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最想吃的是什麼?

洺曉溪農產品


大家好我是老王,回家最想吃的是什麼?我的回答是:每年春節都是回家之前想吃的食物有很多,到家之後卻發現什麼東西都吃不下去。今年是特殊的一年,以前都覺得假期不夠,今年是想走走不出去了。回家想吃的東西也早都吃夠了。現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吃飯睡覺看電視睡覺吃飯。

===柴鍋燉鮁魚===

【準備食材】:鮁魚,豬肉,幹辣椒,蔥,姜,料酒,八角,色拉油,醬油,鹽和味精。

【製作方法】:鮁魚去內臟,鰓清洗乾淨,豬肉切成小薄片,鍋中加入色拉油,油熱後放入煮肉片炒香,放入洗淨的鮁魚,煎至表面金黃,放入蔥花,薑片,幹辣椒,八角炒香。倒入適量的生抽料酒熗鍋,加入適量的清水,最後放入適量的鹽和味精。把湯汁收幹即可。

【小提示】:鮁魚腥味特別重,在家制作鮁魚一定要用溫熱水,把魚徹底的清洗乾淨,尤其是魚肚子中有一層薄膜,在薄膜和魚脊骨中間還有一條血線,這條血線也非常腥,一定要摘掉洗乾淨,魚腹上邊有一層黑膜也要摘掉。只有處理乾淨了才能有效的減少腥味。再製作時要先煎一下再製作,加入適量的料酒這兩個步驟都可以有效的去除腥味。

===土豆辣椒醬===

【準備食材】:土豆,幹辣椒,蔥花,生抽,色拉油,鹽,味精。

【製作方法】:1.土豆去皮洗淨,切成土豆條,幹辣椒放在灶坑中稍微燒至焦糊,把燒好的辣椒切成辣椒碎。鍋中加入適量的色拉油,油熱後放入蔥花炒香,再放入適量的生抽熗鍋,倒入土豆條炒勻,倒入適量的清水,放入切好的辣椒碎,把湯汁收幹即可。

【小提示】:土豆辣椒醬是典型的東北家常菜,吃多了大魚大肉吃頓土豆辣椒醬非常好吃,製作的時候也可以放一些粉條,如果放粉條需要多加點湯,製作時由於辣椒提前燒熟了,就別在放在油中炸了,用火燒出來的辣椒味道有一種特別的焦糊味,比油炸的辣椒油還香。

【總結】:回家吃的大魚大肉過多,非常容易長肉,每次回家都要長上幾斤。尤其是肚子上的肉長的最快,長時間在外邊漂,回家的時間大多是過年的時候,而過年是雞鴨魚肉唱主角,回家的時候吃一頓兩頓大魚大肉還可以,每天都吃就消化不了了,有時候看見就飽了。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我是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的老王,一個愛做飯愛烘焙的老王。看了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喜歡烘焙和做飯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很多烘焙和家常菜視頻教程等您來看。如有問題可以在下方留言交流。本問答是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老王美食坊,日常美食傳播者。


老王美食坊


回到家最想吃什麼?那得看你回的是哪個家,自己孃家,還是婆家。我孃家在四川,婆家在山東,自己家在上海,過年回老家,只能輪流來,去年回的四川,今年去山東。

若是回四川老家,那想吃、好吃、能吃的東西就太多了,父母老早就要準備好的,自然是我盼了兩年的爆玉米花,而且一定是那種用老式爆玉米花機爆出來的

——一個大鍋爐,架在柴火上,要用手搖轉,時間到了,師傅腳蹬手拉,“嘭——”一聲巨響,一兜香噴噴的玉米花就橫空出世了。雖然現在自己在家裡也能用小粒爆裂玉米做爆玉米花,但口感和氣氛,都不如老式的。這樣式的玉米花,是我們小時候唯一的零食,而且只有過年才有,所以,我對它的念念不忘、情有獨鍾,估計更多的是一種情懷吧。

其它的,像酥肉是一定要炸的;火鍋,是一定要煮的……只是父母現在都年齡大了,除了玉米花是他們提前為我準備好的外,其它所有食物,都要等我回家我來做。

真的很慶幸,在帶孩子的這十來年中,我能在廚藝上自學成才,順利接替了媽媽的大廚位置。再也不怕過年時家中來客人了,隨便整幾桌菜,心中都不發怵的。

我完全不吃海鮮,聞到海味都不行,所以若過年回婆家,倒成了減肥的好時節。孩子小的時候,回四川買不到票,曾連續7年在婆家過年,哎,第七年的時候我老公才跟我說,他們那裡沒有“年夜飯”這一說!每個除夕,在吃上和其它每個普通的日子是一樣一樣的,沒有大魚大肉,還是大碴子粥配鹹菜……所以,

