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準備殺劉禪,劉禪趕緊在門上刻下“中山寨”三個字,為何司馬昭頓時殺意全無?

小小嬴政


此間樂,不思蜀。這是劉禪的大智慧,也是他的生存法則。


《三國演義》中,劉禪被塑造成一個昏庸無能、貪生怕死的亡國之君,甚至是智商低下的低能兒,但實際上,劉禪擁有相當的治國能力和政治智慧,《三國演義》為了襯托突出諸葛亮的“多智”,犧牲了太多角色,劉禪就是受害者之一。

劉禪對諸葛亮的信任

劉禪在劉備死後,謹遵先帝遺命,對諸葛亮給予絕對信任,軍國大事全裁決於諸葛亮一人,這並非劉禪懦弱無能的表現,反而彰顯了他的自知之明、知人善任和用人不疑。

要知道,歷史上的顧命大臣往往因為能力太強,威望太高,獨斷專行,即便沒有野心,也會功高震主或者遭遇猜忌,被年輕的皇帝狠心剷除,而劉禪卻能對諸葛亮信任到底,除了說明諸葛亮的精忠報國,鞠躬盡瘁,更說明了劉禪的胸襟寬廣,以國家百姓為重。

劉禪的樂不思蜀

諸葛亮死後,蜀國滅亡前,劉禪放棄連年北伐,使得蜀國休養生息,度過了三十年安定的時光,最後終於被實力更為強大的魏國滅亡。試想,即便諸葛亮不死,面對當時實力強大的魏國,恐怕也無力迴天,挽狂瀾於既倒。

蜀國滅亡後,劉禪被俘到洛陽。司馬昭設宴招待劉禪,席間特意安排為劉禪表演蜀地的音樂舞蹈,在場的蜀國官員無不觸景生情,悲傷落淚,只有劉禪嬉皮笑臉,沉醉其中,司馬昭看了以後,對劉禪放心了,因為這是一個沒心沒肺的傻瓜。

過了幾天,司馬昭又問劉禪:“你思念蜀國嗎?”

劉禪回答說:“此間樂,不思蜀。”

這便是成語“樂不思蜀”的由來,不是由衷的,而是保命的。

劉禪與中山寨的故事

相傳,劉禪被司馬昭封為“安樂縣公”,並安置在河南省鶴壁市鶴山區鶴壁集鄉蜀村東的萬柏山上居住,實際上是秘密羈押,形同軟禁。

劉禪在萬柏山上居住的地方是一處寨子,與他一起被軟禁居住在這裡的還有蜀國臣子一百多口人,形成了一個規模不小的寨子,但一直沒有寨名。

後來,司馬昭覺得劉禪等蜀國君臣始終是一個不安定因素,便想找個藉口將其處死,於是派人去秘密查看劉禪的舉動。使者去了以後,發現劉禪生活地優哉遊哉,仍是一副樂不思蜀的模樣,而且寨子的石門上刻著劉禪親筆書寫的三個字“中山寨”。

使者把事情向司馬昭做了彙報,司馬昭一想,劉禪還給自己軟禁的地方娶了一個名字,生活地無憂無慮,看來還是樂不思蜀,毫無野心,也就打消了殺害劉禪的想法。

其實,劉禪之所以取名“中山寨”,是為了紀念父親,也是表達愧疚之情,因為劉備總聲稱自己是“中山靖王”的後代,但司馬昭只是從勝利者的角度考慮,並未看出劉禪的真實用意,也使得劉禪逃過一劫,壽終正寢。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其實劉禪一點都不傻,說劉禪傻的人才叫傻呢!

劉禪早在蜀國滅亡二十年前,就做好未雨綢繆的準備了,他娶了張飛的兩個女兒。

張飛的兩個女兒都是夏侯氏所生,而夏侯氏是夏侯淵的親侄女,是夏侯霸的堂妹。



夏侯霸投降劉禪之後,劉禪指著自己的兩個兒子,讓他們喊夏侯霸叫舅舅,當時夏侯霸感動的熱淚盈眶。

劉禪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蜀國早晚要完蛋,諸葛亮六次北伐,耗盡蜀國國力,尚且次次都是無功而返,何況姜維呢!

