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到老年,拼的就是兒女”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不對!

人活著看起來是有得選的,其實他本身是一個沒有選擇的路。因為你不是選擇活下來的,你是被決定的。你只能選擇結束,而不能選擇開始,在你不能選擇開始的情形下,如何討論這個選擇的目的呢。

不過實在要對這個無奈進行一個討論,那麼給他一個不去死,或者世人眼裡奮發努力的目的的時候,

人活一輩子是為了什麼?應該先搞清楚。

在我們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那個時期,大概就對我們自己為什麼而活有了一個認定。

有的人,不知道是為什麼。

有的人覺得為了中華崛起。

有的人先為了爸媽,後為兒女。

等等,等等

我想更多的人,在根本來不及搞清楚之前這一生就匆匆而過了。於是就隨意跟風下個定義。

人活一輩子,最終為了什麼?

對於我來說,最終?我還不知道,目前看來,我活著為了能儘可能的自由,以及讓我娃能有更多讓他們自由的基礎


小柯影視精華


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養兒防老”就是說詞,因此有些父母常在兒女面前說不指望他們給自己養老,又或者說你們都是白眼狼等等一些無關痛癢的話,無論處於什麼樣的心態和目的說這樣的話,我想這和老人心裡的真實想法是相悖的。


我父母今年都已經70多歲了,我和兩個弟弟都沒有成家那會,他們半真半假的說過養了三個白眼狼,但是我和弟弟能感覺到那是父母對我們的愛,也就一笑了之。

後來我們都結婚以後再也沒有聽過類似的話,反而父母常常會以各種藉口讓我和弟弟聚到一起,一家十幾口人聚到父母那裡,今天吃火鍋明天吃燒烤,久而久之我們喜歡上這樣聚會,一家人聚到一起其樂融融。


父母對待三個兒媳婦也從來不分伯仲,買什麼東西都是三份,不是給兒媳送金銀首飾,就是給買衣服衣服。

有時我們夫妻之間鬧矛盾,父母知道以後不管對錯先罵兒子從來不責怪兒媳,按照父母的話自己的兒子自己瞭解,讓媳婦不要和我們一般見識。看到父母為此真的打罵我們,媳婦嘴上不說在心裡也有點捨不得。

我曾經問過父母為什麼要對三個媳婦那麼好,他們說以後要靠著兒媳給養老呢,有好兒子不如好兒媳。


十幾年過去了,三個兒媳婦對我父母真的特別好,有時我們忙顧不上去看望老人,媳婦就會提醒催著去父母那裡。父母病了住院三個媳婦請假去照顧,同病房的病人說我父母還是養女兒好,當得知是兒媳時甚是羨慕,按照父母的話說這輩子值了。

其實人活著說是一種修行倒不如說是一種經營,經營婚姻、經營家庭、經營兒女、只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懂你手機特效


人到老年,自已有錢才能防老,指望子望全是假的。我很贊同這個觀點。我鄰居阿英自從和他老公結婚以後。她公公,婆婆就不再做事了。公公婆婆也只有五十七,八歲的樣子,以前她們沒結婚前,她們都種 地,養豬,養雞。現在他們說,辛苦一輩子,要休息一下了,全指望阿英兩公婆養老。他們小兩口不得不外出打工,每月寄兩千元給公婆養老。卻不知道他們小兩口時常覺得壓力很大。由於沒什麼文化,兩人在廠裡只能做普工,每人3千左右。加起來也就六千塊,在外面除去房租,水電,各樣開銷,也沒剩多少。每月固定要寄兩千回去。一年到頭,小兩口也沒存下多少錢。作為老人,不為年輕人分擔一點壓力。反而加重他們的負擔。你叫子女如何有出頭之日呢?

所以,人到老年,在有能力的情況,自已能賺錢,儘量要自己賺錢,不能一味依靠子女,畢竟他們有他們的生話,有他們自己的安排。如果你一味依靠他們,只有拖累他們,他們也肯定過得不好,你會安心嗎?