過年若回婆家,我沒有什麼很想吃的,唯一的小要求,是能允許我不吃剩菜(那種十天半月前就煮好的、要吃一個來月的東西,我真的完全無法接受)。我們四川人,真的喜歡頓頓飯都煮新鮮的,基本不吃剩飯剩菜。

當我明白“門當戶對”的真正用意後,我,已經跟他自由戀愛、結婚啦。嗯,跟著他吃什麼都不要緊,吃火鍋、吃海鮮都行,只要我深愛的那個人,在處理事情上立場堅定、有原則就好。


新上海人


老家的殺豬飯 雲南人的年味從殺豬飯開始

農曆臘月,隨著氣溫的降低,勞碌了一年的人們開始張羅著殺年豬。在我們小時候,由於科技不是很發達,所以家裡的豬是不喂飼料的。山裡人家的年豬,一般從二月就開始喂起,富庶一點的家庭可能會喂兩頭豬作為年豬,而一般的家庭就喂一頭年豬。

為了使年豬變胖,到了冬月,主人家就開始給年豬加餐,並且減少它的活動量,看著圈裡的豬一天天胖起來,人們知道殺年豬的日子也越來越近了。到了殺豬的日子,主人家會早早地請好鄰居來做幫手,一般是七到八個人。先是有三四個人去圈裡按豬,其中一個手裡拿著粗繩子,先把豬嘴用繩子套起來,以免發怒的豬傷到人。豬嘴套住以後,有兩個人在前面拉繩子,另外的人則在後面使勁推豬,其中還要有人拽著豬的尾巴。等豬拖到場院當中時,人們就合力把它抬到事先準備好的桌子上,讓豬的頭垂到桌子的邊沿,豬頭的位置放好一隻鐵桶。這時,會有一個殺豬的好手,手持殺豬刀,從豬的脖子捅進去,直插豬的心臟。隨著豬那撕心裂肺的慘叫聲,新鮮的豬血就會從刀口裡噴湧出來,大部分的豬血會被地上的鐵桶接住。

等豬停止了掙扎後,人們就把漲好的滾燙開水淋在豬的身子上,邊淋水邊用麻布口袋蓋在豬的身上。等把豬皮燙軟以後,人們就七腳八手的用各自準備的菜刀刮豬毛,那個時候,有人專門走村串戶地收豬毛,所以刮下來的豬毛一般會被放到一個糞箕裡。豬毛刮完後,有一個人專門拿一把稍微大一點的菜刀,把豬皮上的汙垢刮乾淨,叫“扯豬皮”,豬皮扯乾淨以後,再用清水沖洗乾淨,等著解剖。

終於可以開剝豬了,主人家早早的就在堂屋裡準備好了簸箕,簸箕的底部墊上芭蕉葉。開剝要先把豬頭割下來,然後是項圈肉,豬的肚腹一打開,人們就先把心臟旁邊的豬血拿出來,有膽兒大的人會直接就吃,說是“護心血”,大補,雖然它的功效一直沒有得到考證,但是這一吃法卻一直延續至今。剩下的豬血人們會單獨放在一個盆裡,以備做菜用。等豬的腸肚等內臟拿出來後,殺豬人會把豬的腳手卸下來,便於主人家用來醃製美味的火腿。手腳卸好後,接著就是裡脊肉、肋骨(排骨)、三線肉等等,一塊一塊擺放到簸箕裡。

活豬變成一堆豬肉後,主人家會準備一桌豐盛的年豬飯。年豬飯的種類很多,但是主要的食材就是豬肉。兒時,老家的年煮飯主要有排骨煮藕、豬血煮豆腐、炒豬肝、生肉拌醃菜、煮三線肉以及一些時鮮小菜等等。吃飯時,主人家還會備上一點甘蔗渣酒或玉米酒,犒勞幫忙的鄰居。

幫忙殺豬的鄰居回去後,主人家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首先是洗腸子,腸子很難洗,必須在殺豬的當天進行。首先要把它翻好,先用一根細細地棍子,把腸子翻出來,把裡面的豬糞沖洗掉。接下來就是洗腸子,先抓幾把玉米麵在放有腸子的桶裡,揉搓,浸泡一段時間以後,再放上水進行涮洗。如此反覆幾次,待腸子沒有異味後,放上清水浸泡在桶裡。接著是煉油,殺豬的當天,一定要把豬油煉出來。煉油的時候,要把豬板油放進大鍋裡,放上半鍋水,然後燒漲,水全部煮幹以後,豬油就會滲透出來,煉出來的豬油用飯勺舀到土罐裡,裝油的土罐事先被母親放在在裝有冷水的盆子裡。煉油時母親還會把做年豬飯剩下的豬肝和粉腸放在油鍋裡炸熟,每當此時,我和弟弟就眼巴巴地候在灶頭旁,等著美味出鍋。煉油時會剩下的油渣,油渣則會被保存起來,用以炒菜。

