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中的光圈、快門、感光度分別有什麼作用?

Bearie


攝影中的光圈、快門、感光度分別有什麼作用?

三者如何作用,又該如何搭配以獲得正確的曝光?

以上為題主問題及問題描述。


攝影中光圈,快門,感光度的關係與作用,如何搭配得到正確的曝光,我估計正面的,正常的,認真的,全面的,詳細的講解有很多了,我就不說了,我只是打個比方,讓你一下子能看懂,看明白。


攝影是為了拍照片,照片是為了得到正確的曝光,得到曝光為了得到光線,所以我們先把光線當成水,照片當成一個盆,把盆裡的水正好接滿,就是照片的正確曝光,水少就是照片欠曝,水多了就跑盆外面去了,照片過曝。

那麼光圈是什麼?

光圈就是水管的粗細,光圈大,水管粗,水流大。光圈小,水流細。所以要想接滿一盆水,水管粗,光圈大,用的時間少,否則,水管細,光圈小,用的時間多。


那麼快門是什麼?

快門就是水管的閥門,開的時間長,快門速度慢,水接的多,開的時間短,快門速度快

,水接的少。


那感光度是什麼?

感光度是水泵,一般情況下,不工作,如果水壓不夠,就是說光線暗,那麼只能開水泵抽水,感光度越高,水泵抽水能力越強,水流越快,當然,泥沙帶的也越多,所以感光度越高,照片噪點越高。


以上三點明白了,光圈快門感光度如何搭配就會用了,如果照片欠曝,水接的少,那麼用粗水管,加大光圈,閥門開的時間長,降低快門速度,開水泵抽水,提高感光度,都可以達到效果。

但一般情況下不開水泵,就是說不提高感光度,因為水會混,照片會有雜點。


這樣說你再不明白,俺也沒辦法啦!


專注於攝影及攝影后期教學二十餘年 簡單清晰 講透原理 突出可操作性 !

已發佈大量系列教程 軟件 素材 濾鏡 插件等粉絲福利!關注即免費贈送!


紫楓攝影后期教學


在攝影中光圈、快門、感光度被稱為曝光三要素,這三樣是攝影中基礎得不能再基礎的知識了,下面簡單說一它們分別有什麼作用,以及如何搭配使用。

一、光圈

光圈的主要作用是調整圖像感應器的受光量,當你把光圈調大,那麼進入相機的光量就多,你把光圈調小,那麼進入相機的光量就少。大家記住一個定律就行:光圈越大、進光量就越多,照片就會越亮,光圈越小、進光量就越少、照片就越暗。

二、快門

快門是用來控制相機進光量時間的裝置,也就是決定光線是否進入相機和時間的長短。這裡要和光圈區分開,光圈是決定光線進入相機量的多少,而快門是決定光線進入相機的時間長短。不同的快門速度拍出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快門快能捕捉運動的瞬間,快門慢能記錄運動軌跡。

三、感光度

感光度,又叫ISO值,指的是數碼相機處理器對光線的敏感程度,感光度越高,對光線的敏感度越強,感光度越低,對光線的敏感度越低。關於感光度大家記住一個定律就行:感光度越高,照片越亮,噪點越多;感光度越低,照片越暗,噪點越少。

從下面這張圖片可以看出,隨著感光度(ISO)的提高,畫面變得越來越亮。

從下面這張圖片可以看得出來,隨著感光度(ISO)的提高,畫面的噪點越來越多,到最後全是噪點。

四、光圈、快門、感光度怎麼搭配使用?

關於這個問題我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很經典的舉例,給大家分享一下。把一張曝光準確的照片當做一桶剛好裝滿的水,如何把這桶水裝滿,也就是如何拍出一張曝光準確的照片。

把光圈當做是水龍頭開關的大小;

把快門當做是水龍頭開了多久;

把感光度當做是一個濾網。

如果你要把一桶水裝滿,那麼打開水龍頭放水就行。你把水龍頭開的越大(光圈),流水就會越多,那麼流水時間(快門)就會越短。同理,你把水龍頭開的越小(光圈),流水就會越少,那麼流水時間(快門)就會越長。

