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吃的油怎麼解決?

風雲雷電58326803


古代行軍打仗吃的食用油如何解決?這就要涉及食用油的歷史記載和演變過程。先秦時期,古代中國人的食用油絕大部分採用的是動物脂肪,那時沒有食用“油”這個詞,而是用“脂膏”這類詞,而且經常用於烹飪。根據《周禮·天官·皰人》記載:

凡用禽獻,春行羔豚,膳膏香;夏行踞,膳膏臊;秋行犢,膳膏腥;冬行羽,膳膏羶。

根據以上記載,先秦時期都是用動物油脂來進行烹飪的,庖人則是指御用的廚師。東漢末年,有人還專門做了解釋:

膏臊,犬膏。膏腥,豕膏也。膏羶,羊脂也。

先秦時期到東漢末年,人攝取的油主要來自於各種各樣的動物油。周武王曾經一次狩獵,獵殺了上萬頭的野生動物,除了肉食之外,提取動物的油脂也是一個主要方面。東漢之前,油脂不單單用於食用,而且還用於其他方面,諸如防水器具的製作。

西漢張騫通西域,將芝麻引種回中原地區,當時稱芝麻為“胡麻”,芝麻含有豐富的油脂,大都用於食品的烹飪。東漢漢桓帝時期,漢桓帝用麻油(芝麻油)油炸食品招待賓客,這是油炸食品最早的記載了。(動物脂肪圖。是秦漢之前軍隊用油的首選)

古代行軍打仗油脂如何解決?

首先說明一點,秦漢之前的油脂是非常貴,而且稀少,軍隊中幾乎都不配置,只有貴族、高級軍官才能享用,這也就不存在解決軍隊用油的問題了。

秦國名將白起在發動長平之戰時,曾經發布了一項嚴格的軍令,軍隊一律配置冷食品,不用生火造飯,而且將軍隊中配置的羊肉乾改成牛肉乾,羊肉中有羊羶氣味道,如果埋伏的軍隊使用這種肉食會被趙軍聞到氣味,從而發現秦軍的蹤跡。白起長平之戰能夠考慮到這麼小的細節問題,不戰勝趙軍才是怪事!同時也說明秦漢時期軍隊解決油脂的辦法就是攜帶曬乾的動物肉來解決的。

平常時間,軍隊的飲食中很少配置動物肉食的,一般進行大戰之前才給士兵配置良好的給養,提供少量的動物肉。軍隊中油脂的解決一般都用動物肉或者蛋類來解決,而且這一做法實行了很多朝代。(牛肉乾圖,古代軍隊中配置各種動物乾肉提供脂肪需求)

南北朝南梁時期的著名醫學家陶弘景曾經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及植物油的用途:

生榨者良,若蒸炒者,止可供食及燃燈耳。

陶弘景說植物油用來烹飪或者做燈的燃料,其他用途都沒有詳細解釋。這也說明南北朝時期,植物油還沒有廣泛使用,更談不上軍隊中大量應用了。

宋遼金夏時期,植物油開始廣泛應用,軍隊用油如何解決。

南宋時期有一種著名的小吃“油炸檜”,也就是“油條”了,這說明當時的南宋民間已經廣泛食用油炸食品。最早記載油炸食品的漢桓帝到民間廣泛食用油炸食品經歷了將近1000年左右的歷史,油炸食品才從帝王之家普及到民間。

不過廣泛食用油炸食品還不是宋朝人,而是同時期北方的遼、金等國的民眾。根據北宋沈括所編著的《夢溪筆談》記載,如下:

如今之北方人喜用麻油煎物,不問何物,皆用油煎。慶曆中,群學士會於玉堂,使人置得生蛤蜊一簣,令饔人烹之,久且不至。客訝之,使人檢視。則曰,煎之已焦黑,而尚未爛。坐客莫不大笑。