恢復漢室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這一點劉禪早就看透了。所以,他才給自己留了條後路,憑藉其夏侯家女婿這個角色,就算不能繼續享有榮華富貴,保個命應該不成問題的。

當鄧艾大軍兵臨城下的時候,劉禪乖乖地投降了,他早就想到了這一天。



到了魏國以後,司馬昭對他很不錯,不僅封他做了安樂公,還把他遷到了大都市洛陽居住,條件一點不比成都差,要吃又吃,要喝又喝,要美女有美女,而且每天都有歌舞表演。

樂不思蜀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了,有人說劉禪真傻,只知道貪圖享樂,把先皇的諄諄教誨全拋之腦後了,把興復漢室的偉大夢想留在四川了。

拜託,這是在敵國,劉禪是投降來的,不是來旅遊的。司馬昭本來就對劉禪有所顧慮,假如劉禪早起晚睡,天天就知道努力學習,辛勤工作,從來不去喝酒,從來不玩遊戲,從來不近女色,從來不去KTV。

那麼,司馬昭就會想,你劉禪如此勵志,如此勤奮,難道有什麼“想法”嗎?想革命不成?我還是趁早滅了你吧,以絕後患!



劉禪想活得更久一點,更安心一點,他表現的越“傻”,越“昏聵”,越貪圖享樂就越好,一旦停止享樂就可能會遭到司馬昭的疑慮。

劉禪就是個演員!

然而,樂不思蜀事件之後,司馬昭還是對劉禪不放心,他覺得劉禪是不是在“演戲”,故意裝傻呢?

於是他就派人全天候監視劉禪的一舉一動。劉禪也察覺出來了,為了儘快消除司馬昭的疑慮,他在大門外懸掛了一個牌匾,牌匾上書三個大字:

中山寨。



探子發現這個牌匾之後,就彙報給了司馬昭。司馬昭一聽哈哈一笑,好吧,你們回來吧,不用繼續監視劉禪了,讓他頤養天年吧!

“中山寨”什麼意思呢?

我們知道,劉備到哪都自稱中山靖王之後,劉禪是劉備的兒子,自然也是中山靖王之後。

中山靖王到底何許人也?

中山靖王是劉勝,他是漢武帝劉徹異母同父的兄弟,這個中山靖王啥本事沒有,就喜歡三樣東西,抽菸喝酒燙頭,不是,這是于謙。

中山靖王喜歡的三樣是喝酒、吃肉、女色。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大把生娃娃,中山靖王的那方面能力出奇的強悍,一輩子生了一百二十個兒子,女兒也有一百三十個。

加起來,正好二百五十個。



劉備之所以往中山靖王身上靠,就是看重中山靖王兒子多,兒子的兒子更多,子子孫孫無窮匱也,多到眼花繚亂,亂七八糟,多到誰也弄不清楚。其實,後來漢獻帝查家譜的時候,根本就沒查到劉備。他為了拉攏劉備,才替他撒了個彌天大謊。

劉備估計就是個冒牌貨。

看到這,大家應該清楚了吧!劉禪之所以寫上“中山寨”三個字,就是向司馬昭表明:

我劉禪,就像老祖宗中山靖王一樣,只喜歡吃喝玩樂,根本沒有任何非分的想法,您就放一萬個心吧!

劉禪後來幸福的活到了死。


一半秋色


在現如今河南省鶴壁市鶴山區以北十多公里處的蜀村東萬柏山上,有一處非常出名的旅遊景點,叫做阿斗寨,總面積約5000餘平方米。

這座阿斗寨,原名叫做中山寨,據說是蜀漢後主劉禪親自命名。

當時是在蜀漢滅亡後,劉禪被俘至洛陽,魏元帝在司馬昭的指示下封劉禪為安樂公,其子孫和大臣封為諸侯的有50人。客觀來說,劉禪作為亡國之君,其待遇已經算是很不錯的。

有一次,司馬昭和劉禪一起歡宴,特地教人為劉禪表演故國蜀地的音樂舞蹈,在旁的蜀官都悲傷落淚,唯有劉禪歡樂嬉笑,無動於衷。司馬昭邊乘機詢問到劉禪思不思念故國,劉禪卻回答說:“此間樂,不思蜀”。



