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創宏觀·張瑜團隊」什麼是復工的“馬蹄釘”?——從口罩的估算講起

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及配套指引,本資料僅面向華創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請勿對本資料進行任何形式的轉發。若您不是華創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請勿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資料中的信息。

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敬請諒解。感謝您的理解與配合。

執業證號:S0360518090001

聯繫人:張瑜(微信 deany-zhang) 陸銀波(微信 15210860866)

【戰疫系列報告】

戰疫系列一:經濟有近憂,金融無大險,冷春過後自然暖——基於疫情影響的三大評估與展望戰疫系列二:股市異常波動與降息的六點看法戰疫系列三:外資機構如何評估疫情影響?戰疫系列四:怎麼看西貝之憂?——從四大行業的剛性現金支出看疫情的衝擊

風險提示疫情反覆,持續時間較長。

限於資料來源限制,所作估算不一定全面準確,僅供參考。

報告目錄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什么是复工的“马蹄钉”?——从口罩的估算讲起

前 言

從前,英國有一位國王要面對一場關係國家生死的戰爭,領兵出戰前讓馬伕迅速幫他備好戰馬,馬伕和鐵匠趕緊給國王戰馬的馬掌打上馬蹄鐵,可是由於缺一個馬蹄釘,第四個馬掌沒有釘牢固,戰鬥在即,國王無暇顧及這件小事便勇敢的衝上前線。於是在戰場上,左突右奔之際,戰馬的一隻馬蹄鐵脫落,戰馬仰翻在地,國王重重摔倒,士兵見狀逃竄立馬潰不成軍,於是這場重定乾坤的戰爭就此失敗。——英國民謠故事傳自1845年博斯沃斯戰役,這裡的國王指查理三世,該戰役失敗後,約克王朝覆滅。

疫情至此,不論山川異域,皆有風月同天之情,舉國眾志成城,我們相信這場戰“疫”會在不久的未來取得成功。然,經濟也是另外一片重要的戰場,延長後的復工日期在即,到底復工會有多大進展?我們認為在疫情對抗之時,復工是木桶盛水的道理,以最短板為限,目前看口罩可能就是這眼前的“限”,口罩也是這場經濟之戰的“馬蹄釘”,口罩供應足量是人員集聚開工的重要前置條件,是思考有效復工率的關鍵。首先,我們需要清楚到底全面復工需要多少口罩?

