱:“太祖傳位晉王之志素定。”,召晉王趙光義入宮晉見。

晉王趙光義入宮之後,宋皇后自然十分吃驚,但是她當時作為一個即將失去庇護的年輕寡婦,對待此等局勢也是無奈,她驚魂未定的對趙光義說:“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趙光義當時亦淚流滿面地回答:“共保富貴,無憂也。”

趙光義成功登上帝位之後,宋皇后自然就成為趙光義名義上的皇嫂,他當時將宋皇后封為“開寶皇后”。

後來,時間直至過渡到,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趙光義命宋皇后移居西宮,然後,在北宋太宗雍熙四年,趙光義又將宋皇后移居至東宮之中。宋皇后在這之後的20年時間裡,一直孤身一人,冷冷清清的生活在東宮裡,雖身份高貴,但是日子卻是過得相當淒涼,直到公元995年,年僅44歲的宋皇后,最終在深宮之中鬱郁病逝。

宋皇后在深宮之中離世之後,趙光義並沒有給她應有的體面,首先趙光義並沒有為宋皇后這位皇嫂服喪,而且同時不允許朝中大臣前去弔唁,一旦發現有朝中大臣為其弔唁或求情,立刻就會受到趙光義的貶謫懲罰。

除此之外,趙光義並沒有依制,將宋皇后和其夫宋太祖趙匡胤合葬,他首先將宋皇后的棺槨停放於長公主的府邸,而後遷移至寺廟之內。另外,趙光義對宋皇后最為過分的是,他不允許宋皇后的牌位進入太廟,只是安排吏部侍郎李至為其撰寫祭文,然後,趙光義派人將宋皇后的牌位暫放在他處,直到後來的宋神宗歸位,才將宋皇后遷入到太廟之中。


娜娜聊古今


趙匡胤死後,留下的嬌妻弱子就成了弟弟趙光義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他的宋皇后是在淒涼的受盡刻薄待遇中渡過餘生。

1,三朝國戚貴盛無比

孝章皇后宋氏【952-995】,是左衛上將軍邢國公宋偓的長女。宋偓,初名宋延渥,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女婿,尚永寧公主。宋偓的父親宋廷浩是後唐莊宗李存勖的女婿,尚義寧公主。宋偓祖父宋瑤是後唐衛國公。

也就是說宋皇后的母親是後漢的公主,祖母是後唐的公主,貴盛無比,因此從後唐到北宋五朝對宋家都很尊崇。

宋偓本身也是一位很有才幹的人,且箭術過人,後周世宗郭榮曾在野外遇到老虎,宋偓當即引弓射之,一箭射死老虎。

宋偓有十個兒子十五個女兒,聯姻的女婿都是名門貴戚,長女為宋太祖皇后,次女則嫁給開國功臣韓重贇的兒子韓崇訓,四女婿郭守能,七女婿是後蜀國的皇孫孟隆諗【後蜀太子孟玄喆的兒子】,八女婿是名將曹翰,九女婿是功臣高懷德的兒子高處榮,十女婿是太祖愛臣董遵誨的兒子董嗣顯,小女兒後來嫁給寇準大相公。

2,一樹梨花壓海棠老夫少妻

宋皇后出生在後周廣順二年【952】,幼年跟隨母親漢永寧公主入宮覲見周太祖郭威,郭威就賞賜她冠帔,當時宋氏不過三四歲。

周顯德七年【960】正月,趙匡胤篡位建立大宋,宋偓任職華州刺史,宋皇后跟隨父母在陝西。宋乾德五年【967】,16歲的宋皇后跟隨母親來給41歲的大宋天子趙匡胤賀長春節。

當時趙匡胤已經做了四五年鯀夫,他的第二任妻子王皇后在乾德元年【963】十二月駕崩,在次年追封孝明皇后,一時後宮無主。

這次趙匡胤就看上了比他小25歲的宋皇后,特別賞賜冠帔。隨即在次年開寶元年【968】二月,冊立宋氏為皇后,大宋的第二位皇后,時年17歲,趙匡胤已經42歲。

哦,對了,宋皇后的爹宋偓當年已經43歲了,竟然成了比自己小一歲的皇帝的岳父。以往我們稱兄道弟,如今卻成為翁婿,趙二和宋大真是一樹梨花壓海棠哈!