而感光度只是一個濾網,濾網(感光度)的空隙越大,那麼流水量就大,但是水中的雜質也會更多。同理,濾網(感光度)空隙越小,流水量就越小,但是水中的雜誌也會更少。

下面這張圖也很好的總結了三者之間的關係,大家可以看一下:

怎麼熟練的使用它們,就需要你慢慢去摸索了。就像你開車,需要掌控油門,剎車,離合器一樣。要讓車啟動,加速行駛、停下來都需要油門、離合器、剎車三者之間的配合。當你很熟悉了,那你開車的技術也就純熟了。攝影也是一樣,掌握光圈、快門、感光度才能拍出一張曝光準確的照片,這是基礎的基礎,後面的攝影知識都是由這三樣延伸出去的。


攝影初級班


就攝影來講,這是一個非常基本的問題,所有的攝影活動,基本都是圍著這三個基本點來轉!

以前也多次回答過類似問題,再次回答也不為過,基礎的東西,一定要搞清楚才好。

概念

光圈,控制進光量,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多,光圈越小,進光量越少;

快門,曝光時間,也就CMOS的感光時間;

感光度,感光元件對光的敏感程度。

特點

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快門,曝光時間越短,景物在CMOS上的位移越小,曝光時間越長,景物在CMOS上的位移越長,說白了,位移越長,就越不清晰;

感光度,感光度越低,畫質越好,感光度越高,噪點越多,意即畫質越差。

搭配

一般情況來講,首先是保證畫質,也就是在環境光線允許的情況下,儘量使用低的感光度。

室外光線好,那就儘可地用最低的原生感光度,來保證畫質。在感光度上,個人建議不用使用自動,最好手動控制感光度。

感光度也是在拍攝時第一個需要確定的要素!

第二個需要確定的要看拍攝題材,如果是需要用景深來突出主體的,那就先確定一個合適的光圈;如果是需要快門來“定格”主體的,那就先確定一個合適的快門速度。第二個要素確定後,曝光組合就要靠另一個來掌握,但必須有個度。比如光圈已經最大,但快門速度仍不能達到安全快門(三角架除外),就要適當提高感光度;再比如需要大景深時,只能小光圈,也是隻能通過適當提高感光度來滿足曝光要求。

運動著的主體,首先考慮就是快門,因為需要一個比較短的快門速度來“定格“畫面,否則照片就虛了。

風光或人像,首先考慮的是光圈,前者是小光圈,後者大光圈。

弱光時,也是要先看題材來考慮光圈或快門,但如果主體是移動的……那就靠技術和噪點來解決吧,哈哈。

我是南方之南,歡迎關注,歡迎交流、共同進步!


南方之南


他們說的太技術了,我說個能聽懂的。

張三在遠處,看見李四在屋裡,開著窗戶曬太陽。能不能看清,取決於以下幾方面。

  1. 窗戶開了多大,開的越大,光線越足,看的越清楚。窗戶就是光圈,大小決定了進光量。
  2. 太遠了,看不清。就多看會,盯著看了10秒,終於看清了。看多久,就是快門時間,快門時間開的越久,光線越足。
  3. 李四穿的黑衣服就看不清,穿的白衣服就容易看清楚,因為衣服的感光度不一樣。

三者可以相互轉化。窗戶開小了,你就多看會;只能看一眼的話,就讓他穿個顯眼的衣服;衣服太刺眼,就把窗戶關小點。



下邊是送的:

早上日出前光線發藍,夕陽下的光會發黃,攝影圈把這個叫做色溫。


滄丘先生


關於光圈、快門、感光度分別有什麼作用,相信一個攝影小白一定在這些參數調節的時候你會有所疑惑,那麼,有那麼多刻板的說明在各種網站充斥著,到底如何去由淺入深、由理論至實踐地理解這三個參數,作為一個資深人像攝影師,在這裡談談自己對它們的理解與實踐總結的經驗。

一. 美妙的光圈。

在說到光圈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聯想到一些微博的網紅攝影師所謂的大光圈虛化人像。帶來的是人們對大光圈的盲目追求,認為畫面中如果沒有一個較好的虛化就不是一張專業的人像作品。因而在這裡和大家說一說關於平常利用好相機光圈能拍出多麼好的圖片。簡單的說光圈是一個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的光量的裝置。不同鏡頭廠家光圈所用葉片也各不相同,通常我們都用f值代表光圈值。舉一些例子來說一說不同光圈值適合的場景及拍攝內容。

