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雲軌”項目靠譜嗎?會不會成為第二個巴鐵?

胡瑪莉


巴鐵不至於,跨坐式單軌本來就是很成熟的技術,比亞迪在此基礎上的補丁,輪邊機和鐵電池也都在其他場景應用多時,又是比亞迪看家本事,所以技術上一般沒什麼特別大問題,同時,這種補丁也確實能有效發揮作用。比如,3公里續航的電池,一來有助於應急,二來有助於降低線路和站點的變壓穩壓配套要求。三來提高車輛變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只是,現在雲軌作為跨坐式單軌,在《52號文》後,和輕軌一起需要國家發改委批覆,同時,國家又嚴把示範線,旅遊線這些口子。雲軌未來國內發展前景自然沒有之前那樣生猛,國外的話,單軌在發展中國家應用空間還是不錯。當然,比亞迪自身國內軌交業務重心現在也轉移到雲巴上了。那是個神器!


再現漢唐世


狂飆突進的基建行業在今年夏天戛然而止。比亞迪的雲軌項目卻不幸首當其中。前期在全國鋪開的項目迅速被叫停,

政策收緊

2017年8月包頭地鐵被國家發改委叫停,自此全國範圍內的軌道交通行業一蹶不振,此前寬鬆的政策機會或者說上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監管環境不復存在,發改委牽頭全面重新評估全國軌道交通建設情況,叫停部分違規項目。一年後,壓垮比亞迪的最後一根稻草出現了,7月13日,國辦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範建設管理意見》,將地鐵和輕軌兩類軌道交通項目審批,對地方財政收入、人口以及經濟總量的要求提高到了原規定的2倍以上。在政策收緊後,據財新週刊統計,2017年底湖南衡陽雲軌項目被叫停、2018年3月濟寧雲軌項目被叫停。同樣停工或者延期的雲軌項目還有蚌埠、廣安、淮安等地。

灰色地帶

比亞迪2016年開始高調推廣自己的雲軌項目,2年時間內突飛猛進、攻城拔寨,除了已經通車的銀川,還有一線城市深圳、省會重鎮西安,以及桂林、淮安、衡陽、蚌埠等城市規劃或者在建雲軌項目。但比亞迪在三四線城市多以旅遊線路、示範縣局名義規避流程,進行圈地活動。以衡陽為例,其項目既沒有向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申報建設規劃,也沒有向湖南省發改委申報可研報告。在被叫停之前,項目僅進行了一些前期現場地勘工作。更嚴重的是,很多項目僅僅通過市級審核,甚至都沒有在省裡備案。而根據現在的政策,現在所有的雲軌項目都必須走國家發改委正式審批程序。

尚存希望

7月,年中的工作會上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除了力求穩健的基調以外,更提到了“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力度”,這實際體現了在強大外部經濟壓力之下,決策層依然宣策基礎設施建設提振內需,同時也是積極財政政策的應有之義。8月14日,時隔一年,國家發改委恢復批覆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長春市和蘇州市的第三期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獲批,這一動作無疑釋放出軌道交通審批鬆動的信號。

從長遠來看,困難只是暫時,雲軌市場廣闊,應對未來有信心。


碼上風


在汕頭已經在用了,雲軌”採用全鋁輕型和流線型車身設計,搭載鐵電池儲能系統、單軸轉向架、能量回饋及無人駕駛等先進科技,屬於中小運量的軌道交通系統,具有獨立路權,其編組靈活,運能達每小時1至3萬人,最高時速80公里。那“雲軌”與地鐵又有哪些不同呢?據瞭解,“雲軌”建設週期僅為地鐵的一半,造價成本僅為地鐵的1/6,最小轉彎半徑僅45米,是地鐵的15%,最大爬坡能力則是地鐵的3倍。同時,“雲軌”能耗低,可在制動過程中回收電能。

