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考上北大清華等一流名校的學生,真的是老師教出來的嗎?

教育譚


真是,我兒子現在6歲,小學5年級數學。現在還會一些速算題。那都是我教的,跟幼兒園老師一點關係都沒有


qksjdhuddkk


題主您好!我是一名高中數學老師,孩子讀的是北京大學,我同事的孩子也有清華北大畢業的。您的問題我來答。

那些考上北大清華等一流名校的學生,確確實實,老師功不可沒!但不可否認的是,還真不是老師教出來的!



一、老師是學生考上北大清華等一流名校的主要功臣,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老師教的是知識、是方法技巧,而高考考的是能力,這不是老師能教出來的。

幾年前,我曾有幸聽過一個高考數學命題人作的報告。他非常明確地說,高考數學150分中至少有20分不是你們數學老師能教出來的,因為這20多分考察的就是學生的數學素養,是學生的能力。作為老師,要把精力放在130分上,千萬不要芝麻沒撿到還丟了西瓜。數學如此,其他科目的要求想必也不會有太大的不同。

二、學生自身的能力是考上北大清華等一流名校的最主要的因素。

同一個班的學生,老師都相同,教法一樣,講的內容一樣,做的練習也一樣,有的考上北大清華等一流名校,有的名落孫山,這都說明學生自身的能力是考上北大清華等一流名校的最主要因素。



三、家庭教育是學生考上北大清華等一流名校的重要助力。

且不說家庭教育在學生學習習慣、個性品質的養成上的作用,單在高三學生的心理疏導上就能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同事的兒子是競賽班的學生,由於壓力太大,拒絕去做實驗,拒絕去學校。同事真的是一夜白頭,思前想後,最後請了一個月的假陪兒子旅遊。剛開始,孩子忙著策劃線路、欣賞沿途風景,絕口不提學習的事,他是急在心裡,但絕不表現出來;慢慢地,孩子開始說實驗的困難,自己的擔憂,他只是認真傾聽,鼓勵兒子把心理話都說出來,偶爾提點一下。一天,兒子對他說:“爸爸,我要回學校,我要做實驗”。他只問了一句“想清楚了”。兒子堅定地點了點頭。這時他的心才放下來,而他們已在外面遊玩了二十幾天。最後他兒子因國際奧賽獲獎保送北大。

我想,如果沒有這位父親的陪伴疏導,他兒子別說去北大,能不能正常讀完高中都成問題。

四、同學在學習上的良性競爭有利於學生考上北大清華等一流名校。

同學之間的互相學習、相互探討,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

所以說,學生考上北大清華等一流名校,是學生、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的結果。

不知我的回答您是否滿意。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各抒己見。


一塔湖圖不糊塗



快餐我大佬


學生能夠考入清華北大,確實與老師水平有一定的聯繫,但最重要的,


還是學生個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沒有學生可以光靠老師講課就考到清華北大。


如果題主有幸考入清北這兩所頂尖大學,那麼發現的第一件事就一定是:我當年引以為傲,甚至考到全省前幾名的智商,在清北什麼都不是,


有大把的人比我更聰明,有大把的人比我更努力,但是最多的,是那些比我聰明的學生還比我更努力。

能夠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沒有一個是書呆子,他們必定是及其聰明的,而且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學習習慣,自控能力各個方面都遠遠超出一般的學生。


從我大學畢業到現在,陸陸續續也送出好幾百個學生了,我發現考上985和211大學的學生,自身都是極具靈氣的,知道自己哪裡學的不好,學習的效率是普通學生的數倍。


也有一些學生學的很死,他們上課不停的做筆記,下課拼命做題,可是錯過的知識還是經常出錯,成績一直不見起色。究其原因,還是學習死板,不能融會貫通。這樣的同學即使再努力,我估計只能止步於普通一本大學 。


也有的學生擁有跟學霸“貌似相同,實則不同”的聰明,他們的腦子很活,對於題目經常有自己的思想,但是不到一兩天就把學過的東西拋之腦後,經常利用“小聰明”彎道超車,又不重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導致成績忽高忽低。