見此情形,司馬昭就對心腹大臣賈充說:“人的無情,竟到了這種地步,即使諸葛亮在世,也不能輔佐他長久地安全無事,何況是姜維呢?”這件事後,司馬昭就對劉禪放心不少,但他內心依然還是有些擔心,畢竟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於是,司馬昭就將劉禪和他的臣子都軟禁起來,並派人時刻監視,此後幾年,劉禪和他的近臣們就在軟禁之地開始生活,久而久之,這裡也就逐漸形成了一個村落,叫做蜀村。村落形成後,自然是要給這個村寨命名,劉禪想了想,就給這個村寨命名為:中山寨。

當司馬昭聽到這個中山寨的名字後,就徹底放下心中對劉禪的戒備。因為,這“中山寨”反過來就是“寨山中”,其中“寨”與“在”音似,也就是說劉禪的意思是暗指自己只願一輩子呆在山中,不願再參與外界紛爭,不再爭權奪利。

雖然,這個故事被傳得有鼻子有眼睛,但其實是標準的民間故事,並且從邏輯上來說,它也是禁不起推敲的。



首先,“在山中”就一定表示永不出山嗎?難道不可以理解為臥薪嚐膽而伺機東山再起麼?換句話說,如果劉禪真想一輩子不出山,幹嘛不乞請自削封號,逐離故蜀舊臣,豈不更加能表明自己的心志。

其次,司馬昭不是傻子,如果劉禪能夠用“在山中”來明心跡,那他之間的“此間樂,不思蜀”的戲碼,豈不是故意裝傻。如果劉禪真是這樣一個有心機的人,司馬昭就算不殺他,也會對他諸多限制,至少會把他身邊的蜀國大臣給調離,但司馬昭卻始終沒有這麼做。

最後,在三國這段歷史中,亡國之君都沒有被殺的,從漢獻帝到蜀漢劉禪,再從魏國的曹奐到東吳的孫皓,他們在國家滅亡之後,都被司馬昭和司馬炎父子優待,即便是殘暴的孫浩,最後也是自然病逝,司馬昭實在沒有理由來殺劉禪。

所以,更真實地情況應該是,劉禪被幽禁於此,日常懷念先人,便以漢景帝第九子中山靖王劉勝後代的名義,為自己的村寨取名為中山寨並題字,表示對父輩的愧疚之情。


我是趙帥鍋


劉禪,一個十分悲催的皇帝,還在襁褓時就被父親別有用心的摔了一下,幸好命大,沒被摔死。公元263年,劉禪被司馬昭抓獲,想著留著劉禪也沒什麼用,便對其起了殺心。

就在他想要殺劉禪的時候,劉禪及時命人在門上刻下“中山寨”三個字,當司馬昭看到這三個字的時候,對劉禪的殺意頓時全無。這是為什麼呢?下面聽聽有書君的介紹。

1.“中山寨”表明了劉禪的立場

有人說劉禪當年被劉備摔壞了腦子,總是有點傻傻的。有書君卻不這麼認為,如果他傻,他就不會在關鍵時刻命人刻下“中山寨”三個字,掛在大門匾上,以此得以生還。

為什麼會是“中山寨”三個字呢?“中山寨”三個字倒過來就是“在山中”,《史記》中記載,有位中山靖王一生只愛酒色美女不問世事,最後在奢侈淫樂中去世。劉禪借用“中山寨”表明自己願意做一個像中山靖一樣的山中之人,從此再不問世事,更不會對司馬昭的江山社稷有任何非分之想。