雲軌的支柱佔地面積非常小,就在我們的綠化帶,或者是道路的隔離帶上面,支柱有兩種直徑,一種是0.9米,一種是1.2米,非常方便,可以提前預製,包括軌道梁都可以提前預製,可以進一步縮短建設週期,非常適合城市發展,拆遷又非常少。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 肖海平

另外,“雲軌”有完善的應急解決方案,在極端特殊斷電情況下,能通過啟用儲能電池繼續行駛10公里,確保乘客安全抵達站臺,而且“雲軌”全車內飾均採用不燃材料,全線設置安全通道,具有極高的安全保障。


侍註冊


衡量一個產品是不是具有前景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綜合判斷,市場需求、競爭狀態、優劣勢分析。

從市場需求來看,城鎮化推進加速大中城市人口增長,私家車越來越多,地鐵等公共交通不堪重負,市場迫切需要一種交通的優選方案。在智能化等新技術的催生下,各種交通工具也正在出現快速迭代,飛行高鐵方案等的提出也使含有硬科技、黑科技的交通解決方案得到大家的持續重視。從市場需求上來說,只要能夠緩解城市交通,能夠方便快捷廉價地解決出行問題,理論上都是有生存的市場空間的。

從目前披露的雲軌信息來看,它是一個單向的城市中高空有軌小火車的概念。以電池驅動,運力大於公交車系統,但是小於地鐵系統,造價是地鐵系統的三分之一。目前大中城市的交通體系基本上都是由公交汽車、汽車、電動車、地鐵組成。雲軌定位於公交車系統和地鐵系統之間,在運力、成本等方面具有優勢。雲軌和輕軌類似,不佔用太多的地面空間,建設時需要設置相應的地面站點。雲軌自帶比亞迪的電池驅動,省去了大量的供電配套,本身具備差異化競爭的優勢。

但是雲軌存在以下的問題,1,出現故障時需要在高空等待救援,車上的人將是多末的心焦,2,軌道建設和城市的長期規劃之間可能存在衝突,需要大量的說服與協調工作,3,只適用於平坦空間,對於重慶這樣的山城則沒有太多使用價值,3,雲軌的本質與輕軌相似,但是其配件和系統與鐵路、輕軌不兼容,在於地鐵的銜接之上存在障礙,4,雲軌運行是否會存在噪聲與擾民,關於環評等對其並沒有相應的標準,如何管理。

因此,雲軌的建設可能會瞄準新城區或新開發區,從城區規劃開始就介入,說服利益集團接受新事物。個人認為雲軌和巴鐵有本質的區別,首先雲軌不是新概念,德國早有相關的嘗試,第二比亞迪不需要通過民間融資來運作該項目,通過電動公交車的公關,比亞迪在各地的政府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基礎,第三巴鐵項目本身佔據原交通道路,需要對原道路進行重新改造,停靠站點要與公交站點結合,很可能緩堵不成還造成擁堵,而巴鐵是自成體系的。

綜上,比亞迪之所以介入雲軌,還是對市場和自身技術有一定的信心。這有可能會成為新城區的一道風景線。


鴻鳴商業評論


比亞迪華為牽手搞大事情,值得信賴。

中國科技的改變,正在征服越來越多的人,用蘋果的人正悄然改變用上了華為,開寶馬、奔馳的人未來也會被科技征服,坐上比亞迪研究的“雲軌”列車。

為中國企業的苦心耕耘,為比亞迪的最新研究成果“雲軌”列車打call,再不正視中國科技的野蠻生長,將錯過更多為之驕傲的時刻。

<strong>

1.什麼是雲軌列車

“雲軌”是一種中、小運量軌道交通系統,採用跨座式單軌技術,可應用於中、小城市的骨幹線和大中城市的加密線等。2017年8月31日,我國首條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且正式進入商業化運營階段的“雲軌”項目在銀川正式通車。

2018年1月10日, 比亞迪和華為公司在寧夏銀川市聯合發佈我國首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雲軌”無人駕駛系統。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表示,正在加速雲軌在其他城市佈局。