宋氏被立為皇后的同時,他的父親宋偓就是在這個時候把名字宋延渥改為宋偓的,理由是自己的渥和父親宋廷浩的浩都有水,為了避諱父親,請求改名宋偓。

3,老夫少妻的平靜生活

宋皇后柔順好禮,因為母親和祖母都是公主,她自幼出入宮廷,見多識廣,因此在禮法上是進退有度。

每當趙匡胤退朝回去,她總是盛裝相迎,陪趙匡胤共進御膳也是如此,典型的一位恪守禮法的貴婦人,只要面對皇帝,就身穿禮服盛裝相待,哪怕只是陪皇帝吃飯,也像重大場合一樣莊重,這樣實在是太相敬如賓了,不知道糙漢子趙二會不會覺得彆扭。

趙匡胤養大的兒子只有兩個,其中長子趙德昭比宋皇后還大一歲,身為繼母,面對比自己還大的繼子,多少有些尷尬,因此,宋皇后就和比自己小7歲的趙德芳關係親近。

大宋建國之後,趙匡胤就沒有生育過孩子,宋皇后嫁給他之後依舊沒有生育,趙匡胤只有那養大的二子三女。而他又一直沒有明確立太子,因此,在他突然死亡後,因為繼承人的問題差點引起動盪。

4,燭光斧影與太宗繼位

開寶九年【976】十月,趙匡胤突然駕崩,26歲的宋皇后急忙讓王繼恩去召皇子趙德芳,她不知道王繼恩已經投靠晉王趙光義,聽到王繼恩到來的聲音,宋皇后還急切的問:“是德芳來了嗎?”

王繼恩回說:晉王來了!宋皇后愕然驚懼,竟然直接稱呼晉王官家“我母子性命,都託付給官家了。”而晉王趙光義也哭泣著承諾“共保富貴,無憂也。”

王繼恩去召趙光義的時候,路遇趙光義的親信程德玄,一起去見晉王趙光義,趙光義聽說他哥駕崩,大驚,還準備和家人商量一下,王繼恩催促他說不要耽擱,耽擱久了就誤事。當時天降大雪,王繼恩與晉王冒雪步行入宮,直接進宮門,去見宋皇后的時候,王繼恩還想自己先進去通報一聲,程德玄直接就說“趕緊進去就是,這還有什麼等的?”

以上內容出自司馬光的《涑水紀聞》,不管司馬是否為其主子避諱開脫,趙光義繼位已經是千古疑案,某也不去討論他,僅僅提出一點小疑惑。

其一,晉王說要和家人商議,這個家人是誰呢?他爹媽不說,早死了,就是不死也不在他家住著,他老婆也死了,原配尹氏死在後周顯德年間,繼室小符氏死在開寶八年【975】,他二哥給他指婚的準王妃李氏才剛下聘,還沒娶回家呢?他的家人是誰呢?總不會是他剛四歲的長子趙元佐吧!

其二,如果說你是你哥確定想立的繼承人,現在你哥的親信太監都來召你進宮了,你還要和家人商議,商議什麼?商議去不去接位?還是商議敢不敢進宮啊?

其三,王繼恩帶晉王進宮如走平地,都到皇后宮門前了,皇后都不知道,這是晉王已經控制宮廷宿衛了?還是宋皇后對後宮的掌控力太差?

其四,程德玄在皇后面前算什麼東西?他竟然敢說直接進去還通報毛線啊?他哪裡來的膽子敢無視皇后呢?怎麼見皇后跟他家後院女人一樣輕鬆啊?

其五,宋皇后為何見到小叔子那麼驚懼,她怕啥?正常的丈夫死了,小叔子來探望,不是也該扶持丈夫的兒子繼承家業,怎麼直接就把丈夫的家業拱手讓給小叔子了?某一直鬧不明白宋皇后怎麼就直接對小叔子喊上“當家的!”【官家】,還要把自己母子性命託付給小叔子?

總之,晉王趙光義成為新皇帝,繼承了二哥的家業,距離新年還有不到兩個月,就急不可待的改元,把江山刻上自己的標記,當然,也劃掉二哥的標記。

5,晚景淒涼的小嫂子開寶皇后

開寶九年【976】十月,宋太祖趙匡胤駕崩,三弟趙光義繼位,尊小嫂子為開寶皇后,十一月,就改元太平興國。

後人都說趙三對嫂子刻薄,的確是真刻薄,直接用二哥的年號來稱呼嫂子,後世明世宗嘉靖對堂嫂夏皇后那麼混蛋,還上了一個徽號稱莊肅皇后呢,這一點,趙三還不如嘉靖。

太平興國二年【977】,宋皇后被遷居西宮,雍熙四年【987】又遷居東宮,至道元年【995】四月二十八,宋皇后駕崩於別殿,年44歲。從25歲守寡,守了18年。

有司上諡號“孝章”,請皇帝趙炅按禮節為嫂子服喪,趙炅卻斷然拒絕,他自己不為嫂子服喪,還不許群臣臨喪祭奠,也不讓在宮中治喪,這樣毫不講道理的命令讓群臣大跌眼鏡,為此朝野之上一片非議之聲。

宋皇后可是堂堂正正的開國皇帝繼後啊!如此不尊重,趙三,你不怕你二哥找你嗎?當時的翰林學士王禹偁沒忍住牢騷一句:宋皇后曾經母儀天下,怎麼能這樣對待。趙炅聽說後就把王禹偁貶黜滁州。

