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逆行者”叫香坊城管

人世間,哪有什麼歲月靜好,

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

有一種“逆行者”叫香坊城管

2月7日凌晨1點,香坊區瓦盆窯京哈高速口的氣溫超過-20℃。這裡的防疫檢查卡點,是冰城隔絕病毒入城傳播的最前線。負責該卡點測溫的香

坊區城管局執法隊員邵帥已經在刺骨的寒風中站了一個多小時。為了避免測溫儀被凍罷工,他只能將測溫儀貼著內衣放進懷裡,用自己的體溫焐著。

但嚴寒並非最可怕的。高峰時,這個卡點每天有近萬量汽車由此入城,這意味著,他和同事們每天都要面對上千乃至近萬次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

成立口罩突擊隊、檢測卡點24小時堅守、公廁高頻消殺、生活垃圾日產日清不落地……疫情暴發後,香坊區城管局迅速制定並啟動了一套城管系統防疫應急預案,打造了城管防疫的“香坊樣本”。在這場防疫攻堅戰中,香坊城管人與醫務工作者一樣,都是站在與病毒抗爭一線的逆行者,他們在千萬市民宅在家裡團聚的時刻,用另一種負重前行,守護著一座城市的歲月靜好……

在香坊區三合路香遠益清廣場的一座公廁裡,一位市民剛剛解手完走出公廁後,公廁管理員王楊立即提著消毒瓶子對公廁便池、門把手、洗手檯、水龍頭等各部位進行消毒作業。

“因為冠狀病毒可以通過接觸傳播,也有可能通過糞口傳播,這使得城市公廁消毒成為防疫的重中之重。”香坊區城管局局長於福彥告訴記者,疫情暴發後,轄區內公廁每日人流量較以往明顯下降,但公廁管理員的工作量卻提高了,因為我們的公廁消毒頻率比以往高了好幾倍。

有一種“逆行者”叫香坊城管

如今,香坊區城管局提高了轄區120座公廁消毒作業標準和頻次,把市環衛辦統一規定的每天至少兩次定時消殺升級為不定時高頻消毒,每天消毒頻次是以往的好幾倍。針對廁所中的門把手、水龍頭、洗手池、便池等重點部位重點消殺,這樣做最大程度切斷了病毒傳播的一切可能性。

有一種“逆行者”叫香坊城管

2月1日晚上,香坊區城管局突然接到上級指令,要求他們在轄區內4個出城口和兩個火車站設立防疫卡點,24小時對過往車輛人員進行體溫防疫檢測。於是全局200多名執法隊員分赴“疫線”,不到一天時間,瓦盆窯京哈高速口、朝陽收費站、公濱路成高子收費站、哈紅公路以及香坊火車站、孫家火車站的24小時防疫卡點就開始運行了。

有一種“逆行者”叫香坊城管

連日來,哈市高速路口夜間的氣溫大都在-25℃上下,連測溫儀都經常被凍罷工,而執法隊員們則在嚴寒中堅守。高峰時每天檢測的過往車輛接近萬量。為保證測溫準確,很多隊員將測溫儀放在懷裡用體溫溫暖測溫儀。吃飯就只能在車裡將就一口。在京哈高速口堅守的執法二科的全體隊員們更是喊出了“疫情不退我不退”的感人宣言。

劉俊偉是香坊區城管局的一名基層執法隊員。他負責在成高子高速進城口對過往車輛人員測量體溫。為保證按時到崗,又怕自己將工作中接觸到的病毒傳染給家人,每天輪崗結束後他都不回家,而是在南崗區附近自費租住在一家廉價的快捷賓館裡。

在火車站內卡點的執法隊員雖然不必承受嚴寒,但火車站室內空氣流通不好,人員相對集中,面對著更高的感染風險。為了儘量節省防護服的消耗,在這裡測溫的香坊城管局執法三科的隊員們與醫務人員一樣不敢喝水、更不敢去衛生間。在科長張子健的帶領下,大家喊出了“誓死守住防疫關,請全市人民放心”的感人口號。

陳仁杰、王文輝、張勝、李湘君、朱春輝,他們是來自香坊城管局清潔二中心的環衛工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口罩突擊隊隊員。

為了保障普通市民丟棄的廢舊口罩得到妥善處理,大年初二,香坊區城管局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口罩回收突擊隊”,專門負責收運全區廢舊口罩回收箱裡的口罩。