這次發佈會正式宣告比亞迪:推出的劃時代全新交通工具,解決中國擁堵問題。

<strong>

2.雲軌列車優勢

此次“雲軌”實現了全自動無人駕駛運行,並具有無人駕駛列車間自動保持安全車距、斷電無人駕駛、自動診斷、休眠喚醒、客流實時監測、人臉識別等多種功能。

科技化手段幫助相關工作人員更輕鬆,列車維修員再也不用再冬夜的凌晨,趴在列車底部一一檢查各部件,通過科技監控即可完成從前辛苦的工作。

雲軌能抵擋住零下40℃的超級低溫,以及80℃的巨大高溫。不僅適用於中國,還能適用全世界。最關鍵的是:它是單軌,不佔地方,道路隔離帶,乃至狹窄的街道都能修建。成本只有地鐵的四分之一。

比亞迪和華為的聯合創舉,為中國城市擁堵問題送來福音。

3.比亞迪和華為的原生力量

這項將改變世界交通的偉大創造,背後不是美國佬,不是德國佬,而是中國企業覺醒、擔當、團結的真實寫照。

2011年,比亞迪就看到了中國的擁堵急劇嚴重,便組建1000多人的研發團隊,5年時間,砸了50多億。

比亞迪堅持自主研發,掌握了軌道、電機、電控、車身、底盤、轉向架、軌道梁、道岔等全產業鏈核心技術。而這次無人駕駛的背後,也是比亞迪聯手華為完成。比亞迪負責控制和定位,華為負責4.5G軌道通信專網。

雲軌讓中國人驕傲之處在於:從硬件核心到軟件駕駛,再到通信專網,中國擁有100%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不依靠外來力量,中國人、中國企業抱團發展,是可以打造出足夠優秀的產品,所以不必再去執著於日本的馬桶蓋,德國的汽車,美國的手機啦。

未來中國的發展,值得我們一起期待,一起打Call。

如果您覺得答主說的有道理,別忘了點贊和關注哦~


懂財帝


首先,我不談論是不是比亞迪獨創的。至少幾年前在德國見過使用人字支撐的下懸式軌道交通。其次,我不談論雲軌這個玄而又炫的名字,其實它也是下懸式輕軌。我要說的是這種形式如果結合大型商住小區的規劃,在區域內形成小站環線,車站直接利用區域內的商場,寫字樓,飯店,賓館,住宅樓的樓層設置,構成區域內交通環線網絡,然後連通區域附近的城市軌道交通站點,這將徹底改善區域內部交通狀況,減少大量地面交通人流,減少大量地面公交佔地。這對地面層無論是增加私家車停車位,增加綠化面積都是有意的。象北京天通苑,回龍觀,望京等已建小區政府應設法協商在已有公共建築內改建站點,儘量減少單獨建站。最後我要說的是,這個系統維持和維護用地和成本如果過高,講不利於後續的推廣。


老水30


談不上革命性創新,以前的電車上都有電池的,只不過BYD全程使用電池,估計到站後換個電池又能跑幾回了,能不能成功就要看有沒有城市願意採用,因為當年為了展示城市現代化的風采,修了不少高架公路,例如上海的外灘,南京水西門外這些地方,後來又拆了,因為城市又需要風景了,所以雲軌現階段可能並不討好城市規劃的人,儘管國外有成功應用的例子,另外投資少可能想引進的城市就興趣不大了,這也是雲軌在獲採用時的短處,我說的可能不對,因為不釆用的城市肯定有許多專家論證過了,我們還是信專家的吧!