1.如果在一個相對複雜的環境中,比如菜市場、百貨市場、商場中,你想拍攝一個或者幾個模特,並且你的目的是表現一個或者幾個模特他們本身在於這個環境的時候,我推薦你使用大光圈,這裡說的大光圈和f值呈倒數關係,比如說f/2.8或者更大在你的單反相機光圈值調節裡。具體看你拍攝的人數,你要在取景器中仔細觀察人物是否在你的光圈值下與周圍雜亂的景物分開並且足夠清晰。

(大光圈拍攝 景深效果圖)

2.同樣在這樣一個雜亂的環境下,你想表現的是人物和環境,你覺得環境是需要保留清晰的在你的成片裡,那麼,你需要將光圈值縮小至足夠小以致畫面細節保留足夠並且足夠清晰,景深是足夠的。

3.這裡說到了光圈大小值帶來的景深影響,光圈大則景深淺;光圈小則景深大。

4.然而,並不是所有鏡頭都有例如f2.8這樣的大光圈,所以,我們還可以通過改變焦距來改變景深。


二. 清脆的快門

快門帶給相機的是一個記錄影像的過程。為什麼這麼說呢,從復古的膠片機說吧,你摁下膠片機快門的一剎那,快門一開一合,光線通過鏡頭射在感光元件也就是膠片上,膠片形成了潛影。1.快門速度值帶來的是圖像中各種不同的現象。舉個例子,你把速度調至1/2s或者更慢,然後去拍一個短跑運動員衝刺的畫面,最後得到的將會是短跑運動員的一道虛影,而如果你用1/500s或者更快去拍這個畫面,得到的將會是一個飛速前進中突然停滯的運動員形象。這個是快門帶來的第一個作用。2.快門速度同時帶來的是曝光量,舉個例子,你在拍同一匹馬,1/2s的快門速度和1/500s的快門速度將完全完全是兩個畫面,1/2s所拍下的畫面將相對亮非常多。這個便是我們經常看到的長時間曝光所帶來的作用。快門速度越慢,其鏡頭進光量越多,相反就越少。其所帶來對曝光的影響可想而知。


三.感光度。

感光度(iso)同樣可以控制曝光,在數碼相機中我們可以找到iso值的設定處,iso越高,通俗的說畫面越亮,反之則越暗。然而,不用相機的最高感光度各有不同,而高感光度會帶來畫面噪點的問題,因而不用的相機廠家有不同的方法應對高感問題。如果你想讓畫面清晰度、質感等等達到很高的程度,推薦拍攝的時候多使用低感光度和三腳架的配合。

為什麼這麼說呢,低感所帶來的曝光不足必須要求光圈值變大或者快門速度降低以提升曝光,而光圈值達到極點便不得不減慢速度拍攝,帶來的問題是手持快門速度會低於鏡頭鏡頭焦距的倒數(也就是安全快門速度)。因而我們會需要使用三腳架來對畫面的質量加以保證。

總結一下,光圈、快門控制曝光,感光度也是控制曝光的一種方式,然而傳統的膠片會有固定的感光度,所以在使用膠片機的時候只可控制光圈和快門。因而我們會說只有光圈和快門控制曝光。如何搭配這三個量就要看你想如何表現自己的畫面了。


攝影的秘密


非常重要,分別來說說一下,贊後再來一個綜合!

