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蔬菜公司的“危”與“機”

一個蔬菜公司的“危”與“機”

農民正在採摘娃娃菜

一个蔬菜公司的“危”与“机”

工人對菜品進行入庫分揀

一場疫情,價值數百萬元的春節訂單全部取消。對汪智青和他所在的公司來講,他們專注的鄉廚蔬菜配送業務,隨著禁辦群體性聚餐活動通知的發佈,這個春節他們的收入幾乎降到了冰點。

不過,在經歷危機考驗的同時,一個新業務——社區“無接觸配送”,被提了出來。“老百姓總是要吃菜的,而我們本就是做配送的,沒有中間環節,價格親民有優勢,且直接送到小區,老百姓不用出門就能買到菜,這既是保供也正符合‘不聚會、少出門’的防疫要求。”

於是,一款手機下單送菜上門的小程序上線了,且快速迎來了客戶。而“直供社區”,這在未來將成為他們的又一新業務增長點。

疫情之下,“危”“機”並存,蔬菜配送業務在這個特殊時期迎來了新契機。

一個蔬菜公司的“危”與“機”

數百萬元春節訂單被取消

汪智青是四川康源農產品有限公司供應鏈負責人,同時也是這家鄉廚業務子公司的主要負責人。他介紹,春節本就是宴席的高峰時段,僅春節7天,平均每天有80個訂單,每個訂單有30桌,每一桌的蔬菜配送價格在300元左右,這對公司來講非常可觀。

不過,疫情爆發,隨著四川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的啟動,以及禁辦群體性聚餐活動緊急通知的發佈,此前提早定下的鄉廚訂單被全部取消或延期,涉及的訂單金額達數百萬元,本應該是最繁忙的春節,卻冷清到了極點。

“這還僅僅是彭州這一個供應點,這樣的供應點我們在彭州還有2個。算下來,單單是春節的7天假日,營業損失很大。”四川康源農產品有限公司(下稱“康源公司”)董事長付德彬說。

付德彬介紹,公司的主要業務除了要給成都一些政府部門、學校、醫院等供應食材外,另一個主要業務則是針對鄉村壩壩宴的鄉廚食材供應。他介紹,作為成都鄉廚協會的負責人,手中的鄉廚資源之眾,“春節前後的一個月可以說是一年中最最火爆的時候,尤其是春節期間,單鄉廚這一業務在這一個月的利潤就佔了全年利潤的不少份額。但疫情一來,不僅僅是利潤沒有了,還處於虧損的狀態。”

在記者近日的探訪中,位於彭州的這個供應倉庫內,顯得尤為冷清,大門長時間處於關閉狀態,往來的運送車輛也幾乎全部停了下來。“最該繁忙的時間,卻突然冷了下來,工人們也只能回家休息。”付德彬直言:“不得不說,這的確是公司面臨的一次危機考驗。”

“無接觸配送”直供社區

疫情嚴峻,受影響的不僅僅是企業。付德彬介紹,康源公司的大量合作伙伴來自基層的的蔬菜合作社,據他了解,一些蔬菜合作社的蔬菜銷售,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下滑甚至滯銷跡象。而另一方面,城市居民蔬菜的保障供應又是一項特別重要的工作。

“我們就在想,既然宴席不辦了,鄉廚業務停下之後,是否可以有一項新的業務,既能為城市蔬菜保障供應,又能減少公司損失,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到合作社的蔬菜銷售呢。”付德彬說。

於是,電商公司在大年初四緊急成立起來。當天,付德彬緊急召集起了公司各業務板塊的主要負責人,組建團隊,找到公司科技部門,給技術人員下了死命令,“要快速的拿出方案,想出辦法”。蔬菜直送社區的想法被提出來,並快速開發出了一款送菜小程序。

“市民能夠通過微信直接註冊登錄小程序,在頁面完成下單,我們在收到訂單後,再快速聯繫合作社進行採購,然後根據訂單送到客戶手中。”付德彬介紹。同時,再由專人進行線下地推,深入到社區小區進行宣傳。

這項工作的主要訂單配送由汪智青所管理的鄉廚子公司來進行。“我們通過與社區的聯繫合作,進入到小區,並在物業的幫助下,在小區門口設立起了一個專門的區域,市民在每天晚上8點前下單,第二天上午九十點就能拿到菜,居民不用再走出小區去市場買菜。”