2.司馬昭趁機給自己留個仁君的好名聲

劉禪雖是階下之囚,但也曾是一國之君,想要殺了他怎麼也得有個正當的理由,不然日後自己獨霸一方時必會遭人口舌,要知道吐沫多了也能淹死人。

與其殺一個沒用的皇帝,不如給自己留下一個仁君的好名聲。所以,當司馬昭看到劉禪表明自己立場以後。封了一個樂縣公給他,併為他在洛陽修建了一座名為“中山寨”的寨子。

寨子佔地百畝,風景秀麗,外圍圍著三四米高的圍牆。劉禪和他的妃嬪們就住在這所寨子中,名為府邸,實為監牢,從此,斷絕了劉禪和外界的一切來往。

所以,有書君認為司馬昭之所以看到“中山寨”三個字殺意全無,一個是看到了劉禪的懦弱,再者,也利用劉禪的事情,給自己樹立了一個仁君的形象,可謂一箭雙鵰,何樂而不為。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現在,隨著觀念的不斷髮展,人們對劉禪的評價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有人說:劉禪是一個傻子,至少是一個扶不起來的阿斗;

有人說:劉禪很聰明,能夠當40年皇帝,還活了64歲,真的了不起;

有人說:劉禪屬於中庸之人,能夠在被敵人俘虜之後,實現自保,確實不易,應該屬於智慧上乘之人。

第三種說法很有道理,尤其是察覺司馬昭對自己殺意重重的時候,趕緊在門上刻下“中山寨”三個字,從而讓司馬昭殺意全無,絕對算是大智慧。

劉禪是如何被俘的呢?

263年夏天,魏國司馬昭派遣鍾會、鄧艾等率領大軍進攻蜀國,劉禪派遣姜維率領眾將抵抗魏軍。姜維將鍾會十餘萬大軍擋在劍閣。

可是,鄧艾卻偷渡陰平直奔成都。劉禪派遣諸葛瞻領兵拒敵。諸葛瞻戰死綿竹。

劉禪召集群臣商議對策,光祿大夫譙周力排眾議,極力主張投降。經過反覆思想鬥爭,最終,劉禪向鄧艾投降。

劉禪敕令姜維向鍾會投降;姜維假意投降鍾會,準備借鍾會之手誅殺魏將,而後復興蜀漢。

姜維計劃不幸洩漏,鍾會殺死姜維及張翼等蜀國大將。

蜀漢就此徹底滅亡。

劉禪成為司馬昭的俘虜。

“樂不思蜀”劉禪用四個字保住了性命

俘虜劉禪及其大臣之後,司馬昭想侮辱一下劉禪,便設宴款待劉禪。

喝酒途中,司馬昭囑咐演奏蜀中樂曲,並命令唱四川歌、跳四川舞來為酒席助興。

見此情景,蜀漢大臣們或者掩面抽泣、或者低頭流淚。唯獨劉禪怡然自若,沒有絲毫悲傷。

司馬昭看見劉禪的表現,便問他:“安樂公還思念蜀國嗎?”

劉禪回答:“此間樂,不思蜀也。”

蜀漢舊臣郤正趁上廁所時,對劉禪說:“陛下,司馬昭如果再問同一件事,您就先眼看上方;接著,閉上眼睛,再睜開雙眼,很憂傷地說:‘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返回蜀國了。”

劉禪聽後,牢記在心。

酒席繼續進行中,司馬昭又問同樣的問題,劉禪按照郤正所教的方法,認真做了一遍。

司馬昭對劉禪說:“這話好像是郤正說的?”

劉禪睜大雙眼,驚訝不已,反問道:“你怎麼知道呀!”

司馬昭及其左右大臣全都哈哈大笑。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坦誠,暫時放棄了殺死劉禪的念頭。

“中山寨”三個字再次保住了劉禪性命

司馬昭不想讓俘虜劉禪住在都城洛陽,把他及其眷屬、舊臣、以及所有下屬,都遷到鶴壁市北部萬柏山的山坳裡。

劉禪畢竟曾經是蜀國君主,留在世上總是一顆毒瘤,早遲要出事,所以,司馬昭還是很想把劉禪殺死。

司馬昭把劉禪一行人安排到山坳裡,派遣一批士兵駐紮在他們附近,用來監視劉禪,一旦發現劉禪有什麼異常行為,立即將他們全部殺死,就地處理。

劉禪帶領一行人在山坳中住了下來,並且開山墾地,儼然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萬柏山的山民把劉禪他們居住的地方叫做蜀村。

