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失去了東西?”

“是誰失去了東西?”


停留在真實自我裡,你就是知者,什麼都知道。當你快樂的時候,你知道你是快樂的;當你在忍耐時,你知道你在忍耐。這個知道是永久的。你知道是你的頭在痛,但同時你又會說:“我在痛。”這種認定應該要避免。


如果你覺得你受了損失,不妨問問:“是誰失去了東西?”你會發現你還在這兒,並沒有失去你自己,只是失去了曾經擁有的東西,那會大大減少你的痛苦。當你把自己和你擁有的東西混在一起時,請將自己拉出那個困境,將會得到很大的改變。

“是誰失去了東西?”

文字節自沙吉難陀大師講述的《巴坦伽利的瑜伽經》(陳景園 譯本)


以下文字摘引自本書的“講述者序言”:


“巴坦伽利對瑜伽有完整的詮釋,我欣賞其文辭清晰、簡潔、深刻。他優美地呈現出各個支派——從淺顯到最深入、完整且精確的瑜伽學問,它是一部現行的經典,照亮了我們的心靈通道。

《瑜伽經》的內容既緊密又簡潔,一定要慢慢地念,小心地念,並帶入冥想,你可以用“心”來學習一些最重要、最有用的知識……你每看一次,就會吸收得更多,進而幫助你成長。就讓我們慢慢地學習,不管我們知道多少,讓我們練習它,不斷地練習。練習是瑜伽最重要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