總之,人到老年,最好自已有錢,才能防老,指望子女,都是不現實的。


蠟筆小新之家


看了幾個朋友的評論,個個都各自有不同的想法,和認同,

我也說兩句,作為父母都是為了孩子,也許現在的90後跟本沒有經歷過真正的父母心,就算你現在結婚了生子了,你還是沒辦法經歷過你的父母同樣的經歷,認同嗎,?,因為現在社會不同,條件不同,生活,環境不同,所以沒辦法回到從前你的父母一樣的經歷,無法理解自己的父母以前經歷過什麼,以前的父母飯都吃不起,要錢沒錢,要吃好點,只有青菜蘿蔔,自己種的,我的不了太多了說不完,那時候父母是怎麼熬過來的,還生那麼多,

現在的9O後睡到自然醒,還要人侍候,父母說幾句還不高興,還逆反,有嗎?生的兒女交給父母,兩夫妻出來賺錢,要生活,有生活,要錢有錢,要什麼就有什麼,要亨受也有,所有一切都有,可是沒想到他的父母以前怎樣苦盡甘來的,現在還要帶孫子,帶得不好不嫌,是還是不是。


黃美談事業


社會一直在進步,我感覺到我們這一代人就不太會有這種想法了,本人31歲,兩個兒子老大7歲,老二3歲。

到老的事情還沒有怎麼想過,但是我覺得絕對不能像現在老一輩人那樣沒什麼活動,我覺得只要能動彈,到老了才是享受生活的時候。

現在努力積攢,有一定的物質條件,老了找個好點的養老院,願意旅遊就去旅遊,總之就是享受把年輕時候的遺憾都補回來。

希望夢想成真吧


小辰哥談情感


認同的,兒女有出息作為父母肯定是高興的。在農村表現的更明顯,都是一個村子知根知底的老鄰居,年底回家一堆老人圍在一起聊天,聊的就是兒女在外怎麼怎麼有出息,有炫耀的成分吧。不可避免也可以理解,必經以前大家都很窮人,互相都看不起誰,現在生活水平好了提高了,如果誰家的孩子在外混好了,無形中能感覺老人真的是發自內心的高興。所有我也經常給我父母說我們90後才是當今壓力最大的一代人,必經一人要贍養四位老人,還有孩子。





程家兒女回憶篇


每個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我們的父母也是一樣,我們已經長大了,而她已經年老了,沒有力氣幫我們,正所謂小時候兒女靠父母,長大父母靠兒女用的就是這一句話,父母是我們的長輩,我們一生也還不了她的恩情,所以父母年老的時候順著他,愛著他,寵著她,就是一個好兒女。


星系少年345


話雖沒錯,但兒女自有兒女福,樹大要分枝,果熟會落地。特別是社會發展到今天,已經不是過去的小家小院,鄰居見面都不相識,何況遠隔的兒女。當然有條件經常能聚聚,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更重要地活好自已。對於兒女的事,能幫則幫,能不打擾就不擾擾,更不能亂干擾。


明月居士109


我很認同這個觀點人到老年,拼的就是兒女。放在家庭和個人方面來講,基本上就是這麼回事。

什麼叫做拼兒女呢?

一、是拼兒女的自立自強。兒女長成人了,有了自己的事業了並且能穩打穩紮,生活上不再必須要依靠父母的資助。一句話主觀客觀都不"啃老",你的晚年才可以有餘地多為自己考慮,亦無後顧之憂。

二、是拼兒女的知恩感恩。兒女們成人了,多少能明白父母的艱辛不易,並且有了自己的感同身受,回過頭來對父母的操勞付出深懷感恩之心,在父母年漸老力漸衰的時候給予關愛回報,幫助扶持,精神撫慰。要讓父母覺得他的付出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

三、是拼兒女對社會的貢獻和肯定。這可能是一個較高的層次,是很多父母深藏內心的一個仁厚願望。中國文化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兒女有大出息,內能安家外能利國,那是求知不得的事。一方面可以讓自己覺得無愧於列祖列宗,另一方面能獲得更高層級的社會讚譽和社會尊重。


Xiuxing369


不認同,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父母也一樣,如果人到老年拼兒女,靠兒女,這不就是私心作怪嗎?這不就是一種養兒防老的交換思維嗎?更何談母愛父愛偉大?

所以人到老年更應活出自我,好好享受清福,讓生命實現綻放,活出生命的價值,用身體力行做好言傳身教。活個明白人,走向人生的覺醒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