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眼者:薩珊印上的“神”與“王”

無眼者:薩珊印上的“神”與“王”



薩珊印上的“神”與“王”

無眼者


凡收藏者,遇見“神”和“王”總是繞不過的。雖然知道到級別的寶貝少之又少,但還是免不了飛蛾撲火般的沉迷。今天便來說說薩珊印上的“神”與“王”。


薩珊波斯帝國是波斯人建立的第二個帝國(第一個是阿契美尼德波斯帝國,早了不到千年),實行中央集權,皇帝的權力至高無上。更有拜火教在宗教上的支持,魯斯塔姆(Taq-e Rostam)摩崖石刻上拜火教神主阿胡拉馬茲達和薩珊皇帝傳遞綬帶環的場景便是君權神授的最好證明。


薩珊波斯帝國的拜火教有著較強的反偶像特性,這意味著神像是很少出現的。但是實際上,這種限制僅針對用於崇奉的偶像,而其他的敘事浮雕、繪畫乃至錢幣和印章上卻並沒有那麼嚴格。因此可以看到拜火教的神廟裡只有聖火在燃燒,而那些摩崖浮雕上,神卻堂而皇之地”出鏡“了,如下面這幅來自波斯坦(Taq-e Bostan)浮雕上出現了兩位大神——阿胡拉馬茲達和密特拉。


無眼者:薩珊印上的“神”與“王”


至於錢幣和印章,則限制更為寬鬆。在巴赫蘭二世皇帝的錢幣背面,皇帝本人和阿納西塔女神站在火壇的兩側。


無眼者:薩珊印上的“神”與“王”


阿胡拉馬茲達、密特拉和阿納西塔是薩珊波斯時期拜火教的“三巨頭”,最受人們崇奉(想知道他們是誰?請關注我的《拜火教的故事》系列的後續哦)。不過說到印章的話,“出鏡率”最高的並不是他們三個,而是下面這位(大英博物館藏品)。


無眼者:薩珊印上的“神”與“王”


描繪這位非人非鳥神人的印章在我國新疆也出現過,巴楚所出的一枚白色玉髓印的主題曾一直被認為是對”龜茲“古代居民形象的描繪,但是和上面的那件稍做比較就可以發現是同類題材。


無眼者:薩珊印上的“神”與“王”


這位神祇是希臘勝利女神的貴霜版本——赫瓦寧達(hevaninda)融入薩珊藝術的結果,在貴霜的金幣上,赫瓦寧達被表現為手持綬帶環的有翼女神(胡維色迦金幣)。


無眼者:薩珊印上的“神”與“王”


這一形象很可能和薩珊的神佑之鳥“赫瓦雷納”(阿維斯陀語的xvarenah,巴列維語作xwarrah)以及羅馬的丘比特等形象發生了融合,成為了有翅膀的裸體小男孩的模樣。他和赫瓦寧達還有摩崖石刻上的阿胡拉馬茲達一樣,手中拿著象徵神授權力的綬帶環。


在拜火教經典裡,赫瓦雷納象徵著神所恩賜的幸運或權力,它有著翅膀,翱翔在受恩賜者的頭頂。尤其是國王的赫瓦雷納關係著王運國祚。當一位國王行不義之事後,赫瓦雷納便會從他身邊“飛走”。


無眼者:薩珊印上的“神”與“王”


在更早的阿契美尼德波斯王朝藝術中,赫瓦雷納表現為長著翅膀的太陽圓盤,頂上升起一位年邁智者的上半身,手中握著同樣代表權力和地位的圓環和杖(大英博物館藏阿契美尼德波斯時期滾印)。


無眼者:薩珊印上的“神”與“王”


“出鏡率”排第二名的是一位女神,雖然比第一名少了不少的”戲份“,但她形象端莊,儀容姣好,姿態萬千,夠女一號的範兒(大英博物館藏品)。


無眼者:薩珊印上的“神”與“王”


這位拜火教的神仙和古代中國也有一段緣分。寧夏出土的李賢墓的一枚金鑲寶石戒指上也有她的形象(固原博物館藏品)。


無眼者:薩珊印上的“神”與“王”


李賢是北魏河西郡公,瓜州刺史,赫赫有名的大將。他墓中的陪葬品薩珊波斯和西域氣息濃重。下面這件凸眼琉璃碗同樣也是很典型的薩珊波斯器物(同為固原博物館藏品)


無眼者:薩珊印上的“神”與“王”