殺豬的第二天,母親會動員全家一起揣腸子。那時家裡一般揣兩種腸子:一種是糯米腸,一種是香腸(也就是瘦肉腸),糯米腸用大腸灌製,香腸用小腸灌製,這兩種腸子都不好揣。糯米腸的做法是:把糯米蒸熟,拌上豬血和鹽巴等各種佐料,然後將事前準備好的灌筒套在腸頭,然後用調羹把拌好的糯米飯通過灌筒灌進腸子裡。相互比較來說,香腸要好揣一點,它的做法是:把零碎的肉割下來切成小塊,拌上鹽巴、草果面、花椒麵等佐料,然後把豬小腸的頭部套在兩根交叉的筷子上,這樣小腸的口子就被撐大了,便於我們把拌好的肉放進去。灌好的腸子被綁在竹竿上晾曬,但是不能直接放在太陽底下,待腸子半乾以後就拿到陰涼處儲存。

殺年豬時,人們還要燒豬頭,人們在豬頭的斷口插一根木柴,然後把豬頭放在火上燒,等豬頭的表皮變黃時,就把它放在水裡泡一會,豬頭皮泡醒以後,用刀子刮掉上面焦黑的部分,洗淨,然後用砍刀將豬頭剖開,取出裡面的豬腦,被砍開的豬頭皮用棕葉穿起來掛在屋簷下,大年三十的晚上拿到山神廟裡面供奉。

殺年豬對我們小孩子來說是一件樂事,因為殺年豬的時候,不僅可以吃到平時吃不到的美味,還可以見到許久不見的親戚。殺豬那天,我們幾個表姊妹早早的就等候在院場上,為的就是能夠吃到燒豬胰子(就是豬胰腺),還可以吹豬尿泡玩。

隨著時光的流逝,殺年豬時的那些美好回憶已經消逝在人生的長河裡,現在,也有人家還在殺年豬,但是年豬肉已經沒有了原來的味道。很多時候,吃火燒肉已經代替了殺年豬的所有一切繁瑣的工序,不知道何年何月我才能夠吃到童年的殺豬飯,享受那種難忘的樂趣。






評味人間美食


不知不覺,農曆新年的腳步已經越來越近了。今天已經是1月20號了。再過幾天就可以回家了。這個時候,在我的腦海中都是家鄉的美味。我的家鄉在廣東省的韶關市,這裡的自然和人文環境都是非常好的。每當我從外地回到家鄉韶關的時候,我最想吃的是韶關的清化粉、客家扣肉和酸菜餈三種。下面,我就為大家分享一下:

一、清化粉

清化粉是韶關始興縣的特產,也是當地的一種名粉。始興的清化粉具有久煮不爛、煎炒蒸都適宜的特點。而且,韶關當地人都是非常喜歡吃這種清化粉的。由於氣候寒冷,韶關人都比較喜歡吃辣,尤其在吃清化粉的時候加一點辣椒,會讓口味更佳的香辣和入味。這種味道在其他地方是很難吃到的。

二、客家扣肉

韶關屬於客家地區,歷來都是客家菜式為主導地位的。在過年的時候也不會例外,客家扣肉也是我回家之後最想吃的菜式。作為一名客家人,雖然全國各地都有客家扣肉,但是我還是認為韶關的味道才是一種“家”的味道。韶關的客家扣肉利用韶關樂昌的炮彈芋頭和土豬肉為原料烹飪,這兩種都是一等一的食材,做出來的客家扣肉自然可口誘人。

三、酸菜餈

眾所周知,客家人是很愛吃餈的。而韶關的始興縣就有一種特有的酸菜餈,這在其他地方是吃不到的。將可口的酸菜包裹起來並油炸,吃起來十分的香口。尤其是在冬日裡面,吃著美味的酸菜餈很容易讓人忘卻冬日裡的寒冷。


上面就是我為大家介紹的我回到韶關最想吃的美食,歡迎吃貨們關注“粵北地區第一次吃喝玩樂”頭條號,獲取更多的粵北地區美食信息!!!