考試成績好的能到前三名,考試成績不好的話也能與差生為伍。這樣的學生如果重視基礎,把知識掌握紮實,或許可以擁有衝刺清北的潛力,但是發揮必然不如學霸穩定。

還有的學生夢想很大,我要考清北,我要考人大,我要考復旦,但是自己的知識掌握水平配不上夢想,又不願意承認和改變,這類學生在我看來是最“可憐可恨”的。


我以前就教過這樣一個學生,她從高一開始就認定目標是人大,到處尋找與人大有關的資料。


學習上有很多短板,不沉下心來去補,反而天天讀高考逆襲雞湯,天天給自己打氣,告訴自己一定能做到,看的故事隨著時間的推進,從300天逆襲人大,變成了200天逆襲人大,再變成百日逆襲人大,但是並沒有什麼用。


不靜下心來學習,查漏補缺,琢磨題型,整天自欺欺人,沉迷到別人的逆襲故事中,卻忽略了最根本的學習。

總之,按照我對高中學生的觀察,想要取得一本以上的成績,老師的水平與學生的能力各佔50%。但是想要考到清北:

學生時刻想著學習,沉迷學習是第一位;

腦子靈活,會學,提升的效率高是第二位;

不驕不躁,自控力和抗壓力強,心態穩定是第三位;

優秀的師資力量和教輔資料是第四位。

你對這個問題還有沒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中留言。我是松鼠課堂高老師,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關注和點贊!

高鋒老師


陝西省延安市安塞區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5個孩子有4個考入了清華北大。家主吳治保出身貧寒,初中只上了一年就綴學了,而妻子胡治愛更是沒上過一天學。但夫妻倆卻培養出4個清華北大的學子。


好多人在羨慕之餘,可能也疑惑,這個家庭也太幸運了,在培養教育孩子方面是不是有什麼秘笈?

秘笈我不知道有沒有,但這個家庭出了幾個清華北大的學子 ,特殊性中肯定包含著普遍性、規律性的東西。如果我們把普遍性的規律找到,就可以借鑑了。

現分析如下:

第一、名校名師一定比普通學校老師更容易培養出更多的一流學生

在現代社會,許多人都認為一個孩子能不能成才,主要靠學校教育,靠老師,認為那些考上清華北大等一流名校的學生,大多是重點高中的名師培養出來的。

於是乎,擇名校選名師成為家長為孩子必須做的。不說北上廣這些一線城市,就我所在的這所三四線城市,有所知名小學,每到新學期招生報名,家長可是半夜就爬起來排隊等候了,一點都沒誇張。帶動這所小學的學區房可是飛速上漲。家長認為自家孩子小學、初中、高中都在名校上,那考上一流的高校也不是那麼難了。

確實,名校名師資源豐富,師資力量強大 ,更有利於孩子成才,特別是那些很牛氣的中學,比如北京四中、衡水中學、人大附中,每年有一大批學生考上清華北大。一些省級的重點高中每個學校每年,大概也有十幾或者幾十個考上名校的學生。

而全國大多數普通的高中考上清北的就稀少了,特別是一些縣級高中,兩年能出來個清華學霸就不錯了。像吳治保這個家庭的4個孩子,上的就是縣級高中,能夠考上清北,可以說是振奮全縣人民的大事,為此縣裡還專門拿出30萬獎勵這個家庭。

第二,清華北大的學子來自於重視教育的家庭

從家庭層面講,據統計,清華來自所謂中產階級(父母為大學教授或中學老師、公務員家庭、國企中高層)的孩子非常多,也不乏各種幹部子弟。

這種家庭十分重視對子女的培養教育,其中更不乏當初父母就是以教育改變命運,通過考學獲得了較高的社會地位的,自然對於下一代的學習更為關心。吳治保家庭的4個孩子沒有就讀於名校,他們的成功很大一個因素要歸功於父母的言傳身教,歸功於對教育的重視。