宋皇后被暫時安置在普濟佛舍,也不與太祖合葬,神主也不袝廟,就這麼尷尬。二年後的至道三年【997】正月,才祔葬永昌陵北,神主擺在別廟。

趙三這是對小嫂子有多仇恨,非讓他哥嫂夫妻分離。一直到趙炅的玄孫神宗時期,元豐六年【1083】七月十二,才把宋皇后的神主祔太廟太祖室,這時候,宋皇后都去世88年了。

就是這樣。

參考資料:宋會要、長編、宋史、涑水紀聞等

透過表象尋找歷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有喜歡遼夏金元的朋友可以關注猴格,不會讓您失望!當然,還有後宮八卦。


猴格大人


開寶九年(公元976年)的一個深夜,宋太祖趙匡胤叫來自己的弟弟喝酒,觥籌交錯之間,太祖喝得很盡興,然後美滋滋地睡覺去了。不料這一覺睡過去,竟然就此與世長辭。太祖第二天駕崩,弟弟趙光義第三天就登基,這便是後來的太宗皇帝。

▲宋太祖趙匡胤劇照

因為當時太祖死得蹊蹺,況且太祖又是有子嗣的,所以趙光義這樣上位名不正也言不順,只不過佔了先機且實力強大罷了。因此太宗不但封自己的兒子為王,更時刻照顧哥哥趙匡胤的子女,依舊給他們高高在上的地位。不過和歷史上其他的野心家一樣,趙光義雖不敢一下子就把太祖留下的班底換掉,但也一直在陸續安排自己的親信進入權力中樞。

▲今人仿建的宋皇宮

曾經在晉王府上任職過的官吏,陸續都被趙光義提拔,進京出任各類要職。至於太祖時期的一些文臣猛將,則先後被排擠到核心之外,要麼做個不痛不癢的閒職,要麼乾脆被罷官。不過最讓人震驚的是,太宗在登基之後不久,就把自己的皇嫂打發到了西宮——西宮乃是歷朝歷代妃嬪居住的地方,讓前朝皇后住在這裡,無疑是對她莫大的侮辱。但是如今趙光義畢竟大權在握,太祖的兒子尚且不能繼位,孝章皇后宋氏作為一介女流就更沒什麼辦法了,只好含淚忍受。然而她的麻煩,此時不過才剛剛開始。

▲宋朝皇后畫像

太宗在位時期,曾兩度對遼用兵,“楊家將”的家主楊業,就是在這兩場戰爭中不幸被俘身亡的。在宋遼大戰中,宋軍曾一度獲勝,結果輕敵冒進,最後反被遼兵圍困。當時宋軍大亂,太宗和將士走散,最後靠坐著驢車僥倖逃出。逃離包圍圈很久之後,趙光義才知道自己的將士還在堅守。由於眾臣連續數日未能見到太宗皇帝,以為他已不幸喪命,所以正在商議從太祖之子中擁立一人繼位。趙光義重回朝堂後,對相關人等進行了嚴厲懲罰,對侄子們也愈發忌憚。沒過多久,宋太祖的兩個兒子就先後死去,原因不明不白,其他餘脈也都被陸續廢黜皇族身份。

▲宋代大臣劇照

在滿朝文武對此議論紛紛的時候,宋太宗卻將矛頭指向了自己的皇嫂,隨即便下令將她逐出開封。在這連番打擊之下,宋氏最後鬱鬱而終。然而即便是她死後,太宗也沒有放過她——皇嫂故去,他自己不穿孝衣,還不讓百官弔唁。翰林學士王禹偁曾對賓客說:“後嘗母儀天下,當遵用舊禮”,結果被太宗以“訕謗”之名貶至滁州。對於宋太宗的這一做法,百官們看不懂,百姓們也看不懂,這也就難免令人對他生出許多看法。兩年後,皇嫂終於得以下葬,規格卻極其簡陋。宋皇后梓宮遷於故燕國長公主(宋太祖妹)處,既不與太祖合葬,神主亦不祔廟。

▲宋太宗劇照

對於這位太宗皇帝,後代史家一直褒貶各半。客觀地講,他以文武結合的方式結束了割據時代,基本實現了全國的統一,在其在位時期,推崇文化、任用賢士,對中國文化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然而他急於上位,為鞏固自己地位而採取的做法,卻屢遭後人詬病。太祖一脈相繼在不明不白中死去,讓人們堅信,這個看起來英明的太宗皇帝,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野心家和陰謀家。

《宋史》


趣觀歷史


宋太祖是如何駕崩的,千百年來一直都是個大謎團,正史記載的諱莫如深,民間的流言紛紛,都給各路文人提供了足夠的想象空間,然而無論是“太宗弒兄”說,還是“太祖病逝”說,雖然都各有眾多的支持者,但無論哪種說法,都無法令人完全信服。宋太祖是否善終固然可疑,但有一點卻是肯定無疑的,那就是當時只有25歲的宋皇后,命運卻由此迎來大轉折。