沈括這段記載的時間是慶曆年間,1041年是慶曆元年。北宋每年要給遼國歲貢,其中就有麻油(芝麻油)一項,北方人用芝麻油炸各種食品烹飪,北宋朝廷的學士們也想學一下,不過失敗了。不過宋朝人也很快掌握了油炸食品這一技術,並推向民間。

由此可以推斷,與宋朝對峙的遼國、金國在軍隊中配置了油炸食品,油炸食品保存的時間長,提供的熱量多,在軍隊中配置油炸食品也可以取代動物肉食的配置。

成吉思汗時期,蒙古軍隊的軍糧除了麵食以外,食用油的供給絕大部分在牛羊肉中獲得油脂,而不是攜帶大量烹飪用油,那是植物油的供給也不是那麼充足。(涮牛羊肉是蒙古軍隊解決油脂的辦法)

元明清時期食用油榨取技術發展,軍隊中配置食用油也開始普及。

明朝徐光啟(1562-1633)著有《天工開物》一書,這裡面詳細記載很多植物油提取的方法和設備技術,這也從側面表明油料植物種植的普遍性。

凡油供饌食用者,胡麻、萊菔子(萊菔即蘿蔔)、黃豆、菘菜子為上;蘇麻、芸臺子次之;茶子次之,莧菜子次之;大麻仁為下。

這裡記載的植物油有芝麻油、萊菔子油、豆油等各種各樣的植物油,並且在當時已經有了不少植物油作坊。油料植物種植的面積大,民間的需求也大,這是植物油廣泛應用的表現。

植物油已經開始普遍應用,軍隊用油則是軍方到地方上採買或者專門機構採購,供給軍隊烹飪使用。當然軍隊用油根據不同地方採購不同食用油,北方主要以大豆油為主,南方主要用菜籽油,摻雜其他各種植物油。


穿越再現彼岸


吃豬油。看改革開放前的影視都能知道,那時候人們買豬肉都是挑肥去瘦的,目的就是為了榨豬油最開始的時候,油都是從動物脂肪中提取。狩獵時代人們就發現在加熱肉食的時候,會有液體從中滲出,這大概就是先民對油脂最原始的認識。

有文字記載以來,油最開始叫“脂”或“膏”。按《釋名》曰:“戴角曰脂,無角曰膏”。就是說從有角的動物中提取出來的叫脂,從沒有角的動物中提取出來的叫膏。比如牛油羊油稱脂,豬油則稱膏。關於“膏”和“脂”,還有另一種解釋,《禮記·內則》記載,當時烹飪,“脂用蔥,膏用韭。”宋元時期的學者陳澔註釋道:“肥凝者為脂,釋者為膏。”就是凝固成固體的叫脂,融化成液體的叫膏。

食用油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它不僅提供人體所需要的脂肪,使食物美味可口,而且具有多種用途,使人離不開它。本文擬從其歷史沿革、在飲食上的應用以及其他用途三方面來探討和闡述我國古代食用油的概況。

我國古代的人們很早就知道油並食用了。相傳我們的先祖黃帝得到一本名為《河圖》的書,他不分晝夜地閱讀,為解決晚上照明問題,便令部下一個叫力牧的人採集樹木果實來製造油,用絲綿做油芯,晚上點燃了來讀書。但這只是傳說而已,其實植物油的產生是較後的事情,人們最先知道並食用的是動物油。人類在懂得用火之後,在燒烤和使用器具烹飪肉類的過程中,產生脂肪析出的現象,經過長期實踐,慢慢懂得了如何取得油及油的用途。

根據文獻記載,我國在漢代以前人們食用的油均為動物油,稱為“脂、膏”。脂膏二字均從肉會意,說明它們是從動物類肉中產生出來的。《說文》脂字雲:“戴角者脂,無角者膏。”就是說,動物有角如牛羊之類,其油叫脂;無角如豬狗之類,其油叫膏。《周禮·冬官·梓人》:“天下之大獸五:脂者、膏者、裸者、羽者、鱗者。”漢鄭玄注:“脂、牛羊屬,膏、豚屬。”這是用脂、膏來代指這兩類動物。或從其形態來區別兩者,凝固的稱脂,液狀的稱膏。因此,古書中一般把未經煎煉的稱為脂,經過煎煉的稱為膏,由於煎煉過的動物油冷卻後多呈糊狀,故後來膏也兼指糊狀物質。方便攜帶和現場操作