吳治保夫妻倆年輕時因為沒有文化,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他們不想自己的孩子也像自己一樣生活,他們懂得“知識改變命運。”所以他們寧願自己苦點累點,寧願自己缺衣少食,也不能耽誤孩子上學,把辛苦攢下的錢,全部用來給孩子交學費,培養孩子。有些農村孩子的家長,孩子上完初中,就不讓孩子上了,讓孩子出門打工掙錢,多經濟實惠啊!比較下來,吳治保夫妻眼界不知道比他們高出多少。

吳家的幾個孩子也看出了父母為自己的付出不易,也從父母那裡感受到了力量與堅持,父母身上的艱苦奮鬥和持之以恆的堅毅品質,他們也很好地傳承下來。幾個孩子只在學習上你爭我趕,從不與別人比吃比穿,只要有時間他們就幫父母幹農活,做家務。可以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在教育孩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三,考上清華北大的學子離不開自身的努力拼搏

每一個考上清華北大的孩子都有很多優秀的品質,比如,清晰的人生規劃,較強的自控力,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非於常人的拼搏精神等等。

特別是小地方的考生,資源實在太少,好像即使再怎麼努力,也沒有機會上清華北大。但不可否認的是,依然有許多出身“寒門”的學生能夠憑藉“自己的努力”考入名校。

吳治保家庭的4個孩子就是如此,每天早上,五兄妹不必爸爸媽媽督促,父母早早出門做工,他們也摸著黑自覺起床,讀書學習,一點不讓大人操心。

現在的孩子面臨的外界誘惑太多,很容易被吸引,甚至荒廢學業。而成績的提高,是靠孜孜不倦的學習,努力拼搏換來的。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學生如果把精力和時間放在遊戲上,能考取清華北大這樣的一流名校嗎?

結語

考上清華北大等一流名校的學生,確實有許多來自名校名師的培養,但如果我們處在小城市小縣城,上的是普通的高中,我們依然可以依靠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自身的頑強拼搏,實現逆襲,考上夢想中的北大清華。


人魚媽媽


筆者已經從事高中一線教學20多年了,說句實在話,那些能夠考上北大清華等一流名校的學生,還真不是老師教出來的!個人觀感,孩子自身素質佔據了6成,家庭教育水平也要佔據3成以上,老師的功勞有1成就不錯了。筆者之所以這麼說,我的理由有三:

首先、學生的個人素質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在正常情況下,能夠考上清華北大等一流名校的學生,基本上都具備三個方面的特質:

1、學習能力超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其智商和情商的綜合水平,在智力上,這類學生是相當聰明,觀察力和分析力強大,記憶力超好;在情商上,尤其是自我控制能力特別出眾,心理素質比較過硬,對待學習既自覺自律又非常勤奮拼搏。有著這樣的基本素質,即便是完全靠自學,筆者都覺得,他們都有實力高出普通人一等,考取比較理想的大學。

2、學習態度特好。我們常說“態度決定一切”這句話,實際上學霸級學生的學習態度,都是最出色的: 他們熱愛學習,能夠充分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他們學習特別認真,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在他們身上從來看不到懈怠和馬虎;他們學習起來非常專注,注意力非常集中,不會出現開小差和走神的情況;他們還特別能夠持之以恆,從來不會向挫折和困難低頭,甚至愈挫愈勇。

3、學習習慣優秀。擁有優秀學習習慣的孩子總是作息非常規律,他們該進行學習與寫作業的時候,就特別專注,誰也不能打擾他,該休息和玩的時候,也能充分地享受玩耍的快樂,盡情釋放自己的情緒。擁有優秀學習習慣的孩子非常懂得勞逸結合,他們不會去拼時間和拼消耗,而是特別注重學習方式與方法,講究學習效率和效果。



其次、學生的家庭教育狀況,對於其成長成才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考上清華北大等一流名校的學生,基本都有以下家教狀態:

(1)家庭和睦,讓孩子有安全感。父母能夠和睦相處、相敬如賓的家庭,孩子是非常有安全感的,因為父母就是孩子的天和地,父母關係的融洽,就意味著家庭的穩定;實際上孩子對這個方面是非常敏感的,父母如果經常吵吵鬧鬧或者進行冷戰,孩子能夠明顯的感覺到家庭危機,起碼的安全感都沒有,孩子哪還有心思用在學習上呢?所以和睦的家庭,做容易出學霸,孩子能夠考上清華北大等一流名校,也在情理之中。

(2)家風敦厚,讓孩子有幸福感。好的家風是有傳統的,自古以來,我國就有一些特別出名的家風家訓,例如朱子家訓、曾子家訓等,使他們的後代子孫福源綿長;普通家庭同樣可以有良好家風,筆者在小時候,因為撒謊,或者因為欺負弱小,或者不努力讀書,就被老爹痛打過多次,在老爹的家風裡,做人可以沒有本事,但是必須誠實、必須正義、必須努力,否則就是不肖子孫,就必須家法伺候!所以,不論家庭貧富,也不管父母學識水平,只要家風敦厚,孩子就擁有幸福感,就容易有出息!

(3)家教謹嚴,讓孩子有敬畏感。家教即家庭教育,是子女在家庭接受的影響和教育,家長對子女的言傳身教,是一個人一生的初始化教育,對於人有非常顯著的影響作用;家教的本來意義是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家教是個體社會化非常重要的途徑。有家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彬彬有禮、善良勇敢、守法懂規,概括起來就是有敬畏感;有敬畏感的孩子才能安分守己、才能專心致志、才能成為優等生。


再者、學校教育和老師對於那些優秀的孩子來說,僅僅是錦上添花,對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等一流名校的真正作用不足一成。

從學習來講,普通學生所有各科80%以上的知識都是靠學生預習自學,而優秀學生一個比例更大,差不多在95%以上,真正需要依靠老師指點來學會的東西微乎其微。

從考點知識點撥來看,老師的作用也不過是照本宣科,每個學生手裡都有一份詳細的各科考點彙總,裡面都有比較詳細的解讀,優秀學生根本不需要老師來解讀,自己的理解很多時候都超過了老師。

從高考報名指導來說,普通高中老師裡面沒有一個清華北大畢業生,他們所知道的,優秀學生幾乎都可以在網上查到。所以,優秀學生能考上清華北大等一流名校,可以毫不客氣的說跟老師關係真的不大!


結束語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能夠考上清華北大等一流名校的學生,根本就不是老師所能夠教出來的,6分來自於天賦,3分來自於家庭,學校和老師作用能夠佔據1分,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自在人生wub


而教師通過壟斷和出賣知識來賺錢,老師上課不講課,下課辦天價有償補習班。應該堅持教育為學生服務而不是為教師服務的原則。如果教材讓專家特級教師寫得質量很高,通俗易懂且解答非常細緻,讓學生能看懂,同時可以錄製特級教師的上課視頻資料在DVD平板電腦手機裡播放收看,讓全國學生獲得整齊劃一的高水平教育水準,將經典習題集給出具體詳盡的解題過程,習題不求數量多而求質量高,舉一反三,以一比十,做一道題可以達到十道題的效果,小學三年級以前,有父母在家輔導功課,因為今天的父母大多接受過高等教育比教師素質高完全可以輔導孩子,小學三年級以後學生具備了自己看書學習的能力,就不用去學校聽老師講課,在家通過自學就可以完成學業,最終通過高考考研的檢測實現畢業升學。你認為在學生時代學習成績中下游的學生可能成為優秀的教師教書育人傳道授業解惑嗎?今天教師的素質是三流教師教一流學生。老師除了會折騰摧殘折磨學生導致優等生自殺還會幹嘛?很多老師學習成績遠遠不如學生,老師經常向學生請教。實現教育領域的人工智能無人化,使得教育達到無為而治的境界,儘量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使得教育遵循自然規律。


紅星照耀神州


那些考上北大清華等一流名校的學生,真的是老師教出來的嗎?