當聽到士兵稟報,劉禪他們居住的地方叫做“蜀村”的時候,司馬昭頓起殺心,準備命令士兵將劉禪殺死,因為,“蜀村”讓人覺得劉禪始終沒有忘記蜀國,劉禪還會尋找機會恢復蜀國,劉禪依然是司馬魏國的敵人。

司馬昭準備殺劉禪、還沒有采取軍事行動的時候,劉禪做了一件看起來很小、實際上生死攸關的大事。

劉禪聽說有人把他們居住的地方叫做“蜀村”,嚇得冷汗直冒。他沒有任何猶豫,立即在自己村莊的入口,建立起一座巨大的門樓,並刻上三個碩大的文字:中山寨。

士兵向司馬昭稟報了劉禪的這一舉動,司馬昭頓時殺意全無。

“中山寨”3個字為什麼能讓司馬昭對劉禪消除敵意、消除殺意呢?

“中山寨”直抒胸臆,清楚表達了劉禪的最大願望

中山寨,讓人看到的含義就是,劉禪我是寨主,我對這地方非常滿意。我建好這個山寨,希望我的子孫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個寨中。

中山寨表明這個山寨就是劉禪最大的理想;劉禪沒有其他願望了。

“中山寨”倒過來唸就是“宅山中”。這樣意思更加明確:劉禪在這個山村中安家落戶,並且“宅”在山中,哪兒也不想去,只想吃好、喝好、生活好,其他別無所求。

“中山寨”還傳遞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我劉禪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這裡是中山靖王子孫的村寨,劉禪會與祖先中山靖王一樣過著熱衷於生兒養女的生活。中山靖王怎麼生活?

據《史記》記載,中山靖王劉勝一生最大的特點是喜歡美酒、熱愛女色。

中山靖王吃好之後,就是沉溺妻妾美色。中山靖王兒子很多,令人吃驚。

《漢書》記載中山靖王有120多個兒子,傳說另外還有160多個女兒。

劉勝不僅自己奢侈淫樂,還教導同母哥哥趙敬和其他人員說:“兄長(漢武帝)為王,專門領導官吏治事。為王應當日聽音樂,玩賞歌舞美女。”

劉勝一生就是在玩賞美女中度過的。

現在劉禪之所以起名為“中山寨”,意在表明:我劉禪是中山靖王后代,我繼承先輩的特點,我會向中山靖王那樣生活,就在這個山寨中享受餘生。

司馬昭從“中山寨”三個字上看見了劉禪的“遠大志向”,覺得劉禪只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沒有將他殺死的必要,所以,司馬昭頓時殺意全無。

劉禪親自命名的“中山寨”,後來,被人們稱為“阿斗寨”。

經過多年的改造、發展,阿斗寨成為遠近聞名的寺廟。

現在的阿斗寨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旅遊景點、一個文化亮點,地址就在河南省鶴壁市鶴山區、鶴壁集鄉、蜀村東萬柏山上。

親,有時間,去旅遊哈。


數學張教員


從投降魏國之後,司馬昭開始的時候把他們遷到洛陽,並且封他為安樂公,給他善待。

但是司馬昭終究是一個多疑的人,畢竟對蜀國的殘餘勢力還是有點不大放心,所以有可能想殺了劉禪以絕蜀復國的希望。

劉嬋也比較聰明,在自己所住的地方寫上了中山寨三個字,一下子就讓司馬昭打消了疑慮。因為戰國時期有一箇中山國是個小國,在戰國七雄之間並沒有起多大作用,只求自保。

劉禪下這三個字的意思也是為了告訴司馬昭自己並沒有復國之心,只求能夠安度此生足矣。

司馬昭明白了劉禪的意思,也對他放心了,就不再去找他的麻煩。


星河談史


在很多文學著作和影視劇中,常常把劉禪刻畫成一個膽小懦弱,寵幸宦官的一個無能君主,國破被擒後,封了一個安樂候,居然還弄出個“樂不思蜀”讓人後人唾棄的典故。

真實的劉禪

章武三年,漢昭烈帝劉備在永安宮逝世。同年五月,年僅十七歲的劉禪在成都繼皇帝位,當時全國叛亂四起,作為一個並沒有多少治國經驗的年輕君主來說,最好的方法就是指派一位聲望高,能力足的大臣來總攬全局,諸葛亮自然是不二人選。在劉備的遺詔中也曾說明:“朝中諸事無鉅細,皆鹹決於亮!”。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病逝,劉禪開始獨自掌權。從繼皇帝位到獨自掌權的十一年,劉禪未跟實際帝國掌控者諸葛亮出現過任何的間隙,並且對諸葛亮所提拔的人才,比如蔣琬、費禕、董允、姜維等繼續加以重用。直至國家滅亡的三十多年裡,國家機器依舊平穩的在發展。