我國二三產就業人口總計5.3億人,如每人每天一隻則需要5.3億隻口罩/天,極端情況下,僅二產+醫療工作人員+交通運輸業復工,每天也需要2.38億隻。其次,面對這樣的大量需求,我們目前每日盡力可以生產多少?不考慮新建生產線(1-2周內無法形成有效供應,口罩製作好後需要靜置除菌解析7-10天),在存量產能24小時工作(6000萬隻/天)、增加進口(2000萬隻/天)、推動小企業復產(1000萬隻/天)、安排輕紡企業縫製口罩(1000萬隻/天)等四大舉措下,樂觀估計每天可以供應1億隻口罩再次,目前每天1億的口罩供給對應2.38億的需求,是不夠的,那麼快速增加供應,哪裡是制約?醫用口罩的生產涉及原材料、設備、廠房、資金、人力、准入許可、生產週期七大要素。短期內增加供應,會形成制約的第一是生產週期(滅菌後7-10天靜置解析期是硬性約束!),第二是設備(製作口罩的設備本身緊缺,短期無法快速供應),第三是廠房環境(對廠房的潔淨度要求較高。紙尿褲的生產,是在30萬級別的淨化車間裡進行的,而生產口罩的淨化需要在10萬級淨化車間完成)。相對容易解決的是原材料、人力、准入許可及資金。
那麼,考慮生產週期7-10天的剛性約束,到月底時間相對充足,口罩產能可以達到多少?2月底可能每天供應量接近2億隻。面對疫情,一批有責任感,有擔當,有能力的企業已經開始新建產能,預計月底能形成有效供應。據不完全統計,富士康、上汽通用五菱、爹地寶貝、三槍、威尼科技五家企業至月底新增產能合計達每天820萬隻左右。此外,深圳市政府與贏合科技達成了100臺的採購協議,中國石化也在全力尋找口罩機以新增口罩產能,廣汽與延安必康在論證方案中。預計短期內,還會有更多的企業在行動。最後,根據口罩的估算來評估的有效復工節奏是什麼樣的?未來一週,二產全面復工的難度較高,復工率或僅達30%。按照短期內日供1億隻口罩的估算,扣除交運、醫療兩大剛需行業,留給其他行業人員的口罩數量可能在每天6000萬隻左右,對應當前二產2億就業人口,只能滿足其中的30%。至月底,二產有效復工可達80%。隨著新產線的投產,有望日供2億隻口罩。扣除交運、醫療兩大剛需行業,留給其他行業的口罩數量可能在每天16000萬隻左右,能夠滿足二產80%的就業。工業生產與建築業基本恢復正常。但是,我們一定要清晰的認識到筆者一切的估算都有一個重要樂觀前提——
這裡假設相關生產人員調配、物資銜接流暢,政府口罩分配合理、高效,換言之,口罩這個“馬蹄釘”對於政府的協調、分配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建議相關部門早作部署規劃。如若不然,考慮到百姓與商家囤貨、地方協調、不合理採購,復產或將更加困難。我們大聲疾呼的提出這個“馬蹄釘”,並不是想為這場戰役製造麻煩,相反,而是太希望這場戰“疫”可以早早結束了。

報告正文

復工需要多少口罩?按照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法人單位+個體經營戶合計就業人口5.33億人。其中二產2億,三產3.3億。若全面復產,按每人每天一隻口罩計算(注: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醫護人員消耗量每天可能在5只以上;執行4小時更換建議,則每日消耗更多),至少需要每天5.3億隻口罩。極端情況下,僅二產+醫療工作人員+交通運輸業復工,每天也需要2.38億隻。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什么是复工的“马蹄钉”?——从口罩的估算讲起

當前每日供應可以快速提升至多少?不考慮新建生產線(見第三部分,1-2周內無法形成有效供應),四大舉措下,樂觀估計每天可以供應1億隻口罩。舉措一:安排存量產能24小時工作。節後以來,存量產能生產情況逐步爬升中,據工信部數據,1月29日每日生產800萬個,至2月3日,每日產量達到1480萬個。考慮到產能統計可能按8小時工作計算,當前多地口罩廠已開始24小時連軸轉,短期內,樂觀估計,可以每日供應6000萬隻左右。舉措二:繼續增加進口。按工信部報道,我國產能佔全球50%左右,海外產能大概也是2000萬隻/每天。海關總署發佈數據顯示,1月24日至2月2日中國共進口2.2億隻,平均每天進口2200萬隻。後續進口隨著海外庫存的消耗,可能有所減少,假設每日仍可以進口2000萬隻。舉措三:推動小企業(多數可能未統計在工信部產能內)復產。當前工信部重點協調大企業復產(1月25日數據,協調30家企業復產,日產口罩800萬隻),但國內口罩廠小企業數量龐大(據天眼查,口罩及呼吸防護相關數量在1萬多家,一條半自動生產線每日可以生產5萬隻以上的口罩)。據四川巴中新聞報道,已緊急讓停產10年的口罩生產線恢復生產。假設小企業積極復產後,每日供應1000萬隻。(比如200家小企業,每家日產5萬隻)。

舉措四:安排服裝廠、內衣廠等輕紡企業縫製民用口罩。輕紡企業使用縫紉機手工製作口罩,每日可完成100只以上。當前新聞報道中,四川、南京等地已安排服裝廠工人縫製民用口罩。假設安排10萬人,大概佔2%的紡織服裝生產從業人員,每人每天縫製100只,可以每日供應1000萬隻。(注:民用口罩無防菌效果,可以在防護要求不高的場合使用)。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什么是复工的“马蹄钉”?——从口罩的估算讲起

繼續增加供應需要哪些要素?哪些是制約?