實心MM


2016年10月13日,比亞迪歷時5年,耗資50億研發的“雲軌”全球首發,在深圳比亞迪坪山總部正式通車。在發佈會當天,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對跨界軌道交通的初衷、雲軌的定位以及未來的發展等種種外界關心的問題作出瞭解答。以下是根據王傳福全面解析比亞迪軌道交通產業佈局發言實錄的文字整理:王傳福:我們一直在思考,比亞迪作為一個有責任的企業應該為社會、為國家做些什麼。

企業做大後要有產業報國之心,我們十年前就逐步在探索怎樣能為解決環境汙染問題貢獻一份力量。而且,我們中國的問題應該由我們中國人來解決,還要根據中國發展的實際情況來解決。目前,城市化發展已到一個臨界點,面臨的不止是空氣質量下降,還有交通擁堵問題,特別是三四線城市也開始出現這樣的情況。今天雲軌的通車,背後凝聚了我們大量的研發工作,這五年我們研究軌道交通技術,克服了很多困難。軌道交通行業門檻高,全球只有為數不多的企業在做,要把很多核心的產業鏈打通,才能真正做出來。當然,行業前景非常好,需求非常大。在中國,人口一百萬到三百萬的地級市有273個,作為中小運量的“雲軌”,非常契合此類城市的發展需要。中國不像美國,我們要發展軌道上的城市。事實也證明中國城鎮化要有正確的方向,但具體怎麼辦呢?比亞迪這幾年一直在思考,比如說,到底應該是隻發展地面、地下相結合的交通,還是空中一體化交通?經過五年來的探索過程,我們認為空中、地面、地下相結合的交通才能解決我們遇到的問題,先規劃好交通導向,從思路上創新,然後才落地開發。發展軌道上的城市,提供一個能夠解決中國交通擁堵問題的方案,是比亞迪這幾年的思考形成的答案。這也是我們比亞迪企業責任的體現。

關於軌道交通的產業戰略與未來計劃中國的城鎮化是全球最大規模的城鎮化,此時發展軌道交通,對企業來說是商機,更是責任。這個規模做到多大,我想是千億級的,我們想再造一個比亞迪。問:從市場的角度,比亞迪為什麼要做軌道交通? 王傳福:軌道交通產業,市場非常巨大。像汕頭這樣的城市在中國有273個,這些都是三四線城市或者叫地級市,本身人口不多,只要求中小運量就可以了,大運量的交通,例如地鐵並不適合。這些三四線城市不修地鐵,地面又擁堵,那怎麼辦?就只能往空中走。比如,汕頭投資500億,全國有273個這樣的城市,市場空間就有10萬億,所以中小運量的軌道交通市場很大。我們中國有一些偉大的軌道交通企業,他們在大運量即地鐵、高鐵方面做得非常好,發展也非常迅速。面對中小運量市場這塊大蛋糕,應該有新的企業參與發展。比亞迪有幸通過多年的發展,以及深刻的戰略定位思考,進入軌道交通行業,研發出中小運量的單軌,希望解決未來三四線城市擁堵的問題。基於此,在這個體量的蛋糕裡再創一個比亞迪。因此,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個契機。

