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期開工,對汽修店的影響未必會超過環保”,疫情打不倒後市場


“延期開工,對汽修店的影響未必會超過環保”,疫情打不倒後市場

前言:個人覺得短期的疫情停工甚至不如環保風暴和電車互聯網等等給門店帶來的傷害大。

作者 | 禹斌

來源 | 汽車服務世界(ID:asworld168)

全國都在抗擊冠狀病毒,為了避免疫情傳播,國家也出臺相關的臨時疫情規範,門店要延遲營業時間,疫情對本來2019年就困難重重的汽車後市場門店無疑是雪上加霜,無論怎樣事情已經發生了。

當然現在市場上很多專家都給了很多建議,例如,如何和房東建議減免房租、怎樣和員工共渡難關、是不是可以打著維修保障車輛的旗幟進行緩和開工減少損失等等。疫情確實給很多修理廠帶來了困難,但個人覺得疫情很快會過去,相信病毒打不倒武漢也打不倒中國。

疫情也打不倒中國的後市場。

個人覺得短期的疫情停工,甚至不如環保風暴和互聯網等等給門店帶來的衝擊大。這次疫情只會加速一些本來就沒有經營理念和本來經營就困難的維修廠倒閉,趁著有時間正好大家可以冷靜分析一下2020的市場和如何在疫情結束後快速的恢復生產經營。

首先為什麼說疫情只會加速一些本來就經營不善的維修廠倒閉。2019年後市場眾說紛紜,有人說環境不好沒錢賺,但也有些修理廠依然賺錢,更有些修理廠在擴大生產加緊佈局。

為什麼市場會兩極分化這麼嚴重呢?那就說因為有些維修廠是有內功、有方法、有經營的,試想一下如果因為個把月時間不能正常經營就陷入困境,這樣的門店想想也很難熬過2020。

這裡舉幾個小例子,也可以對照下門店是不是有經營管理而且有能力應對這次疫情。

首先門店內部管理和整體的績效制度是不是合理。說了多少次,我們的門店要有績效機制,員工幹少了不想少拿,幹多了老闆不想多給,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讓員工沒了積極性,也讓門店只有老闆一個人對客戶真心服務。

在這個特殊時期店內沒收入,但如果你基礎工資高,那麼一兩個月的基礎工資會給門店帶來很大壓力,如果績效合理,那麼就減輕了很多。

有些人或許會問,那我直接跟員工說疫情期間減少基礎工資不就好了。其實工資這個事情很簡單,開多員工不會嫌多,開少一定有意見。

特別是汽車後市場門店過了年員工復工率本身就不高,一旦這個時候門店提出減薪很可能對門店員工復工有影響。

其次是店內庫存,有很多門店因為之前養成了欠款賬期和供應商的關係本身就緊張。

所以店內庫存比較多才能夠保障店內經營,加之過度在意進貨的價格,在年末供應商低價活動的吸引中把庫房填滿,特別是易損件和機油的壓力也會比較大。可想而知,這類門店在疫情中會面臨現金流緊缺的問題。

然後是資金儲備,雖然開年之後大2、3月份也不是門店的經營旺季,但對比4、5、6月份生意應該會好一點。因為對新年過度的信心而資金儲備不足也會給門店經營造成很大影響。

最後最重要的還是對客戶管理和復工信息處理不好是最致命的,疫情過後是不是能夠還將客戶穩穩的掌握在手裡才最重要。現在甚至有些門店連不營業或者什麼時候開始營業的信息都不能傳遞給客戶,更別提客戶有緊急需求的時候怎麼找到你了。

所以既然現在有時間,門店的經營者除了反思問題的出現,更應該看看門店到底應該怎樣經營才能度過難關。

門店三大要素產品質量、維修技術、運營管理缺一不可,今天就圍繞著這三點講講優秀門店是如何做的。

首先產品質量,其實想要產品質量好,門店做好兩點就好了:

1、不要過於要求利潤,貪小便宜為了取得更大的利潤採購明顯不符合市場售價的產品,造成門店聲譽受影響。


2、就是避免門店產生貪腐,儘量和有一定規模固定的供應商合作。

年前就有一家佛山學員開的門店因為貪便宜跟不認識的供應商採購了一批劣質機油,結果給客戶的車造成了損失,門店也加倍賠錢,得不償失。其實採購配件不要只看價格,多詢價是沒問題的但要有一雙慧眼,同時價格合理的情況下儘量選擇有售後能力的配件供應商。

其實花錢買售後服務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我曾經屢次說過市場上沒有最便宜的貨只有更便宜的貨,有些修理廠業主總是愛和別人講,我進的機油是市場上沒有的價格,其實回頭想想有沒有因為進貨便宜就發展很好的修理廠,是不是你的進貨價格低了,你就在市場上站住了腳,讓你立於不敗之地了?

