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口罩成為友誼“社交貨幣”,你還需知道這些

當口罩成為友誼“社交貨幣”,你還需知道這些

<strong>鯨商網(ID: bizwhale)原創
作者 | 李清樂

2020年初的這場疫情席捲全國,猶如一場“空襲”,一切來得太突然,讓我們“寸步”難行。

誰能想到,這個春節起,你出門不戴口算“違法”了;而中石化、富士康、上汽通用五菱,以及一些內衣廠、尿不溼廠都臨時轉產口罩了;還有互聯網公司拉新促活,不靠補貼靠送口罩了……

根源還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全國的蔓延態勢明顯,每天新增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死亡病例不斷刷新高。

從1月23日,武漢“封城”開始,意味著這場“戰疫”的全面打響。醫生專家都強調必須帶“防疫武器”——口罩, N95口罩防護能力在95%以上,次之使用一次性醫用口罩。

然而,大家已經深有感受:一罩難求啊!

當口罩成為友誼“社交貨幣”,你還需知道這些

求“罩”

哪怕隔離在家,相“望”於江湖,不再“社會人”的我們,也依然急切求罩。

現實情況:一週前,武漢七家醫院爆出接近“零庫存”。過去四天,僅浙江醫用外科口罩缺口約400萬(源自浙江省經信廳數據)。武漢以及全國其他省市加起來,口罩缺口難有確數,但肯定是浙江缺口的倍數。

疫情爆發之際,口罩在全國各地的藥店基本都斷貨了,所有電商渠道的口罩,在這個春節搶購遠超年貨,不過也早已售罄。幾天前,哪怕你買到了口罩,但有可能在物流環節被“截”,因為一些地方政府要急性徵用,當然,他們也為此做法道歉了。

當口罩成為友誼“社交貨幣”,你還需知道這些

豪氣的杭州市政府,從2月1日起,開通了網上“口罩預約”免費送,每晚7點半,限量開放預約,堪比“雙十一”凌晨購物車開閘,稀少,讓搶到的人如同搖到車牌號般地高興。

當下,患難見口罩,不少網友在線調侃:“做朋友嗎?送我幾個口罩的那種。

當口罩成為友誼“社交貨幣”,你還需知道這些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各行業的龍頭企業,捐錢之外,能捐多少口罩,則成立一種“硬核”實力的標誌。比如:武漢封城兩天後,阿里設立10億元專項基金,首批將採購200萬件口罩;京東首批贈100萬隻醫用口罩及6萬件醫療物資;昨日騰訊也加碼到15億專項基金;另有浙商在柬埔寨直接收購口罩廠支援國內……

“國際友誼”的小清單上,怎麼少得了口罩:韓國捐了200萬隻,日本捐助了100萬隻,越南捐贈5.5萬隻……其他約20個國家用多種方式來馳援“大兄弟”。

此外,也不能忽視海外華人、留學生在口罩“全球購”中的堅挺力量,但也難買到了。因為根據工信部近期新聞發佈會透露的信息看,我國口罩產能位居全球第一,每天產能2000多萬隻(無休產計算,全年約73億隻),目前我國口罩生產企業的產能恢復率為60%左右,也就是一天只能產1000多萬隻。

大家都關注口罩慌的問題如何解決?國家發改委方面對外透露,國家已經組織了一倍以上的生產規模的產能了,甚至表態讓相關企業“擼起袖子甩開膀子生產”,疫情過後,如果產能過剩,將由國家兜底——政府收儲。

我們必須給這麼強大的祖國打call!

當口罩成為友誼“社交貨幣”,你還需知道這些


看到沒,國家要“罩著”口罩生產企業了,我們怎能不一探究竟?