醫用口罩的生產涉及原材料、設備、廠房、資金、人力、准入許可、生產週期七大要素。短期內增加供應,會形成制約的第一是生產週期,第二是設備,第三是廠房。相對容易解決的是原材料、人力、准入許可及資金。(一)生產週期:滅菌後7-10天解析期是硬性約束即使不考慮新建產線涉及的廠房準備,設備安裝等花費的時間,光是口罩生產完靜置解析期,至少需要耗時7-10天。根據寧波市市場監管局的介紹,“醫用口罩通常採用環氧乙烷滅菌的方式,滅菌後口罩上會有環氧乙烷殘留,而環氧乙烷是一種有毒的致癌物質,所以必須通過解析的方式使得口罩上殘留的環氧乙烷釋放,從而達到安全含量標準。目前解析期通常是14天,不能隨意縮短,縮短後有可能會造成環氧乙烷含量超標。但經過科學地處置審慎地驗證,口罩上市週期可以從14天縮短到7-10天!”(二)設備:生產能力有限,短期內或難以大幅供應幾個視角,當前口罩設備生產能力較為有限,短期內難以大幅供應。
第一,口罩設備企業數量不多。根據賣家(浙報集團旗下創新媒體)報道,國內,有製造口罩生產線能力的工廠,不到40家。第二,口罩設備企業規模太小。根據天眼查數據,口罩設備五大品牌商的註冊資本金在100-500萬之間,參保人員數量均不到100人;第三,口罩設備企業生產能力有限。按照存量產能2000萬隻/天,每條生產線每分鐘生產100個計算,一天工作8小時,存量設備可能只有400條生產線左右。意味著,即使口罩生產設備每年更新一次,每年也只需要生產400條生產線,一個月不到40條。第四,新進入者短期內產量也有限。根據上海電氣與三槍集團2月6日的協議,生產10條產線要到2月20日前才能完成交付,而這已經是快馬加鞭的結果了,公司表述“可以說是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的最艱鉅任務”。上海電氣旗下口罩設備生產商贏合科技屬實力較強的設備供應商(主業鋰電設備,今年剛研發完成口罩機,市值接近200億),10條線的生產交付尚且需要2周的時間,其他企業的生產短期內更難擴大。此外,設備行業運營模式是以銷定產,基本不會有存量庫存。綜上,設備短期內或難以大幅供應,對口罩擴產形成一定的制約。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什么是复工的“马蹄钉”?——从口罩的估算讲起

(三)廠房:潔淨要求高對於醫用口罩的生產,對廠房的潔淨度要求較高。根據爹地寶貝的採訪,“紙尿褲的生產,是在30萬級別的淨化車間裡進行的。而生產口罩的淨化要求更高,需要在10萬級淨化車間裡完成”。根據網易汽車的報道,“生產口罩,無塵車間是關鍵,無塵車間的建設並不是單一的空調淨化工程,而是總體複雜的,包含多項工程的項目。”2月6日,上汽通用五菱宣佈聯合供應商轉產口罩,需將廣西德福特集團的原有生產車間(汽車工業的噴漆車間已經是無塵車間)改建為2000m2無塵車間,由廣西建工集團負責改建。