光圈是什麼?光圈其實是位於鏡頭中的一個機械裝置,它像人的瞳孔一樣,通過收縮放大通光孔的大小,起到調節進入相機的光線多少的作用。

我們平時所說的光圈,其實是指的是光圈值。光圈值就是用來說明通光孔開放大小程度的一個數值,也就是鏡頭的通光能力,我們常見的值有2.8,4,8等等,通常會標註成F2.8,F4,F8。

光圈值越小,光圈開放的越大(簡稱光圈大)。所以,F2.8比F4的光圈大,F4的光圈比F8的光圈大。

光圈的大小其實是相對來說的,非要歸類的話,我們可以把比F4大的光圈統稱為大光圈,也就是數值比4小的光圈。把比F8小的光圈我們稱為小光圈,也就是數值比8大的光圈。

光圈是攝影中重要參數之一,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起到了兩個重大的作用:

首先,光圈的基本作用是調節相機的進光量,通過光圈大小的改變,從而控制在單位時間內光線進入相機內的多少,也就是控制了照片的曝光量,從而控制了照片的亮度。所以,

光圈越大,單位時間裡進入的光線越多,曝光量就越大,照片就越亮。反之,光圈越小,照片就越暗。

其次,光圈會對景深大小,也就是平時所說的虛化的能力,有著重要的影響。就是在相同的情況下,光圈越大,越容易得到虛化的效果,光圈越大,虛化的效果越明顯。這個作用對於我們的照片藝術效果來說極其重要。

光圈F2.8拍攝

光圈F8拍攝

上面兩張圖分別是F2.8和F8拍報,大家可以看到虛化效果的明顯區別。

除了影響照片亮暗與虛化效果,光圈還有著一些有意思的應用:

使用極小光圈時,比如F16時,照片中的點光源會在照片中呈現出星芒的效果。

注意路燈的光芒

注意陽光的光芒

大光圈虛化(F2.8),得到很漂亮的背景虛化效果。

這裡需要注意下,使用小光圈時,容易把相機CMOS上,或者鏡頭上的髒點拍出來,光圈稍微大一點,這些髒點就不容易顯示出來。

鏡頭一般都有最佳的光學質量,就風光攝影來說,多用F8-F11左右的光圈,即可以保證足夠的景深(畫面的清晰範圍),還可以保證優良的畫質。

光圈其實很簡單,有幾句口訣可以幫助理解和使用:

  1. 光圈越大,光圈值越小;

  2. 光圈越大,照片得到的光線越多(照片越亮);

  3. 光圈越大,背景虛化程度越明顯(景深越小)。


在說說快門:

很多同學在日常拍攝中,時常會遇到想拍清楚但是就是拍不清楚的問題,有些是照片中的人不清楚而環境清楚,有些是整張照片都不清楚。

遇到這種情況時,有些同學就以為是自己的相機不好,吵著要換更貴的機器;也有些同學會以為是自己對焦不好,各種對來對去,對的自己都不知道對哪裡了。那麼真的是機器不夠好還是對焦沒對準的問題?

像下面這張照片中老闆倒水的瞬間,這麼暗的情況下,水氣,水流,人物,都清晰的定格在了底片上。怎麼就能這麼清晰的定格這麼多運動著的東西呢?

其實多數情況裡,這些問題都是出在了快門這個參數上了。

比如我們一到哪裡去就喜歡拍跳起來的片子,各種的跳,左跳,右挑,伸直了腿跳,盤腿跳,等等等等各種跳,結果人累個半死,照片中的人卻還是是模模糊糊,腿和手都是虛的,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是因為你的快門不夠快,沒能把人在空中的那短暫而即逝的停頓在空中的一瞬凝固下來。

怎麼辦?簡單,把快門數值提高就可以了。當人處在空中時,就是一個自由落體,那麼它的下降速度就會很快,所以我們可以用1000分之一秒左右或更快的的快門速度來凝固這一瞬間!於是,人清楚了,當然,對焦對準是前提。

說了自由落體,那麼就有同學想到了拍雨滴,想把雨滴凝固在空中,讓雨滴一粒粒的懸浮在空中!怎麼做?還是用1000分之一左右或更快的快門來拍攝。

比如下面之張,水珠是濺射出去的,運動速度要比自然下雨快很多,所以用到了2000分之一秒的快門。

那麼同樣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雪花呢?怎麼拍?1000分之一秒的速度當然可以把雪花凝固在空中了,不過,需要這麼快嗎?