口罩第一生產大國為何也缺貨

缺口罩根源還是疫情爆發之突然,帶來需求的暴增。但產業基礎因素也不容忽視。

一週前,當湖北省省長在新聞發佈會“口誤”, 把湖北省口罩年產能說到了108億隻時,估計吃瓜群眾心想:已經遠超全國了,完全夠當地用啊!幾分鐘後,省長第二次修正到108萬隻時,或許內心是強忍著“朱丹式sorry”的。

真實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鯨商整理相關數據發現,2011年至2018年,中國口罩需求量從10億隻增長到40億隻,需求增加主要源於人們對健康衛生的意識加強,又面臨著環境破壞霧霾加深。而2018年中國口罩行業總產量45.4億隻,約5.4億的富餘,這是還沒考慮出口情況。

值得注意是,2011年我國口罩產能達到25億隻了,但到了2018年,8年才能裡才增長了20億隻產能,遠跟不上需求增速,所以一旦遇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類疫情,立馬捉襟見肘。

不合理啊,怎麼需求激增沒讓商人們嗅到機會?鯨商認為,不是商業們笨,而是口罩是低值產業,盤子太小,“食之乏味,棄之可惜。”

當口罩成為友誼“社交貨幣”,你還需知道這些

2019年我國低值醫用耗材規模在758億元左右,口罩約佔其中的13.5%,為102.35億,約為當年日本口罩銷售額的4倍,可中國人口數是日本的10倍多啊。再細拆,2019年全國醫用口罩產值54.91億元,更少了吧?都比不過食品電商三隻松鼠2018年的營收(70.01億)。

當口罩成為友誼“社交貨幣”,你還需知道這些

另一個原因,過去口罩在我國日常化缺乏市場“導體”,按2018年40億隻的需求量算,年人均不到3個。某種程度,日常不戴口罩,也是中國傳統社交禮儀的限制。

在日本,卻截然相反,他們愛戴口罩,是衛生不給他人添麻煩的表現,當然也有歷史原因,就是日本森林覆蓋率高,很多人花粉過敏,以及遭遇過幾次大的流感疫難。

所以,口罩在中國不是日常消費品,日常防護型口罩佔比不高約12%,半壁江山在醫用口罩領域約54%。

還有一個原因,口罩在流通緩解的週轉有“硬傷”,當然這傷,痛在廠家,爽在用戶身上。因為按國家規定,生產出的口罩要按規定放置14天,檢驗合格才能出廠,相關從業人士表示,“這個流程時間是國家規定的,沒法縮短。”這意味著,口罩廠家成品的起始庫存就有半個月,在消費品零售企業中,就是一把致命枷鎖。大部分商家心想:賣啥不好,幹嘛要賣口罩呢?

加上正值春節,農民工返鄉遇上疫情“封春”而導致大部分工廠無法復工以及我國對醫用口罩生產企業的資質要求十分嚴格。據國家食藥監總局數據:截至2020年2月3日,我國醫用口罩國內企業生產批文總數達到575個,涉及361家生產企業。

當口罩成為友誼“社交貨幣”,你還需知道這些

不得不提,市面上有不少文章,用工商註冊登記數量來作為口罩生產企業,他們用某查詢工具得到有上萬家口罩生產企業(口罩代銷企業才合理),僅深圳市就有550多家,用屁股想一下,明顯不對啊,要不然當下口罩缺口還那麼大。

當口罩成為友誼“社交貨幣”,你還需知道這些

以至於,我們都能看到這次搞石油開發的、造汽車的、生產內衣與紙尿布的公司都臨時上戰場,造口罩了!可見國家應對疫情,已經“特事特辦”了。

沒有‘靈魂’的口罩公司有‘沸點’

如果用賈玲的話說,“缺少蔥花的回鍋肉是沒有‘靈魂’的”,那麼此刻,缺少口罩生產的醫用耗材企業也是沒有“靈魂”的。然而,在資本市場的口罩產業鏈上下游公司,已達接近了“沸點”。

年產值可能都不如一家百億市值的上市公司,但在二級市場已經誕生了一大片“口罩概念股”, 疫情中開盤,千股跌停,口罩概念股卻能一枝獨秀:

截止2月7日收盤,泰達股份、奧美醫療、欣龍控股、振德醫療、南衛股份等近10只口罩概念股漲停,其中,奧美醫療8連板,泰達股份、振德醫療均6連板。

受益的還有整條口罩產業鏈,但國家用宏觀調控,來規避口罩漲價,以及打擊假口罩流通(如下圖)——

當口罩成為友誼“社交貨幣”,你還需知道這些

終端口罩產品方面,有財經報道稱,2019-2020年口罩十大品牌排行榜中,前三名分別是3M、綠盾、霍尼韋爾。其中,3M可能承包了國內整個防霾口罩市場大概90%的份額。

事實上,在國內,口罩還是突出功能性,品牌性並不強。不信,你隨便問下身邊的人,看他們能說出幾個口罩品牌?所以,不懂口罩沒關係,就怕人傻錢多,蹭熱度掏幣買口罩概念股,結果被割韭菜。

這裡,鯨商拿個“口罩龍頭”例子來還原——

當口罩成為友誼“社交貨幣”,你還需知道這些

截圖是網上廣泛流傳的國內口罩品牌格局情況,亮點是“三槍、海螺”兩個國產口罩品牌名列前茅,同屬龍頭股份(600630),而這背後的故事是被解釋為“03年非典期間,政府指定專用口罩”。

所以,疫情正式大面積爆發前一週,龍頭股份就接連漲停,嚇得自己在1月21日趕緊發佈官方聲明:

“龍頭股份公司及下屬子公司沒有生產口罩業務,也沒有生產口罩必須的生產許可證。”

避免誤導投資者,龍頭股份官方澄清後,並沒抑制投資者熱情,從疫情正式爆發到現在,短短几個交易日,其股價整體漲幅最高時超過40%。鯨商替你去翻看龍頭股份2019年上半年財報,發現它對口罩隻字未提,業務收入49.71%來自針織服飾類,約8.26億元。

作為口罩業務上游原材料的針織面料業務,毛利率僅為8.13%,而同大類的針織服裝毛利率卻在67.71%,營收佔比也是最大頭。這麼看,你覺得用口罩來炒它的股是不是腦子過熱?

更奇葩,另一家口罩“妖股” 潔特生物(688026)1月22日在科創板上市,趕上了“口罩概念股”首日開盤漲幅高達108.54%,上市僅3個交易日其股價漲幅已達到640.08%。只因其子公司廣州拜費爾空氣淨化材料有限公司(簡稱“拜費爾”)與口罩業務掛鉤。

荒誕來自潔特生物上市董事長袁建華“放衛星”,宣稱已下達1000萬個口罩緊急生產任務,並接到廣州市相關部門200萬個口罩訂單。但很快被打臉,公司官方澄清,上述200萬個口罩訂單僅為口頭需求,未簽訂合同;公司的口罩生產業務也無法在短期內全面恢復,難以完成200萬個口罩的供貨。

翻開招股書顯示,拜費爾2019年上半年營收僅為10萬元,淨利潤虧損88萬元。

當口罩成為友誼“社交貨幣”,你還需知道這些

一番努力,鯨商終於找了一家披露口罩業務收入上市公司——振德醫療(603301),其股價從1月20日的24.1元/股,已直線上漲到現在的48.5元/股,翻了一倍。

振德醫療披露的2019年前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口罩等防護產品實現銷售收入5188萬元,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4.07%,比重較小。

看到這,我們並不是要指導你做如何做投資,更不是引起恐慌,而是一挖疫情之下口罩概念股沸點的亂象,以及口罩產業在中國商業層面邊緣化的緣由,這背後也是構成當前口罩急缺的關鍵因素。聰明的投資者一定是基於標的公司本身的價值。也請相信政府,一定能成功過去,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希望通過這次疫情,口罩和消防滅火器一樣,能成為家庭必備物件,而大型傳染病的防禦宣傳工作,也能想日常的消防演練一樣,讓大傢俱備應對意識與正確方式。

祝你平安健康的度過次疫情!最後弱弱問一句:做朋友嗎?送我幾個口罩的那種O(∩_∩)O


End

Attention:

鯨商將開啟新零售、新消費產業深度報道序幕,誠聘5名記者編輯、1名運營。
簡歷郵箱: [email protected]
期待你的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