“這其實也與防疫工作要求的‘不聚會,少出門’是相契合的,讓市民在家下單,在小區門口就能拿到菜,正是一種無接觸配送服務。”汪智青介紹。

付德彬介紹,從組建團隊,到人員分工,再到上線,僅用了三天時間。之後則在小程序內部填充商品,一開始是蔬菜套餐,後續逐步進行了單品的完善。

經過前期一系列各環節各項工作的統籌準備後,4天前,社區直送正式進行。

一顆娃娃菜17小時的旅程

2月7日17時-2月8日凌晨:

採摘

2月7日,陰。當天17時,彭州市濛陽街道彩林村10組。何友仙和她的4個摘菜工友正彎腰忙個不停:採摘、封膜、裝筐……

“這一片有300畝,主要栽種的是娃娃菜、萵筍、香菇和蒜苗。”工頭豐碑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銷售經理楊建介紹,合作社類似大小的蔬菜基地還有多個,他們的蔬菜除了主供成都外,還會銷往外省。

何友仙和她的工友們已經工作了8個小時,他們需要根據合作社提供的客戶訂單進行採摘,有時甚至需要熬到凌晨。何友仙採摘的這批娃娃菜中,即有一部分康源公司的蔬菜。17個小時後,這些娃娃菜將抵達50公里外成都的多個小區。

在摘菜的同時,汪智青與車隊師傅一道從彭州城區邊緣的倉庫出發了,穿過田間的小道,將車停在了何友仙摘菜地的一角。

2月8日凌晨3時-凌晨5時:

入庫分揀

所有訂單的菜品裝車完畢後,大約在凌晨3時左右運抵倉庫。工作人員需經過幾道消毒防護工作,進入倉庫內部,並在卸貨區將菜品一一卸下,計算重量,並進行初步的去皮分揀。

凌晨4時30分,田洪宇和他的團隊需要在半小時內從附近的駐地抵達倉庫。“首先是對所有菜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封膜,然後再按照訂單根據各個單品蔬菜的重量進行配單分揀,再裝袋打包,標註好每一單的收貨人及地址。”

7日的訂單是上線幾天來,數量最多的一天,共涉及5個小區近60單,“除了不同種類的蔬菜,還有水果和鮮肉。與蔬菜不同,後者還需要在凌晨四五點的時候去濛陽市場現購。”田洪宇介紹。

2月8日早8時-11時:

配送

2月8日早8時,裝車完畢後,開始向成都出發。他們的目的地主要集中在成都錦江區的5個小區。

配送車先後到達了錦江春天小區、綠島筑後,上午10時,來到了中港悅蓉府。地推工作人員胡剛穿好工作服,戴好手套,與師傅一道將菜卸下。“這裡的數量是最多的,有10來單的樣子。”

蔬菜一一放上了小區大門內存的兩張長桌上。送菜車繼續前行去往下一個點。

而後,胡剛開始根據訂單與各個訂菜的住戶進行聯繫:“你的菜到了,請到門口領取。”

一個未來新的常態業務

2月7日的訂單顯示,訂菜客戶主要來自6個小區:錦江春天、綠島築、中港悅蓉府、中港央湖名邸、陽光365、卓錦城。大部分集中在錦江區。而目前,這一數字還在上升之中。

“正式開始的第一天,只有1個小區,第二天3個,第三天6個,第四天12個,幾乎倍數增加,訂單量也在逐步增加。”付德彬對這一業務很是滿意,“就目前來看,從運營成本來講,這一業務暫時是處於虧損的狀態,隨著推廣的跟進,小區還會越來越多,我對未來是有信心的。”

付德彬介紹,未來這一社區直達業務將逐步成為常態化的配送業務。“在這個特殊的時間點,上線這樣的業務,是能夠培養用戶的消費習慣的,目前,我們還在聯繫更多的合作社,讓合作社得到實惠,居民也能獲得平價的新鮮蔬菜。”

汪智青向記者展示了小程序的菜品價格表,其菜價與春節期間的菜市價格相比差距並不大,而與其他一些電商送貨到家平臺的價格相比,則要便宜不少。

“我們直接根據市民的訂單去合作社田間採購,然後直接分揀配送,品質新鮮,沒有中間環節,因此在成本上則要比目前市面上一些網絡配送平臺價格要便宜不少,能夠讓市民在疫情期間,不用出門同樣享受到相對平價的新鮮蔬菜。”付德彬介紹。

由此來看,疫情之前,在鄉廚業務遭受重創的情況下,這一社區直送業務或許正在讓這家蔬菜公司擁有新的盈利增長點。“危機和機遇是並存的。”付德彬表示,“這其實與公司從田間到廚房的理念是相通的。”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杜玉全 攝影記者 張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