雪花落下的速度遠比雨滴要慢的多,相對應的,凝固它所用到的快門也就可以慢下來很多,跟據現場情況,多試試,常用的是400-800分之一秒。

有同學不想把雨滴拍成一粒粒的水珠,而是想拍出來雨的下落的動感來,那怎麼做?放慢一點點快門速度,雨滴就會在照片的曝光過程中劃過一段距離,從而在照片中顯現出水線的效果。

把快門放的越慢,那麼這條水線就會拉的越長。但是,如果太慢了,就只能看到白茫茫的水霧了。說到水霧,看看下面這些照片:

疑似銀河落九天的瀑布,“大師”是怎麼把瀑布流水拍的如此夢幻的?這也是快門的功勞,只要你把快門放的足夠的慢,就可以把流水虛化成水霧,越慢動態虛化效果越明顯。像這樣的效果,通常要把快門控制在1秒左右或更慢了。在光線很強的情況下,如果要實現長時間曝光的慢門,就需要藉助ND濾鏡了。這個我們在以後的分享中和大家說。

同樣,像這樣的車燈劃過夜空的車軌照片,也同樣是很慢的快門來拍攝的了,快門越慢,車燈留下的軌跡就會越長。

說了這麼半天,大家應該多少了解了一些所說的快門的作用了。那麼快門到底是什麼呢?快門其實就是一個裝在相機內部的一個控制光線進入相機時間長短的一個小裝置。

工作原理很像拉窗簾,拉開快門,光就會從快門的通光孔進來,關閉快門,光線就不會再進來。一開一合間,就控制了光線進入相機的時間長短,也就是控制了曝光時間。曝光時間越長,照片就會越亮,反之,曝光時間越短,照片就會越暗。

我們把快門開合的時間間隔長短,稱為“快門速度”,單位是秒。但是平時,我們都把快門速度簡稱為“快門”。快門越快,則曝光時間越短,照片就會越暗,但凝固運動體的能力越強。反之,快門速度越慢,曝光時間就越長,照片就會越亮,運動體被拉虛的效果越明顯。

車的動感十足,我們用了很快的快門速度,可以捕捉到冰雪飛濺的瞬間。

川西折多山的霧氣,30秒的曝光,讓霧氣更加夢幻。車流的燈光,也點綴了畫面。

書寫和顯示快門速度時,我們用”代表秒,而用一個整數來代表幾分之一秒。例:30”就是30秒;125就是125分之一秒。

常見的完整快門值如下: 30”,15”,8”,4”,2”,1”,2,4,8,15,30,60,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

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快門“bulb”簡稱B門,就是手動控制快門開合時間,所以曝光時間可以超過30秒的機選,跟據意圖,控制曝光時間。

四姑娘山的雲彩成霧狀了,我用了很慢的快門速度,150秒的曝光。採用了B門拍攝。

快門是攝影中重要參數之一,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起到了兩個重大的作用:

  • 控制曝光時間長短,從而控制照片的亮暗;

  • 控制曝光時間長短,從而控制運動物體在照片中的形態,是被凝固了,還是被拉虛了。

快門其實很簡單,總結下要記下來的就是:

  1. 快門越快,曝光時間越短,照片越暗;

  2. 快門越快,運動物體越清晰;快門越慢,運動物體將被拉長變虛。


最後一個,感光度是什麼?

感光度是光圈、快門之外又一個與照片亮暗有密切關係的重要攝影參數。用來說明相機對光線的敏感程度。感光度我們用ISO來表示。

感光度值越大,相機對光的敏感度越強,反之,ISO數值越低,單位時間裡得到光線越少,要得到一張亮度合適的照片,所需環境光線越多。簡而言之,在光線暗的環境中,用高的ISO感光度,可以提高快門速度,照片不容易虛。

既然感光度也可以調節照片亮度,那應該用多大的感光度值呢?其實,感光度對照片的畫質起到一個重要的影響。感光度高,畫質粗糙!低感光度度,畫質細膩。

注意上圖中,切出來的局部放大圖,感光度100的畫質要明顯好於感光度4000的照片。

可能有些朋友就會想到,攝影不是就要追求最好的畫質嗎?那感光度永遠設成最小值不就好了,要那麼多大數值做什麼?我們通過下面這二張照片說明:

斯里蘭卡,在昏暗、晃動的車廂中,打算把乘客一瞬間的姿態凝固在了照片中,一定要有一個比較快的快門速度。在ISO100的時候,儘管已經使用了F2.8大光圈,可快門速度還是太低。這時,我們將感光度提高到800,快門速度提高到了1/80秒左右,得到了清晰地照片。

