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倆都是討好型人格,日子會怎麼樣?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我感覺不論那種性格,最為重要的還是是否真的互愛,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替對方多想一點。

每個人的性格都是大不相同的,在生活中碰到相似的應該會很開心吧,結為夫妻更為難得。雙方心裡所想都有所知道,生活中有所默契也讓人心生暖意。

都為討好型人格在外面應該活的很累吧,回到家後夫妻兩人都互相瞭解,反而放下那種討好的心態。做些簡簡單單的小事,不為他人而為自己為陪伴自己的人,不用擔心他人所想,心裡倒也舒坦許多,也能放下一天的疲憊,好好享受屬於自己的生活。

既然結為夫妻,就說明兩人情投意合,在剩下的日子裡,就要互相擔待,不論對方性格怎樣,既然是自己選擇的就要認真負責,雙方都替對方想些,日子也就和和美美了!





七旻


心理學家薩提亞曾提出一種生存姿態,叫做“討好型生存姿態”。

討好是一種以犧牲自我價值,否定自尊的方式來滿足別人的生存姿態。

即使討好者內心並不快樂,但他們仍在這種姿態中無法自拔。

當別人流露出一點點痛苦的時候就把自己奉獻給對方。

而且常常為錯誤和衝突主動承擔責任,即使責任確實不在他們。

武志紅說:我們擁有討好型人格,是因為怕被拋棄。

因為沒有安全感而習慣性地活在別人的情緒裡。

想太多讓自己難受,偏執地用他人的情緒來慢性折磨自己。

席慕容關於“討好型人格”有一段深刻的表達:

在一回首間,才忽然發現,原來,我一生的種種努力,不過只為了要使周遭的人都對我滿意而已。

為了要博得他人的稱許與微笑,我戰戰兢兢地將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

走到中途,才忽然發現,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條不能回頭的路。

如何戒掉討好型心理?這裡有3個小建議。

①樹立邊界意識。

討好型人格的人需要與周邊的人和事物保持一定的距離。

將自己從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放逐”出來,設立邊界。

這並不是自私的表現,而是體現了個體的獨立性,任何一種關係之間都有著相對的獨立性。

②學會拒絕。

討好型人格的人,在面對別人的要求時,一般不會拒絕。

因為害怕別人會對他們產生不好的評價或者不滿。

就像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裡說的:

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

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

拒絕是一種權利,不想做的事可以拒絕,做不到的事也不必勉強自己。

③關注自我。

把自己放在第一位,關注自己的真實感受。

自愛是向內求,把目光投向自己,自己讓自己幸福快樂。

不必為了他人的看法而擔憂,只有清晰勇敢地表達自己,才會變得更自由。

04

蔣方舟在奇葩大會上,說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話:

每個人都有他獨特的價值,在實現這個價值的過程中,他有可能是張牙舞爪的,也有可能顯得很笨拙。

但是如果你放棄了追求個人的獨特價值,去建造一個被人喜歡的人設的話,那其實是冒了非常大的風險。

你吸引來的人,也不是你真正欣賞的人,真正能夠欣賞到你的人,永遠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你故作謙卑和故作討喜的樣子。

我想到了最近熱播韓劇《迷霧》中的女主。

她從來不怕正面衝突,就是這樣一個戰鬥力爆表,任性到極點的女人,卻得到了同僚的敬重,丈夫的愛慕,上司的賞識。

不禁要問:憑什麼?

因為她表達的是真實的自己,所以也會吸引真正欣賞她的人。

所以,千萬別讓自己活在別人的情緒中,只有先溫暖自己,才能夠擁抱他人。

勇敢做自己就好。




夏一生愛寫作


【諮詢師卉清觀點】:首先要說說討好型人格的特徵:


1 不敢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不懂得拒絕,永遠報喜不報憂。一是害怕別人孤立自己,二是害怕別人瞧不起自己。擔心不被他人接納,所以總是把自己真實的想法藏在心裡。


2出現問題總是會不分青紅皂白地主動道歉,主動迎合他人,奢望與任何人都維持良好關係。


3 不懂拒絕,表現出自己沒有需求,也不敢表白自己的需求,害怕被人拒絕後難堪,總是遷就別人。


5 沒有自己的原則,常常以他人的需求與意志為轉移,著重的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


如果夫妻倆都是這種討好型人格的話,日子也能過,但會非常累心。一旦遇到什麼特殊事情的話,離婚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彼此沒有安全感的兩個人都需要各自去尋找安全感。


我是諮詢師卉清,如果你有婚戀諮詢,兩性情感,親子教育等相關諮詢,請關注我。


卉清諮詢


討好型人格的五大特徵你有嗎?