問:軌道交通對於城市和市民有什麼意義? 王傳福:這個可以展開說,咱們看看東京,跟北京人口相當,北京有500萬輛機動車,東京有800萬輛,但是買車未必就要天天開,東京市民是週末開車,上下班不開。如果上下班高峰期或者離家兩三公里範圍內都要開車的話,這樣的城市不堵才怪。那麼,還要不要買私家車?人的財富要有二次分配,而且週末需要去享受生活,可能開車去遠一些的地方,但大家不是同時在路上,不會造成高峰期擁堵的現象。因此,老百姓需要消費自身財富,享受生活,他們需要購買私家車。如果軌道交通發達,工作日上下班或平時在家周邊活動,就不需要短途開車。比如像東京,實際上有800萬輛機動車,同時擁有1700公里的軌道交通線,其中地鐵線約400公里,有各種小運量的軌道交通作為地鐵的補充,每個小區都能很便捷地就近搭乘,這樣短途出行,完全不必使用汽車,軌道就可以滿足,這是我們樂意看到的。所以,除了三四線城市要發展中小運量的軌道交通,一二線城市也要中大、中小運量協同,才能把整個城市的軌道交通真正做得順暢,城市就像人體,地鐵是動脈,支線是毛細血管,軌道交通大中小運量匹配的城市更有吸引力。即便不開車,軌道交通週一至週五完全可以滿足上下班通行、上學、購物等需求。
問:雲軌會影響比亞迪的電動車業務嗎? 王傳福:在電動車領域我們現在還是保持領先,私家車戰略正在一步步走,我們還在持續發展,絲毫不會放鬆。電動車是方向,是未來;我們所有的研發投入在集聚,這方面會保持穩定增長。中國的城鎮化是全球最大規模的城鎮化,此時發展軌道交通,對企業來說是商機,更是責任。這個規模做到多大,我想是千億級的,我們想再造一個比亞迪。 問:雲軌會不會走向海外市場? 王傳福:中國的國情就是人口密度大,事實上,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像印度,坦率說他們的財政支付地鐵的建設費用會比較困難。另外,像墨西哥、巴西、阿根廷這些國家,他們修地鐵財政也比較難,雲軌是他們很好的選擇。比亞迪在這些國家有一定的品牌認知度,隨著雲軌技術的成熟和大力推廣,這些國家肯定會成為比亞迪的目標市場,目前已經有一些項目在洽談中。 問:預測一下到明年底大概會有多少城市的項目落地?總里程會達到多少? 王傳福:這一數據目前是非常保密的,但這是一個藍海。比亞迪雲軌是一個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方案,能夠滿足各個城市交通發展的急切需求,市場前景很大。

關於雲軌的產品優勢及特點比亞迪雲軌有專有的軌道和供電系統,與一般的軌道交通不同,我們還有電池,電池可以把剎車的電回收,比亞迪充分利用自身在電動車等領域的優勢來發展雲軌。