把感光度調高,相機對光的敏感度就上來,對光線的感知能力加強了,快門速度也就得到了福利,快門速度提高了,車廂中的人就可以保證拍實了。

(ISO800,F2.8,1/150秒)

隨著相機技術的發展,現在高感能力都比較強了,為我們在光線暗的時候拍出好作品提供了保障。現在的主流單反和微單,在ISO1600以下,畫質都相當不錯。

概念很好理解,那麼在實際拍攝中如何選擇合適的感光度值呢?說來很簡單,就是依據現場環亮暗,確保照片的光圈、快門值在一個你預先設定的範圍裡,用感光度來滿足照片所需要的曝光量。

如下圖:

為了得到一個比較慢的快門速度來拍大海,就需要使用比較低的感光度。這張圖片是ISO50拍攝的,曝光時間8秒,把瀑布霧化了。

我們在相機上常見到的感光度值是100,200,400,800,1600,3200,6400,12800,25600,51200或更高,數值很好記,前後兩個數是二倍關係,我們稱這些數為檔,前後兩檔差一檔曝光量,也就是亮暗差一倍。

感光度其實很簡單,兩句口訣可以幫助理解和使用:

  1. 感光度值越小,畫質越好,同樣光線下,曝光時間越長。(風光攝影中常用)

  2. 感光度值越大,畫質越粗糙,同樣光線下,曝光時間越短。(人文攝影中常用)

最後,來個綜合吧:前面已經講述了攝影中最重的和曝光有關係的三個參數:光圈,快門,感光感。

這三個參數都可以控制照片的亮度,其中,光圈和快門在攝影中合稱為曝光組合,它們和感光度一起,決定了一張照片的亮度。

一張照片拍攝時所確定的亮度,就是由這三個參數共同參與、協同工作而得到的,從本質講,也只有這三個參數和環境光線會影響到照片的實質亮度。

對於很多初學者來說,問題就來了,照片的亮暗由三個參數一起來影響,到麼到底哪個參數是最重要的呢?

那我們先來說下這三個參數是如何一起控制亮暗的。

網上有一個例子,說的很形象。現在我們也利用這個例子給大家說明一下。

我們可以把光線比作水,照片合適亮度所需曝光量比作水杯,水龍頭比做光圈,放滿水所需時間長短比作快門速度,水壓比作感光度。我們看一下下圖:

為了得到一張曝光合適的照片,我們需要“一杯水”量的光線,也就是確定了杯子的容量,水流大時,放滿一杯水的時間就短,水流小時,放滿一杯水所需要的時間就長。

當感光度高的時候,相當於是給水加壓,讓水的流速變快,接滿一杯水的時間就會變短。當感光度低的時候,相當於把水壓變小,水的流速變慢,接滿一杯水的時間就會變長。

所以,水流大小,時間長短,水壓大小,會有多種組合方式,但我們最終都會得到同樣“一杯水”。

看完上面的比喻,大家就應該明白了光圈,快門,感光度的工作原理了,就如同放水一樣,得到一杯水是目標,但如何得到這一杯水的,就有很多種“放水”的方法,也就是光圈,快門和感光度的組合。

所以,這三個參數,對於亮度來說,重要性是一樣的,不分誰強誰弱。

具體用哪什麼參數,需要我們跟據拍攝時的意圖來確定了。因為光圈除了管亮暗,它還管著景深的大小;快門除了管亮暗,它還管著運動物體虛實的效果;感光度除了管亮暗,它還影響著照片的畫質。

針對我們旅行中的照片來說,一般多采用光圈優先。拍人的時候,光圈可以大一些,如果光線太暗,就提高感光度,把人物拍清楚是第一位的;