題主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是中國最頂尖的兩所大學,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絕對是學霸中的學霸,但是那些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真的是老師教出來的嗎?我的觀點是學生能考上清華北大等頂尖高校,老師肯定在其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把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的功勞全都歸功於老師身上這是不對的。

一個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等頂尖高校其實是多方努力的結果。一般來說,個人的因素+老師(學校)的培養能力+家庭因素+其它=孩子所能達到的高度。孩子能考上清華北大,能考上中國乃至整個亞洲最頂尖的高校,這有個人的因素、老師的因素,也有父母的因素,當然還有其它像運氣一類的因素。

一.個人因素

能考上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說實話,其實功勞最大的就是孩子自己。如果孩子自己沒有一點天賦,學習又不努力不自動的話,那麼單憑老師和家長的努力,考上清華北大這樣的一流高校,那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其實不難發現,絕大多數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要麼天賦異稟,要麼學習異常勤奮,更多的是兩者皆有的。

北大博士張宇識在節目《相聲有新人》中就曾透露,按照規定七歲才能上小學,但是他七歲都會解微積分了,而且上學後不是老師教他,而是他教老師,他對老師說:“老師啊,我走了以後(畢業),誰輔導你考研啊?”雖然說這可能是一個調侃、是一個相聲包袱,但是也反映出張宇識在學習上過人的天賦。而他之所以能輕鬆地上北大、取得傑出的成就,與他自身的天賦是分不開的。

說到這裡,我不得不提到我們縣裡的一個學霸。這個學霸畢業於一所很普通很普通的中學,但是中考的時候成績很好,是我們縣裡的第一名,本來可以去市裡最好的重點高中的,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後來沒去成,回到了他初中就讀的那所中學繼續讀高中,那是一所一年都出不來一個重本學生的學校,在我們縣裡基本上排不上號,但是四年後這所學校成了全城的焦點。因為這裡出了一個清華大學的學生,而這個學生就是當年的他,當年的中考狀元。正常來說,他就讀的學校出個一本學生都困難,怎麼會走出一個清華大的學生呢?這還得歸結到個人因素上來,他自己的努力讓培養他的學校光榮了一把。

二.老師(學校)的培養能力

要考上清華北大這樣的一流高校,離不開老師的培養。一般來說,一流的老師更容易教出一流的學生。如果老師自己都是大專、三本畢業的,自己都沒有考重本的能力,怎能奢望教出清華北大的學生?不是說一定不行,但是很難,而且即使學生考上清華北大了,可能最主要的是他自己的努力,而不是老師的努力。畢竟打鐵還需自身硬。這就是為什麼重點中學基本都招聘重點大學的畢業生當老師的原因之一。像深圳中學這樣的超級中學還有不少老師就是清華北大畢業出來的。

另外,重點中學特別是超級中學,其經過多年的發展、研究,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穩定的高分考生培養模式,把孩子送到裡面去,更容易考上重點大學,甚至考上重點大學中的重點大學清華、北大。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學生擠破頭也要考進人大附中、衡水中學等這些超級中學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家庭的因素

俗話說得好,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的氛圍、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究竟能取得多高的成就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否重視孩子的教育、知識水平的高低、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等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孩子的未來,是孩子上什麼樣的大學的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

曾經某北大學生在演講中講了一句“寒門再難出貴子”引起了軒然大坡,其實她說得對,因為貧苦家庭很難為孩子提供好的發展條件,很多家庭甚至連教育都不重視,認為讀書不重要。這樣的家庭怎能奢望培養出高知分子?怎麼可能出“貴子”?不能說每個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的家庭都富有,但是他們的家庭的氛圍一般是和諧的,父母一般是很重視孩子的教育的。

