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風景時,畫面不是過曝就是欠曝,該如何解決?

無敵馬克兔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好解決,拍攝風景可以使用順光拍攝,這樣就不會出現你說的過曝的問題,如果是逆光拍攝一些日落或者日出前後的景色,確實會發生這樣的問題。

首先可以調整測光模式改為平均測光,這樣相機可以大面積參考光線實際情況更精準的還原現場光線。

還可以將相機改為HDR拍攝,這樣相機可以拍攝三張不同曝光數值的照片,後期自己通過ps合成就可以了,這樣同樣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發生。

如果還想更好的細節建議使用漸變鏡,插入漸變鏡採用HDR拍攝,這樣基本可以完美解決欠曝的問題發生,天地曝光會一致,拍攝完的照片細節非常多。

記得使用raw格式記錄文件,這種格式文件可以有更多的後期空間,對於後期找細節拉陰影和曝光有很大調整空間,jpg雖然文件小但是可塑性差,不建議使用。


小魚大魚看世界


風景攝影,畫面中往往包含著明亮的天空和晦暗的地面,場景大,光比也大,如果處理不當,出現過曝和欠曝是很常見的現象,該如何解決?我們通常都會想到使用HDR、漸變鏡等,這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而我在此要介紹一個更簡單易行的方法——均衡曝光法。

均衡曝光法分兩步實施,第一步是估算畫面光比;第二步是尋找最佳測光點。

第一步:估算畫面光比

風景攝影的任何一個畫面,都有明亮區、中灰區、陰暗區,用數碼相機分別對明亮區和陰暗區進行一次測光,就能估算出整個畫面的光比大小。估算光比大小的目的是為了考量是否超出自己相機的動態範圍。所謂動態範圍,就是指相機能夠記錄亮部和暗部細節的能力。如果光比沒有超出相機的動態範圍時,出現過曝和欠曝,說明是自己在測光時操作有問題;如果光比超出相機動態範圍,可以將過曝或欠曝控制到最小區域,例如天空的高光或地面的陰影,這樣對整個畫面不會有很大影響。

圖1(攝影/夏雪)

以圖1為例,對天空亮部區域和地面暗部區域分別測光,估算出光比為5級,即天空過3級,地面欠2級。大多數單反數碼相機的動態範圍在7級以上,即欠4級和過3級,都可以在後期進行較正,使色彩、層次、細節得到很好的表現。

第二步:尋找最佳測光點

下面通過試驗來說明,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舉例圖片只對像素大小作了調整,而沒有調整圖片的明暗和色彩。

圖2 光圈f3.2,快門速度1/600秒(攝影/夏雪)

圖2,以最暗區域樹林測光,雖然樹木曝光準確,但中灰區域的大樓過曝,亮部區域的天空嚴重過曝,這不是自己需要的結果。

圖3 光圈f3.2,快門速度1/4000秒(攝影/夏雪)

圖3,以最亮部區域天空測光,雖然天空層次豐富,但中灰區域的大樓欠曝,地面景物暗部區域嚴重欠曝,這也不是自己需要的結果。

圖4 光圈f3.2,快門速度1/1250秒(攝影/夏雪)

圖4,以中灰區域大樓為測光點,畫面曝光獲得均衡,不僅大樓曝光準確,而且亮部區域的天空保留了足夠的層次,暗部區域的地面景物輪廓清晰,細節豐富。

圖5(攝影/夏雪)

圖5,將照片轉為黑白效果,可見黑白灰過渡自然,影調豐富,反差適中。

綜上所述,均衡曝光法的關鍵是尋找最佳測光點,如果測光點不正確,即使在相機動態範圍內的場景,也同樣會出現過曝和欠曝,光比越大,過曝和欠曝現象越嚴重。但只要選擇了正確的測光點,過曝和欠曝問題便可輕而易舉地得到解決。(圖文原創/夏雪)


夏雪視覺


拍攝風景時,畫面不是過曝就是欠曝,該如何解決?