可見,口罩的生產,廠房這塊,並不容易達到要求。(四)原材料:供應相對充足對於口罩的生產,核心原材料是口罩中間過濾層的無紡布,全稱醫用高熔指熔噴無紡布(以下簡稱醫用無紡布)。生產過程涉及四步。第一,原油煉製成聚丙烯;第二,聚丙烯融化塑形為高熔指聚丙烯纖維料。第三,將高熔聚丙烯纖維使用熔噴法形成無紡布(也稱濾材)。第四,駐極處理,讓纖維帶上電荷,用靜電捕獲新冠病毒所在的氣溶膠。核心原材料可以供應每日6.5億個口罩的生產。國內聚丙烯供應相對充足,一年產量在2000萬噸以上,主要用作塑料、薄膜、管材等。根據網易汽車報道,國內一年可以生產聚丙烯纖維約170萬噸,其中可以生產口罩的高熔指聚丙烯纖維料一年產量在95萬噸左右,生產單位如中石化的鎮海煉化、上海賽科、荊門石化、海南煉化、茂名石化、石家莊煉化、廣州石化等。1.32噸高熔指聚丙烯纖維料可以生產1噸醫用無紡布,1噸醫用無紡布可以生產33萬個醫用防護口罩。因而,95萬噸的高熔指聚丙烯纖維料一年可以生產2375億個口罩,對應每日可以供應6.5億個口罩的生產。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什么是复工的“马蹄钉”?——从口罩的估算讲起

(五)人力:成本在上升,但需要工人數量不多對於口罩的生產,所需工人數量並不多。全自動口罩生產只需一臺口罩一體機,2-3名人員操作。半自動則需要口罩本體機和耳帶焊接機兩臺設備,需要3-6人操作。根據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子公司的招聘信息來看,該企業招聘需求為85人,(目標新建14條產線,日產170萬隻,對於每條產線招聘7個人)。當前受疫情影響,工人尚未完全返工。各口罩廠普遍反映招工困難,用人成本在上升。一方面,隨著節後陸續返工,招人難問題預計會很快緩解。另一方面,按一條產線日產10萬隻,使用7個人算,即便每個人每天漲薪300元,摺合到單隻口罩上的成本也僅為0.021元。

用人成本預計不會制約口罩的生產。(六)資金:資金要求不高口罩生產對資金要求並不高。用於生產N95口罩的一整套全自動杯型口罩成型機市場價格大約在30-35萬。用於生產普通醫用口罩的設備一套大約在15-20萬。每套設備每日可以生產口罩10萬隻以上。企業的顧慮可能不在資金,而是疫情結束後,產能閒置,投入難以收回。好在,政策在傾斜。2月5日,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發佈會,會上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郝福慶表示,“對於一些企業擔心將來產能過剩的問題,我們再次強調,疫情過後富餘的產量,政府將進行收儲,只要符合標準,企業可以開足馬力組織生產”。2月7日,人民銀行設立3000億專項再貸款,向主要全國性銀行和湖北等重點省份的部分地方法人銀行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持銀行向重點醫療防控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生產、運輸和銷售的重點企業提供優惠利率貸款。預計資金不會制約口罩的生產。(七)准入許可:
政府開闢綠色通道,相對容易解決醫用口罩的生產,需要具有《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特殊時期,准入許可相對容易解決。例如,福建省藥監局迅速啟動“特殊時期”醫療器械應急審評審批程序,按照“全盤摸底、現場核查、應急審批、駐廠監督”的思路,實施“一企一策”辦法,開展上門服務和現場辦公,督促具備資質的企業快速恢復生產,對申報生產醫用口罩、防護服等企業,加快醫療器械審評審批速度,全力配合工信部門做好疫情防控急需藥械生產保障。

至月底,口罩每日供應可能會有多少?面對疫情,一批有責任感,有擔當,有能力的企業在行動。已經有一批企業在新建產能,預計月底能形成有效供應。據不完全統計,富士康、上汽通用五菱、爹地寶貝、三槍、威尼科技五家企業至月底新增產能達每天820萬隻左右。此外,深圳市政府與贏合科技達成了100臺的採購協議,中國石化也在全力尋找口罩機以新增口罩產能,廣汽與延安必康在論證方案中。預計短期內,還會有更多的企業在行動。

2月底可能每天供應量接近2億隻。根據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安全健康防護用品委員會會長雷利民對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的介紹,“隨著工人2月中旬前後大規模復工、原料供應和物流逐步恢復,加上新口罩自動化生產線不斷投產,2月底每天能生產各類口罩1.8億隻,其中N95口罩約3500萬隻左右。”。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什么是复工的“马蹄钉”?——从口罩的估算讲起

我們會迎來怎樣的復工節奏?

