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來勢洶洶,他們日夜堅守陣地“圍追堵截”…三亞一群人為你守護一座城

今年的春節似乎成了一道記憶的閘門,一頭連著五光十色、熱熱鬧鬧的過往;一頭牽起咬緊牙關、抗戰病魔的當下。在三亞,與生命有關的一切正在全力加速,群眾自發成為城市守護者。自1月20日三亞進入“戰時防疫”時間至今,沒有了節日的喧囂,三亞各村、社區自上而下、提升摸排精度;自發自治,築牢防控屏障。用最嚴防控書寫最暖人心的“抗疫”故事。


匯聚力量,守好陣地

防控疫情,讓我們這個春節有了更為特殊的意義。村、社區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防線。這道防線守住了,就能有效阻擊疫情蔓延擴散。

白天,走在三亞的街頭巷尾,所有進出人員都佩戴口罩,隨身攜帶身份證,進行體溫檢測,已經成為一種常態;臨近傍晚,每個疫情監控點依然繁忙。戴著口罩、手臂戴著紅袖章的工作人員,替來往人員測量體溫,對來往車輛進行排查,為群眾築起“防疫牆”。


疫情來勢洶洶,他們日夜堅守陣地“圍追堵截”…三亞一群人為你守護一座城

看住門、守住路、管住人,三亞用全民行動,全面動員、全員上路,織密抗擊疫情大版圖。

◎全民行動,發起“抗疫”總動員。市委、市政府自上而下構建24小時在線的疫情防控指揮部;各單位、各區探索依託五級網格化平臺開展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全市各大旅遊景區景點暫停營業;啟動“不光臉”行動,每一個人成為“抗疫戰鬥員”;強化“巡查式”管控,“地毯式”排查,不留死角、不落一戶、不漏一人;黨員幹部、奮勇爭先、靠前指揮;發佈“群防群治,共抗疫情”十條措施,全市所有村莊、小區、單位實行封閉式管理。


1月20日至今,無論疫情如何變化,三亞各行各業,齊心協力,共克時艱,築牢防疫“橋頭堡”。


◎全面動員,吹響“抗疫”集結號。網格化成為全民動員最銳利的“武器”。大東海社區發揮“大黨委”優勢全力做好疫情防控;金雞嶺路社區“兩委”班子和黨員帶頭入戶排查;卓達社區成立社區疫情防控黨員先鋒隊;南濱居網格員成“健康管理專家”。成立黨員先鋒隊;兩新組織、候鳥老人、物業、鄉村工作隊等黨員紛紛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和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全市各村、社區依託“區委——駐點機關黨組織——村、社區黨組織——黨小組——黨員”基層五級網格,編織了一張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疫情防控工作責任網。三亞讓網格力量延伸到疫情防控的每一個角落。

疫情來勢洶洶,他們日夜堅守陣地“圍追堵截”…三亞一群人為你守護一座城

◎全員上路,築牢城市防控網。取消休假,24小時工作“不打烊” 。各村、社區因地制宜精準發力。天涯區黨員幹部主動放棄休息奮鬥在疫情防控一線,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構築嚴密防線;吉陽區夯實五級網格責任, 主要領導主動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線,加強“三無”小區排查,取消重大文體活動,重點小區全面消毒,區紀委成立督導組部署督導疫情防控相關事宜,根據疫情防控的不同特點因地制宜、對症下藥;海棠區成立23個村(居)基層青年突擊隊、1個防疫應急志願服務隊,各村(居)委會全體工作人員放棄休假, 村“兩委”帶領網格員、安監員與聯防隊隊員,深入所在轄區開展防控宣傳、排查活動;崖州區各村(社區)迅速行動起來,黨員幹部堅守崗位,靠前指揮。

此外不少村委會還成立了兩組排查工作領導小組,結合村內實際情況開展有效的防控部署安排;育才生態區確保24小時值班,嚴防死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並充分發揮各基層黨組織、基層黨員、村婦聯組織和村小組組長作用,開展拉網式排查。

“用眾人之力,則無不勝也。”大家群策群力,形成“面、線、人、網”一體化防控鏈條,依靠群眾真正成為三亞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強力量。


凝聚人心,共克時艱

疫情面前,三亞的幹部群眾拿出“跟我上”的硬脊樑、鐵肩膀、真本事,衝鋒在前,與疫情搶速度、拼時間。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初心使命。

◎強信心。海棠區升昌村黨支部書記蘇忠寧高強度工作10余天,連續奮戰,病倒在“防疫”一線;“以崗為家”的卓達社區黨支部書記陳澤愛頂著“熊貓眼”,守好萬人社區這道防疫關;月川社區居委會黨支部書記蘇應鈞錄製音頻宣傳防疫知識;吉陽區南新居便民中心黨支部書記陳益斌說:“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鬧鐘,而是責任!”;不到一天時間,帶著網格員排查近萬人的大東海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吳麗尉;忙得像個陀螺一樣的金雞嶺路社區黨總支部書記卓德雄……幹部靠前指揮,黨員奮勇爭先,這群默默無聞的基層幹部,用堅守守護萬家團圓,給了城市繼續前行的動力。


疫情來勢洶洶,他們日夜堅守陣地“圍追堵截”…三亞一群人為你守護一座城

◎暖人心。硬核宣傳接地氣,疫情防控暖人心。天涯區利用村廣播、小喇叭、消防車、司法車、城管車播放防疫知識;崖州區將三輪車、電動車變身移動廣播站;怕老年人無法及時精準獲取信息, 吉陽區發放溫馨提示卡《給老年人的一封信》並開展雙語(普通話及海南話版)宣傳;海棠區利用流動宣傳車進行海南話和普通話音頻宣傳;育才生態區錄製了黎話、苗話兩種版本的“十條措施”……三亞用接地氣方式,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加油打氣。

◎聚民心。越來越多的三亞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守土盡責,展示了積極向上的抗“疫”力量。為滯留三亞的湖北籍旅客“安家”;為醫學觀察留置點的人士送愛心午餐;免費為市民、遊客發放口罩;主動上門測量體溫;71歲的“候鳥”顧美林在紅沙社區的街頭巷尾進行疫情防控宣傳、專業講解疫情;吉陽區醫療領域的10餘名黨員“候鳥”人才,自願組成了應急醫療團隊。

疫情來勢洶洶,他們日夜堅守陣地“圍追堵截”…三亞一群人為你守護一座城

越來越多的村民自覺成為城市守護人。中廖村村民革百年習俗,3戶村民白事簡辦;新紅村用商業餅代替“做紅稞”;海棠區6戶人家簡辦白事為疫情防控“讓路”;崖州區南濱居坦然接受白事簡辦;天涯區紅塘村簡化“白事”……

有人藉助網絡加油助威,有人科普防疫知識,有人捐款捐物、提供志願服務,三亞人行動起來為疫情防控做著力所能及的事。

2月8日,三亞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元宵”禮物:三亞海之港旅租留觀點的兩撥旅客以手寫信的方式表達對三亞的感激之情。

隔離的是疫情,而不是真情。疫情面前,互幫互助、互相體諒的愛心故事,不斷的在三亞上演。

他們意志如鐵,他們熱情似火,他們愛心如潮,他們用自己果敢的行動力扛起了重擔,成為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生力軍。他們用勇氣和辛勞,為城市注入溫度。正如網友感慨的那樣,哪有什麼天使,不過是一群人換了一身衣服,為素昧平生的人全力以赴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