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田立禾侃相聲|傳統相聲·2.《八扇屏》


聽田立禾侃相聲|傳統相聲·2.《八扇屏》

趙振鐸、趙世忠



今天我談談優秀的傳統對口相聲《八扇屏》,這是我的恩師張壽臣先生經常上演的代表節目,我講講他的《八扇屏》。

他跟萬人迷,就是李德鍚先生學的這段,這《八扇屏》經過莊蔭棠先生加工、潤色,老師後來又不斷的豐富、完善、提高了,成了他的保留節目。《八扇屏》呢,也是老師頭一個兒給我“落掛”的段子,什麼叫“落掛”啊?這是術語,就是把我以前說過的《八扇屏》重新按著老師的路子再學一遍,再提高。

先生呢,演這《八扇屏》區別於一般的演法,突出捧逗之間的人物性格,兩個人呢,都有點兒文化,又都心胸狹隘,斤斤計較,語言尖酸、刻薄,得理不讓人,逗哏的提到自己寫了副對子,捧哏的很感興趣,要求他當著大眾們,念出來,逗哏的就說一個上聯,不念下聯,是故意的炫耀,自我欣賞,捧哏的呢,誤會了,以為他沒有下聯了,看他自鳴得意的那個樣子,奚落、挖苦,並主動的給對出下聯來,結果對仗不工整,“層層浪”對“萬點坑”,出錯兒了,逗哏的呢,抓住了這個錯兒,不依不饒,把捧哏的挖苦他的話,原封兒不動又給奉還了,變本加厲,使這個矛盾衝突加大,並說出自己的下聯,來駁斥對方,捧哏的無可奈何,沒辦法了,賠禮道歉吧,只好當眾認錯兒,當他說出來“您別跟我一般見識了,我不懂事,您就拿我別當大人,拿我當個小孩子吧!”逗哏的開始,下邊兒背貫口了,老師的演法,這段呢,也不背貫口,只是跟對方說理,說“小孩子”的時候呢,不要太連貫,還特意指出,後邊兒的這個“吳周瑜十三歲拜水軍都督”,這不合史實,《三國演義》裡頭周瑜拜水軍都督也不是十三歲;像“莽撞人”張飛,原來沒有這麼多的句,現在背的“張飛”後邊兒有大段兒的貫口,可前邊兒呢,趙雲長坂坡救駕,說的是趙雲。我說的啊,這只是我的老恩師張壽臣先生的演法。

《八扇屏》後邊兒這個底的結尾,這個地方,說我們術語呢,叫什麼?“得嗬吆抻”,四個字兒,一共呢,十四句,大部分呢,都是語助詞,都被逗哏的用俗語、歇後語加以曲解、批駁,這十四句語助詞,捧哏的份量重於逗哏的,每一個語助詞都有潛臺詞,十四句十四個潛臺詞,捧哏的臉上的變化,要換十四種表情,和語音的情調兒,比方說吧,捧哏的說“哎”,是皺眉、不耐煩了,“哎”的意思呢,潛臺詞是“你怎麼沒完沒了啦?”說到“喲!”是“這還了得呀?你這怎麼了這是?!”說這“嗬”呢?“嗬!”是皺眉、瞪眼、咧嘴,意思是“太難啦!你這不是擠兌人嗎?”這十四個語助詞練好了,對今後演別的節目那就是個提高。