其它

除了個人、學校、家庭的因素外,還有一些其它的因素也會影響學生能否考上清華北大這樣的一流名校,比如運氣。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即使你多努力如果沒有一點點運氣,也是沒有用的。今年就有不少通過撿漏的方式進入名校的學生,他們能進入名校除了自身的成績並不差之外,還包含著很多運氣的成分。同理,考清華北大也不是說光努力就可以的,還要有運氣。當然運氣是可以通過努力來獲取的,畢竟天道酬勤,越努力,越幸運。

所以,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等一流高校,不僅僅是老師的功勞,不是僅僅靠老師教就可以考上的。學生能上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實質上是學生、老師、父母等多方努力的結果。

個人觀點,歡迎互動,謝謝~


教育最前鋒


很巧,周圍就有幾個清華北大畢業的傢伙或者是有考進清華北大的孩子的家長。總結下來是如下:

首先考上清華北大絕對不是靠努力靠勤奮能夠實現的,考上這些學校子無一例外都是非常聰明的。就說這些人本身就是天資過人。很多人確實通過老師的教育可以考上比較好的大學,但是很難只通過老師教育能夠考上清華北大的,因為考上這兩所大學這批人本身就有這個實力的。

其次,家庭教育遠遠勝過學校教育,特別是小學初中階段。我們都知道沒有所謂的空中樓閣,基礎都是一步步打下來的。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時候都有長期的合理科學的規劃而且堅定不移的去執行。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對孩子父母的知識,見識和執行力都是一個很高的要求。很多時候孩子教育靠的不是孩子本身而是父母,特別是在孩子年齡比較幼小的時候。現在小學中學課外輔導機構琳琅滿目遍地都是,當中不乏有優秀的一些教育機構。這些口碑很好的教育機構裡面的老師是通過市場檢驗的,一般情況下要遠勝於學校的老師,正所謂不是猛龍不過江,不行的話怎麼能夠得到市場的認可呢?那是讓家長真金實銀要畫出去的。不行的話或許可以忽悠一時,但你忽悠不了一世,沒幾次機構就倒掉了。所以外面好的機構的老師教的確實比較好。

如此下來,一些孩子在初中甚至在小學的時候已經學到了高中階段的知識。基礎非常紮實,其實到了高中階段時候,他們只要進去做做考卷鞏固一下就可以了,根本用不著老師多的盡力去輔導。所以到了好的高中,老師其實對基礎講解不是很深,因為他面對的都是整個地區最優秀的學生,這些學生早就把知識掌握得滾瓜爛熟了。這個時候這些最優秀的高中的老師,只要用自己的知識同時展開他們最拿手的猜題技術,就可以把這些學生助力一把推進清華北大。

所以綜上所述,我覺得最關鍵的是學生自己和學生的家長,但是不能說好的高中老師沒有作用,只是他們的作用絕對沒有你想的那麼大。


shengkay


學生的天賦加上老師的教育相結合。

現在的家長不承認天賦,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差,不承認自己的孩子智商低,推在孩子貪玩上。事實並非如此,人們常常講,要有鴻鵠之志,燕雀即使有鴻鵠之志又能如何?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即要是高智商的學生,還要由優秀的教師來教,缺一不可。老師與學生就象園丁與花朵,美麗的花朵能不能盛開,開的效果如何,與園丁的培育技藝有關,優秀的園丁可以使花朵開得更美麗。但是如果優秀的種子,沒有花朵的基因,再好的園丁也無法使野草開出美麗的花朵。

自古以來,“有考上狀元的學生,沒有考上狀元的老師”,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

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家,可以說他的教書育人水平應該是無人能比的,他的學生成才率也不是百分之百,百分之二多點,而大多數老師教一輩子書也培養不出一個賢人,教出狀元學生的了了無幾,這說明,老師很重要,學生的天賦更重要。我們常講,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老師與學生,就象園丁與花朵,一棵雜草在哪個園丁手裡也培養不成牡丹的樣子,開出牡丹那樣美麗的花朵,而一朵牡丹花,如果在一個技術不好的園丁手中,也許會死掉。

因此,學生學習成績和老師教學水平是相符相承的,缺一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