拍攝風景時,畫面不是過曝就是欠曝,該如何解決,題主沒有說是用單反拍攝還是手機拍攝,以單反拍攝為例來說明一下解決的辦法。


一,先別用M檔拍攝。

其實用相機拍風景,想要拍出不是過曝就是欠曝也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如果你怎麼拍怎麼拍都曝光不正確,那只有一種可能了,你不會調整參數,還用了單反的M檔手動檔。

改成A檔光圈模式拍就可以了。


二,改成分區評價測光。

看一下你相機的測光模式,改相機測光模式為評價測光或是分區測光,這樣就不會拍出過曝或欠曝的照片了。


三,注意選擇測光點。

注意了以上兩點以後,選擇正確的測光點就很重要了,一般不能選最亮區和最暗區為測光點,要選擇次亮區為測光點。

只要解決以上三個問題,你就是想拍出過曝和欠曝的照片也很不容易了。



我是紫楓,感謝你的閱讀,歡迎你的關注!

關注紫楓,查看大量後期教程,獲取各種插件 素材 資源!


紫楓攝影后期教學


拍攝風景時,畫面不是過曝就是欠曝,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問得有此籠統,因為過曝和欠曝的原因是很多的,不同的拍攝模式,不同的拍攝對像,都有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解決的辦法也是不徑相同的。

拍攝風景過曝和欠曝的原因和解決辦法:

一、使用M檔時,曝光參數設置不準

現代相機都有智能自動曝光控制系統,這個系統對曝光的控制相對還是比較準確的。我們在一般的攝影時,只要啟用自動曝光控制模式——全自動曝光模式、程序曝光、光圈優先、快門優先等,都可以獲得比較準確的曝光。但有時,我們又需要使用手動控制曝光,有的影友也想嘗試一下手動曝光的感覺,會選用手動控制曝光模式來拍攝。但是,在單反相機上使用這個模式並不容易,一是需要有一定的攝影技術和經驗,二是要對相機的操作和設置比較熟練,懂得感光度、光圈、快門曝光三要素的配合,否則就會有設置不準的情況。

其實這個問題解決起來也不難,數碼相機都是即拍即顯的,我們只要通過顯示屏察看拍攝效果,就可以確認曝光是否合適。如果不合適,只要調整一下快門、光圈的配合指數,然後再試拍,察看,只到調整滿意為止。當然我們還可以通過察看圖片的直方圖來確定曝光的正確與否。

直方圖是單反相機曝光助手,我們可以通過察看直方圖的圖形,就可以確認曝光是否正常。(見下圖)

(正常曝光的圖片,直方圖一般呈“山”形。)

二、光比反差較大的場景下使用自動曝光

自動曝光並不是全能的,一般的場景使用自動功能可以獲得準確的曝光,但如果是光比反差較大的場景使用自動曝光,反而會適得其反。比如天空和地面部份同時存在的場景、比如雪景,在拍攝這些場景時,如果將天空拍攝正常了,就會造成地面欠曝,如果地面曝光正常了,又會造成天空過曝。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用下列解決辦法:

  • 使用漸變濾鏡,平衡光比

漸變濾鏡是一種一半透明,一半帶有顏色的濾鏡,它可以起到壓暗亮部,平衡畫面光比的作用。例如我們將濾鏡的有色部分對準天空部分,地面部分處於全透明的位置,這樣,天空部分的亮度就被壓暗,我們只要按照地面部分曝光,最後天空部分的亮度因為有濾鏡的壓暗,也不會出現過曝的現象。

(使用漸變濾鏡,可以使反差較大的光比得到平衡,以確保畫面的曝光均勻。)

(使用漸變濾鏡拍攝的風光照片, 天空和地面都有良好的細節表現。)

  • 使用HDR模式拍攝

HDR模式是一種高動態範圍曝光模式,啟用這個模式後,相機會自動拍攝三張照片,分別是曝光不足、曝光正常、曝光過度,然後將此三張照片在相機內進行合成,最後就可以形成一幅亮度均勻、曝光正常、看上去精美絕倫的照片。但並不是所有的相機都有這個功能,使用之前,要察看一下您的相機是否有HDR功能。

(使用HDR模式,畫面曝光均勻,細節表現良好。)

  • 使用包圍曝光模式。

這個模式是一般的單反相機、微單相機都有的,這個模式與HDR有些類似,只不過不是在相機內對三張圖片進行合成,而是需要後期在電腦內通過PS對三張不同曝光的圖片進行合成,最後形成一幅明暗曝光均正常的照片。



  • 學會使用曝光補償

如果是雪景曝光不正常,比如雪景不白呈灰色的現象。這個問題可以通過調整曝光補償解決,在拍攝雪景等亮色景物時,可以提高曝光補償量,加大相機的曝光。但如果是拍攝暗色調的景物,則要降低曝光補償,減少曝光量。

