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20多歲創業,過了這年齡,再想創業就很難了”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這個觀點顯然是大錯特錯,說這句話的人要麼沒有創過業,要麼就是心靈雞湯聽多了,整天滿腦子就想著去創業!

創業沒有想象的那麼美好,那麼光鮮亮麗的,很多人是電視劇看多了,看到電視上都是那些20來歲就創業有成的公子哥,出行都是寶馬,奔馳,公司都是寬敞明亮的高樓大廈,這其實對很多年輕的想要創業的人來說,是很大的一個誤導。

通常來說,創業需要滿足四個條件:人脈、資源、資金、團隊。而這些對於一個20多歲的人來說,往往都是不具備的。現在的社會,已經不是說憑著年輕人的衝勁和激情,就能夠創業成功的。

20多歲的年輕人,一定要經歷社會和職場上的打磨,去積累自己的經驗,積累自己的資源,去拓展自己的事業,去學習自己所不瞭解的東西。

現在有很多年輕人,明明是自己不能夠在一家公司堅持幹下去,卻要給自己找上一番藉口,覺得是公司不行,領導不行,或者說同事不行,然後就想著去創業。那麼,錢從哪裡來呢?當然是伸手問自己的爸媽需要,這其實是一種比較可恥的行為,如果你真的能力很強,真的想自己去創業,那麼就自己去幹,不要問家裡去要錢(富二代除外)。

所以說20多歲的年輕人,儘量不要去創業,因為這裡面的失敗率實在是太高了,現在中國的創業公司裡面,能夠生存兩年以上的不足百分之五,這個數據對於想創業的人來說,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和認知。

創業一定是要等到你積累的非常完善之後,感覺到自己不去創業不行了,這個時候才能行動,而如果說你有一絲的猶豫,都不要去做!

我是吳公子,每天分享情商思維,為你解答職場和溝通中的一些困擾,歡迎點贊和關注!


桃花島吳公子


都不知道你這種是什麼邏輯?任正非40多歲才創辦華為,山德士60多歲才成立肯德基,你是否覺得他們都是運氣好而已?

實不相瞞,本人2020年正打算出去創業,可我早就過了30歲的年紀,看到這個話題,我是否應該打消了創業的念頭?

正好結合該話題,我說說個人的一些想法,僅供大家參考。

一、20多歲的年紀,人生閱歷不夠,資源不足,出去創業失敗的可能性更大

我身邊有兩個大學同學,都是一畢業就出去創業,彼時各自也才25歲不到。

可兩人的事業幾年後均以失敗告終,其中一個同學的公司存活了3年,另一個同學甚至僅一年就把公司註銷了。

現在兩人都還在企業打工,也都失去了出去創業的勇氣。

有次同學聚會,大家和他們聊起當年創業失敗的一些心得,兩人都異口同聲地說:當年還是太年輕啊!條件不成熟去創業成功的幾率太低了!

那麼究竟有哪些方面不成熟呢?

第一,人生閱歷不足

創業和打工完全不同,對人的要求幾乎是全方面的,你需要直接面對市場競爭、面對各種政策法規的限制,還要管理團隊和運營公司。

而20多歲的年紀,是有滿腔的熱血,可社會經驗的缺乏,實在難以適應複雜的創業環境!

第二,創業資源不足

含著金鑰匙出身的富二代除外,我們普羅大眾如果在20多歲的年紀去創業,恐怕連創業資金都是靠別人藉助來籌集。

有了錢還不夠,你還得聚集更多的人脈資源、業務資源,否則光砸錢,事業做不起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第三,心理準備不足

20多歲的年紀,你是否充分做好了創業的心理準備?創業的路途上,一定會有各種你意想不到、甚至能力無法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會讓你過得很難受,甚至內心崩潰。

我曾經的一位前輩就說過這句話,創業一路走來最終成功的那些人,心理素質一定非常好。

二、眼下的時代,創業成功與否和年齡沒有必然聯繫,你沒有“all in”的心態還是不要輕易嘗試

從我周圍人創業的經歷來看,這個時代創業的難度比十幾二十年前大多了!

