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3人整村隔離 金東“隔離村”的難忘14天

1153人整村隔離 金東“隔離村”的難忘14天

會議室裡有一張床是由長桌子拼起來的。

凝重的氛圍逐漸被更多的自信和笑容代替。

2月9日上午,金華市金東區澧浦鎮方山村整村s解除隔離,戴著口罩依然難掩激動的村民,舉起“我們解除隔離啦”的牌子,慶祝隔離解除。

因有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病例(後確診),1月27日開始,方山村整村隔離14天——全村留守1153人,不能外出,外人也不能進。

14天隔離期裡,方山村這個封閉的“小社會”,歷經“生老病死”“悲歡離合”,這裡既有孩子降生,也有老人辭世,這14天裡,發生了太多故事,有的感人至深,有的發人深省,還有的值得你我致敬。

隔離

1153人,14天

去方山村要經過3道卡口,澧浦鎮鎮口1道、村口卡口2道,經過嚴格的體溫測量和登記,確認做好防護措施後,記者被允許下車步行進村。

村口的卡口邊,有一頂帳篷和一座移動板房,都是隔離後專門運來的。

簡單的帳篷,是第一道防護,這裡值守的是“外來”的黨員幹部。移動板房則歸本地村民值守人員使用,這裡用竹子和木頭做了第二道隔離。兩道卡口距離村莊還有近1公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樣設置一是為了安全,二也是一定程度上擴大隔離範圍,這樣能把村口的一些菜地囊括進去,方便村民下地幹活或者摘菜,保障生活。

方山村位於金衢盆地的邊緣,村後,是起伏的低坡和丘陵地,地形相對複雜,但交通依舊“四通八達”,僅入村道路就有3條。隔離期間,3個路口的設卡牽扯了大家很大的精力,以每個卡口每3小時換3個人計算,一天24小時8班倒,僅此就要72人看護。“澧浦鎮黨委、政府近一半的黨員幹部分配在了方山村。”澧浦鎮黨委書記戴向陽說。

1月27日開始,方山村開始整村隔離,澧浦鎮對方山村3個出入口進行封閉,由聯村幹部及鎮幹部24小時值守。追蹤患者的軌跡、排查密切接觸者、消毒……很快,6戶重點戶被篩選出來,他們是密切接觸者。此外,還有一戶是湖北返鄉人員,總計7戶14人,被要求執行更嚴格的限制措施。普通村民不能出村,但這7戶14人,不能出戶。

但政府快速的決定,並沒有得到村民完全的理解,甚至還有不安與恐慌。當地鎮政府、派出所、疾控中心等單位第一時間出動,做好村民的解釋工作。澧浦鎮黨委書記戴向陽當場向村民承諾:疫情不解除,幹部駐村不撤除。包括他自己和鎮長,每晚必有一人睡在村裡。戴向陽說到做到,14天隔離期間,他在村裡住了7個晚上,澧浦鎮鎮長盧磊也住了7個晚上。

此外,包括聯村幹部朱金鵬、陳建鋒,網格員孫建成、於文偉,還有鎮幹部方宏芳,5人把“家”安在了村中,24小時駐村守護。

守村

不辭辛勞全心付出

現年59歲的村支書潘洪華是2014年回村競聘成為村支書的,今年是他的第二屆任期。在回村之前,潘洪華是金華糧食系統的一名公務員,以前每天早上,潘洪華8時左右到村裡,下午5時左右再開車返回金華。但除夕之後,潘洪華再沒有回過金華,也沒洗過澡。

同樣10多天沒有洗澡的還有年輕的金東區澧浦鎮紀委工作人員、駐村幹部朱金鵬。這位1992年出生的小夥子春節假期就沒好好休息過:除夕夜晚飯是在鎮裡食堂吃的,初一在傅村鎮,初三隔離以後,朱金鵬就住到了村裡,再沒出去過。

現今,村裡1000多人大都熟悉了這位穿著藍大褂、臉色黝黑的“小朱”。方山村裡沒有農家樂,鎮裡搬了4張小床到村裡,安置在村文化禮堂,5位駐村鎮幹部,每晚就睡在村文化禮堂的大會議室裡。床不夠用,大家把會議室裡的長桌子拼一拼,組合成了第五張“床”,湊合睡一下。

睡在會議室,雖然條件差點,總歸還是溫暖的,但在村卡口執勤,就沒那麼舒服了,甚至想上個廁所都不方便。“我們女同志不敢喝水。”澧浦鎮黨委委員、鎮紀委書記林映紅告訴我。夜晚,村外的氣溫時常降到零度以下,冷得受不了。於是,澧浦鎮黨員幹部中的男同胞站了出來,大家把白天時間排給女同志,夜裡則男同志頂上。

村裡的黨員中,有一位女同志因隔離時恰好人不在村中,“幸運”逃過被隔離的命運,卻成了村裡跑腿最多的一個人。方山村黨支部委員池鑑在這14天裡,幾乎每天至少要往返兩趟在澧浦集鎮、金華市區還有村子三點之間。

“誰家娃要買奶粉、尿不溼,老人要買藥,還有一些日用品等生活用品,主要是我來代買。”池鑑告訴記者,1000多口人的日常所需,實在繁雜和特殊,她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於是她又拉上自己父親和母親一起幫忙,加上村婦女主任的一個親屬,4個人一起總算應付下來了。

致敬

艱難時刻大愛滿滿

封閉的方山村像極了一個“小社會”,哪怕只是短暫的14天,卻也經歷了“生老病死”這樣的人生大事。

這14天裡,村中有新生兒出生,也有老人不幸離世,還有養蜂人為此承受了風險和損失,但疫情當前,幾乎每個人都展現了大愛,讓人格外敬佩。

1月29日,隔離第3天,兩輛私家車和一輛救護車呼嘯著向金華市婦幼保健院開去。當天,28歲的思雨(化名)開始肚子疼,丈夫很是緊張。駐村幹部第一時間制訂緊急預案,包括出村的道路怎麼走,鎮裡的救護車誰來對接聯繫,誰負責開車跟到醫院(目的是讓隔離對象與外界少接觸),誰負責量體溫等。2月1日上午,思雨在金華市婦幼保健院順利通過剖宮產,生下了一個8斤重的大胖小子,母子平安。14天隔離期間,從村裡走出去的村民屈指可數,無一例外都由鎮幹部全程陪同全程服務。

村民方林海(化名)在武義山裡養了140多箱意大利蜜蜂。因為被隔離在村中,他的蜜蜂面臨被餓死的困境。“蜜蜂冬天沒地方採蜜,全靠喂。”方林海告訴我,平常春節,他從不在家待。而今年他只能拜託武義的朋友幫忙照看自己的蜜蜂。

在方山村親歷期間,還有一家人,讓記者肅然起敬,就是退休老教師方剛(化名)。1月31日深夜,89歲的方山村村民方採蓮(化名)不幸去世,作為大兒子的方剛,在和村裡溝通後,為母親舉辦了村史上最簡單的葬禮:沒有哀樂、沒有白事、僅5人送行,方採蓮走得“安安靜靜”。“以前村裡人去世,送行隊伍都要在村裡走一遍以示熱鬧,但方老師他母親這次火化回來後連村子都沒進,從村外的路口就直接到了墳頭。”潘洪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