以上方法,都可以解決自動曝光模式下過曝和欠曝的問題。

三、使用微單相機拍攝時多使用M檔

前面說過,在單反相機上使用M檔(手動檔)比較困難,不具備一定的經驗和技術的攝影者不要使用。但在使用微單相機時,卻提倡多用M檔。因為在微單相機上使用M檔更方便,可以獲得比自動檔更加準確、更加符合攝影者意願的曝光量。這麼說的主要原因是微單相機的電子取景器具有全實時功能,可以在拍攝之前就能看到拍攝後的效果,曝光設置是否準確,是過曝還是欠曝,在取景器裡就能觀察得一目瞭然。手動設置曝光,可以更符合攝影者的拍攝對曝光量的要求,同時也不會隨著環境光的變化而自行發生變化。

總結:

現代的數碼相機具有極高的自動化和智能化,一般不會發生過曝和欠曝的問題,但在一些特殊場景下,曝光是需要進行人為的控制和調整的。在控制曝光方面,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學會手動控制曝光,只有在人腦的控制之下,相機的曝光才是最準確的。另外,懂得微單相機的優越性,微單相機與單反相機相比,並不只是少了一塊反光板那麼簡單,在性能上和使用的便捷性上,可能要更勝單反一籌。


攝影藝事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弄清楚一個問題,針對不同場景採用哪種測光模式來測光的問題。想拍出一張好照片,曝光正確是基本要求。想要得到曝光正確的照片,就要搞清楚各種測光模式的不同之處並靈活運用之。用對了測光模式,不管是逆光、高反差、微光等場景,都能輕鬆拍出曝光正確的照片。

我們以佳能相機為例來了解一下不同測光模式。

目前一共有四種測光模式,即:評價測光、局部測光、點測光和中央重點平均測光。

首先我們來看評價測光,這種測光模式是對取景器範圍內所有區域進行測光,自動為你設置適合場景的曝光。評價測光模式是製造廠家預先在照相機裡儲存好2000-3000條圖片信息數據,當你採用這種測光模式後,相機會把你測得結果與相機內事先預設好的圖片數據進行比對,將最接近你測光數據那個方案調取出來,為你設定一個曝光數據,即光圈、快門速度、和感光度。採用這種測光模式,拍出來的照片就不會過爆或欠曝了。對我們一般攝影愛好者來說,評價測光是最智能的一種測光模式,他適合大多數的室外風光和人像攝影場景。評價測光已經完全取代了原來的平均測光模式,所有相機已經看不到平均測光模式了。

其次是點測光,這種測光模式是對畫面中央很小範圍進行測光。這種測光模式只對主體負責,而主體外圍卻兼顧不到。它適用於對某個被攝體或場景特定部位進行細節突出表現時採用的一種測光模式。比如,我們要拍攝陽光照射下房簷陰影中的某個細節或是鳥窩裡小鳥,那麼,我們就可以對準陰影中的某個細節或小鳥採用點測光進行拍攝。這樣就會得到你想要的一個不會欠曝的照片了。當然,限於點測光的侷限性,可能中央外圍會產生過爆的情況,這時你還可以採用HDR方式再拍一張,與你採用點測光所拍的照片比對一下,選擇一張你心中理想的照片。

除此之外還有兩種測光模式,即局部測光和中央重點平均測光,這兩種測光模式都是對點測光的豐富、完善和延伸。

局部測光比點測光測試的中央面積稍大一點,當背景比被攝主體光照明亮場合,如逆光拍攝等場景,此模式非常有效,再者是被攝主體佔中央面積較大時使用。

中央重點平均測光也叫中央重點測光,這種測光是測量畫面中央的亮度,然後對整個場景進行平均。也就是這種測光模式是兼顧被測主體和周圍的亮度,使得拍出來的照片主體與周圍的曝光更協調。這個測光模式經常被用於戶外拍攝,同時兼顧主體與背景的亮度。

