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區人臉識別系統是如何進行人臉匹配與識別的?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在日益增長,尤其是對社區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前提下,住宅小區的智能化開始起步,我國住宅小區及其住宅小區的建設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開始向注重“質”的時代邁進,智能社區的建設將使人們生活質量進一步改善和提高,以適應人們日益提高的生活品味和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所以住宅小區智能化必將成為我國住宅建設改善功能和提高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和推動力。社區的智能化除體現在信息的智能化上,還體現在安防技術的智能化,安防技術在現代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基礎上,通過完善,以及成熟的信息處理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可以實現社區綜合信息網絡系統,為社區成員提供更加安全、高效、方便、舒適的智能化服務。

要切實保障社區安全,首先必須對進出社區和單元樓的人員進行有效監控和管理,然而每天出入社區的人流量都很大,靠人工實現社區人員管理並不現實,因此需要高效的人員身份識別、記錄和管理系統,通過聯網公安系統重點管控人員庫進行比對分析,對進出和活動於社區各個區域的人員進行有效管理。

智慧社區出入口設置人臉抓拍相機,對於社區進出人員實現人像抓拍記錄,同時連接後端平臺進行目標庫比對分析,實現布控人員的及時發現;同時針對社區的來訪客人實現身份識讀認證,將訪客的身份證信息和人臉信息記錄在系統內部,危險人員第一時間發現,守護社區安全。

人臉的唯一性和不易被複制的良好特性為身份鑑別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且與其它類型的生物識別相比人臉識別具有非強制、不接觸、並行高效、符合視覺特性等優點。採用人臉識別抓拍專用攝像機,配合公安人臉識別後端平臺,實現社區人員內人員的監控和記錄,人臉識別結果結合平臺管理服務器可實現報警、聯動、檢索等功能,實現有效的人員管理;在出入口設置人臉識別相機,針對進出社區所有人員進行人臉抓拍與記錄,配合社區實有庫針對小區居民及訪客進行不同級別對應管理;在社區主幹道路設置人臉識別相機,實現社區內部人員記錄,並在平臺進行社區內人員活動軌跡分析;同時在社區樓宇的單元門設置人臉抓拍相機,通過人臉抓拍記錄與對比,可有效阻止陌生人進入社區樓宇內部。

智慧社區人臉識別系統採用協同分析模式,前端均採用人臉抓拍攝像機,對過往人員進行人臉抓拍並實時傳輸至後端中心管理平臺的人臉識別服務器進行比對、分析、存儲。前端人臉抓拍攝像機部署在社區出入口、單元樓出入口或社區道路,採集抓拍出入社區和單元樓以及社區道路上的行人,實現人臉布控、軌跡檢索等人員管控功能。

人臉識別系統需要採集人員的正面照片,在不影響人員通行,且滿足人員姿態要求範圍內的前提下,圖像採集設備的架設地點在人員行進路線的前上方為最佳。所以就需要對人員的行進路線進行規範,使人員流動方向為單向,且同時出現在場景中的人員數量越少越好,如能達到每次僅一人出現在場景時為最佳。當現場環境不符合要求時,通常在場景內人工設計通道來提高人員照片採集質量,通道的設計要求及參數如下所示:

現場部署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