無論你是20多歲,還是30多歲、40多歲,心態上不想全力投入,沒有充分的準備,可以說連1%的成功幾率都沒有!

最近我正在籌劃去創業,為什麼年近40我還有這個勇氣,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我有這股幹事業的激情,雖然年紀大,但心態卻還年輕,不希望自己的一輩子碌碌無為;

二是我為此籌備了很多時間,各種思考和策劃已經歷多個回合,客觀上和主觀上都具備了基礎;

三是我有志同道合的夥伴,大家理念、價值觀一致,願意相互支持去闖蕩一番!

四是最重要的一點,我想過最壞的結果,並且自己能夠接受這樣的結果!

總之沒有“all in”的心態,我勸你還是不要輕易嘗試的好。

三、想幹事業是好事,但成功不一定非要靠創業

現在許多職場上的年輕人,會有一種盲目的“激情”,覺得有成就一定得靠創業,如果自己不當老闆,就是失敗。打工皇帝也不如一個土老闆來得強。

其實這樣的觀點,我是不敢苟同。

因為事業的成就,無非是平臺+角色:

你在自己創立的平臺上賺錢還是別人給你的平臺上賺錢,本質上沒有區別,唯一有差別的是自由度的問題,你個人的平臺可能受到別人的約束更少;

然後就是角色的問題,你是打工者,做到職業經理人(如總經理)也可以是出色的管理者;但作為老闆,你不僅要對自己負責,還要為整個公司所有的團隊負責,賺了是你的,虧的還是你的。所以打工和做老闆權責利都應該是對等。

既然兩者各有利弊,就看你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如果為了賺錢或者名譽,打工一樣可以實現,甚至打工皇帝到一定程度,個人再去創業會更容易成功。但你死盯著做老闆,這就是一條危險的職業“航線”,走出去可能前途一片光明,走不出去你可能就“葬身海底”。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話題的一些思考,希望對大家有啟發。

作者:丁路遙知事,頭條職場教育領域營銷號排行榜前十,2019年度職場領域十大頭條號,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企業管理諮詢顧問,資深職業規劃師,擅長個人職業諮詢與心理諮詢輔導。歡迎點擊關注我。


丁路遙知事


30後好似就越來越膽小了。。。現在聽個電話都覺得要小心翼翼。以前是直接掛斷,對罵的。現在只能悄悄拉黑。。。跑題了。我不覺得20歲創業好。因為那時候沒人脈,沒經濟來源,沒經驗。。。理想創業年齡應該是35歲後(看個人性格的,絕大部分人不合適,因為會膽小),因為剛好現在35後難找工作。45後也別創業了。就算有上述,你身體和精神也跟不上。


恩企業諮詢顧問


創業不分年齡。不管是20歲還是30,還是40歲,還是50歲,還是60歲。依然還有人在不斷的努力去創業,這也許是一種人的愛好,也許是一種理想。當然了,你創業得有一份技術。還有你有堅定的心。紀律的管理。

在我認識裡面的都有50來歲才剛剛開始創業。當然他創業的不是什麼,他只是開個早餐店和快餐店。雖然他是剛開始做有點難,但是聽過他不斷的努力。還是有一些好轉。雖然每天賺的錢不多,但是夠他家花了。過上小康生活。

所以這一個人不要說是年齡階段的創業時間。

主要還是你個人問題是否決定了創業。

不斷的去創新。人有好的家底,基本上都在20歲到25歲之間創業。像我們這樣的只有努力加油存點錢才能慢慢的做起來,

所以一個人去創業不分年齡介段。對於20歲的年紀來說,可能你缺少了社會的經驗和一份技術。 而且你社會閱歷也比較淺。當然啦,也有朋友是在十幾歲18歲,19歲創業互聯網。

一個人只要有膽色,敢拼敢搏,不怕失敗,勇敢去面對。甭管你是20歲還是30歲,依然可以創業。就比如我,我在2015年在家搞農產品的時候,我也在創業。但是幾場大暴雨就把我打垮了。所以我還是選擇繼續努力。

而且在這當今的社會,不是說年齡告訴我們不能創業而是金錢告訴我們能否創業的新機會來了。人家20歲創業要是能成功那就這樣不錯的。為未來打好基礎。無論你成功還是失敗,那畢竟你還是年輕。


那就吃個䳶吧



故事人生99


很多人的感覺是:創業要趁早!