我們預計,未來一週,可能復工的難度較高。按照短期內日供1億隻口罩的估算,扣除交運、醫療兩大剛需行業,留給其他行業人員的口罩數量可能在每天6000萬隻左右,對應當前二產2億就業人口,只能滿足其中的30%。至月底,隨著新產線的投產,有望日供2億隻口罩。扣除交運、醫療兩大剛需行業,留給其他行業的口罩數量可能在每天16000萬隻左右,能夠滿足二產80%的就業。工業生產與建築業基本恢復正常。

整體而言,形勢嚴峻。我們的估算,從目前的信息看,算中性偏樂觀。且前提是,人員調配、銜接流暢,政府口罩分配合理、高效。如若不然,考慮到百姓與商家囤貨、地區協調、不合理採購,復產或將更加困難。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什么是复工的“马蹄钉”?——从口罩的估算讲起

具體內容詳見華創證券研究所2月8日發佈的報告《【華創宏觀】什麼是復工的“馬蹄釘”——從口罩的估算講起&戰疫系列五》

M1拆分框架:一個連接經濟與市場的核心指標--數論經濟系列一

貿易戰下的中美CPI:短長期和分項影響全拆解--數論經濟系列二

匯率升貶之外的思考與指標應用--數論經濟系列三

步隨溪水覓溪源--製造業投資預測框架&數論經濟系列四

功夫在降息之外:美聯儲政策框架的十字路口--數論經濟系列五

五大視角全面回顧中美貿易摩擦--數論經濟系列六

美國經濟全景--“雙時鐘”視角兼論美國經濟領先指數構建&數論經濟系列七

降息概率何時還會再背離?--詳解FedWatch和WIRP計算方法&數論經濟系列八

酒飲微醺,過猶不及--論地產不可承受之重&數論經濟系列九

越來越近的歐元反彈——再論歐美經濟不一樣的“差”&數論經濟系列十

經濟有近憂,金融無大險,冷春過後自然暖——基於疫情的三大評估與兩大展望

關注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的7個重要數據

中央之“念”,部委如何“迴響”?——30部委2020年工作部署梳理

明年1季度還會“開門紅”嗎?

踏邊識界,持盾擊矛——2020年策略報告

【大類資產配置框架系列】

從三因素框架看美債利率--大類資產配置系列一

長纓縛蒼龍--中資美元債年度報告和大類資產配置系列二

2019年外資行一致預期是什麼?--大類資產配置框架系列之三

3萬億外資青睞何處--大類資產配置系列之四

2019年油價:“油”問必答?--大類資產配置框架系列之五

“金”非昔比--大類資產配置框架系列之六

特別的時候,特別的國債--思想匯·第七期

穩增長中“消失”的國開行--思想匯·第六期

國企去槓桿的三問三猜--第五期

宏觀調控從大寫意到工筆畫--第四期&2018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解讀

全球債務的椅子游戲--第三期

全球之錨:美國利率曲線的詛咒--第二期

或許存在的六個預期差--第一期

關於貧富差距和個稅調整的胡思亂想--系列九

券商股東面臨大洗牌?--系列八

匯率的經驗和政策工具都有什麼?--系列七

匯率破7概率極低--系列六

歷史不會簡單重演--系列五

協議簽署後的後續安排有哪些?貿易摩擦緩和十問十答

第二輪反制措施姍姍來遲,中國企業可以從哪些國家進口?

