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訊」臨空經濟區產業組織發展與新舊動能轉換研究

「书讯」临空经济区产业组织发展与新旧动能转换研究

臨空經濟區產業組織發展與新舊動能轉換研究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

開本:16開

出版社:經濟管理出版社

從宏觀層面上看,臨空經濟區的發展實踐需要結合產業組織理論和實踐加以具體分析。產業組織理論研究表明,首先,增長極理論被許多國家或城市用來解決區域發展問題,對經濟的影響表現為初期的極化效應和後期的擴散效應。其次,邁克爾·波特提出的產業集群(Industrial Cluster)——具備產業多樣性、網絡性和正外部性的典型特徵——提供了一個推動區域整體發展的有效新視角。產業集群有兩個典型特徵:形成產業網絡,而非簡單的產業鏈,即由多個產業鏈組成縱向和橫向的網狀關係;具有正外部性,或者技術外溢效應,而非單一的資源吸納效應。產業集群考慮鄰近地區間的競爭與合作,而不僅僅侷限於個別產業和狹小地理空間的利益。同時,實踐表明,由於較短時期內極化效應總是大於擴散效應,增長極很難推動周邊增長,反而拉大差距,形成“飛地”效應。因此在臨空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需要以客觀的視角分析其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前瞻性的眼光把握其發展趨勢,加強整體規劃的協調,及時做出調整和應對。

周志剛,山東青島人,博士,副教授,山東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師。曾長期留學和工作於國外,主要從事產業組織管理、臨空經濟、區域經濟等方面的研究。近年來在相關領域,作為項目主要執行人參與國家及主持省部級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項目等多項,在國內外發表論文多篇。

今日書裡的“閱讀路線圖”下面請看——

第一章 導論

一、選題背景

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主要創新點

三、主要研究內容

第二章 臨空經濟產業組織發展理論基礎

一、臨空經濟區產業特徵

二、臨空產業發展的理論基礎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及評述

四、本章小結

第三章 臨空經濟區產業發展要素研究

一、中國臨空經濟發展現狀

二、臨空產業發展要素

三、臨空經濟產業集聚動力分析

四、中國臨空經濟發展的基本特點和制約因素

五、本章小結

第四章 臨空產業集群網絡化效應研究

一、臨空產業集群與系統分析探究

二、臨空產業集群的組織網絡

三、網絡化效應——以航空物流運輸為例

四、本章小結

第五章 臨空經濟區產業發展與區域經濟協同

一、相關概念與理論分析

二、臨空經濟區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差異演化

三、臨空經濟區港產城協同發展

四、國內外空港新城產業發展比較分析——困境與經驗借鑑

五、臨空經濟區產業發展的實施策略

六、本章小結

第六章 臨空經濟區產業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一、臨空經濟區產業轉型升級的特點

二、能量守恆視角下的臨空新動能集聚與舊動能轉換

三、臨空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基本路徑

四、本章小結

第七章 臨空經濟區產業發展模式創新

一、系統論視角下臨空經濟的產業組織發展

二、產業鏈視角下臨空經濟區產業發展模式創新

三、環境約束下臨空產業發展模式——以青島膠東臨空經濟區為例

四、本章小結

第八章 總結與展望

一、研究總結

二、未來進一步的研究方向

三、未來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