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在媒體上看到的樣子。似乎創業都該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例子也很多。

國內例子:馬雲31歲創辦了——中國黃頁,35歲創辦了阿里巴巴。

劉強東24歲創業,創辦了京東。

馬化騰27歲創辦了騰訊……

國外的例子:比爾蓋茨大學時創辦微軟。

巴爾扎克也是大學時候就創辦了Facebook……

例子舉不勝數。然而事實真是是這樣麼?

其實回頭看以上例子不難發現,上面的例子多數都是互聯網領域。往大點說就是科技領域。

科技領域,年輕人確實能更快的接受新事物,創新學習的能力也更強。曾有互聯網35歲退休的說法。

很多的天使投資也是比較傾向於年輕創業者。

但是創業不只有科技領域。一些常規領域的創業則正好相反。因為這些常規領域,靠的更多的是經驗,積累,以及人脈。這都是年輕人不具備的東西。

事實上,年級大一些的人,在經驗上,比年輕人對行業的理解更加透徹。性格,人脈都是年輕人不可比擬的。

所以不能直接籠統的說年輕人創業更合適。

創業的黃金年齡。

美國麻省理工教授Pierre Azoulay和其他合作者,收集了一個非常齊全的數據庫。包含了2014~2017年間,美國270萬個創始人信息。

研究人員得出了結論。

這270萬個創始人的平均年齡——41.9歲

這說明,大部分的創業者,根本不是在20多歲就創業的。而是過了不惑之年的油膩大叔!

上面研究的作者,又分析了那些獲得成功的創始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年紀越大的創始人,創業成功的概率越高。平均年齡50歲創始人,其成功概率是30歲創業創始人的1.8倍。而30歲創業的創始人,又遠高於20歲創業的創始人。

所以創業,還是要多積累經驗,成為行業裡面的精英,再去考慮創業。才是我認為更好的答案。

善於思考,運用邏輯,多用數據說話,來提高我們的決策能力,是我們創業成功的法寶!


窺探之門


“人就20多歲創業,過了這年齡,再想創業就很難了”你怎麼看?

對這句話鼎力支持!!!


首先,正面論述“20多歲就應該創業”:

因為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來的太晚,快樂也不那麼痛快......”

因為後人解讀唐伯虎說“人不輕狂枉少年”;

因為林先生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有太多的因為和理由,在人生最青春、最富有創造力的20多歲不創業,是種莫大的遺憾,而且,20多歲創業的例子也有很多:

比爾蓋茨18歲進哈佛、19歲退學、20歲創立微軟;馬克扎爾伯格也是20歲創立Facebook; 馬化騰27歲創立騰訊;丁磊26歲創立網易…….

所以,年輕人,就應該去創業、創新與創造。

其次,從反面論述“20多歲就應該創業”

認為年輕人20多歲不應該創業的理由基本上是以下幾方面:20多歲是學習、積累經驗、建立人脈、資金等各類資源的年齡,而且,創業不易會失敗等;

  • 年輕人22-24歲基本已經本科或碩士畢業了,28歲差不多博士畢業了,所以年齡上不存在任何問題,學以致用更重要;

  • 積累工作經驗方面,確實年輕人需要在工作中、或是跟前輩多學習、積累工作經驗,但遲早要“小馬過河”的自己去磨鍊與實踐,而且,歷來經驗越多,膽子越小;“直接能上戰場打仗的才是好兵”,現在,不創業更待何時;
  • 關於建立人脈、積累資金、整合資源方面;創業一樣可以做到,而且可能更快、更有效的結識投資者、合夥人、及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且,現在也有很多投資公司與機構,只要項目好、敢想、敢做、敢創新創造,勢必會引起投資者的興趣,相關地區、部門也有很多扶持年輕人創業的福利政策,比如各地的創業園、免租金辦公場地、及各類創業補貼等;
  • 當然,創業成功的還是少數,有很多年輕人創業失敗,但時代的進步與發展,正是依靠這樣一批熱血青年的推動,正是因為多次的創業失敗,而最終凝聚的成功才會含金量更足、經驗更寶貴;