討好型人格在我們生活中非常普遍,無論是有成就的人士還是沒有成就的人士,都會有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對我們最大的影響是無法完全接納真實的自己,影響我們人格自我獨立,什麼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具有什麼特徵呢?

01

害怕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

討好型人格第一個特徵是非常害怕說出自己內心真實想法。

由於覺得自己弱勢,一旦說出自己的想法就會感覺會被孤立,擔心不被他人接納,更害怕他人的攻擊,所以他們總是把自己真實想法藏在心裡,而不是完全大膽勇敢的表露出來。

02

喜歡主動道歉

討好型人格第二大特徵是喜歡道歉,例如在和朋友相處以及工作中,TA永遠是那個喜歡道歉的人。

即便是TA內心是非常厭煩的,很想對對方說,我真的很煩,但是TA沒有勇氣說出來。

TA非常害怕產生衝突,所以她希望用道歉快點結束衝突,這是TA們處理事情的主要方式。

03

會迎合他人

討好型人格第三個方面特點則是喜歡迎合他人,在社交交往中,TA們對待別人的觀點經常會說,你說得很對,這種迎合來自他們內心的膽怯,總是覺得別人比自己要厲害,所以會把自己降得很低。

TA們總是擔心別人不高興,但是卻忘記了自我的情緒,自我聲音是什麼。所以她們活得小心翼翼,而不是自信滿滿,TA們在人群中總是顯得很不自在。

04

不懂得拒絕

討好型人格第四個方面特點則是不懂得拒絕,討好型人格因為十分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評價,他們會把別人的評價放在首要位置。

TA們害怕拒絕,其實也是因為擔心一旦拒絕他人,他人就會十分厭惡TA們,而不拒絕,則是TA們假裝維持良好的關係,這可以減少TA們內心的內疚與負罪情緒,但是無形中擔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更讓自己活得很累。

05

沒有原則和底線

第五個特徵是沒有原則和底線,因為在人際交往中,討好型人總是忽略了自己,TA們希望和她人保持和諧的關係,所以在交往中,有時會變得沒有原則和底線,一味討好他人,在這種相處模式中,反而無法贏得她人尊重。

總得來說,討好型人格最大的特點就是掩藏自己情緒,非常害怕起衝突,所以TA們會壓抑自我的需求。而要糾正討好型人格,最好的方式就是真實的面對自己,找到一個可以信任的關係,彼此內心非常坦誠的說出自己想法,你會發現你離真實更近一步,而真實也不會損害你的形象,你就逐步從討好型人格中走出。

總是討好別人,會導致什麼後果?

01不敢表現自己的實力

討好型人格害怕發揮失常的人會對自己產生負面情緒,如難過、羨慕或敵對,因而經常“留一手”,不敢表露自己,後果就是,有機會都輪不到自己。

02 承受更多的壓力

一個不懂說“不”的討好型人格,最容易順從別人的話。

舉個例子,在酒桌上,明明很清楚不能喝太多酒,卻對別人敬的酒來之不拒,最後難受的也還是自己。

討好型人格可以戒掉嗎?可以,但是很難。

討好型人格是一種認知上的缺陷:因為看不見自身的優點,又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

討好型人格是從小養成的,從小時候試著讓父母滿意,長大後就變成了讓別人對自己做的事情滿意,如此才能獲取一點安全感。別人的評價變得越來越重要,自身的價值越來越模糊不清。

想要改掉這樣的習慣,或者說,淡然面對別人的評價,明顯是不容易的。

但是再不容易,也應該做出努力,萬一成功了呢?


鍾蘭雨萱




話評良心說


討好型人格,是一種含有強烈的自我犧牲成分在內,從而導致人際關係中的種種衝突,同時自己也深感痛苦的障礙。

你很容易在人群中發現他們:

他們幾乎不拒絕別人的要求,委屈了自己,也要成全別人;他們害怕做決定,常常讓別人做決定;他們努力去營造一種溫馨和諧的關係;他們是好員工、好孩子、好妻子。當你仔細瞭解會發現,每一個“討好者”,往往曾經是個脆弱的小孩:“小時候,爸爸媽媽很少關心我,只有我考試成績好了,他們才願意給我更多的愛

我學會察言觀色,學會主動聽話做家務,我害怕因為自己的不夠好,爸媽就不要我了;長大後,你們喜歡什麼樣的我,我就變成什麼樣的我,我害怕別人討厭我。要是誰對我好一點,我就會掏心掏肺……“討好者有一個很獨特的優點:他們心思細膩,對於別人情緒和感受有著極高的洞察力。但在無私奉獻的同時,討好者又是壓抑和憤怒的:

“我必須要不斷付出,別人才會愛我,我不配說出自己的需要,我為你做了那麼多,為什麼你就不照顧一下我?”