特朗普第二輪關稅威脅,哪些行業首當其衝?

除了出口,關稅戰潛在影響是重構全球產業鏈佈局

中美貿易談判,美國“要價”是什麼?

一文讀懂美國赴華貿易談判團隊

美國頂尖智庫眼中的中美貿易爭端

中美貿易摩擦將走向何方?

中美貿易博弈將如何映射國內政策?

美國精英階層如何看待中美關係--華創宏觀高端午餐會紀要

華創證券釣魚臺會議第10期:中美關係展望

調整匯率風險準備金率的表意與深意--系列一

人民幣匯率的近憂與遠慮--系列二

土耳其貨幣暴跌對中國的“兜圈式”影響

【高頻觀察·每週經濟觀察】

國際組織如何評估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

關注歐美不一樣的“差”——國慶海外回顧

降息之外的功夫:擴表前置守護名義利率空間——評美聯儲重啟擴表

庫存週期上行的阻力在哪?

LPR改革的四個關注要點

當下的美聯儲和1995-1998年有多像?

總量下行,建安回落---下半年地產投資展望

美、德、中未來產業的競合分析

【高頻觀察·中資美元債週報】

避險情緒再起,投資級上漲,高收益折戟--中資美元債週報20200202

一級發行延續活躍,二級高收益維持上漲--中資美元債週報20200119

一級房地產發行開閘,二級高收益漲勢延續--中資美元債週報20200112

中資美元債迎“開門紅” 高收益領漲市場--中資美元債週報20200105

聖誕節平穩收官,一二級市場平淡--中資美元債週報20191229

投資級小幅下挫,高收益再度領漲--中資美元債週報20191222

貿易戰局勢向好,投資級高收益級指數溫和上漲--中資美元債週報20191215

避險情緒反彈,高收益大幅回調--中資美元債週報20191208

投資級平穩,高收益地產上漲--中資美元債週報20191201

投資級上漲,高收益地產小幅走高--中資美元債週報20191125

【高頻觀察·全球央行雙週志】

全球不確定性提高後,各國經濟會何去何從?--全球央行雙週志第20期

國際機構如何評估全球經濟增長?--第19期

全球迎來人口老齡化挑戰--第18期

2019年央行對風險事件和財政政策如何評估?--第17期

2019年美歐日貨幣政策怎麼走?影響如何?--第16期

金融危機的反思:我們離下一輪危機還有多遠?--第15期

2018年信貸利率將加速上行--2018年1季度中西部城商行隱現資產荒--2018年2季度信貸需求趨降,利率上行減速--2018年3季度銀行投貸節奏前傾,資產荒預期濃厚--2019年1季度

“資產荒”從總量走向結構--2019年2季度

“資產荒”邊際緩解,四季度信貸向好--2019年4季度

華創證券研究所定位為面向專業投資者的研究團隊,本資料僅適用於經認可的專業投資者,僅供在新媒體背景下研究觀點的及時交流。華創證券不因任何訂閱本資料的行為而將訂閱人視為公司的客戶。普通投資者若使用本資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讀服務而對報告中的關鍵假設、評級、目標價等內容產生理解上的歧義,進而造成投資損失。

本資料摘編自華創證券研究所已經發布的研究報告,若對報告的摘編產生歧義,應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為準。須注意的是,本資料僅代表報告發布當日的判斷,相關的分析意見及推測可能會根據華創證券研究所後續發佈的研究報告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華創證券的其他業務部門或附屬機構可能獨立做出與本資料的意見或建議不一致的投資決策。本資料所指的證券或金融工具的價格、價值及收入可漲可跌,以往的表現不應作為日後表現的顯示及擔保。本資料僅供訂閱人參考之用,不是或不應被視為出售、購買或認購證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約或要約邀請。訂閱人不應單純依靠本資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應自主作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華創證券不對使用本資料涉及的信息所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或與此有關的其他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