眾觀歷史中,有多少帝王能自願讓讓權給臣下十一年,事後不僅沒有秋後算賬,還繼續按臣下的政策繼續施政。就憑這氣度就無人能出其右。

李特:劉禪有如此江山而降於人,豈非庸才?

中山寨事件

劉禪降魏後,被魏國移居都城洛陽,受封為安樂縣公。我們都知道,作為亡國皇帝基本就沒有善終的,當時沒殺你,不代表之後不想弄死你。

一日,司馬昭請劉禪赴宴,想試探其是否有反意,故安排人員在酒宴上演奏蜀歌,同時赴宴的蜀國故臣無不悲從中來,潸然淚下。唯獨劉禪,嬉笑間,無不快意。於是司馬昭就詢問他:“你來洛陽居住也有段時間了,不想家嗎?”,劉禪笑答:“我在這很快樂,為什麼要想回蜀地!”,席間眾人聽後皆哈哈大笑。樂不思蜀的典故就此誕生。

之前的試探並未打消司馬昭的疑心,故權衡再三之後決定殺了劉禪,以絕後患。當他帶人到劉禪所居住的寨門前,抬頭看到寨門匾額上寫著三個字“中山寨”,思慮一會後就帶人返回了,放棄了殺人的念頭。

中山寨來歷

相傳蜀國滅亡後,蜀國眾臣都隨劉禪被移居到洛陽,魏國為了便於看管,於是乎就把眾人都安置到一起,逐漸就形成了一個村寨。作為村長的劉禪自然要給村子取個名字,至此“中山寨”誕生,意思就是在山中。據說這個村子現在還在,但成了旅遊景點了。


從司馬昭看到“中山寨”三字後放棄了殺劉禪,我們可以知道劉禪並非是他表面所展現的那麼愚鈍。當時的劉禪只要稍顯一點反意,估計死的就不是他自己,一同被俘的蜀國降臣肯定也不會有好下場,所以他的智慧不僅救了自己,也救了蜀國故眾。

最後我在惡趣味一下,大家試想如果當時村寨的名字就是隨便取的,司馬昭知道後會不會其的跳墳呢?大家可以討論一下。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點贊+評價哦,小可拜謝!


鄧壇拜將


景耀六年(263年),魏國大將軍司馬昭譴三路大軍伐蜀。

當時諸葛亮已經去世29年了,當初丞相佈置的軍事基地早已被後主劉禪荒廢。因此三路大軍勢如破竹很快攻入了蜀國。

其中一路在徵西將軍鄧艾帶領下,走陰平小路突襲成都。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和其子諸葛尚在迎擊鄧艾部隊時雙雙戰死。

後主劉禪在投降派,蜀地大儒樵周的勸說下投降了魏國,蜀國滅。

蜀漢滅亡後,司馬昭封劉禪為安樂公,為了防止劉禪復國,司馬昭命令劉禪帶著其手下大臣及家屬移居魏國都城洛陽,此時司馬昭的意思是把劉禪看押起來。




司馬昭把劉禪置於鼻子底下,無非就是害怕他有朝一日復國。

有一天,司馬昭要探試一下劉禪的內心世界。於是從蜀地調來了劉禪老家的“歌舞隊”。召集劉禪及手下大臣一起觀看節目。

當樂奏響起時,臺上演員跳起了蜀地舞蹈,這些舊蜀臣看到家鄉舞蹈時,思鄉之情悠然而生,看著看著都傷心落淚了。

也難怪,不是有句話叫做“窮家不捨,故土難離嗎?”

