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記載的猿翼山,據說不可以上。請問如何正確解讀?

用戶7518564910296朱


《山海經》,現在很多人把它當作志怪圖畫來看,其實不然,這是中國最早的一本地理雜誌,記載著遠古時期的生活風貌和地理特點。經書中的很多事物的記載都帶著傳奇色彩,其實

這些傳奇並不傳奇,只是受限於當時人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認識水平,只能識其表象,卻不知緣由,再經過後來的一年年,一代代,我們已經無法辨認經書最初的記載,更無法看透書頁中記載的東西,是真實還是臆想

不過我相信《山海經》中所有的記載都是真實的,歲月過於幽遠,這些真實被蒙上了厚重的面紗,我們無法窺探它最初的模樣罷了。《山海經》南山經中有一段記載:

又東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獸,水多怪魚。多白玉,多蝮蟲,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山海經.南山經》

猿翼山,應該寫作猨翼山,猿通猨,意思比較明確,不必多做解釋。說是叫做猨翼山,經書上的記載卻是明明確確和猿沒什麼關係,猨翼山上多的是魚和蛇,獨獨沒有猿這種動物。其實歷史上關於猨翼山的爭論還是頗多的,清代郝懿行根據唐代《初學記》裡又把這座山叫做稷翼山,神話學家袁珂又把這座山直接叫做翼山,後來這兩個叫法是徹底和猿斷了聯繫。初讀《山海經》的時候我也挺好奇這名字緣由,再次讀到這裡的時候,倒是有個設想,也許叫做這個名字,是和他的山鄰有些千絲萬縷的聯繫,距離猨翼山西面最近的山脈就是堂庭山,而堂庭山最是白猿的聚集地,所以大概是借了鄰居的光,就稱呼為猨翼山了。

關於猨翼山,在《山海經》中有明確的記載,山上盛產白玉,但是山中又有怪獸,水裡也住著怪魚,猨翼山最著名的就是蝮蟲和蛇。我想,經書中提醒眾人猨翼山“不可以上”並不是因為真的不能上去,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山上危險,而這危險之源,就是蛇。

猨翼山有山有水,盛產白玉,是一個典型的適合生存的地方,除了怪獸怪魚之外,共存蛇類也並不足為奇,況且在其他山脈,蛇也不是罕見之物,為什麼唯獨這裡的蛇卻讓當時的地質勘探專家止步不上呢?也許我們來認識一下蝮蟲,或者是怪蛇這種生物後,就會得到一些答案。

晉郭璞給《山海經》作注:“ 蝮蟲,色如綬文,鼻上有針,大者百餘斤,一名反鼻。“

蝮蟲可以算是蛇的一種,經書中本來說的也是怪蛇,這就不是我們平時所能見到的那種普普通通的品種了。從郭璞的註釋中我們可以大概的想象一下蝮蟲的形象,紅白相間的外皮,鼻子上還帶著針,身形如一般成人大小,試問,這樣的色彩和體型,想想就有點瘮人,在這裡就不找圖片了,大魚膽子小,看到紅白相間的蛇就很害怕。

蝮蟲有一個別名,叫做虺(hui),它的本意就是毒蛇的意思,相傳雄性成年虺長者九個腦袋。不能見識蝮蟲的狀態,但是在《西遊記》中倒是有一個蝮蟲的形象讓我參考一下,那就是偷舍利、做駙馬,混的風生水起的九頭蟲。說《西遊記》中九頭蟲的形象來源是九頭鳥,但我更覺得像是來自《山海經》,這只是我的一個小想法,沒證據可考。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猨翼山上,不論是蝮蟲還是怪蛇,似乎都是兇猛狠毒的生物,怎麼看都不是普通人類的久留之地,也難怪經書警示後人最好不要攀爬。



古代哲學思考


猿翼山屬於南山第一山系鵲山山系,位置在堂庭山向東三百八十里。山中多怪獸,水中多怪魚。山上有許多白玉,有許多怪蛇跟怪獸,人無法攀登!