宋皇后身世顯赫,其父宋偓是五代宋初的名將,一生歷事四朝九帝,而其祖母(後唐莊宗女義寧公主)、母親(後漢高祖女永寧公主)都產自皇家,這樣優越的條件,使得宋氏從一出生便自帶高貴氣質。開寶元年(968年),宋氏被宋太祖納為皇后,當時她才年僅17歲。宋皇后性情柔順、知書好禮,在服侍太祖八年間,夫妻鶼鰈情深,然而隨著夫君的猝然離世,一切都發生鉅變。


孝章宋皇后,河南洛陽人,左衛上將軍偓之長女也。母漢永寧公主。後幼時隨母入見,周太祖賜冠帔。乾德五年,太祖召見,復賜冠帔...開寶元年二月,遂納入宮為皇后,年十七。性柔順好禮,每帝視朝退,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饌。見《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傳第一》。



據司馬光在《涑水記聞》中的說法,宋太祖駕崩時,其弟趙光義(時為晉王)並不在身邊,而宋皇后第一時間通知的對象,也並非趙光義,而是被其撫養長大的秦王趙德芳,言下之意,是想讓他在先帝的靈前承繼大統。然而,前往送信的大太監王繼恩卻以為,既然太祖生前已屬意於晉王,便擅自改變線路,向趙光義報信。趙光義聞訊後,猶豫多時後,便隨王繼恩入宮。


太祖初晏駕,時已四鼓,孝章宋後使內侍都知王繼隆召秦王德芳。繼隆以太祖傳位晉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徑趨開封府召晉王...王大驚,猶豫不敢行,曰:“吾當與家人議之。”入久不出。繼隆促之曰:“事久,將為他人有。”遂與王雪下步行至宮門,呼而入。見《涑水記聞》(注:當時皇宮並無王繼隆此人,實為王繼恩之誤)。



當宋皇后看到入宮的不是趙德芳,而是趙光義時,第一時間的反應是大驚失色,但片刻的思慮之後,則是趕緊向小叔子口稱萬歲,並哀求他保全自己與趙德芳的性命,而趙光義也信誓旦旦地保證,將與宋皇后共享富貴(“宋後聞繼隆至,曰:‘德芳來耶?’繼隆曰:‘晉王至矣。’後見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引文同上)。


這段記載雖然極為詳實,但其真實性卻大為可疑,因為宋太祖若生前有意傳位給其弟,則宋皇后不能不知,況且此時趙光義手握大權、黨羽滿朝,一個弱女子怎敢擅作主張,更換“接班人”?況且,宋皇后在見到趙光義後,非但愕然失色,竟至於恐懼到哀告求生的程度,是否有難以言明的內幕?再加上太祖死得不明不白,不由得更加令人猜測,就算趙光義沒有親手害死兄長,但恐怕也是難脫干係。



這場風波過後,趙光義如願以償地登上皇位,時在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宋太宗登基後,對寡嫂異常的冷淡、刻薄,先是把她趕到西宮居住,11年後又將其遷至東宮,但無論在哪裡,都形同幽禁。宋皇后在清冷孤寂的宮殿內度過了19年時間,最終於至道元年(995年)四月薨逝,享年才44歲。


宋皇后死後,有司為其上諡號為“孝章皇后”,然而宋太宗卻既不為皇嫂成服,又不許群臣臨喪,令宋皇后的喪禮在極為尷尬的情況下舉辦。不僅如此,宋太宗既不許宋皇后與太祖合葬,又禁止將其神主祔廟,更有甚者,竟將皇嫂的棺槨安置在普濟佛舍,直到兩年後(997年)才同意祔葬太祖永昌陵之北。直到宋神宗在位時,宋皇后的神主才得以祔廟,而此時距其薨逝已經超過70年。



太平興國二年,居西宮。雍熙四年,移居東宮。至道元年四月崩,年四十四。有司上諡,權殯普濟佛舍。三年正月,祔葬永昌陵北。命吏部侍郎李至撰哀冊文,神主享於別廟。神宗時,升祔太廟。見《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傳第一》。



文史磚家


宋朝的天下,與其說是趙匡胤借周世宗柴榮早逝之機,從柴榮留下的孤兒寡母手裡奪取的,還不如說是趙匡胤和他的三弟趙光義、四弟趙廷美一起打下來的。

確實,無論是當年跟隨後周太祖郭威衝鋒陷陣,還是後來跟隨世宗柴榮東征西伐,兄弟三人都在一起,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最後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天下就是他們趙家的了,趙匡胤由此成為了宋朝的開國皇帝。

正因為有了兄弟們的風雨同舟、患難與共,才有了他們趙家的天下,同時也是趙氏兄弟們的天下。所以,他們的母親杜太后臨終才立下“金匱之盟”,要求趙匡胤百年之後,將皇位傳給他的弟弟,先傳光義,再由光義傳廷美,再由廷美傳給匡胤的兒子們。正因為這樣,趙光義繼承兄長的皇位,繼承得水到渠成、心安理得。