司馬昭就是想利用這種氛圍試探一下劉禪的反應,他偷眼觀瞧,人家阿斗看的津津有味,一副自得其樂的樣子。

此時司馬昭低聲問劉禪:“安樂公,思蜀不?”劉禪笑呵呵的說“此間樂,不思蜀”。



司馬昭一看劉禪沒心沒肺,知道他沒有復國的心思,從此也就對他放心了。

其實劉禪是個大智若愚之人,他的演技很出色,劉禪知道司馬昭要試探自己,這才說出上面的話。

有些人笑話劉禪窩囊。在這種情況下,劉禪能做的就是自保。

難道司馬昭問劉禪“思蜀不?”劉禪回答思蜀就顯得有骨氣和決心了?其實那是找死,在沒人能幫助自己的時候,裝傻是最好的辦法。

劉禪的裝傻充楞使司馬昭放下了戒心。

過了些時日,劉禪帶著一些舊臣及他的一家人,移居到了河南省鶴壁市萬柏山上。劉禪帶領大家修建了“阿斗寨”,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阿斗這些舉動再次引起了司馬昭的懷疑,他害怕劉禪死火復燃,他萌生了殺死劉禪的想法。

司馬昭頻頻光顧劉禪的“寒舍”,這引起了劉禪的警覺,別看他平時傻乎乎的,其實他比誰都精明。

劉禪看了一眼自己親手建立起來的“阿斗寨”突然明白了一切,原來是這個寨名起的不妥,以致於引起了司馬昭的疑心。

阿斗急忙讓人摘下了“阿斗寨”的牌子,他親自書寫了“中山寨”三個大字,司馬昭一看放心了,心想阿斗沒有反心,我可以回都城了。

阿斗寫了“中山寨”三個字,為何打消了司馬昭的殺意了?

原來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山國是個小不點的國家,這個小國最後因為“農夫惰于田,戰士惰於行陣,君王娛於歌舞”,形成了一種好逸惡勞,及時行樂的社會風氣,因此最後被趙國所滅。



阿斗寫下“中山寨”無疑是要效仿中山國那樣不思進取。這和之前的樂不思蜀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司馬昭頓時殺意全無。

在司馬昭眼中看來,阿斗只不過是一具行屍走肉罷了。

阿斗用自己的智慧,再次躲過了一劫。要不說做人要低調,阿斗深諳其中的道理。

公元272年,65歲的阿斗無疾而終。他建設的“中山寨”現在改名為前蜀村和後蜀村,有到鶴壁遊玩的親們不妨遊覽一番。領略一下當年阿斗的風采。


秉燭讀春秋


諸葛亮仙逝五丈原之後,蜀漢再無力抵禦魏國,發展十幾年後,曹魏的國力發展速度超越蜀漢極大,這時候司馬昭派三路大軍進攻蜀漢。

姜維選擇抵抗到底,但是他一人之力又如何對抗天下大勢呢?最終導致失敗身亡。劉禪的選擇與姜維截然不同,在劉禪看來,人生在世當以天下大義為重,於是劉禪在看清形勢的情況下,知道即使反抗也必然是失敗結局,於是選擇投降,免去了一場百姓浩劫。

有人覺得劉禪是個傻瓜,明明有一戰之力,卻輕易投降了;但是也有人認為劉禪是大智慧,以蜀漢蒼生為念,這樣的善舉最後才讓他能夠善終。

關於劉禪投降,作為亡國之君到了魏國以後,有很多版本的故事,都表明了司馬昭有心殺了劉禪,但是最終卻沒有動手。

例如題主說到的這個事情,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在劉禪投降之後,司馬昭給劉禪安排了一個小地方,給劉禪居住,讓他安享晚年,但是司馬昭繼承了司馬懿多疑的個性,他向來謹慎小心,即使是劉禪這樣的人,他也要防一手,於是在劉禪身邊安插了眼線,監視劉禪。

劉禪是個聰明人,他知道這是司馬昭不放心他,為了表明心跡,劉禪將一個牌子掛到了他的地盤,這牌子上書“中山寨”,寓意著他這一輩子都不會再出去了,這三個字倒過來讀就是“在山終”的意思。