出自南山經第一:“又東三百八十里,曰猿翼之山①,其中多怪獸,水多怪魚,多白玉,多蝮蟲②,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①猿翼之山:即猿翼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可能是位於今廣東的雲開大山;一說應在今湖南境內。

  ②蝮蟲:即蝮蛇,一種毒蛇。

  【譯文】

  堂庭山再往東行三百八十里有座山,名叫猿翼山。據說山上有很多怪獸出沒,水潭裡有很多奇怪的魚,還有很多白色玉石、蝮蛇、怪狀的蛇和怪狀的樹木。人無法攀登上去。

。古書《山海經》裡也記載著一座難如登天的絕壁,那就是猿翼山。

顧名思義,猿翼山的名字就來自於即便是善於攀援的猿猴、以身手矯捷見長的猢猻,也怨恨自己不能生出一雙翅膀,對這座山望而卻步。不但山勢險峻,而且山上怪獸遍佈,毒蛇叢生,從來沒有過人類登上它的記錄。或許有人去過,但是有去無回。

一、

《山海經·南山經》記載:堂庭山往東三百八十里,就是猿翼山。《淮南子》中所說“臨猿昡之岸”說的就是它。猿猴站在上面都會眩暈,可想而知它的高聳和挺拔。

山中除了很多野獸,還有一種長生不老的仙藥,名叫水玉。傳說赤松子的晚年就是服食這種能夠延長壽命的神藥而成仙飛昇的。據傳漢武帝也曾痴迷長生不死,聽說水玉能夠延壽,為了得到這種寶貝,他特意讓人在建章宮外修建了高達十幾米的“承露盤”,等待神仙降下的甘露和水玉。

堂庭山上住著一種上古神獸,名字叫做白猿,它們特別喜歡做一種遊戲,那就是射箭,往往能箭不虛發百發百中。與一般人類比賽不同的是,它們對數字有一種強迫症般的沉迷,如果射中的環數是重複的,它們就高興地手舞足蹈。

二、

猿翼山下的山泉中生長著很多怪魚,有的會飛,有的會跳,還有的長著六隻腳。傳說在周朝的時候,古徐國有一個君王,他剛生下來的是一團肉沒有骨頭,看上去像一個肉球。父母看了非常害怕,就把它扔到了野外。

神奇的是徐國有一隻叫做後蒼的野狗,又把它從野外叼回了家裡。這時候肉球已經凍成一個硬塊,家人於心不忍就把他放在溫水裡,結果不一會外面的肉皮就破了,裡面露出一個嬰兒來。他就是後來的徐偃王,一生好施仁義,人民安居樂業。

徐偃王有一個愛好,非常熱衷收集各種奇禽怪獸,捉回來之後就放在家裡展示,並引以為傲,有親朋好友來了,就給他們講述是如何得到它們的。據說他的家裡就有很多隻有猿翼山上才有的怪物,鼻子上長著尖刺的反鼻蟲,還有上百斤的毒蛇。《述異記》記載:“彭城郡,就是古代的徐國,昔徐君宮人生一大卵,棄於野。徐有犬,名後蒼,銜歸。溫之卵開。內有一兒,有筋而無骨。後為徐君,號曰偃王,為政而行仁義”。

三、

堂庭山就在今天的以色列境內,撒瑪利亞山東南部。山上生長著一種高大的棪樹,果實很像蘋果。因為山中有豐富的水玉,白猿經常把它當成食物,因而這裡的白猿常常都有上千年的壽命。

在佛教的故事中,釋迦穆尼曾經碰到一隻白猿,為他獻花獻果,能像人一樣聽經唸誦,後來他就給它授記,白猿從此皈依佛門。小說《鏡花緣》中也有一種靈獸白猿,名字叫做果然,從來都是成雙成對出現,如果一隻死了,活著的那隻就會一隻守在它的身邊,直到餓死為止。所以人們都覺得它重情義,講誠信,取名為“果然”,意思就是信守諾言,決不食言。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彭彭彭先生


李白的一首《蜀道難》將蜀山的巍峨陡峭描寫得栩栩如生,從此川蜀難越就像人們心中的一座高峰,還沒有登臨就有了三分畏懼。古書《山海經》裡也記載著一座難如登天的絕壁,那就是猿翼山。

