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銳說|疫情當前,這個群體最不該信口開河

小銳評疫情之十二

2月9日晚,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關組專家、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陳煥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新型冠狀病毒不是SARS冠狀病毒,此前在湖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的表述存在口誤。

至此,不到兩個小時的一場爭議迅速宣告落幕。

此前陳教授曾稱“新型冠狀病毒屬於SARS冠狀病毒”,並在網絡上引發軒然大波。

小銳首先要為專家組成員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叫好,出現“口誤”立即修正,這就是實事求是。

同時也要對媒體和輿論的求證態度叫好,在信息蕪雜的特殊時期,向公眾傳遞準確的知識——即使有誤差也能及時更正——這本身就是一種科學態度。

一段時間以來,關於如何防範疫情,怎樣做好個人防護,眾多“醫生”“專家”在社交媒體上紛紛亮相,但截然相反的建議或眾說紛紜的防護手段,常常令人一頭霧水。甚至在正式發佈會或衛生防疫專家口中,有關結論也可能前後矛盾。

比如,新冠肺炎患者愈後是否可能再感染?有人說YES,有人說NO;電梯按鈕門把手是否可能留存病毒?有人說是,有人說未必;新冠肺炎傳播途徑是否包括氣溶膠傳播,2月9日專家稱包括,2月10日權威專家表示“尚無證據”……

眼花繚亂的信息,一股腦在公眾間和互聯網上傳播,帶來的可能就是公眾的無所適從。

平心而論,這次疫情面前,科研工作者和醫療人員一樣表現出了巨大的勇氣和奉獻精神,很多人在一線攻堅克難,為防範疫情作出了巨大貢獻,我們要向那些嚴謹的科學家們表達敬意。

有些問題,也許一時形成共識也不容易,畢竟,我們對於新病毒的瞭解還有限,還需要科學攻關。但我們也建議個別專家學者,拿不準的東西最好別說,至少要考慮到受眾的承受力和自身言論的影響力,要對自己的言論負責,對公眾健康負責,對科學的嚴謹和崇高地位負責。

多年前,有專家曾被網友戲謔為“磚家”,這固然有些以偏概全,不過個別“全能型專家”隨意指點江山,或信口開河帶來的信任危機,直到今天也不應被忽視。

科學精神最講究實事求是。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允許科學家試錯,也理解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未知領域,有些結論一時難以做到完全準確。但請別把話說滿,留有餘地,和公眾講清楚認知的侷限性,既不丟人,反而可以讓公眾有一個合理的預期。否則,就可能會跟著板藍根或雙黃連奔走,上演一幕幕荒誕鬧劇。

說嚴重一點兒,誤導性言論影響的可能就是整個防疫大局。因此,大疫當前,請儘量多一些嚴謹,想好了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