司馬昭看了這個牌子,於是就不再對劉禪起殺心了,讓劉禪安度晚年。

其實這個故事是一個漏洞百出的故事,司馬昭再笨,也不可能因為一個牌子就對劉禪放鬆警惕,只需要繼續安插眼線,盯住了劉禪的一舉一動即可,完全可以用曹操對付漢獻帝的手段,將劉禪身邊從上到下都換成自己人就可以了。

現在有一個主流的說法,認為劉禪能夠善終是因為劉禪聰明,他裝瘋賣傻,其實劉禪的善終真的和裝瘋賣傻沒啥關係。

劉禪投降之後,亡國之君舉國投降,司馬昭自然不能殺他,畢竟殺了劉禪,則以後無人再敢投降曹魏,況且東吳此時還與他分庭抗禮,所以司馬昭要優待劉禪,將劉禪作為一個對投降者的榜樣和姿態。這樣一來,就會有更多的人願意投降,東吳的人也不會全力與他決一死戰,肯定會有人希望投降,繼續享受富貴。

司馬昭不殺劉禪除了有這點需要之外,還有一點重要原因,就是在三國的時候,不流行殺亡國之君。

其實不僅是司馬昭沒殺劉禪,司馬炎也沒殺孫皓。東吳的孫皓是一位暴君,他作為亡國之君落到了司馬炎的手裡,司馬炎給他備了一杯酒,對孫皓說,喝了吧,這杯酒給你準備很久了。

孫皓一聽不樂意了,懟了回去:“我在家鄉也給你準備了一杯這樣的酒等你喝。”即便如此,司馬炎也沒殺孫皓,所以說,劉禪能夠善終,和他裝傻說什麼“此間樂,不思蜀。”沒啥關係。真想殺你,你說什麼也沒用,認為刀俎,你為魚肉,只能說是當時的風氣救了孫皓,而時局救了劉禪,僅此而已。


大家好,我是野史日記,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了解歷史~


野史日記


劉禪在經受住了“樂不思蜀”的靈魂拷問之後,暫時保住了性命。不過劉禪也知道,這只是暫時的安全,司馬昭還是會殺掉自己。

如何做才能保住性命?劉禪只用了一塊牌子就決絕了所有的猜疑。

“樂不思蜀”宴會之後,司馬昭將劉禪套在洛陽一個小縣城中,好吃好喝的供著劉禪,讓他漸漸地成為一個無用之人。雖然表面上是錦衣玉食,但暗地裡卻是暗藏殺機,劉禪時刻處於司馬昭的監視之下,只要劉禪有一絲不對勁,等待他的或許就是死亡。

在這種壓力下,劉禪每天依舊照常吃吃喝喝,我估計也只有劉禪才能心這麼大了。當地人看到劉禪這般享受的模樣,特意給劉禪的住所取了一個外號,叫“阿斗寨”,劉禪覺得不好聽,換成了“中山寨”掛在門口。

這三個字很快就傳到了司馬昭的耳中,也正是這三個字,司馬昭對劉禪的猜忌心和殺心全無,劉禪安然的度過了後半生。

如果我們看不懂“中山寨”三個字的話,不妨將它倒過來看——“寨山中”,可以讀成“在山中”。

一般古人說自己在山中是什麼意思?意思就是歸隱,不問世事。

劉禪在向司馬昭傳遞一個信息:我無意與你拼個你死我活,我這輩子只想待在此間,希望你能放我一馬。

司馬昭讀懂了這三個字的意思,讓劉禪安度後半生,他的兒子劉恂後來也繼承了安樂公的爵位,終日“渾渾噩噩”,不問世事。

其實劉禪並不傻,活在亂世之中,每個人想要的不就是一個安穩的生活嗎?劉禪已經擁有了這種生活,還尋求什麼呢?渾渾噩噩的過日子就好了。

這不禁讓我想到劉禪不戰而降的事件。一場戰爭過後,百姓還是要繼續過日子。那既然戰爭前後百姓都要生活,那為什麼要發動一場戰爭讓百姓流離失所呢?

所以劉禪才會投降,這次不僅僅是為自己著想,也是為身後那些窮苦百姓著想。這才是一位明智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