回到主題,這位女神是“良知神”,既拜火教裡的“燈”(巴列維語的Den,阿維斯陀語作“代那”,Daena)神


【注】:“良知”一詞借用了國內一些拜火教藝術史研究書籍裡的翻譯。更確切地說是對宗教教義和“善”的一種信仰。這裡就容筆者直接用“燈”作為神名吧(正好前兩天在看《火星異種》)。這裡的“燈”當然指的是善者的“燈”(hu-den),對“惡”的信仰也是“燈”,只不過是“壞燈”(dush-den)。


【注2】:大家可能注意到筆者之前的文章稱這一形象為阿納西塔,本文是第一次對這一觀點進行糾正,以後會有文章專門說明。


拜火教的經典如是說:在去往天國的路上,行善者的“燈”會化作十五歲的美貌少女,前來迎接他們的靈魂;而作惡者的“燈”則會化作醜陋的怪物,嚇得他們的靈魂墜入地獄。


大英博物館所藏一件殘件薩珊印上,燈的形象周圍有銘文曰:願彼所思者為神之光明之路。這一祈禱語恰和“燈”神的功用相符合。


無眼者:薩珊印上的“神”與“王”


據考證,敦煌所出一幅白畫上也有“燈”的形象(左側女神),不過其和薩珊的風格相去甚遠了,以後有機會細說。


無眼者:薩珊印上的“神”與“王”


總之,使用“燈”的形象作為印章紋飾的人們,或許是在時時提醒自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吧。


”出鏡率“略次於“燈”神,排在第三的大神名為巴赫蘭(Bahram),是拜火教中的戰神。他也叫瓦赫蘭(Wahram)、或韋雷斯拉格納(Verethragna),還有個中文名字叫雲漢神。


在薩珊印上,這位大神活脫就是一位“武裝到牙齒”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看下面這件印(巴黎法國國家圖書館藏品)——


無眼者:薩珊印上的“神”與“王”

無眼者:薩珊印上的“神”與“王”


赫拉克勒斯是古典藝術史上著名的“裸奔男”之一,而他的十二樁偉業中有一件便是打敗了九頭蛇許德拉(克里特,希臘古典晚期斯塔特錢幣)。


無眼者:薩珊印上的“神”與“王”


但是在薩珊印上和九頭蛇戰鬥的卻是個全副武裝的重騎兵(大英博物館藏品)。


無眼者:薩珊印上的“神”與“王”


其實這裡的怪物並非九頭蛇,而是拜火教神話裡最為兇惡的惡龍達哈格(也叫阿基達哈格,Azi Dahag,“阿基”就是龍的意思)。傳說他有著很多個頭,殘暴而強大,統治了人間上千年,最後被英雄法雷東(Faeredon)打敗並綁在達瑪萬雪山下的牢籠裡。(各位今天去伊朗旅遊的話不妨到達瑪萬雪山看看那條龍是不是還在,大霧~~)


達哈格象徵邪惡,而騎兵打扮、自帶頭光的巴赫蘭象徵著“擊破邪惡”的神聖力量。這件印章是帶有辟邪、破邪意味的厭勝之物。


熟悉中世紀藝術的朋友會發覺這個圖像“範式”和聖喬治屠龍有點關係,這個也等以後有機會專門聊。


比上述幾位少得多的,是”三巨頭“裡的密特拉(mithra,或者叫梅赫爾,mehr),存世只有屈指可數的幾件。其中一件在大英博物館。


無眼者:薩珊印上的“神”與“王”


在古代雅利安人的信仰中,密特拉神是契約的監督者。而到了拜火教中,他成為了真理和正義的守護者,同時也守護友誼和愛情。這位天堂的法官手持寶劍和權杖,懲罰一切背信棄義者。


在印章上,密特拉出場時幾乎總是自帶“頭光”的,和希臘的太陽神相似。實際上在中亞的巴克特里亞王朝和貴霜早期,密特拉同樣是被視為太陽神的。這種表現手法似乎影響了波斯人(貴霜王胡維色迦金第納爾錢幣,155 - 190AD,正面為國王頭像,背面為太陽神密特拉站像)。


無眼者:薩珊印上的“神”與“王”


另一件密特拉的薩珊印來自德國,因為沒有高清原圖,所以就放一張伊朗郵票上的圖吧。駕馬車的表現手法和希臘藝術中的太陽神赫利俄斯如出一轍。


無眼者:薩珊印上的“神”與“王”


描繪神祇的薩珊印,外形上一般較為普通。多數是常見的半球形(或者橢球形)印,部分印背有凸眼或其他形式的裝飾,偶爾還有戒面。這類印章一般是神職人員或者有信仰的人使用的私人印章,形制上和一般的私人印章並無二至。相比之下,王印為皇帝或”王“使用,萬人之上,絕非一般印章可比。