因而,我們不必懷疑趙光義兄終弟及的合法性,他是正正當當的,趙匡義當皇帝17年時間,有的是時間運作自己的兒子繼位,但他沒有,而是不斷給弟弟趙光義加官進爵,任為開封府尹、平章事、中書令,又封晉王,這都是作為儲君的表現,都是作繼承人安排。而趙匡胤對自己的兒子,無論是趙德昭、趙德芳,都沒有封王,即沒作臨終前的儲君安排。

然而,得了天下最大好處的趙光義,在繼承兄長的皇位以後,他當了21年皇帝,在這漫長的21年裡,他不但沒有按照母親的臨終安排去履行,反而為了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絞盡腦汁、陰招頻出,先將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弟弟趙廷美貶到涪陵,抑鬱而死,後又對兩個侄兒下手,致使“德昭不得其死,德芳相繼夭絕”,這種手段,極為毒辣陰損,在做人和德性上,比起他的兄長趙匡胤來,真是相差十萬八千里還不止。

正因為這樣的品性,趙光義在繼承了哥哥的皇位後,對他的嫂子,自然更不會好到哪裡去。趙匡胤去世時,他的皇后是宋氏,《宋史·后妃上》載:“孝章宋皇后,河南洛陽人,左衛上將軍偓之長女也。開寶元年二月,遂納入宮為皇后,年十七。太祖崩,號開寶皇后。至道元年四月崩,年四十四。”

宋氏17歲被趙匡胤冊立為皇后,趙匡胤去世,繼位的趙光義封時年25歲的宋氏為“開寶皇后”,有生之年,趙光義對待這位皇嫂卻十分不恭。表現之一是,趙光義繼位第二年,便命宋氏移居西宮,數年後,又命她移居東宮,將先帝的皇后寢宮移來移去,在極講禮儀的彼時,這是極不禮貌的;

表現之二是,至道元年(995),宋氏去世,趙光義既不為皇嫂成服,也不準群臣臨喪,完全不符合宋氏作為前朝皇后應享有的禮儀,這是極不尊重的;表現之三是,對於宋氏的下葬問題,趙光義堅持不准她與趙匡胤合葬,甚至兩年沒有下葬,而是“權殯普濟佛舍”,直到三年後才下葬於永昌陵之北,但又不准她的神位供奉在太廟。

趙光義對皇嫂這一系列的表現和舉動,是讓人極不可理喻的,這隻能證明一點,趙光義對這位皇嫂,曾經有過極大的成見,這種成見達到了視同仇人的程度,致使作為一代君主的趙光義,可以不顧禮儀,不顧德望,不顧群臣反對,不顧後世批評,而去瘋狂地報復這個被趙匡胤孤獨地留在這人世間的可憐的皇后。


帝國的臉譜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雖說宋皇后當時才24歲,即使她貌美如花,但只要趙光義不傻,他就不可能對宋皇后圖謀不軌。趙光義本來就因得位不正而被詬病,再來個強佔皇嫂,那不是名聲掃地了嗎?再加上宋皇后的家世很不以言,所以趙光義只能對皇嫂宋皇后冷處理,這也註定了宋皇后餘生很淒涼。

宋皇后背景不一般

宋皇后是左衛上將軍、忠武軍節度使宋偓的長女,其生母更是後漢的永寧公主(後漢太祖劉知遠之女)。而宋偓的身世也很不一般,他是後唐莊宗的外孫,其生母則是後唐義寧公主。《宋史·宋偓傳》便稱其“近代貴盛,鮮有其比”。

因為身世優越,自幼就是初入宮廷、見多識廣。宋皇后幼年時期曾隨母覲見後周太祖郭威,郭威對其甚是喜愛,賜以冠帔。

孝明王皇后去世後,中宮懸空,於是在開寶元年(968年)二月,比趙匡胤小了足足25歲,年僅17歲的宋氏被納入宮為皇后。

且不說宋氏先皇皇后的身份,就憑她的這份家世,就已經很有號召力了。

晚年淒涼

宋皇后入宮僅僅八年之後,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趙匡胤暴崩,皇帝趙光義繼位,是為太宗。

趙光義繼位之後,加封宋皇后為“開寶皇后”,並於次年命其移居西宮(嬪妃所住的宮殿)。十年之後,即雍熙四年(987年),又命其移居東宮。

至道元年(995年)四月,宋皇后去世,終年四十四歲,諡號“孝章皇后”。

然而就在宋皇后死後,太宗完全不顧及宋氏前朝皇后的身份,不僅自己不為皇嫂服喪,同樣不讓群臣為其服喪。

當時的翰林學士王禹偁就因為私下說了一句“後嘗母儀天下,當遵用舊禮”(《宋史·王禹偁傳》),竟然就被定了個誹謗罪,就此貶去了滁州。

宋皇后的梓宮也被遷到了燕國長公主(宋太祖妹)的府邸,寄放在普濟佛舍,不僅不與宋太祖趙匡胤合葬,就連神位都不放入太廟。

直到宋皇后去世後兩年多,即至道三年(997年)正月,才將其葬在了太祖永昌陵之北,並命吏部侍郎李至撰哀冊文,,但神主卻依然沒有被放入太廟。直到宋太宗的玄孫宋神宗時期,宋皇后的神位這才得以進太廟。