最後,從綜合方面論述,“20多歲就應該創業,過了這個年齡就難了”

中年人創業,也許各方面條件成熟、成功率較高,但真正去創業的機率很低,一旦在職場安定下來,有了經濟基礎,再成家、有孩子,顧慮會更多、會猶豫不決,因為太多的責任、壓力要承擔,會輸不起,往往失去很多創業機會;

而年輕人輸得起,在創業中的全力投入、發現了更多的可能性、探索到更多的未知、親身開闢了更多可能通往成功的道路;


所以,大膽創業吧,少年!積極正能量、不懼困難、挑戰與失敗的去實現理想和抱負,因為:

“中國夢是青年一代的。中國夢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


大眾MBA管理商學


《才華早發,不宜長久》

二十歲創業?不現實。我三十二歲創業,都感到自己還嫩。人在二十歲到三十歲這個年齡階段,最好還是先融入社會,不管是讀書,打工或者種田,先進行有目的鍛鍊和社會實踐,接受了摔打,積累了必要的經驗和認知,才去考慮獨自的創業比較穩妥。因為創業,不但需要管理經驗,還需要資本。假入年紀輕輕,既沒有家室拖累,也沒有創業資本,光靠向家庭親友或銀行舉債幹事業,一旦失措,不但失敗了影響個人婚姻,成家立業,而且早早夭折,有可能把自己的下半生也賠了進去。在這裡我不是聳人聽聞嚇唬誰。所謂創業就是做事業,比如做企業開門店。不知道大家懂不懂拆字學?比方企業的企字,就是上面一個人,下邊一個止。兩個字合成一個企。人一旦綁定在企業上面,就像踦到了老虎背上,要想下來,中途要麼你把老虎踦累踦死,要麼你自個兒認輸,從虎背上下來,讓老虎把你吃了。比方說,你熟悉市場運作嗎?你知道產品的產供銷關係要怎樣平衡嗎?你看得懂企業的財務報表嗎?你要向金融單位舉債的話,你知道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怎麼編制嗎?還有政府國民經濟各個年份的計劃性政策指導,等等,等等,然後是幫工的勞資關係,企業文化和產品品牌的策劃設計,等等,等等。我做了三十年企業,深知企業不論都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即麻雀大小,均需五臟俱全,缺哪一門知識都不成。當然,如果人在二十歲上下,這些條件你都具備,那又另當別論。可是按照我的經驗,我還是主張青年們在少不更事時期,一要學習,二要安心在普通的工作崗位上先進行社會實踐,待有一定的知識,經驗,資本沉澱後,想好了,想清楚了,再去創業,則比較穩妥。因為駕馭風險,不僅需要勇敢,能力和精氣神,還需要方方面面的把控能力。在我們八九十年代,由於社會商品供需不平衡,幹什麼都曾是有機會的。現而今則不同了,社會商品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況,如果盲目地去創業去投資,風險會很大。我的經驗是,一般的個體創業者,假使沒有“萬金油"的本領,還是不著急去充一個老闆好。前輩的臺灣實業家辜振甫先生,家境再殷實,他的老爸都要先把他送到日本去做工,先從擰螺絲帽兒幹起,一級臺階一級臺階的上,然後才來繼承家業,而況我們極平凡極普通的小人物?因此不成熟的意見,僅供青年朋友們作管中窺豹的參考。



李老根2017


閉著眼睛說瞎話,恰恰相反,20多歲就創業的,失敗概率更大,而且容易毀掉一個人!

孔子說人生有三大不幸,少年得志,中年喪氣,老年喪子。

王思聰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他20多歲就憑藉父親給他的5個億去創業,再加上富二代光環加持,可以說人脈、資源、名氣要啥有啥!可以說他人生的起點是很多人一輩子也到達不了的終點。

可結果怎麼樣呢?2019年下半年開始,他旗下的公司紛紛資不抵債,陷入討債醜聞,據說至今已經負債20億,他母親變賣資產為子還債。可憐天下父母心!

