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收受賄賂被判死刑,他卻自承想要謀反,皇帝果斷將他赦免

在封建社會,做皇帝的說出的話是堅決不能夠反悔的,哪怕說的是錯的,都不允許有人提出質疑,當然明君除外。但是一般情況下皇帝如果不喜歡誰,隨隨便便就找藉口把這個人處理了,誰都不敢說二話,想伸冤都沒人敢受理,“伴君如伴虎”說的就是這個理。所以在皇帝身邊做侍從的人或者受寵的大臣,要有多於常人的心眼,還要打起精神察言觀色,對皇帝的所做作為沒更要有一個精準的揣測,是不能長期陪伴皇帝左右的。


大臣收受賄賂被判死刑,他卻自承想要謀反,皇帝果斷將他赦免

其實很多時候,這種人都不是什麼好人,屬於“佞臣”或者“奸臣”,但是大多數皇帝卻離不開這樣的人,有這樣的人在經常在身邊說奉承的話,心裡總是有些舒坦的。只不過一旦觸碰到了皇帝的底線,那迎接他的輕的是殺頭,重的就是抄家滅族之禍了,不管多受寵皇帝發出的指令都不會因為他和皇帝的交情被改變。不過在清朝康熙年間有一個大臣,因為貪汙受賄被判了死刑,他卻在行刑之前告知康熙其實他是想謀反,康熙非但沒殺他竟然還赦免了這個人,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事改變了康熙的主意呢?


大臣收受賄賂被判死刑,他卻自承想要謀反,皇帝果斷將他赦免

他就是康熙朝的重臣納蘭明珠,出生於滿洲正黃旗葉赫那拉氏。剛開始是正六品的藍翎侍衛,後來升到了內務府郎中,之後一路平步青雲做到了內務府總管、六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學士以及太子太傅等要職,升遷速度趕得上火箭的速度了。康熙五年任學士時開始參與國政,做了兵部尚書之後頒佈教條訓練士兵,得到了康熙的賞識,之後康熙皇帝就更加的器重他。

公元1668年,淮河流域發了大水,淹沒了很多的良田,康熙派納蘭明珠去治理水患,他很珍惜這次機會,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理,水患問題得到了有效改善,康熙因此提拔他為都察院左都御史。當時吳三桂、尚可喜和耿精忠三人手握重兵,在各自的屬地做著名副其實的土皇帝,深深威脅著清朝的穩定。康熙想撤藩又擔心這幫人合夥造反,後來因為尚可喜和吳三桂政見不一鬧了矛盾主動要求撤藩。


大臣收受賄賂被判死刑,他卻自承想要謀反,皇帝果斷將他赦免

吳三桂和耿精忠也是人精,得知此事以後怕皇帝懷疑他們的忠心,也說同意撤藩。其實康熙皇帝比誰都清楚,這幾個人表面上說願意接受撤藩,實際上是在試探清廷對他們的態度,如果康熙命令撤藩,他們造反的可能性很大,清朝自建立以來就一直在平定內外,長期征戰缺乏修養生息,如果這時候三藩造反,於清朝很不利。康熙找來明珠和索額圖商量此事,明珠贊成撤藩,而索額圖一直看不上明珠對於他的意見肯定是反對的。

在明珠的支持和策略下康熙同意撤藩,結果三藩果然起兵造反,索額圖對此得意洋洋,在康熙面前詆譭明珠,說這全是明珠之錯,康熙不滿索額圖的態度,對明珠愈發的器重。後來還讓他掌管吏部加封太子太師,在清廷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明珠仗著皇帝的寵信忘乎所以私底下結黨營私貪汙受賄,連太子忌他三分。康熙瞭解到他的所作所為打算除掉他,剛好就有大臣看不慣明珠出來彈劾他。


大臣收受賄賂被判死刑,他卻自承想要謀反,皇帝果斷將他赦免

康熙順勢把明珠抓進大牢,準備殺了他。身處監獄明珠忽然清醒的認識到康熙對他是真的動了殺意,但是他不甘心就這樣死去,開始想辦法自救。經過深思熟慮,他像來探望他的部下說讓部下舉報明珠意圖謀反,部下對此非常不解,這不是罪上加罪嗎?謀反可是要誅九族的。明珠堅持這樣做,部下不好說什麼就告訴康熙明珠謀反之事,康熙震怒之下命人徹查此事,要揪出明珠的同夥。

不過調查了好一段時間,壓根沒有查到任何關於明珠造反的蛛絲馬跡,很多大臣也上書力保明珠沒有造反,康熙才明白這原來是明珠的自救之術。但是如果此時承認明珠造反就有可能把力保明珠的大臣也要殺掉,而索額圖在明珠入獄的這段時間上躥下跳高興的不得了,如果沒有明珠牽制索額圖,索額圖在朝廷一家獨大,有可能會成為第二個鰲拜,此事康熙萬萬不能忍。


大臣收受賄賂被判死刑,他卻自承想要謀反,皇帝果斷將他赦免

權衡利弊之下,康熙赦免了明珠,讓他官復原職,但是從此以後他也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唯一的作用就是牽制索額圖。而明珠之所以兵行險著讓人誣告自己謀反,主要是在於他把康熙的心思揣摩透了,知道如果沒了他朝中就沒有了能夠制衡索額圖的力量,而康熙是堅決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的,可見納蘭明珠的心機和智慧確實不是一般人能夠擁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