根據司馬光在《涑水紀聞》中的記載,宋太祖趙匡胤去世當晚,宋皇后曾令內侍都知王繼恩召秦王趙德芳,意圖立其為帝,但王繼恩卻跑去請來了趙光義,導致宋皇后的計劃落空。因此後世史家如李贄等據此痛責太宗,認為太宗的薄情之舉與宋後在“燭影斧聲”當夜的行動有關。


香茗史館


怎麼說呢,其實也沒有說趙光義對趙匡胤的皇后怎麼樣,但在宋皇后去世後,趙光義所做所為簡直是無情。

出身顯赫,從小就能見到皇帝

趙匡胤的最後一任皇后是宋皇后,也是趙匡胤的第三任皇后,在,趙匡胤的第一任皇后是趙匡胤的髮妻賀氏,在趙匡胤還沒有當皇帝的就去世了,等到趙匡胤登基之後追封為孝惠皇后。第二任皇后是孝明皇后王氏,在賀氏去世之後,趙匡胤娶了王氏為繼室,關於王氏,歷史評價也很高,“恭勤不懈,仁慈御下”當時後周世宗賜王氏冠帔,封為琅邪郡夫人。趙匡胤登基之後冊封為皇后,這一位皇后十分孝順,杜太后都稱讚不已,在乾德元年十二月去世,年僅二十二歲。

皇帝之事沒有小事,皇后之位也不能一直空置,在王皇后去世後的第五年,也就是開寶元年二月十七歲的宋氏被趙匡胤冊封為皇后,是趙匡胤的第三任皇后,也是趙匡胤最後一任皇后,這一位宋皇后出身顯赫。

宋皇后是河南洛陽人,趙匡胤也出生在洛陽,這也算是巧合吧,宋皇后的父親是左衛上將軍、忠武軍節度使宋偓,她的母親是後漢高祖劉知遠之女,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公主。這也不算,她弟弟宋偓是後唐莊宗外孫,宋偓的母為後唐義寧公主。所以說這宋家可是真正的皇親國戚了。因此在《宋史·宋偓傳》稱宋家是“近代貴盛,鮮有其比”。

宋皇后就是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之中,由於家庭的原因,他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能夠自由出入宮廷,增長了不少見識,根據記載,她幼年的時候曾經隨著母親進宮雖然當時的皇帝不是劉知遠的後人,而是郭威了,但是並不妨礙郭威對小宋皇后的喜愛,賜以冠帔,所以這一位是從小就能見到皇帝的女孩子。到了大宋乾德五年,她隨母來賀長春節,見到了趙匡胤,老趙對她也十分喜愛,再次賜以冠帔。看到沒有,在她還沒有成為皇后的時候就能經常見到皇帝,而且皇帝還都喜歡她,簡直是女子中的戰鬥機呀,此時喪偶的趙匡胤青睞她,那是有圖,這個糟老頭子壞的很,果然再見到宋氏的第二年,趙匡胤冊封她為皇后,當時趙匡胤已經四十二歲,而宋皇后才十七歲,十七歲已經母儀天下了。

其實宋皇后的年紀有點尷尬,因為趙匡胤實際上的長子,比她還要大上一歲,即使是趙德芳也僅僅比她小七歲,但是這並不妨礙趙匡胤和宋皇后之間的感情,《宋史·后妃傳》)記載,趙匡胤夫妻兩個的感情相當的好,宋皇后性情柔順好禮,史稱她每當太祖退朝,「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饌」,帝后堪稱琴瑟和鳴。

遇到小叔子的無情對待

然而這種恩愛的生活只持續了八年,開寶九年十月十日也,趙匡胤駕崩,宋皇后讓王繼恩去將趙德昭找來繼位,可是來的卻是皇弟趙光義,最後趙光義繼承皇位,按照禮制,應該尊稱宋皇后為太后,可是事實上並沒有,尊宋皇后為開寶皇后,這本身就不合禮儀。

可是誰讓此時的皇帝是趙光義呢,並且在第二年命宋皇后移居西宮,過了幾年又讓她移居東宮,至道元年四月,守寡十九年之久宋皇后去世。有司上諡號曰「孝章皇后」,此時趙光義做的事情真正讓人看清楚他薄情的一面了,皇嫂去世身為皇帝也要服喪服的,他不但沒有,也不讓群臣臨桑,完全不合宋氏身為前朝皇后應享有的禮儀。你不尊人家為太后就算了,先生去世了,你做的這是叫人事嗎?