我們掌握了以上四種測光模式的知識後,那麼就是如何針對這四種情況調整相機的曝光補償值了。

在相機設置中,不用曝光補償的情況就是我們所拍的主體或場景是中性灰,這種情況是極少的。因此,我們所攝物體或場景比中性灰暗或亮,按照白加黑減的原則,暗多少或亮多少,相應就加減多少曝光補償值。否則,我們所得到的照片不是過爆就是欠曝。比如,我們在拍攝白雪場景時,根據日光照射情況,若是中午時刻,雪的白度比中性灰至少要亮兩個檔次,那麼拍攝前,我們就把曝光值加兩個檔次,即+2,再測光按快門拍攝。這樣就可以得到曝光正確照片。如果是正中午,光線特別強,再加半擋,即+2.5檔次,再測光拍攝。如果拍攝煤炭等純黑色物體,要比中性灰暗2個檔次,那麼,我們在測光拍攝之前將曝光值減少2個檔次。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到曝光正確的照片了。而對於一般物體如土地、綠色植物等,這些被拍攝主體要比中性灰暗1/2到2/3檔,拍攝前就將曝光值減1/2到2/3檔,再測光拍攝,就可以得到曝光正確的照片了。當然,如果你想要畫面更亮一些,那麼就把曝光補償值加一些,想讓畫面亮多少就加多少就可以了。

以上是攝影測光模式結合中性灰在攝影曝光補償方面的應用。掌握好並靈活運用測光模式與結合中性灰設定曝光補償,就可以得到曝光正確的照片了。

下面是佳能相機的四種測光模式照片和中性灰板,供參考。以上是個人在攝影拍攝中的一點心得,不對之處請各位多多指正。








走進興凱湖


拍攝風景時,畫面不是過曝就是欠曝的主要原因應該是拍攝現場光比大,尤其是在逆光的情況下,拍攝主題不明確造成的。解決這一問題我覺得明確主題,正確測光,是避免畫面不是過曝就是欠曝的途徑。

一是明確主題。就是我們不論到什麼地方,面對一個場景,首先要細緻地觀察,看看這個地方適合拍攝什麼主題的片子,畫面中以什麼為主體較好,看是適合拍遠景、中景還是近景,把這些問題弄清了,想好了,再著手拍攝不是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嗎!進而,對著主體測光試拍一張,看看整個畫面曝光明暗情況,然後再針對問題實施調整。

二是正確測光。風景攝影,尤其是逆光情況下的風景攝影,其測光方式推薦使用點測光或中央重點測光。點測光是專門針對背景與主體亮度差異懸殊時的一種測光模式,它是以約佔畫面中央3.5%的面積作為曝光依據,所以,點測光在風景攝影測光中是相對最為準確的。而中央重點測光,則是對整體圖像平均測光,但側重於中央的主體部分,其精準度就次於點測光了。測光的方法有二:一種是對著景物的亮部測光拍攝,使景物呈剪影狀態;另一種是對著景物的暗部測光,將暗部的細節表現出來,犧牲景物亮部的細節。兩種測光方法都不能使用平均測光方式,應該使用點測光或中央重點測光方式,通過重點測量亮部(或暗部)來達到我們逆光下對景物曝光的目的。

三是拍攝方法首選多重曝光。使用三腳架,設置好相機參數,建議使用手動模式或光圈優先,F8或該相機鏡頭最佳光圈值,點測光,風景風格,最低感光度。曝光的次數視情況而定,一般3至5次。固定好相機先對主體測光曝一次光,再分別對景物的亮部、暗部各曝一次光,相機機內自動合成。或者相機不動,分別對主體、亮部、暗部各拍攝1張,後期用PS軟件堆棧合成;或者用相機HDR功能一次拍攝完成。

通過以上這幾種途徑就可以解決大光比下拍攝時過時欠的問題。





柯善方


拍攝風景時,畫面不是過曝就是欠曝,該如何解決?

確實是這樣的,我們有時在拍攝風光時,畫面效果有時會過曝有時還是欠曝,這種情況怎麼辦呢?下面我們共同來交流一下這個問題。

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我們的測光模式引起的,如果我們在畫面比較亮的地方測光,那麼整體會欠曝,如果測光點在暗的地方,整個畫面會過曝的。

那麼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下面是本人的一點看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1、測光模式

如果出現問題中提到的狀況,可以變換一下測光模式,可以用平均測光模式(各個機型叫法不一),也就是全局測光,這樣相機會辨識更多的區域來均衡曝光的,會讓畫面曝光更為準確的。

2、HDR拍攝

如果拍攝畫面光比較大,我們可以用HDR模式來拍攝,當下的大多相機有這種模式的,它就是用三種曝光來拍攝最後綜合的一種形式,過曝拍攝一張、欠曝拍攝一張、欠曝時拍攝一幅,最後合成為一幅曝光比較精準的畫面,這也是一種方法。