澤儒天下


古代戰爭用的火油,前期基本都是動物油脂和植物油脂,後期基本用的都是石油,當時被稱為猛火油。

猛火油,是中國古代戰爭中使用的一種以火為武器的燃燒物,發揮最大的時期是五代以及宋金遼元時期,也正是在這一時期,石油被稱為“猛火油”。史載占城(今越南中南部一古國)曾在這一時期多次朝貢給中國皇帝猛火油。

在這一時期之前,中國戰爭中的火攻,多憑薪柴膏油之類,屬於最初級的縱火手段。而猛火油的威力要大得多,且有水澆火愈熾的特點,更適合於火攻。

中國東漢史學家班固在其《漢書·地理志》中記載到“高奴縣有洧水可燃”。 漢高奴縣在今陝西省延安東北,此處說的大約是水上有外溢石油漂浮。

南朝范曄之《後漢書·郡國志》則記載了古人採集和利用石油的情況:“(延壽)縣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燃之極明,不可食。縣人謂之石漆。”文中所謂“石漆”,當時即指石油。

此外,晉代張華所著之《博物志》和北魏酈道元所著之《水經注》也有類似的記載。

最早提出“石油”一詞的是北宋編著的《太平廣記》,正式命名為“石油”的則是北宋傑出的科學家沈括,他(公元1031-1095)在所著《夢溪筆談》中根據這種油“生於水際,沙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而命名的。由於石油有燃燒“遇水不滅”的性能,因此後來被大量用於軍事方面。

《元和郡縣誌》中記載:北周宣政元年,突厥統治者派兵包圍攻打甘肅酒泉,當地軍民用“石脂水”燒燬了敵人的攻城工具,此火“得水愈明,酒泉賴以獲濟”。


小小帥


古人行軍吃油大多數來源於動物油,比如吃的肉食(鮮肉和乾肉),像蒙古人吃得就更多了,像奶酪這些長時間保存的食物都是用油製成,裡面就包含了大量的油。

春秋弦高牛羊犒師退秦兵的案例,裡面驅趕的大批牛羊就是藉口說是鄭國犒勞秦師的,這些牛羊肉一吃就攝入了油。



方誌


大家好,我是 (歷史影視界)位歷史愛好者,我喜歡分析研究歷史。喜歡遠古歷史,古代歷史,還有近代歷史,我對歷史深有研究並且很感興趣。因為我覺得歷史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 針對這個問題,以下是我的觀點和分享,希望大家喜歡!\r

行軍吃油大多數來源於動物油,比如吃的肉食(鮮肉和乾肉),像蒙古人吃得就更多了,像奶酪這些長時間保存的食物都是用油製成,裡面就包含了大量的油。\r

春秋弦高牛羊犒師退秦兵的案例,裡面驅趕的大批牛羊就是藉口說是鄭國犒勞秦師的,這些牛羊肉一吃就攝入了油。\r

以上是關於我的分享,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更好的認識這個問題。也希望大家能在閱讀當中能開心,能夠更好的去學習,去進步,能夠了解到更多的東西。\r

最後祝大家在看頭條的時候能夠開開心心,每天過的快快樂樂,做事順順利利,身體健健康康!\r


言之鑿鑿Gao


可以拿古代中行進中養的牛羊 在殺掉的同時可以煉油 也可以在部隊休整時補充 在宋代左右 花生油榨取技術就已經成熟 所以油也不會短時間內變質 所以可以便於攜帶


小姜小姜吃飯用缸


在宋代以前是沒有鐵鍋的所以不能炒菜一般也就是煮著吃,烤著吃,

宋代有了鐵鍋才開始有炒菜,宋代之後的軍隊一般做大鍋飯很少有肉的所以一般都是用豬油或者一些植物油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