有一種“逆行者”叫香坊城管

每天 9 點開始,“口罩突擊隊”的隊員們在穿戴好防護服、口罩、手套等裝備後,從位於公濱路與通天街交會處的香坊清潔二中心出發,前往通鄉廣場、安埠小區、香坊萬達廣場……他們要把轄區內 124 個廢棄口罩回收桶所在的各個點位全部摟一遍。

“首先要對回收桶內的塑料袋消毒,接著對桶內的口罩消毒滅殺,然後用長臂夾子將回收箱裡的口罩裝進消過毒的袋子裡,再裝進專用封閉的車廂運走。”突擊隊隊長陳仁杰說,每一個口罩收集桶都要遵循這個流程。這樣做,可以有效避免環衛工人操作時被感染,同時也能避免在收集過程中造成病毒外溢。這些廢舊口罩最終會被轉運到垃圾處理廠進行焚燒。

生活垃圾清理拉運同樣是疫情防控中的關鍵環節。春節以來至今,市民普遍在家減少外出,使得城區生活垃圾日產量大幅提升,為有效阻斷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渠道,連日來,香坊區城管局在保障生活垃圾日產日清的前提下,讓生活垃圾從社區垃圾桶到垃圾處理廠整個鏈條不落地、消殺防疫全覆蓋。

有一種“逆行者”叫香坊城管

“一個垃圾轉運間一天用的消毒酒精可能就得二三十斤。”香坊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保證生活垃圾轉運點無爆滿、外溢,徹底切斷病毒傳播的可能渠道,香坊區環衛運輸部門持續加大垃圾清運管理力度,提升垃圾收運轉運效率,針對垃圾產量大的區域,進行反覆拉運,確保城區垃圾日產日清。

此外,香坊區的環衛工人們在完成日常環境衛生清掃保潔工作的同時,全力消滅轄區內的衛生死角,加大力度對公共場所的垃圾容器、公交站臺、公共設施等進行反覆擦拭消毒殺菌,為市民健康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黨員幹部充分發揮了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

從102國道瓦盆窯出入城口到木材街垃圾轉運站再到香坊火車站……全區6個防疫卡點檢測站、4個垃圾轉運間、120座公廁,每一個點位都是防疫大網中的一個節點,而局黨組書記於福彥就像這張網上的蜘蛛,從除夕前後至今的近半個月裡,他每天睜開眼睛就帶著班子成員郭瑞軍和金英偉開始在這張防疫網上的各個節點穿梭巡視查缺補漏、調配緊缺物資,把這張城管防疫網織得越來越密。因為他們知道這張網上的任何一點疏漏都可能讓微小的病毒鑽了空子,而一個空子的代價可能就是一條人命。

有一種“逆行者”叫香坊城管

局黨組作為城管局的主心骨在戰疫中身先士卒自然是義不容辭的責任。而在黨員帶動下,自告奮勇奔赴前線的普通職工更讓人感動。專門收集口罩的工作被傳染疫病風險相對較高。所以,當初要成立口罩突擊隊時,採用了自願報名的方式。讓人感動的是,當時有黨員帶頭,5 名隊員全部是自願報名上崗。他們中,有人家裡還有90多歲高齡的老人需要照顧;有人的妻子尚在備孕,最應該隔絕病毒;有人把年僅4歲的孩子扔在家中衝上前線……

香坊區城管局清潔一中心的黨支部書記周欣和清潔二中心黨支部副書記張天舒今年春節到現在都沒能在家裡吃上一頓團圓飯。他倆每天要到各自轄區盯著環衛工人是否都按要求戴口罩手套,挨個公廁轉悠看公廁管理員消殺作業是否正規、四處籌集調配84消毒液和酒精……為了儘可能保護自己的家人,他倆都給家人定下了這樣的規矩:“我的房間誰也不許進,我的碗筷誰也不許用。”

香坊區城管局房產監察動力中隊的隊員安永波、孫桂生、周雲水和孫晶等幾位同志看到檢測卡點的同事們工作太辛苦了,主動請纓要求調到哈紅公路防疫卡點工作。“多幾個人輪崗,大家就都能在嚴寒中少站一會兒,被感染的概率也下降一分”他們對領導這樣說。”

香坊區城管局運輸中心組建了應急共產黨員服務隊,哪裡需要,哪裡險重,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

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如今,在香坊城管人的轄區,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飄揚的黨旗指引、凝聚、動員著每一個城管職工。不計報酬,無論生死,成為香坊城管人的錚錚誓言,口罩在臉上留下的壓痕就是他們戰“疫”的勳章。他們用最美的“逆行”讓黨旗在戰“疫”一線高高飄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