3、學會對焦與測光分開拍攝

現在有許多相機有這個功能,有後鍵對焦,如果有,大家儘量學習並習慣使用這個功能,它是把對焦和測光完全分開的一個設置按鈕,很實用的,以前我們拍攝照片時會半按快門測光及合焦,這樣有很多不便,假設我們拍攝某個極亮或極暗的物品,那麼就會出現曝光不準的情況,而後鍵對焦就不一樣的,可以完美解決這一問題。

3、學會M檔拍攝

如果拍攝風景,其實當下的數碼相機還是相當方便的,那就是用手動檔拍攝,拍攝一兩張就可以有個恰當的曝光組合,可能有些朋友不太熟悉或者不喜歡這種模式拍攝,大家可以慢慢熟悉一下M檔,拍攝起來也不難,尤其是光比較大的場景下拍攝,還是挺好的。

4、後期處理

這就看你的相機的寬容度了,如果過曝或是欠曝不是太嚴重,可以在後期進行彌補了,建議大家用RAW格式拍攝,可能在後期有更大的操作空間,在後期操作時可以把亮面和暗部分開操作,達到一個合適的曝光操作。後期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後期是萬萬不能的,呵呵,數碼時代,我們不能拒絕後期。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點看法,大家暢所欲言,相互探討。

劍舞影像,西部攝影愛好者,歡迎關注,相互交流


劍舞影像


打開手機相機,一般的手機它自己會根據實際場景的光線進行調整,如果不是前期你設定好了參數,一般不會出現曝光過重或者曝光不夠這種情況!

單反的話,要根據實際情況,先進行一頓猛烈的參數設置,個人建議前期曝光參數都別調太高,太高容易影響畫面的整體感覺!

風景圖片的拍攝,先取景,再構圖,後調整!

取景:選擇你要拍攝的中心區域物體!

構圖:天空,房屋,長江,大橋,是整個畫面包含的!

調整:移動相機使整個畫面相對和諧,天空的佔比,房屋的佔比,保持一致為好。

下邊這張是我在天津拍攝的一張圖片,主體是臨江的建築物,物體上下分別是天空和江水,整個畫面比較和諧!

比較專業的解釋可以參考下:

對於初拿相機的攝友來說往往只是知道要延長和縮短曝光時間,或者開大縮小光圈才能校正這種“過曝欠曝”。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面對曝光越來越糊塗,其實對於曝光來說相機裡面一直有一個重要的參數在提示著我們,那就是曝光補償。

曝光補償不是一個動詞,也不是一個行為,而是一個名字。曝光補償是用來量化一張照片明暗程度的參數。

我們之所以能夠看到世間萬物是因為光線照射到物體之後反射到我們的眼睛中成了像。如果極白是反射了100%的光線的話,那麼極黑就是完全吸收了光線,反射了0%。在極白和極黑中間的灰色卻並非像我們想象中反射了50%的光,經過科學家們精確測量實際上處於最中間的灰色反射了18%的光。所以中間的亮度又被稱為18度灰。

▲不同亮度與18度灰

如果我們使用相機自動檔(AUTO)在不同時間不同場景拍攝照片,會發現儘管光線的強度差距很大,但是拍攝出來的照片亮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異。這就是因為相機在自動檔時會根據測光系統來設定出相應的光圈、快門、感光度,從而拍攝出一張18度灰的照片——不太亮,不太暗,剛剛好。如果對於這個剛剛好的亮度進行量化的話,這樣一張亮度居中的照片曝光補償就是0。

▲一張曝光補償為0的照片

一般相機的曝光補償都是從-2到+2的,也有部分高級相機曝光補償是從-3到+3的。如果對於同樣一個場景拍攝,曝光補償為-1的照片亮度就是曝光補償為0的照片亮度的一半,曝光補償為-2的照片亮度為曝光補償為0的照片的1/4。反之,曝光補償為+1的照片亮度就是曝光補償為0的照片亮度的2倍。

對於很多場景18度灰並不是一個很好的亮度。比如我們拍攝雪景時,相機的測光系統不會知道這是雪,是白色的,只會傻傻地認為這裡太亮了,所以如果曝光補償是0的時候拍攝出來的雪景就是一片被“灰”雪覆蓋的場景。如果我們拍攝的是煤場,相機會傻傻地認為這裡太暗了,如果曝光補償是0的時候拍攝出來的照片裡會都是“灰”煤。這些都不是我們想要的。