問:雲軌是如何利用比亞迪在電控、電機等方面的核心技術?和以前的純電動車相比,有什麼不同和優勢?王傳福:比亞迪雲軌有專有的軌道和供電系統,與一般的軌道交通不同,我們還有電池,電量可以帶車輛走10公里,一般一個車站在1公里左右;電池還可以把剎車的電回收,這一點與其他的軌道交通有所不同,比如說地鐵剎車的電基本上被電阻燃燒掉。剎車產生的能量很大,以電動大巴為例,如果沒有剎車電量回饋這個技術的話,電動大巴的能耗會增加30%。比亞迪充分利用自身在電動車等領域的優勢來發展雲軌。問:跨座式單軌在歷史上做過很多探索,為什麼是現在到了爆發點?市場上還有懸掛式的,與之相比跨座式的優劣如何?王傳福:跨座式單軌歷史上也有,比如重慶的單軌,十年前由日立做的,車比雲軌高了好幾米,軌道梁比我們的大了好幾倍,很重。近年來,誕生了很多輕量化的材料和技術。比亞迪雲軌的重量有12噸,用的是鋁製車身和高轉速的電機;競爭對手用鋼去做,用的是感應電機,可能達到20噸,我們用了很多新材料和新技術。大家可以想象得到,把車身做輕,軌道梁就可以變小,梁的佔地面積小了,各種造價也全部降低了,能耗也降低了,而且還更美觀。歐洲原來做單軌,後來為什麼沒有大規模的發展,這應該有很多原因,人口密度相對不高是原因之一。單軌與輕軌、有軌電車等道路軌道交通相比,有自身的特點。在人口密度高的國家,這種技術帶來的市場一定會爆發。懸掛式也是一種制式,運量更小一點,主要用於觀光遊覽線路。軌道交通工具百花齊放,很難說哪種不好。比亞迪比較擅長戰略,我們認為比亞迪雲軌最滿足當下及未來的城市交通發展的需求,我覺得跨座式單軌更有潛力。
問:雲軌的安全性如何?王傳福:說到安全性,軌道交通出事故的狀況首先是脫軌。以前有過碰撞以後脫軌產生人身傷亡的事故,因為鋼軌與鋼輪重疊很淺,但比亞迪雲軌的車身與軌道梁重疊達到1.2米,等於是車身卡在軌道樑上面,而且卡得很深,即使兩車進行碰撞,從技術設計的角度來講,脫軌是很難的。第二個就是消防安全,我們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到消防安全,比亞迪雲軌用的很多部件都是阻燃的。比亞迪雲軌一節車廂燃燒產生的煙量僅相當於一個沙發燃燒產生的煙。另外,相對於地鐵,因為雲軌是在空中,即使燃燒的話,煙也更容易排出去。還有人擔心柱子做得太細容易折斷,我們在設計上可以把柱子下部做得更粗一些,這是土建所碰到的問題,通過一些標準來規範,這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問:關於產品品質方面,比亞迪如何擁有製造業的工匠精神?如何去創新?王傳福:在製造業上,德國、日本等這些國家都值得我們學習。現在比亞迪有22萬員工,我們工廠經常要抓5S管理,5S表明你對制度的敬畏,不只是搞乾淨,是要把人對制度的敬畏感抓起來。我們到工廠參觀,看這個工廠能不能把垃圾管理好,如果把垃圾都管得很好,證明這個工廠品質是比較好的。造物先造人,要先把人的素質提升上來。日本、德國的工匠精神就是一絲不苟,對每個制度、每個規定都做得到。比如,工廠缺料了就停工了,按照中國的做法,停工了就在板凳上坐著等,但日本不一樣,板凳在後面他都不坐。華為手機是比亞迪做代工的,華為之所以看中比亞迪,是看中我們強大的製造能力,一絲不苟的作業流程等等。我們在工廠要求必須把5S管好。我們每個月要發鉅額的工資,我們也有壓力,怎麼把這些人管好,怎麼把這些人變成工匠,怎麼讓他們遵循規章制度,即使是停工待料的時候有凳子也不坐下,怎麼把這些管理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只有高效、有紀律性的隊伍才能生產出高度一致的產品。比亞迪有大量的代工產品,代工就要求高品質。
問:雲軌如何定價?價格大致是多少?王傳福:價格是根據路面的情況以及拆遷等綜合因素得出的,大概是地鐵的1/5。雲軌這個產品,具有很多特點,特別適合於中國。我們充分考慮這個產品的特點,結合中國的國情,採用在公司預製的模式,並且使用的是高精度的模具,質量可以做得更好。在中國的三四線城市,如果在現場建造的話,品質更難控制,並且在兩年的建設週期內,把路都圍起來,會影響交通的便利。我們這個方案,所有的梁、柱子在工廠做好,現場夜裡安裝,這可以吸引很多城市的管理者。我們後面還會採用一些電動化的設備,比如打樁是用電,這樣可減少對城市的噪音和空氣的汙染。
問:雲軌後期的維護成本是多少?王傳福:軌道交通使用壽命一般是三十年,假如這個項目100億的話,大概要付三個100億,第一個100億是建設,第二個100億是維修,第三個100億是運營。因為軌道交通的使用壽命長達三十年,所以對安全性要求更高,定期需要大檢修。問:政府是否對雲軌有類似電動車的補貼?王傳福:關於政府補貼,這是他們的選擇,其實軌道交通的經營方式有很多種,比如,香港地鐵的運營模式是全球最賺錢的地鐵運營模式,其收益的30%是票價收益,另外70%的收益來自於上蓋物業,這方面我們有很大的空間。目前很多城市的地鐵出口,建設在較偏的馬路邊,晚上還沒有燈,女孩子都害怕。如果把軌道和物業形成商業綜合開發,搞一些店鋪,又有燈光又安全,同時又能形成商業價值,這種軌道加物業的開發,可以讓軌道產業有很好的發展。改革開放以後,軌道才剛剛起來,這些觀念也是慢慢學會的,我相信未來做得好會有相應回報,政府不需要有太多補貼。