粵北地區第一吃喝玩樂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北海妹子,生在海邊,我覺得最幸福的就是可以吃到生猛的海鮮。比如:花蟹,皮皮蝦石斑魚,花甲螺,沙蟲,魷魚,生蠔等等。回家我最想吃的就是沙蟲了,以前小時候對沙蟲的印象就是很可怕的一條蟲子,但是大人總是愛把這種可怕的蟲放進餐桌上,每次喝粥都必不可少。後面長大了,發現離不開沙蟲了。我們北海當地可以炒著吃,這樣很香,比較適合下酒,;或者曬乾煮湯,湯吸收了沙蟲的味道,非常鮮美;還可以直接清蒸沙蟲,再撒點蒜蓉,真的是非常的鮮嫩爽口。沙蟲雖然美味,做法也很豐富,但是取法需要有一定的趕海基礎,不是用蠻力就可以的,所以我們在享用美食的時候要記得珍惜每一樣美食的來之不易。





石慧敏


最想吃媽媽做的洋芋粑粑,出來這麼久,貌似都沒看到這類美食。我老家是雲陽南溪,那邊盛產土豆。所以勤勞智慧的前輩和鄉親就發明了不少用土豆做的美食,洋芋粑粑就是其一。

土豆用專用的擦子磨成細膩的絨團,然後瀝水,切點臘肉加點大蒜,鍋內倒油寬鍋以防粘黏(農村特有的大鐵鍋柴火灶)然後媽媽熟練的把食材放入鍋內煎(有兩種口味有鹹有甜,我媽媽喜歡加臘肉,所以就是鹹味)煎到兩面金黃焦脆,就出鍋。不管大小都好剛出鍋的這一口。

遠離媽媽的城市裡少了年味,到了過年期盼的不是大魚大肉,是媽媽做的飯菜最香最下飯。因為工作原因和錢的原因,迫使我不得在重慶繼續加班。相信現在的努力不會讓你我失望[靈光一閃][玫瑰]



唐家糖不哭


回到家最想吃的是媽媽做的家常飯菜!因為平時在外面吃的比較多,什麼品類都吃過,也沒有什麼特別想吃的,但是隻有家裡的飯,不管是爸爸也好、媽媽也好,做出來的飯,在外面真是吃不到!所以回到家,家裡的飯還是挺好吃的。我是北方人,北方以麵食為主,所以像炸醬麵、燴麵、撈麵、饅頭、炒菜、湯!這些家常的,和外面的味是不一樣的!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這種感覺!








蔣大人


馬上到春節了,老媽也從老弟家回家了,我也準備在過年前回家一趟看一下父母,剛好老媽打電話回來,說要回家提前打個電話回來,晚上好把老母雞抓好,因為不提前打電話的話,雞都逮不到,家裡養的雞比我們在市場上買的雞好吃多了,都是吃自家糧食生長的土雞,我們那裡雞的做法無非是三種,有一種現在已經快絕跡了。

1、煨雞湯

因為現在很少燒大灶了,現在多都是用煤氣灶,土灶很少有人用了,估計再過幾年我們那可能也不允許燒柴火了,現在就已經不讓地裡放火燒稻草了。這種雞是剁好塊裝在一個罐裡封好,放到火裡煨上半天,打開看那味兒別提有多香了,現在已經很少能吃到了(條件不允許了)

2、紅燒雞

這種做法應該是現在最為普遍的做法了,雖說不如煨著香,但是依然是特別的香,老做的紅燒雞,沒有什麼高檔的配料,就是雞、鹽、醬油簡單的調料,雖說簡單的做法,但是就是比我們在外面買的雞味道要好得多。

高壓鍋燉雞

家裡養的雞油水特別的多,每每媽媽扒掉了一層油,燉出來的雞還是能看到上面漂著一層黃黃的油,一般我在喝前都會撇掉上面的油花再喝湯,這樣做出的雞肉一點也不柴,香氣也很濃,不過還是可煨雞是沒法比的。


種草菌大力


每個人在成長的路程上,每個階段都會有非常懷念的美食,也或者不是美食,就只是很有回憶味道的食物,念念不忘。

例如媽媽做的某個菜,地方小吃;又例如學校門口的一道簡單的湯粉,一份牛雜;又例如放假跟同學們穿梭在各種小巷子裡的老字號小店......

那我每次回家最想吃的有啥,好多好多呀。

例如我們鎮上的撈粉,還有一個米漿煎出來的像煎餅一樣的,還有綠豆包;還有遠近聞名的豆腐,確實好吃,香,比其他地方的。

還有好多了




柚柑子


回到家最愛吃的是媽媽做的,每一個菜都是滿滿的愛,自從工作以後,有沒有人覺得能吃一頓媽媽做的飯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能做的就是大口大口的吃飯吃菜,多吃兩碗,媽媽也就高興了。外面的山珍海味不如家裡的粗茶淡飯,燕鮑魚翅不如媽媽做的可口小菜。這個問題問得很廣泛,回到家最想吃的是什麼,對於我來說,只要是媽媽做的 都是我最想吃的,因為我最愛吃的媽媽永遠不會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