顧名思義,猿翼山的名字就來自於即便是善於攀援的猿猴、以身手矯捷見長的猢猻,也怨恨自己不能生出一雙翅膀,對這座山望而卻步。不但山勢險峻,而且山上怪獸遍佈,毒蛇叢生,從來沒有過人類登上它的記錄。或許有人去過,但是有去無回。

一、

《山海經·南山經》記載:堂庭山往東三百八十里,就是猿翼山。《淮南子》中所說“臨猿昡之岸”說的就是它。猿猴站在上面都會眩暈,可想而知它的高聳和挺拔。

山中除了很多野獸,還有一種長生不老的仙藥,名叫水玉。傳說赤松子的晚年就是服食這種能夠延長壽命的神藥而成仙飛昇的。據傳漢武帝也曾痴迷長生不死,聽說水玉能夠延壽,為了得到這種寶貝,他特意讓人在建章宮外修建了高達十幾米的“承露盤”,等待神仙降下的甘露和水玉。

堂庭山上住著一種上古神獸,名字叫做白猿,它們特別喜歡做一種遊戲,那就是射箭,往往能箭不虛發百發百中。與一般人類比賽不同的是,它們對數字有一種強迫症般的沉迷,如果射中的環數是重複的,它們就高興地手舞足蹈。

二、

猿翼山下的山泉中生長著很多怪魚,有的會飛,有的會跳,還有的長著六隻腳。傳說在周朝的時候,古徐國有一個君王,他剛生下來的是一團肉沒有骨頭,看上去像一個肉球。父母看了非常害怕,就把它扔到了野外。

神奇的是徐國有一隻叫做後蒼的野狗,又把它從野外叼回了家裡。這時候肉球已經凍成一個硬塊,家人於心不忍就把他放在溫水裡,結果不一會外面的肉皮就破了,裡面露出一個嬰兒來。他就是後來的徐偃王,一生好施仁義,人民安居樂業。

徐偃王有一個愛好,非常熱衷收集各種奇禽怪獸,捉回來之後就放在家裡展示,並引以為傲,有親朋好友來了,就給他們講述是如何得到它們的。據說他的家裡就有很多隻有猿翼山上才有的怪物,鼻子上長著尖刺的反鼻蟲,還有上百斤的毒蛇。《述異記》記載:“彭城郡,就是古代的徐國,昔徐君宮人生一大卵,棄於野。徐有犬,名後蒼,銜歸。溫之卵開。內有一兒,有筋而無骨。後為徐君,號曰偃王,為政而行仁義”。

三、

堂庭山就在今天的以色列境內,撒瑪利亞山東南部。山上生長著一種高大的棪樹,果實很像蘋果。因為山中有豐富的水玉,白猿經常把它當成食物,因而這裡的白猿常常都有上千年的壽命。

在佛教的故事中,釋迦穆尼曾經碰到一隻白猿,為他獻花獻果,能像人一樣聽經唸誦,後來他就給它授記,白猿從此皈依佛門。小說《鏡花緣》中也有一種靈獸白猿,名字叫做果然,從來都是成雙成對出現,如果一隻死了,活著的那隻就會一隻守在它的身邊,直到餓死為止。所以人們都覺得它重情義,講誠信,取名為“果然”,意思就是信守諾言,決不食言。




貓蒲貓譜


《山海經:南山經》……猿翼之山,其中多怪獸,水多怪魚,多白玉,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試問,既然不可以上,那麼,山上的奇珍,作者如何如數家珍?!

《山海經》成書先秦時代。其時漢字字義字根,足以表達當代意涵!

漢字承襲甲骨文,金文,蝌蚪文,小篆之精髓,發揚光大了華夏文明。

隨著時代的變遷,原來字形字義,在傳承中被轉基因,變異文字,產生變異效應!!!

變異效應,導致許多文字,字形本義消失,以致後人,以當前字義,曲解前代字義,訛變前人字根字義,產生歧義,再經腐儒附以神話,致使本字本義,面目全非!!!

僅以此經為例,但有古今差異!!