關於投資與合作我們希望通過金融優勢,以及第三方合作伙伴,讓比亞迪的技術能夠真正解決社會問題,這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除了股東回報要求,企業家的社會責任也是應當承擔的,這也是我本人的追求。 問:除了國開行,有沒有其它金融機構有參與共同建設的合作意向?與地方城市有沒有新的合作模式? 王傳福:比亞迪現有1500多億市值,還有很多合作開發夥伴,比如說國家開發銀行,他們認同比亞迪的觀點。在當前環境下,政府的基礎設施反而是投資的熱點,因為風險低。國開行目前第一期投資是600億,此外,還有另外幾家銀行也積極參與。未來比亞迪在資金籌措上會有很大優勢,有金融層面及制度層面的優勢,力圖把軌道交通產業做大做強。 問:比亞迪更看重的是投資帶來的政府效應還是投資的量? 王傳福:我們希望通過金融優勢,以及第三方合作伙伴,讓比亞迪的技術能夠真正解決社會問題,這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除了股東回報要求,企業家的社會責任也是應當承擔的,這也是我本人的追求。

關於挑戰與風險

雲軌項目不只是造一個產品,我們是做一個解決方案,解決當下交通擁堵的問題。我們不是賣東西,更是解決問題。

問:比亞迪雲軌在項目推廣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和困難來自哪裡? 王傳福:雲軌項目不只是造一個產品,我們是做一個解決方案,解決當下交通擁堵的問題。我們不是賣東西,更是解決問題。這是我們的目的,也是我們比較擅長的。雲軌一節車廂最大容量是兩百人,載客人數可根據車廂靈活編組而調整,車廂越多,載客人數也越多;堵車時,一公里堵那麼多車,困住那麼多人,以雲軌的載客量而言,這些人很容易就全部拉走了。市長書記來考察,對我們的各種參數也很認可。 問:決定進軍軌道交通領域的時候是否考慮到潛在風險? 王傳福:這就是戰略問題,一個企業必須要定好戰略。我認為軌道交通在中國和相關國家有巨大的市場,堵車是中國城市的通病,路權問題變得非常複雜,但地下建設非常昂貴,深圳修了三千億的地鐵,一年折舊加銀行利息有一百五十億。而三線城市,第一它修不起,第二即使修得起也養不起,第三運量需求也沒那麼大,這就是現實。我們認為中國交通擁堵解決方案一定要符合中國國情,雲軌不佔路權,能解決道路擁堵問題,不僅造價低,景觀性也好。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有13億人,地鐵修到哪兒物業旺到哪兒,人也到哪兒,軌道交通也一樣,這對地產資產質量有巨大的意義;此外,國家也大力提倡軌道交通發展。因此,我認為未來單軌的市場發展非常迅猛,空間非常巨大。

1.CCTV1綜合頻道《新聞聯播》:

<strong>


舞圈那點事


這他媽的吹牛B,只會騙國人!這東西國外早30多年前就有了。去查查法國馬特拉公司吧!別欺負自己中國人了,問問去過臺灣自由行的人,有沒在臺北搭過文湖線的捷運?那就是了!別老拿人家老東西進中國充大神,鄙視這心態!


不怕迷路的頭腦好顧客關係


軌道交通是未來趨勢,無論是膠囊高鐵,還是科幻景象,在三維的世界裡,向立體發展是必然。巴鐵這東西用腳想都知道不現實,竟然還有人吹捧,最後弄成非法集資。比亞迪是基於自身技術優勢和國內外跨坐式單軌實踐經驗做出來的產品,怎麼可比?有些不懂裝懂,以後去建好的城市乘坐了再說。還有說國外有技術為什麼不用的小主們,就再解釋給你們聽聽,自己想想為什麼明明有GPS我們還要造北斗呢?明明國外汽車發展了上百年,我們為什麼還要造汽車呢?新幹線那麼好,為什麼我們還要造高鐵呢?少用5毛之心推傳福之腹,自己看不懂不要不懂裝懂。002594你倒是漲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