壓抑和憤怒的背後,他們是恐懼和哀傷的:

“我不值得被愛,我很弱小,我不重要,我隨時可能被拋棄。”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的主角——松子,小時候努力要成為父親心中的好女兒,可父親偏愛的是體弱多病的妹妹。松子成年後談了好幾個男友:街頭混混、有婦之夫等等,即使被男友毆打、被要求當妓女賺錢、吸毒,一次次被玩弄、背叛、拋棄,她依然在每次受傷後投入下一段感情。電影最感人的她的那句臺詞:“就算被打,也比孤獨一人好!”松子就在“渴望愛——討好——被傷害——繼續討好”的模式中度過她的人生。

討好者,該如何改變自己的行為呢?

1.覺醒&隨時覺察自己

意識到這是自己獲取關注的方式,並嘗試主動去改變這種關係模式,而不是要求伴侶、孩子、別人去改變。你要相信,真正被你吸引的人,他們欣賞的是你自信而精彩的樣子,而不是謙卑和討喜的模樣。當遇到類似討好的情景時,保持覺察當下情緒的能力,從而換一種行為方式和別人相處。

2. 不是你“犧牲”了才值得被愛

你無需通過討好來獲得愛,因為你天生就值得被愛。你可以有懶惰、有自私,也可以有被討厭的時候,但愛你的人不會因為你的缺點而離開你,你也無需像“聖母”一般照料和關懷他人。

3. 純粹地去愛別人

討好型的人當把自己搞得很累的時候,內心是有很多委屈的。這時候他為了更好地跟對方連接,就會把他人也搞得委屈。

純粹地愛別人,首先你是自愛的。你是一杯滿滿的流動的水,溢出來的部分流動給別人,而不是拼命從被人那裡索取水源;你的付出是無條件的,而不是一種約束自己的道德標準。

回到文章開頭談到那對夫妻的例子,假如換一種方式:

丈夫忙著處理緊急工作;

妻子把煮好的面放在丈夫旁邊,然後在一旁安靜看書;

丈夫處理好工作後,開始享用妻子煮的那碗麵,覺得無比幸福;

兩人開始暢聊今天的經歷和思考……

你發現沒有?純粹地愛對方,就是當我照顧你的時候,我僅僅是出於對你的愛,哪怕你沒能及時給予我反饋;我能理解你,允許你也有疏忽的時候;在照顧你的同時,我把自己也照顧好了。

4. 懂得拒絕別人

討好者幾乎對所有的要求都覺得不得不答應,哪怕是自己極度不情願的事情。但你要明白——拒絕是每個人都擁有的權利。

當你不情願去滿足別人的要求的時候,你可以直接告訴對方“不”,而不用絞盡腦汁尋找拒絕的理由。每個人都有一個心理的邊界,這個邊界保證了個體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人存在,擁有他獨立的生活、思想和情感。所以你的感受比任何人的需求都更重要。不越界,是對自我的保護,也是對他人的尊重,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允許彼此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這樣的關係才能舒舒服服的。




鉛墨芳華


夫妻是討好型怎麼我不知道也沒去遇到過,可是如果你現實生活中一起合作工作的朋友是討好型人我就知道且要吐槽!

討好型我理解為不願意得罪人害怕得罪人,處處小心翼翼,別人的心情隨時左右到你,對別人永遠是笑臉,即使對方是不喜歡的人也怕得罪.這是我的理解的,不知道你們是不是這麼認為?

這種人如果你和她是普通同事朋友同學那真的是你的“”福氣”,因為她怕得罪人啊,你叫她幫你幹什麼她都會幫,而且她怕得罪人,即使你拿她作表面化把她的工作成果當做是你做的,她也不會當面說個不字,屬於給別人作了墊腳石也只能忍氣吞聲還不能發作,第二天還得笑臉迎人繼續與別人友好相處!這樣的討好型對於有心眼的人來說簡直助長了別人的歪門邪道.