猿翼之山……不可以上……?

且待老夫以甲骨文解讀於此:

不:甲骨文是個像形字。其字形像花萼!!!本經取義……花萼!

《說文:不部》:不,鳥飛上不下來!

現在引申意為沒有。

果然傳承中,字根字義轉基因!

請問:不:三個字義,如何取捨?

答案當然是甲骨文本義!!!

中華文化,傳承之中,再看金文是如何變異甲骨文的!

古人觀察植物生長,發現皆朝天空方向生長,何曾見過倒著生長的?

根據這樣自然現象,甲骨文造字形為莖幹朝上生長的形狀!

後來,古人競發現些許植物,逆天而行,倒著生長!所以,將原來的字形頭上,添上一橫代表天,清楚表明其具逆天生長的含意!

後來,金文添上兩橫!!!

添二橫代表天,重點表明所有植物,都應該順其自然!!!

順其自然,-即順天應人!!!

華夏文字,有孫悟空72般變化!

縱然72般變化道行,我們就應該順天應人!

順天應人,通曉變通,方能正確領會《山海經》無限風光在險峰!!

可:擊石詠唱是古老的演奏方式。

可的字形,猶如用柺杖擊打石頭石磬,發出有節奏的聲音,自然形成音樂!

古代奉行:國之大事,唯祀與戎!帝王們祭祀祖先神靈,山川河神,封禪,等重大儀式,都要率領臣工子民,擊石唱歌,向蒼天表示稱頌祈禱!

據說樂官擊石詠歌,歌即哥也!所謂《九韶》即夏朝祭祀的歌舞詠唱。……哥:即連連打擊石器詠唱!故,哥由上下兩個可組成。

可:在《山海經》的年代,是指事字!使用:可:一個字,即表示帝王祭祀儀式的莊重場景!!!

以:本字寫作:呂,甲骨文中的字形,像耕地使用的工具。

以使用工具,向人們指明,該山上有平整的農田,並且規劃完好!

上:讀音為(賞),是指事字!!!

仍然是個特定的指事字!

甲骨文以上下兩橫組成,寫作二,讀《山海經》時,千萬別把它當成數目字解讀!

現在意義上的:二,在甲骨文年代,上面短橫,表示界限之上,下面長橫,表示位置的基準。

古代,推行井田制。即九宮格式的農田規劃!

古代,一方井田稱:一里。計八塊為私田,中心一塊為公田。為塊計100畝,一井為九百畝。

設若:九宮格井田,長寬各一華里半,折775米計,約合901畝。

多出的一畝,為田間阡陌!

九宮格規劃的井田,上下界限分明。所以用指事字:二,記載。

所謂:二,即現在的:上!

按照甲骨文字根本義,正確解讀各個指事字!

不可以上,是4個指事字!

按各個指事字……字根本義,穿越到甲骨文時代,真象即大白於天下!

現代人以現代語義解讀《山海經》,無異於……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正確解讀《山海經》,無限風光在險峰!

猿翼之山,擁有平整的農田。農田規劃以九宮格式的井田!

帝王帶領臣工子民,在山上舉行盛大莊嚴的祭祀儀式,擊石詠歌!

祭祀儀式上,帝王向上天貢奉上新鮮的花萼!

貢奉花萼,而不是豬牛羊三牲,這是南方君王的祭品,

海中有供奉的祭品為大蟹,這隻能說華夏大地,地人物博,各地風俗,各不相同!

中原帝王,封禪泰山!

南方君王,祭祀猿翼山!!!

《山海經》是華夏第一史書!

猿翼山這場祭禮大典,早已載入史冊!

二O二O,正月十二日




用戶7518564910296朱


猨翼之山又稱猿翼山,即翼山,位於堂庭山往東三百八十里處,山上有許多怪異的野獸,水中有怪魚,還有許多顏色紅白相間的反鼻蟲,這些蟲子鼻子上長有針刺,大的有一百多斤,山上盛產白玉。怪蛇和怪樹更是不計其數。


Mrcs周


真的有人能吧山海經背下來?


維愛晴天


山海經裡的猿翼山說不能上。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