對比門店賣給客戶的價格,一升機油便宜的那些錢又算的了什麼呢?試想下你的供應商為了賺錢只能以差充好,用降低服務來換取更優惠的價格,對你的經營又有什麼好處呢?所以選擇符合市場價格的、有規模、有能力提供售後服務的供應商是門店長久經營並能夠取得客戶信任的基本條件。

其次是門店的維修技術,其實我很同意前段時間某大型連鎖門店負責人說的維修企業應該回歸技術,先把車修好的觀點。但想想是不是所有的門店都存在技術問題,到底是沒有技術去修好車還是技師本身沒有認真的對待客戶車輛存在的問題。

這裡有這樣的一個案例,我認識的一個技師,他所在的門店車輛返工率特別高,老闆對他和門店其他技師都不滿意覺得門店技術存在問題,同時發現他自己7年的別克車卻很少出現故障,偶爾出現的小故障都能用最低代價修好,而且他對車輛養護很在意。

其實現在互聯網的發展和主機廠信息的公開,加上代工專修的發展已經很少有修不好的車了,維修技術讓客戶不滿意的問題多數存在於門店維修人員對車輛維修本身不負責的心態造成的。

一個修理廠每年都會送給客戶幾個工具,甚至客戶對維修廠技術的不滿意多數經過投訴和返工都能處理好。這就表示門店本身維修技術是沒問題的,問題主要存在於門店不去推以養代修的概念和沒有完善的質量檢測流程,首先門店不推以養代修是因為三點:

1、門店沒有養護的銷售氛圍,同時沒有專業的接待去幫助客戶完成養車。


2、門店老闆沒算明白賬,到底客戶的車壞了修賺錢?還是客戶養車賺錢?客戶把錢更多的是花在配件上還是花在門店裡,只要算清楚就應該知道客戶養車,車不壞要比客戶車壞換配件,會讓客戶更多的錢流到配件供應商那裡更賺錢。


3、門店沒有有效服務管理車輛和客戶的系統,如果全靠人工來給客戶養車提供支持是不可能做到的。

和維修技術最相關的就是門店的質檢體系,我曾走過很多門店,每個店總有個支撐門店的大師傅,但多數的大師傅其實只能稱之為大工。

這就是門店分工的問題,其實維修一臺車,主要是車輛問題的診斷和維修之後車輛檢查,也就是說如果門店的大師傅每天滿手油,親手換油安裝配件,門店的績效說誰幹活誰賺錢,這樣門店最關鍵的車輛故障診斷、點檢、維修後的質檢都因為沒有績效而被忽視,而一個門店的大師傅恰恰應該解決這些問題,因為技師沒有時間去進行車輛的點檢和質檢造成客戶覺得門店維修技術不好。

最後談到運營管理,要先說分工問題,可能有些中小型修理廠老闆開了幾年門店都沒想明白到底他的工作是什麼?

很多門店的老闆是店裡最優秀的接待同時也是門店最好的師傅,接不好的客戶他都可以搞定,修不好的車老闆也要親自動手,擔心採購出現問題又身兼多職的做起了門店的採購員、庫房管理員等。

其實如果門店已經有了老闆賺錢給員工發工資的風氣,那麼門店的問題就多了。其實每個老闆創業之初都想員工賺錢老闆分錢,但幹著幹著就變了。

如果一個老闆不去想門店的經營策略,不去設計門店制度和績效,不去把更多的經歷放在門店經營上,那註定這個門店很難形成規模,同時員工由於太過於依賴老闆沒有自身的能動性,就更制約了門店的發展了。

記得一個南京學員邀請我去門店,等我到了門店接待看見我連什麼事情都沒問就直接喊“老闆,來人了”然後就又忙他自己的事情去了。其實如果你僱傭員工只為喊你,也就沒用了。

再舉個例子,門店的技師在修車,這時候有客戶來了,接待人員在接待客戶的過程中需要技師配合,技師正在修車說沒時間,怎麼辦?有些人說技師就應該專心修車,接待的事情就要接待做,但你知道嗎?在優秀的門店技師崗位職責中第一條職責就是門店必須以客戶為核心,服務車主是門店所有員工的第一職責,所以哪怕你在維修車輛,只要有客戶需求就應該第一時間先滿足在等的客戶。

門店的運營其實包含很多方面,從門店營建、制度、招聘、定崗定職、流程規範、薪酬績效、產品套餐、系統數據、財務管理、客戶管理等等,想要門店更好的發展同時能夠在未來的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就要各司其職。

綜上所述,做好修理廠需要修煉好內功,無論店大店小,產品質量;維修技術;門店運營;缺一不可。

最後如果疫情期間如果讓我給意見的話,那就一條,聽國家指揮就好了,哪怕損失一個月的經營也要戰勝病毒,利用閒下來的時間可以組織員工網上學習,同時我也拿出以前一些收費視頻免費提供給大家學習,希望對以後門店的經營有所幫助,視頻的鏈接將通過汽車服務世界公眾號發佈給大家,眾志成城,戰勝病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