所以在拍攝雪景的時候,我們要適當地加曝光補償,這樣才能將雪拍攝成白色;拍攝煤堆的時候,我們要減曝光補償,這樣才能將煤拍攝成黑色的。

▲適當增加曝光補償雪才是白色的

對於初學者要切記一點就不會搞錯曝光補償:曝光補償與拍攝時環境亮度沒有任何關係,只與拍攝完成的照片亮度有關係。即使周圍一片昏暗,如果加曝光補償,最後的照片也是明亮的;即使周圍燈火通明,如果減曝光補償,最後的照片也是昏暗的。

從上面的描述我們知道,其實曝光補償都是在一些特殊場景或者特殊情況下才調整的。比如你拍攝的物體本身比較亮,在畫面中佔了很大面積,為了體現物體本來的亮度就要把照片拍攝亮,就要增加曝光補償。同理,如果物體本身較黑,在畫面中佔了很大面積,為了體現物體本來的顏色就要把照片拍暗,就要減少曝光補償。

此外有時候我們要表示歡快的場景也會提高照片的亮度而增加曝光補償。對於一些壓抑的陰鬱的題材,我們要適當減少照片亮度而減少曝光補償。

▲悲涼的場景要減曝光補償

很多照片的明亮程度就能夠反應攝影師的拍攝意圖,所以可以說曝光補償是在照片中反應攝影師拍攝意圖的重要參數。

在我們的相機上只要不是純自動相機就都能夠調整曝光補償,如果你的相機只有AUTO這個自動檔那就算了吧。曝光補償一般只能在P(程序曝光)、A(光圈優先)、S(快門優先)檔中調節,在M(手動檔)檔下雖然不能直接調節曝光補償卻可以通過調節光圈、快門、感光度來控制。

▲相機肩屏中的曝光補償標尺

曝光補償一般在相機中表現為一個標尺的樣子,也有表現為數值的樣子,在默認情況下曝光補償就是0。

高級一些的單反相機會有兩個撥輪,在P、A、S檔下有一個撥輪就是調節曝光補償的。專業級的機身鏡頭一體化的DC很多也是這種設計。

入門級相機一般只有一個撥輪,在P檔下,這個撥輪就是調節曝光補償的。如果在A檔和S檔下,按住曝光補償按鈕撥動撥輪就可以調節曝光補償了。

這樣的設計也會用於一般的機身鏡頭一體化DC,所以單撥輪的相機一般都會有一個曝光補償按鈕。按鈕位置通常在撥輪附近或者相機右肩附近,方便大家一個手指按住曝光補償按鍵,一個手指撥動撥輪。

很多時尚卡片機因為機身設計簡潔,所以很難在機身上看到曝光補償按鍵,有的需要三維撥輪可以通過按撥輪選擇到曝光補償,有的觸摸屏相機可以點擊屏幕上的曝光補償按鍵選擇,具體情況要看相機的說明書。

▲觸摸屏相機內的曝光補償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很多復古的相機如佳能G12或者富士X100,都單獨設計了一個曝光補償轉盤。調節起來就更方便了。

▲曝光補償轉盤結語:對於一張照片來說,沒有正確或者錯誤的曝光,任何一種曝光都是在反應攝影師的意圖,掌握好曝光補償就是將自己的拍攝意圖恰當地表現在照片中的第一步!

文章源自:hxqmqxim


楊箴


你好,我是攝影師有六兒,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拍風光片由於都是在室外拍攝,自然光天光很亮,檢查拍的片子效果時,只看相機背屏顯示,室外光線比機背的顯示屏亮,會經常看不清圖片曝光細節,造成曝光誤判。那麼最好的辦法,是看直方圖參數,記住,數碼相機的曝光一定要向右曝光,只要直方圖沒有越出右側的格子,就一隻向右加檔曝光,數碼相機前期拍攝,不要學膠片攝影那樣減檔拍攝,數碼攝影的影調在後期可以調整。前期要保證最好的畫質,曝光就要數據準確,ISO才能降到最低,才可以發揮數碼相機的優勢,保證拍出畫質最細膩無任何噪點的片子來。


有六兒拍視頻


這個問題似乎是,對亮處測光,則大片死黑。對暗處測光,則大片白茫茫。找不到一個平衡點。

這是典型的寬容度問題。

建議用曝光包圍來拍,面測光。比如拍日出日落,一級的曝光步長。保險起見,我都是連拍9張。如果不想要光邊的太陽,做HDR時不要最黑的一兩張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