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期之“根”

鄭磊(博士,國際新經濟研究院經濟行為與中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霍華德·馬克斯是知名的價值投資者,富有50年投資經歷,但是大家是讀了那本《投資最重要的事》,才知道他的大名。最近他的新書《週期》再次引起轟動,被多個圖書榜單收錄。也有一些金融從業人看完之後,覺得不如預期,其實這本書談的是週期,但並不是傳統的經濟週期或金融週期,而是一本關於行為金融和投資心理的實戰指南。

價值投資大腕卻大談其投資經歷中對市場心理的感悟,這是一件令人頗感驚訝的事情。畢竟這是兩個流派,價值投資者通常不講究投資的擇時,在他們看來,市場價格終究會迴歸投資標的的價值中樞,只要購買時價格不是太高,價格波動本身並不值得關注。價值投資者發現了投資者心理、情緒和決策對投資的影響,這件事本身就不同尋常,也是行為金融對於投資重要性的一個側面例證。

馬克斯給出的邏輯是“心理會影響行為,行為會影響經濟,導致經濟出現短期波動”,可以理解為你在想什麼,就會去做什麼,最終就會得到什麼,預言或預期往往就是這樣實現的。他認為眾多投資者的心理和情緒導致了市場出現漲漲跌跌的週期波動現象,其實這個觀點和上世紀被譽為“歐洲股神”的科斯托拉尼的看法是異曲同工。後者認為投資者的心理和情緒反應至少決定了市場波動的90%。這個道理很淺顯,投資行為首先就是人的行為,人的行為來自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主觀就是投資者的認知和情緒影響,客觀就是要有可動用的資金。而且主觀決策決定了投資者的行動。正是資金的買入賣出交易構成了價格波動和趨勢。

市場波動的根本原因,或者說,市場週期的根源就是投資者心理,情緒和決策具有高度不穩定性和隨機性。這是人性的本質特徵。人有執念,所以易走極端。這是大腦思維模式決定的,是人類進化的結果。極少有人能避免認知偏誤,也很少有人總能保持情緒平和穩定。

投資者的認知偏差往往表現為“選擇性感覺,歪曲性解讀”,感知不全面是人的普遍問題,儘管任何事物發展都有好壞兩個方面,但是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不偏不倚。這種認知偏誤會引導投資者做出錯誤判斷,而個人情緒作為放大器,變本加厲地扭曲有偏的觀點而形成執念,投資者據此採取行動,必然會走入極端誤區。

我們觀察到的企業盈利週期、經濟週期、金融週期等等,其實都是人類從心理到行動的外在表現形式。比如,經濟學常說的基欽週期,就是企業庫存週期,這種短期波動往往和存貨變化有關,由於決策者過高或過低估計了需求,存貨增加或減少導致經濟產出的短期上漲或下跌。所有的週期現象都經常出現極端狀況,這是行為人的心理和情緒—投資者的心理週期—左右搖擺造成的。

價值投資者看重的基本面,市場在大部分時間都無法準確衡量。以作者47年投資為例,只有3年的收益率處於8%-12%這個合理收益區間,有超過一半時間的投資收益大幅偏離合理水平。股市投資表現的大起大落才是投資者真實的經歷。

市場為何不是價值的“稱重器”?這是因為投資者認知本身很難做到準確評估基本面的價值,而情緒作為放大器,這種錯誤認知可能遠遠偏離了真實基本面。“市場在貪婪和恐懼之間來回擺動”,其實背後是投資者在貪婪和恐懼之間擺動。如果把投資者的心理情緒看作一個連續光譜,那麼貪婪和恐懼各佔一端,而人的實際情緒和心理只是在這中間來回擺動,時快時慢,而且在中間位置很少久留。

中國文化的精髓是中庸之道,但是持中守衡卻不符合人性。投資者最容易出現的過度樂觀預測和貪婪組合,所以牛市進展速度非常快。這也是大部分投資的心態表現。所以對於投資人,要求很高,既有智商要求(減少認知偏差),又有情商要求(儘量不情緒化),還要有決斷力,不能猶豫不決,拖泥帶水。你的心理情緒處在“心態光譜”的哪個位置?市場(情緒)週期處在哪個位置?正確回答這兩個問題,應對方案也就不言自明瞭。


週期之“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