薩珊歷任皇帝都有鑄幣,尤其盛世皇帝的錢幣存世不少,工藝也頗為精良。但是皇帝的印章卻是極度極度極度稀少。簡單地對比下:清朝盛世三代,每個皇帝的官印私印就有好幾方存世,而薩珊王朝四百多年,十幾位皇帝,迄今已知的官印和私印卻僅有各一方。


大英博物館藏有一枚藍黑縞瑪瑙戒面,上面雕刻著一位薩珊皇帝的立像,著薩珊貴族式樣的華服,全身有數組綬帶飄逸,手持尖頭權杖而立,一手駐劍。根據冠冕的式樣可以推斷所繪者為巴赫蘭四世(公元388 ~ 399年)。


無眼者:薩珊印上的“神”與“王”


藍黑縞瑪瑙又叫Nicolo,是羅馬和薩珊波斯早期很流行的製作戒面印章的材料。這件戒面高三點六釐米,作為佩戴來說已是不小的尺寸,但是沒有銘文,仍然是私印的形制,當為巴赫蘭四世私人用印,也可能僅作佩戴用途。


薩珊帝印(璽)的形制和私印迥然不同,首先體現在尺寸上,薩珊王印的尺寸非常可觀。佳士得曾以兩萬五千英鎊拍出過一件帶有沙普爾二世皇帝印(璽)戳記的封泥,整件封泥高度超過5cm,印戳部分至少在4cm以上,如此大印必然無法作為戒面或珠子佩戴使用。


無眼者:薩珊印上的“神”與“王”


其次,薩珊帝印(璽)上描繪國王的冠冕式樣和錢幣一致,且周邊的銘文也和錢幣相近,通常更甚之。銘文往往環繞印面周邊一圈,細細列舉皇帝的各種約定俗成的尊稱和家世等。


上述沙普爾二世的封泥銘文大意為:


“信仰馬茲達的王者沙普爾,伊朗人和非伊朗人的王中之王,他自諸神那裡降臨,信奉馬茲達的王者、自諸神處降世的伊朗人和非伊朗人的王中之王霍姆茲德之子,王中之王納爾斯之孫”


對比沙普爾錢幣上的銘文——


無眼者:薩珊印上的“神”與“王”


“信仰馬茲達者,伊朗人的王中之王,神聖的沙普爾,他自諸神那裡降臨”


相比之下印章的工藝更為精湛且銘文更為完整,錢幣上省略了“非伊朗的”,以及家族世襲,顯然是因為幣模尺寸不夠,並且要保證打製出銀幣的可識別性。


科威特阿爾薩巴赫王室的收藏中有著現今已知唯一的皇帝印(璽)實物。前不久故宮阿勒薩尼大展中的古代部分展品既多來自於這批中東超級土豪。這件印璽以紅玉髓雕刻,高度為6.9cm,印面中央為薩珊皇帝卑路支(459 - 484年)戴新月翅冠像,工藝極為細膩規整。


無眼者:薩珊印上的“神”與“王”


印面邊緣處滿滿雕刻著兩層銘文,大意為:


“信仰馬茲達的王者的銘文:為大地帶來和平的,凱伊·卑路支,幸運的、慷慨的、仁慈的、伊朗人和非伊朗人的王中之王,諸神的新財富因其增長,他自諸神那裡降臨,信奉馬茲達的王者、慷慨和仁慈的王中之王凱伊·耶則格拉德之子”


對比下卑路支二世的錢幣,因為在轉折期,幣文更加簡單——


無眼者:薩珊印上的“神”與“王”


據考證,此類高等級印(璽),包括皇后和高官用印,均裝置有特殊的金屬手柄,並非作為首飾攜帶。按尺寸來看,其使用的手感或和唐代中原鑄造的官印差不太多。


遺憾的是,寶貝都在私人之手,得一觀亦是難事。只能盼望日後的某次大展(或大拍)上能再次看到它們的身影了。


(關於王印和官印的規制,同樣請期待後續的專文)




吳佳瑋,筆名無眼者、桑託。《彎月王朝》西方古珠印文化傳播平臺創始人,上海青年書法協會篆刻研究會委員,域外古印章和古珠飾文化研究者。

【主持活動】
2016年12月,西泠美術館《他山之玉—域外高古印展》協作策展人,展品提供者。


2017年1月,上海珠飾博物館於尚演谷《沉澱千年的美—世界古文明珠飾展》策展人並作展程講座。
【專著】
《泰坦之境—古典寶石雕刻上的希臘諸神》2017.12出版,第二作者

【刊文】

《滾印—起源於兩河流域的古老藝術》《華夏地理》2016.5
《印記戒指—指節上的輝煌史》《收藏•拍賣》2016.8
《在倫敦,逛博物館會上癮》《收藏•拍賣》2016.11



圖文由作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