當時朝野議論紛紛,翰林學士王禹偁對賓客言「後嘗母儀天下,當遵用舊禮」。這句話被趙光義聽到了,直接將他貶到滁州任知州。

這還沒有玩,宋皇后梓宮遷於故燕國長公主(宋太祖妹)第,權殯普濟佛舍,既不與太祖合葬,神主亦不祔廟。直到兩年後的至道三年正月,乃祔葬太祖永昌陵之北,命吏部侍郎李至撰哀冊文,神主享於別廟。至太宗的玄孫神宗時,方才升祔太廟。不得不說光義做的太無情了,因此有人將宋皇后的遭遇和燭光斧影聯繫起來,說趙光義害死了他的趙匡胤,為的就是皇位。

其實本人私下覺得,趙光義這樣對待嫂子,很有可能和當初趙匡胤駕崩,她讓王繼恩去找趙德昭繼位有關係吧,無論怎麼說,趙光義對他寡嫂確實無情呀。


天楓說


趙匡胤去世後,趙光義對待皇嫂宋皇后十分涼薄苛刻,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生前生活待遇很一般。趙光義登基之後,先是把宋皇后遷到西宮居住,11年後又將其遷至東宮,住在哪裡本身也就算了,沒有權柄也可以理解,關鍵問題在於,趙光義在生活待遇上沒有兌現自己所說的『共保富貴,無憂也』,不但沒有『以天下養』,而且事實上等於把宋皇后打入冷宮,甚至可以說是形同幽禁。

第二、死後哀榮不符合禮制。宋皇后去世之後,趙光義拒絕為皇嫂服喪,亦不令群臣臨喪,這完全不符合宋皇后身為前朝皇后應享有的禮儀,當時的翰林學士王禹偁實在看不下去了,對賓客言:『後嘗母儀天下,當遵用舊禮。』,趙光義聽說以後,用訕謗的罪名把王禹偁貶出京城,出知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同時,宋皇后梓宮被遷移到故燕國長公主(宋太祖趙匡胤的妹妹)的宅邸,暫且停靈在普濟佛舍。既沒有與丈夫太祖皇帝合葬,神主亦沒有升祔太廟,直到宋神宗時期,才進入太廟。宋皇后,既不與太祖合葬,亦不廟。至道三年(997)也就是宋太宗死的那一年,才祔葬太祖永昌陵之北,神主享於別廟,一直到了趙光義的玄孫宋神宗的時候,宋皇后的神主方才升祔太廟。


(京劇《賀后罵殿》其實與史實不符合,宋太祖的第一個妻子賀皇后在宋朝建立前就去世了)

『宋後之不成喪』是《宋史 太宗本紀》列出的宋太宗做的四件外慚清議的事情之一。


談古論金


在古代皇帝那個位置讓人敬畏,也讓一些人眼紅,在通往帝王的路上踩著遍地屍體,血液四處飛濺,可是登上皇位之後,便是永久的孤獨。趙匡胤重新統一了國家,結束了戰亂,建立了宋朝,從整個歷史來看,他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僅活了49歲就駕鶴西去,身後留下來一個年僅24歲的皇后,後繼者是如何對待這個宋皇后呢?一起來看看吧。

趙匡胤在42歲的時候迎娶了宋偓的女兒,17歲便承擔起皇后的責任,處理後宮的所有事情,並且時刻關心著皇上的身體,的確那麼小年紀就已經做到了“母儀天下”,趙匡胤也非常喜愛她,兩個人年齡上雖然有著巨大差異,可是他們夫妻生活卻非常恩愛。趙匡胤已經痛失兩位皇后,所以對年紀尚輕的宋皇后格外愛護,不過只庇佑了她七年就撒手而去。

宋皇后出身富貴家庭,典型的富家千金,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待人接物也懂得如何討人歡心,而且長得好看惹人喜愛。當時嫁給皇上成為後宮之主頗為風光,但是後來的命運卻非常悽慘。

趙光義是趙匡胤的弟弟,按照封建制度的規矩是會先考慮兒子而不是弟弟,除非沒有子嗣才能考慮近親,據史書記載趙匡胤是有孩子的,所以說這個繼位時很有可能用了其他手段,畢竟趙光義擅長用毒,而其哥哥時暴病身亡,所以這其中的聯繫讓人不得不多想。這樣一個心狠手辣的人時西黃在歌舞昇平中尋找一種發洩,趙光義是一個好色的人,誰也不知道他對年輕貌美的宋皇后有過什麼想法和動作,但都可以明白宋皇后的後半生一直在折磨中度過,甚至死後也沒得到正常的禮葬。

先帝駕崩之後,宋皇后被他秘密送往西院,與後宮的嬪妃居住在一起,十年之後不知又因為什麼事情,又將宋皇后送往東宮,誰也不清楚趙光義心裡在想些什麼,宋皇后輾轉不同的地方,熟悉不同的人,艱難生存。先帝去世20年裡面宋皇后嚐遍了人情冷暖,離開了這個冰冷的世界,可是死後無喪禮無厚葬,與生前嫁入皇宮的風光相比,不經感覺世態炎涼。