《八扇屏》一般的,背三個,就可以了,兩個小點兒的,再背大一點兒的貫口,經常用的像“小孩子”、“渾人”哪,再有大段兒的“莽撞人”張飛,就可以了,不背“莽撞人”呢?背“苦人”哪,王佐斷臂。《八扇屏》據我所知差不多的,有這麼十幾個段兒,除了“莽撞人”張飛、“小孩子”、“渾人”項羽、“苦人”王佐,還有“諸葛亮罵王朗”,這叫“罵死人”,“愚人”甯武子、“漁人”姜子牙,“個別另樣之人”是歷代帝王將相、古聖先賢,他的生理異於常人,這叫“個別另樣”;“江湖人”苗廣義,“不是人”楊廣,“扁毛畜生”,這個是孔夫子的門徒公冶長能通百鳥之音,還有“不如人”、“禽獸”、“嗥天犬”等等,這些個貫口涉及的歷史人物呢,有的是史實,大部分是小說兒,“渾人”項羽,最後自刎烏江,這是人人盡知的,可有人提出,項羽自殺於烏江是歷史的訛誤,項羽真正殉難地,不在烏江,而在東城,現在的安徽定遠縣東南,距烏江三百里,這不是我說的,這是有這個證據可查的。

《八扇屏》的貫口,很少有人背八扇兒的,一次背八扇太多了,也用不了。背八扇兒的有沒有呢?也不能說絕對沒有,有背八扇兒的,誰呀?萬人迷,李德鍚先生,和我的恩師張壽臣倆人搭夥,那時候萬先生逗,張先生捧,萬人迷老先生就背過八扇兒,這時間是什麼?一九二三年,爺兒倆到奉天,奉天就是現在的瀋陽,叫孫烈臣找去了,上堂會,孫烈臣是張作霖張大帥手下的大將,當過吉林督軍,叫到家裡去給他一個人說,“你們倆是在這掛掛號就走呢,還是想呆長了呢?”萬人迷說:“跟大帥回,我們得呆長了,大帥多栽培吧!”他說:“那好,你們倆得賣賣力氣,說點兒真格的。”就是來點兒真的,“這樣吧,你們先休息休息,吃點兒喝點兒,回頭再說。”好吧,倆人下來帶到一間屋子去,吃完了喝完了,萬人迷呢,吸毒,抽足了,侍從又把他們倆人兒領上來了,就孫烈臣一個人,萬人迷逗的,我們老師捧的,《八扇屏》,八扇兒,全背全啦,累的是滿頭大汗,再一看孫烈臣哪,這一段兒,沒樂,沒呲牙兒,孫烈臣說話了:“哎呀,這哪兒行啊,沒說真格的呀,不賣力氣呀,先歇會兒吧,回頭啊,再說一段兒,得來真格的啊!”又回到休息這地方了,萬人迷啊,擦擦汗,“哎呀,咱走吧,背了八扇兒了,在別處沒背過這麼全的,我都快累死了,還不是真格的?我沒真格的了。”張先生年輕,那年才二十五歲,反應快,有膽量,“嗐,叔兒,他要聽臭活!他顧全他的身份,他不明著說,叫咱倆人兒說。”“不成!”萬人迷一想這可不成,出婁子怎麼辦?“您彆著急啊!這回這麼辦,我逗,您捧,他生氣了,不願意了,急了,也沒有槍斃的罪過兒,最大不給錢,把咱們轟出去,也就這意思了,不能因為這個判咱們。”萬人迷想了想,一嘬牙花子,“哎呀,沒辦法。”“不要緊,砸了,傳出去,算我砸的,我逗您捧嘛。”“對!”萬人迷一想,只好如此了,說這段兒吧,倆人上去了,說這段兒叫什麼呀,子母活,“鳥兒不叫”,這個前半截兒啊,就學叫喚,說內行話,這叫“直脖兒”,可不是罵大街啊,就進正題了,是個暗春,暗臭的個包袱兒,工夫兒不大,哎呀,樂得這個孫烈臣哪,前仰後合拍手叫好兒,聽完了不但多給錢,還讚不絕口,一伸大拇指:“嘿!這才是真格的了!”下去吧,兩個人到賬房領完了錢,從大門出來,走出老遠了,萬人迷一回頭,看了看沒人,狠狠的說出一句來:“這叫他媽真格的呀?!”《八扇屏》多好啊,你得看服務的對象,對象不對啊,多好的段子等於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