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丨武漢疫情決勝4大標誌曝光,拐點來了?

原創丨武漢疫情決勝4大標誌曝光,拐點來了?


當前疫情形勢如何?概括起來可用四點來說明:


一、全國非湖北新增確診病例數2月4日至2月8日連續5天減少,疑似病例也沒有大幅增加,這意味著全國戰場形勢在持續好轉;


二、湖北尤其是武漢地區,雖然新增確診病例2月7日有所反彈,但反覆幅度不大且2月8日又有更大幅度的回落,新增疑似在連續3天回落。不過,湖北尤其武漢的增長絕對值依然較大,整體形勢依然嚴峻。


三、出院病例和危重病例雙雙快速增加。出院病例增加表明感染者康復趨勢向好,危重病人增加既表明形勢嚴峻,也表明患者的收治及分類更加清晰。


四、節後迎來返程復工高峰,全國範圍內交叉傳染的風險增加。譬如,僅上海虹橋樞紐就發現體溫異常101人。現在處於返程高峰期,那麼疫情是否徹底穩住,要看未來一週的時間裡的數據,如果依然保持穩中有降,則意味著拐點進一步確認了。


那麼,在形勢還沒有完全控制的情況下是不是就不要復工了?是的,不能不逐漸復工了,原因有三:


一、長時間不復工,中國全球供應鏈核心戰略地位將受損,且一旦受損將很難修復,這將是戰略性的損失。


中國全球供應鏈核心地位是來之不易的,是我們新中國成立70年幾代人之功,為此我們付出了巨大代價和艱辛,而且對我們國家來說這是戰略優勢所在,損失不得。


大家有興趣可以盤一盤我們新中國70年來的歷史,看看過程中都發生了什麼,這些事與今天又有怎樣的聯繫,就能感受到這一路走來我們多麼的不容易,我們做了多少的努力和犧牲。


再看看過去10年美國想盡一切辦法打壓中國,為啥中國能在打壓中越來越強大?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中國的工業體系處於全球供應鏈的核心地位,與全球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格局。若非這種格局,在佔豪(微信公眾號:佔豪)看來,中國扛不住美國的10年打壓。


雖然現在疫情整體還未能完全控制,但在全國疫情整體可控的情況下,疫情要從“靜態管理”向“動態管理”逐漸過渡,否則“靜態管理”的成本太大,長時間不復工導致經濟休克,國際供應鏈必然因此紊亂,戰略性損失將是我們必須承受的卻又是承受不起的,一些市場可能因此就徹底丟了。在佔豪(微信公眾號:佔豪)看來,最怕丟失的是人心,一旦丟失再拿回來將非常困難不說,有時候時過境遷已失去意義。譬如,當全世界都覺得連中國在重大災難面前也是不可靠的時候,他們會將產業部分轉移到其他地方以保障自己的安全,所謂不能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就是這個道理。美國商務部部長說有利於工作崗位迴流美國,邏輯也正是基於此。


所以,戰勝病毒也不是持續把人都悶在家裡把病毒悶死那麼簡單,因為如果長期不復工給經濟帶來的長期和戰略性的損失所帶來的的嚴重問題,要比疫情本身更加嚴重。而且,這些事是過去些年美國一直想做都沒有做到的事情,不僅僅是經濟本身,還涉及到大國的戰略競爭,這不能僅從經濟視角去看待,還不許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相聯繫。


逐漸復工,疫情實施“動態管理”是接下來全國範圍內必須走的一步。當然,復工可以根據輕重緩急分批分類,但不可能長期不復工,尤其在事關全球供應鏈及抗疫救災物資生產的企業,不但要復工還要加大增產擴產力度。


當然,如果我們不但在較短時間裡戰勝疫情,更是沒有太大影響供應鏈,考慮到供應鏈搬遷的成本,反而能增強全球對中國的信心。這是一把雙刃劍,到底是否割到自己,這取決於權衡、抉擇與操作細節。


二、長時間不復工,中小企業倒閉潮和失業率的增加,將帶來更大的社會問題。


長時間不復工會帶來什麼後果?除了上述全球供應鏈的戰略地位問題和大國戰略問題外,就國內而言也將直接帶來兩大嚴峻維問題:


一是中小企業倒閉潮問題。這個問題其實已經出現,一些資金鍊非常緊張的企業,已經開始解散員工進入倒閉清算或半倒閉狀態。這才是春節後剛剛一週不復工,如果這個時間延長一個月,大量資金鍊緊張的中小企業將可能因此喪失堅持信心。何況,由於服務業在疫情時期受損巨大,而服務業就業人口又最多,所以接下來的倒閉潮和失業是必然上升的,要看到經濟形勢嚴峻的一面。


二是失業率上升帶來的民生問題。

伴隨中小企業倒閉潮的必然是大規模的失業潮,現在一些資金鍊極其緊張本就壓力極大的企業以及一些短期內無法復工的服務業,已經開始直接清算了,而一些就業密集的服務業,直接選擇就地解除勞動合同,復工再考慮新招。失業必然面臨著嚴峻的民生問題以及因此引發的社會問題,這是政府必須現在就得考慮的事。


三、長時間不復工,社會心理將遭受嚴峻考驗。


長時間不復工給收入偏低群眾所帶來的心理壓力會不斷凝聚,長期被困在家裡的人也會因此產生心理問題,再加上疫情引發的一些預期不明確的焦慮問題等等,都是非常值得重視的社會心理問題。


結合上述,針對經濟發展、復工和社會心理問題,佔豪(微信公眾號:佔豪)有4點建議:


一、政策上要進行預對沖


實體經濟,要想減少中小企業倒閉潮和失業的快速增加,必須採取提前對沖的措施,通過穩定預期、穩定信心和政府支持來達到效果。而要穩定預期、穩定信心,最重要的是穩住中小企業主的人心,因此針對性的政策以及給予更加明確的預期是關鍵,尤其是針對性的對沖政策起到極其關鍵的作用。以蘇州為例,2月2日就出臺了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十條政策意見。


在這個時候,政府必須要提前替企業想問題,要替企業主考慮利益,要提倡各方一起共克時艱而不是隻強調一方責任,強調一方責任的結果就是無法將責任落到實處,從而最終使得各個鏈條變成博弈關係而非合作關係。此時,不但不能給中小企業加壓,還應該在稅收、就業以及資金鍊方面給予中小企業更大的支持,要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在給他們分流、分擔壓力的同時,促進他們願意承擔一時之壓,讓他們知道政府沒有忘記他們。


這些不做,等他們宣佈倒閉了或決定遣散員工了,恢復起來就難了。中小企業真的大規模倒閉,經濟增長的壓力、就業壓力、稅收增長的壓力、民生等等問題,將會在疫情結束後成為極其嚴峻的問題,甚至不等疫情結束就會嚴峻起來。


政策對沖,是現在唯一正確的選擇,政府在這個時候不要太縮手縮腳,現在多支持,將來就少困難,代價就小。否則,未來各方面困難只會更大,代價也會更大。政策要對沖,行動要快,力度要大。


二、復工要有作業指導規範


面對復工和疫情雙重疊加的壓力,一方面疫情必須嚴防嚴控,另一方面復工必須開始,這種擠壓下就需要我們把工作做細才可以騰挪出穩中求進的空間。就具體操作而言,政府應該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復工作業的指導規範。


首先,能互聯網辦公的要儘量互聯網辦公,在疫情還沒有完全控制的情況下,通過人員穩定控制疫情傳播依然非常重要,因此能遠程辦公的暫時先繼續遠程辦公為上。


其次,針對地方、行業制定疫情期的工作要求,工作場景要儘量避免人的聚集,人與人之間的見面、接觸要儘可能做到固定、穩定,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儘量減少,工作接觸最好有信息記錄,要做到人與人的接觸儘量固定並且可以溯源。


其三,工作場所、居住場所尤其是集體宿舍之類的,一定要做好定期的消毒,要每時每刻都要求個人做好防護,工廠人員最好都要配備相應的防護用品以保證及時消毒。


其四,上班中餐最好自帶,如果有集體食堂最好分批下班不要集中餐飲,最好能配好餐並分別就餐。


其五,不可避免的一定規模的人員聚集,一定要保證聚集場所與外界的空氣流動,在可能的情況下儘快速結束聚集。

這些指導,儘量從國家層面做指導,各地再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要鼓勵各個地方和行業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更加詳細適合各自行業的作業要求。


三、要鼓勵互聯網經濟的發展


要研究非常時期的非常需要,鼓勵互聯網服務企業加快適應新矛盾、新需求,促進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要鼓勵實體經濟企業與互聯網的融合,加快打通實業+互聯網的通道,促進經濟發展。在這方面,各級政府都需要思考這個問題,互聯網企業更應該思考。互聯網經濟應該在接下來的經濟發展中得到更大力度的鼓勵。


四、要穩定社會預期並進行心理疏導


抗擊疫情,大家緊張是必要的,緊張才能更加有利於控制疫情。但是,一不能製造恐慌,這會引發社會不穩定和更大的問題;二是要加快對疫情的分析,穩定社會心理預期。穩定心理預期很重要,看不到希望才是最可怕的;三是要對社會進行心理疏導,這包括輿論的正確引導和專業的社會心理疏導,要提升人們堅持下去的心裡能力。


一則要幫助整個社會凝聚信心和逐漸明確預期,二則要有政策上的對沖和解決辦法,三是要針對比較尖銳的社會心理問題進行一些專業而又針對性的疏導。這些工作都很細,但卻是不得不主動做的事情,是防患於未然。


現在疫情形勢雖然還很嚴峻,從操作上說要繼續重視疫情,該嚴的一定要繼續嚴,該控制的一定要控制。但是,我們的思維同時也不能完全被疫情所束縛,要思考現實問題,要考慮經濟發展和民生問題,要思考國家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繫問題,所謂沒有遠慮並有近憂,不能只顧眼前。


最後,佔豪這裡有兩個點意見也是兩個呼籲:


一、各地不應挖斷思想聯通之路


中央會議中一再強調,不準封路,不準切斷物資通道,但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雖然交通要道可能不封,但地方卻開始有切斷與外界聯繫的傾向了。在佔豪(微信公眾號:佔豪)看來,這是一種錯誤思維,如果交通之路沒封,我們的思想通路封了,那比封交通之路問題更嚴重。疫情形勢雖然依然嚴峻,但我們不能簡單地“談疫色變”、“因疫廢產”,而是應該想辦法如何在可控的情況下盡最大努力恢復生產,也就是在做好疫情管控的情況下,怎麼樣讓生產盡最大程度恢復。


今天切斷思想之路簡單,明天恢復生產難啊!


二、企業和個人要開始恢復工作狀態


近兩天看各種文章,各種企業解散、倒閉的消息有之,努力為企業自救想辦法的建言獻策有之,佔豪(微信公眾號:佔豪)這裡想說的是,從現在開始,無論企業還是個人,都應該儘快進入工作狀態。國家有難,我們必須出力,過年的時候葛優躺就報國,現在是要讓自己進入工作狀態,並隨時準備回崗才是報國。


共克時艱,需要努力,更需要智慧!!!交通道路不能挖斷,思想聯通更不能停止。


原創丨武漢疫情決勝4大標誌曝光,拐點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