當然了,王思聰再怎麼虧也比普通人強上百倍,一句話,他能輸得起。

可是這要是在一般人家,年紀輕輕如果少年得志,再從高峰跌落塵埃,多半很難再爬起來!要麼是因為怕了不敢再闖了,要麼是因為沒有資源和貴人相助,導致從此一蹶不振。

不要相信史玉柱式的大起大落傳奇會在自己身上發生,一是你沒有他的才華,二是你沒有他那命。每個人的經歷是不同的,也沒法簡單作類比,更何況,這麼多大起大落的商人和企業家,再次從低谷走向巔峰的又有幾人?從概率上來說是很少的,人們只看見成功者的光環,卻忽視了失敗者的身影。

在深圳華強北,致富的人不在少數,但也有人因此流落街頭,曾經的華強北手機王子陳金陵,就因生意失敗、老婆出軌跑路而最終流落街頭,成了一個瘋子。只要給陳金陵一支菸,他便會原地轉圈跳舞。

真是造化弄人,讓人看了之後心酸唏噓!沒想到他這麼年紀輕輕就瘋了,如果時間可以重來,年紀再大一些,經受了更多的考驗,或許能讓他成就另一番事業。

事實上,創業是不分年齡的,關鍵在於自己有沒有想好,有沒有好的商業模式和核心能力,年齡大一點反而更成熟穩重一些,尤其在一些科技型公司,就明顯體現了這種趨勢。

上海科創板迎來首批掛牌的25家公司,25家企業的董事長,從年齡來看,最大的是1944年出生,最小的是1980年,另外“50後”三位,多數集中在“60後”“70後”,其中“60後”有10位,“70後”有10位,各佔比40%。即首批科創板掌門人年齡多數在40歲至59歲之間。

數據是不會騙人的,由此可見,如果一個人想創業,什麼時候都不晚,關鍵是要找到自己的“菜地”——即賴以生存的核心市場和自身擁有的技術能力。

我是作者@喻派職言,今日頭條簽約作者,15年人力管理經驗的職業導師,有料有趣有態度! 以上內容均為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和抄襲。

喻派職言


“人就20多歲創業,過了這年齡,再想創業就很難了”你怎麼看?


在現在的生活中,如果是上學出來的人,20多歲也就是剛大學畢業或是畢業沒幾年,正值指點江山、意氣風發的年紀,確實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大學以及剛出校園時就開始創業了,也有一些創業成功的,但是普遍的多數人的創業是不成功的。所以對於題目的看法,還是要辯證的看。

1、20多歲創業確實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這個年齡天不怕地不怕,有想法有衝勁,如果是做自媒體互聯網之類的是有很大的優勢的,自己一個人或找幾個志同道合的一塊做,需要的資金也不多,也沒有那麼多限制,大家一塊去做就好了。20多歲的年紀,試錯的成本也不高,不管成不成功,都玩得起,打不了失敗了再去找一份工作就好了,有什麼關係?

2、從現實實際來看,普遍創業的年齡都是在職場工作多年甚至是幾十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人脈資源以及其它一些資源之後才去創業的,因為這樣創業是有很大的優勢的,成功的幾率也很高,而這些對於20多歲的年輕人來講就不現實了。

其實,不管怎麼說,年齡對於創業來講從來都不是什麼問題。ofo的創始人戴威就是很年輕嘛,雖然最終失敗了,但是失敗的因素很多,年輕只是一方面。任正非創業時都40多歲了,包括聯想的柳傳志也是。褚橙的創始人褚時健創立褚橙時都七十多歲了,不也做成了。

所以說,年齡對於創業從來都不是障礙,唯一的障礙就是你有沒有去創業。至於說創業難,這是各個年齡段都會面臨的問題,雖然各個年齡段個個人面臨的問題不一樣,但是各有各的優勢,各有各的劣勢。所以,說過了20多歲再去創業會很難完全不足為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