當時也不是沒有人為宋皇后請願,可是最後被貶離京城,遠遁江湖,逐漸銷聲匿跡,這樣剩下的朝臣們誰也不敢多言。宋皇后的棺材也被放置於他處,一直未能與先帝合葬在一起,她的靈位也一直沒有入太廟,這意味著宋皇后無牌無陵,古代只有犯了很重的罪才會這樣,是一種很嚴重的懲罰。直到這件事過去兩年多,才將她的梓宮葬入皇陵之中,但是她的牌位一直未能入太廟,幸而這件事被後主宋神宗知曉之後,立刻將其牌位列入太廟之中,她的靈魂也在此刻得到安息。

趙光義是有恨宋皇后,死前宋皇位已經沒有什麼地位和權力;在她死後不讓大家服喪,甚至沒有讓她的屍骨歸於皇陵之中,這對於一個皇后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恥辱,趙光義甚至罔顧皇家的尊嚴和臉面,也要這麼對待這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子,只能說明當初先帝去世的時候是發生了一些事情的,或者是趙光義弟弟的的確確用了不好的手段,他不想讓任何人知道他的不義之舉,所以一直在折磨知情者宋皇后。

宋皇后享受過至高的榮華富貴,也體會過最痛苦的生活,她死後以為是解脫,沒想到死後也不如普通人,屍骨、尊嚴等沒有哪一樣是得到尊重的,怪不得後人都對這個姑娘心生憐惜之情。


木劍溫不勝


趙匡胤作為北宋開國皇帝,他在皇位上僅待了16年。公元976年冬天,趙匡胤突然死亡,這一年他才49歲。關於趙匡胤的死亡,至今都是一個謎案。按理說他正值壯年,就這樣突然暴斃實在是可疑。

時至今日,仍有許多史學家堅持認為,趙匡胤的死亡,很有可能就是他的親弟弟趙光義親手造成的,斧聲燭影一事,至今都是一個未解的謎團。尤其是趙光義對待自己皇后嫂子的態度,更令人感到詫異。那麼,這位皇帝究竟是如何對待他24歲的年輕寡嫂的呢?

趙匡胤畫像

趙匡胤的第一任結髮妻子賀氏,年僅30歲病逝,他登基以後,念其結髮夫妻情深,將賀氏追封為孝惠皇后;第2任皇后王氏,因用藥不當而死,年僅22歲。前文中提到的這位皇后嫂子,便是趙匡胤的第3位皇后宋氏。

宋氏出生於富貴之家,她自幼跟隨母親出入宮廷,年紀輕輕便見多識廣。乾德五年,她又一次跟隨母親入宮,得到宋太祖青睞,年僅17便入宮為後。宋太祖去世之時,宋皇后僅有24歲。

宋太祖與宋皇后

根據《涑水紀聞》記載,宋皇后是第一個發現宋太祖去世的人。這位皇后從小長在深宮之中,她知道太祖駕崩的事不能輕易聲張出去,便安排了太監去通知趙匡胤的兒子趙德芳。

宋皇后在太祖房間等待多時,等來的卻是他的弟弟趙光義。她知道皇位落入趙光義之手已成定局,便對趙光義說了這樣一句話:“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趙光義哭泣的回答道,“共保富貴,無憂也”。那麼趙光義實現他的承諾了嗎?

趙光義

根據史料記載,趙光義根本沒有兌現他的諾言,而且一直讓宋皇后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地位。趙光義繼承皇位,因為他是太祖的親兄弟,這就導致宋皇后沒有辦法名正言順的坐上皇太后之位,趙光義便封她一個徒有虛名的“開寶皇后”。

沒過多久,他又將宋皇后的寢宮移到西宮,過了不久又移到東宮去。這來來回回折騰也就算了,在往後20年的時間裡,宋皇后基本上都是一個人冷清的生活在東宮之中,最後鬱鬱而終。

宋皇后

當宋皇后去世以後,按照宋朝禮儀制度應當以皇后規格置辦喪事,趙光義要為皇后服喪,朝中大臣也得前往弔唁。令人驚訝的是,趙光義不僅沒有按皇后舊禮舉辦喪事,他更不允許將宋皇后與太祖一同合葬,宋皇后的牌位更不能入家族太廟,而是暫放於長公主府邸。

朝中有位大臣實在是看不下去,他便上書啟奏皇帝,應當按照禮儀制度為皇后發喪。誰知趙光義一怒之下直接將此人貶官至滁州,此後朝中大臣對此事再無爭論。趙光義在自己皇兄屍骨未寒之時,曾許下過保宋皇后母子富貴的諾言,顯然並沒有實現,相反,還有些薄情寡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