F2.8, ISO2500, 1/280秒。

F1.4,ISO640,1/80秒。

F2.8, ISO2500, 1/100秒。

拍風光的時候,光圈小一些(這樣景深比較大),如果打算長時間曝光,感光度低一些(風光攝影,一般都是低感光,星空極光除外)這樣曝光時間就長了。

F16, ISO50, 2秒。

F13,ISO100,0.6秒。小光圈,大景深。

F11,ISO200,6秒。

根據拍攝意圖確定曝光組合,不夠的曝光量最後由感光度補充。



網際飛俠


光圈、快門、感光度都是照相機曝光系統的組成部分。而攝影正是通過這個最基本的曝光組合控制獲取影像曝光的多少,進而達到準確還原被攝物體的光影形色。也可以說光圈、快門是照相機最重要的控制曝光的組成部分。而感光度是測光系統的重要基礎條件,相機測光系統以設定不同感光度來決定曝光系統的光圈與快門的組合。

光圈:

位於光學鏡頭中,有多片金屬葉片組成,通過開啟與收縮來控制鏡頭影像的進光量大小。光圈係數代表不同光圈大小,相鄰兩檔光圈曝光量相差一倍。常用光圈係數:F1.4、F2.8、F4、F5.6、F8、F11、F16、F22。


快門:

傳統單反相機位於感光膠片前面,多為簾幕式,數字相機位於光電耦合器前方。一般由碳纖維和鋁合金合成材料。快門通過開啟和閉合的時間長短來控制光線到達圖像傳感器的時間多少。常用快門分檔為:30"-1"、B、 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1000、1/2000、1/4000、1/8000。從慢至快。

感光度:

感光度表示就是感光材料對光線的敏感程度。國際標定為ISO,美國為ASA、德國為DIN,一般從ISO25——ISO25600,感光度越高越能記錄深暗光線下的影像。但隨著感光度增感顆粒和噪點也在不斷增加。一般日光型膠片多為ISO100/21°。




關注每圖 更多攝影問答分享


每圖


我們常說的相機使用的三個重要參數那就是光圈、快門、感光度。而這三者得調節是獲得正確曝光的途徑。而其各自的作用就通過介紹來進行理解吧。



光圈。

光圈就是指瞬時進光量的大小,把鏡頭光圈葉比作窗戶,那麼光圈就是窗戶開啟的大小,窗戶開的大,整個房間都明亮,窗戶開的小,則局部明亮,明暗對比明顯。



快門速度,指的是曝光的時間,就是關閉窗戶的速度。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光線只要存在,那就一直在吸收,所以快門速度1s那就相當於吸收1s的光線,所以快門速度越快,光線吸收時間越短。



感光度,是感光元件感受光線的敏感程度,感光度越高,那麼對光就越敏感,整個畫面就會越明亮。

三者得作用看似都是控制進光量的,但是進光量的大小,短時間內進光量的大小,都可以呈現出不同的效果,這就是三者得作用

以上內容出自於光影的光陰社浮影游魚,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


光影的光陰社



老鐵視界


如果,在此之前你拍照只會按快門的話。

那麼,這下面講的內容非常適合你。

首先需要知道曝光的核心——三個基本參數:快門、光圈、ISO(感光度)


曝光和攝影之間的關係

攝影,或者說拍照,無非就是拿著相機當你按快門按鈕時,快門(鏡頭外的世界和機身內部感光元件之間的門)會打開,過上一段時間再關上。就在這段時間裡,光線會從鏡頭進來,照在長方形的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上幾千萬的感光點就會記錄到它上邊光的色彩。於是,就得到了一張照片。


「光圈」就像一扇窗,在同一時間內(即是「快門」開放時間),這扇窗越大,能吸收的光線越多,這樣相片便會變光亮,道理很容易明白。

而在相機上,「大光圈」是指把光圈調到「數字小」的位置,象是f/1.4、f/2.8、f/4等等,數字越小,光圈越大;而數字越大,光圈便越小,即是「窗」會變小,能吸入的光線不多,數字和光圈大小是剛好相反的!



ISO、感光度

  ISO=感光度,感光數值越高接受的光量也就越多,在相同的光圈與快門條件下,畫面會隨著感光度增加而明亮。相對的畫面的噪聲(顆粒感)也會增加。


拍照最基本的要求呢,就是要做到曝光正常。不過度曝光(畫面過亮),也不欠曝(畫面過暗)。(這是拍照“最基本"的要點,但是也會有因為需要達到一定的藝術感而故意要控制相機過曝或者欠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