而對於與她一起合作的人來說簡直就是噩夢!她的無下限忍讓還給自己營銷苦情戲女的光環會讓你完全受不了,你告訴她別人是在利用她,她說別人不容易我受點委屈沒什麼!你明明可以雷厲風行去解決一些事情,她說不要別人也有生活舉個例子,我的一個合作同事,責任是我擔主要的,她是次要的,有一天我們的一個同事把貨物的等級搞錯了,每次我們兩個提醒他如何區分品質優劣如何發貨那個同事都沒放心上,說了很多次可是第二天又弄錯連續幾次我也擔心如果真發給客戶了我肯定要捱罵的,我便告知我的直系領導說這個同事工作是認真的可能我的講解方式有問題他理解不到位以至於現在還沒上手希望他回到他原有工作崗在換其他人。結果我把這個事情告訴我的合作同事她竟然要哭了說這樣對別人不好,得罪他。天啊我當時就崩潰了。諸如此類的時很多。直到一次她一直小心翼翼對的舍友把公司有損失的事推她頭上,可能影響升職她才跑我這哭泣,說以後會遠離這種人可是呵呵……怕的得罪人這種不到半個月又復發了又躲廁所哭…我真的很恨鐵不成鋼。唉…總而言之如果你們只是普通關係那這種討好性格會讓你們相處愉快,如果你們有合作關係且是一致對外那種,如果你有條件請儘快遠離,不然會讓你走很多彎路。我只恨自己無能了現在沒有權利決定一個人的去留


四夕lluo


就像我們家,一樣,搶著做飯,搶著打掃衛生,搶著吃剩飯啊……

最後誰都不讓誰,僵持不下,日子過得老不和諧了@



戶外小棲鹿


這樣,肯定不好!要想改變討好型人格,其實最根本的就是要有自己的原則,需要了解自我的界限與底線。我們才能建立清晰的自我,也不會被他人的友情所脅迫。

沒有是非觀念的友誼其實註定是脆弱的,只有界限清楚的友誼,我們才能真正交到同頻高質量的朋友。

我們要找到自己的自尊:學會拒絕

以前考試的時候,總有人想抄我卷子,雖然我不想,但也不好意思拒絕,最終又一次在作弊過程中被老師捉到,被教育批評。

後來我知道這是討好型人格在作祟。現在的我早知道,我們要想告別討好型人格,必須學會做的第二件事則是學會拒絕別人。

不該我做的工作,一定會拒絕同事的請求,不能完成的拜託,一定會拒絕,不合理的要求也一定會拒絕,總之,在學會拒絕以前,我的工作簡直苦不堪言,做得多被表揚的少,我幹了什麼領導也看不見,但自從開始拒絕別人,生活開始變得輕鬆美妙,所以“討好型人格”的你,一定要學會拒絕!

而且要回歸自己:學會自信從心理學角度上來說,討好型人格的根本是低自尊在作祟。如果我們想要改變低自尊,唯一的方法就是變得自信。自信,是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撐。

一個人一旦有了自信,無論是從精神面貌還是做事的底氣都會得到大力的加強。自信能讓你擁有魔力,讓自己的潛能發揮得更好。

蕭伯納有說過,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雖然我們生而普通,但誰又說過普通人的人生就註定無味呢?一旦你的人生變得自信而又堅定,你會發現生活中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努力,值得我們去追尋的美好瞬間。

“討好型”人格往往而言活得很委屈,他們大多數沒有在充滿愛的環境下長大,他們的世界裡認為只有不斷的迎合才能讓別人喜歡自己,只有不斷的適應他人才能更好的生活。

其實,不是這樣的,討好型人格,最根本就是迴歸自己,要知道,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只有你找到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你自然而然會過得精彩,別人才能尊重你。


陸先生命理


最近一直在家悶著,出不了門,看看書追追劇,今天忽然想起一個問題:生物進化成了不同物種之後,便有了生殖隔離。如果把時間縮短,以人的一生來看,從出生到成年,不同的成長經歷造成了不同的性格特徵。強勢一些的,可能會有較強的競爭意識,能佔為己有也不會有心理負擔,討好型的人小時候向同桌借塊橡皮都不敢,大了以後處處謹小慎微,不惜損傷自己的利益也要求個和美氛圍。長此以往,生活中處處受著隱形的委屈,明明渴望愛付出愛,卻不敢不能接受愛。如果結伴一生的人,不能共情,體諒不了你的日常心思,真是可怕又難捱的一生。痛苦源於不同的人格,算不算是把人從精神上“生殖隔離”了?

所以我就想,如果在一起的兩個人都是是討好型人格,能共情,互體諒,不會從精神上侵佔對方邊界,生活會不會很美好?

還是說是另一種景象,兩人離奇地客氣,相敬如賓,依然得不到內心平和?

剛剛還看了電影《芳華》,看最後劉鋒和何小萍在一起了,心裡覺得真踏實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