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前感覺月薪一萬好高,畢業後真的一萬了,反而感覺不高了,這是為什麼?

勳章6043


這是大家很普遍的一個感受,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以幾點:

一、生活成本不一樣

畢業前生活在校園中,住宿舍,吃食堂,每個月的生活成本最多2000就搞定。相比於一萬,2000不過是1/5,按照這個角度來想,自然會覺得好高。

但畢業後,面臨著租房、吃飯以及社交等等一些費用,2000肯定是不夠的。不說別的,只說租房,如果在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沒有個2000-3000也是下不來的。

再加上其他的成本,一個月成本5000-6000很正常,佔了一萬的一多半,所以相比於1/5,自然會覺得原來一萬也不多。

二、周圍環境不一樣

大學的時候,周圍也都是大學生,大家的消費水平也基本上差不多。但畢業之後,面對著的是工作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人,往往都是在經濟上有了一定的積累。難免消費水平會更高一些,而所處這種環境,說一點不被影響也是不太可能。

記得之前一個來自農村的學員分享,說自己在讀大學的時候根本不會在意什麼品牌,買東西,性價比最重要,畢竟花的是父母的血汗錢。

但是畢業之後,漸漸的就開始追求一些品牌效應,不僅僅是因為自己賺了錢,心裡不再有任何負擔,更是因為周圍的同事都是這樣,覺得自己也應該是這樣。

三、生活追求不一樣

畢業前後,很明顯的一個變化就是追求發生了變化。就拿旅遊這一項來說,畢業前大家說窮遊、住青旅,好像非常正常,也有很多同學都是這麼做的。

但畢業參加工作後,很少再聽到這個詞,每一次的旅遊都是精心安排,不僅要行程比較舒服,也更追求旅行的品質。

追求不一樣,消費的觀念和水平也就不一樣,肯定是品質越高,花費也越高。

四、錢的購買力不一樣

畢業前和畢業後,這兩個時間如果差距比較大,比如大一和畢業,相差3-4年的時間,那就會存在一個錢購買力的問題。

貨幣是有時間價值的,因為通貨膨脹的存在,相比於現在,4年前10000的價值,肯定是更大的。也就是說現在的一萬元購買力會更低,即能買到的東西是更少的。

所以,如果是一個大一的學生覺得現在一萬塊錢很多,4年之後畢業,覺得一萬塊錢沒有那麼多,也是再正常不過。

以上是可能存在的一些原因,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而糾結這個原因也沒有什麼太大的用處,最關鍵的還是要讓自己擁有多賺錢的能力。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焱公子


題主覺得月薪1萬不高了,和畢業不畢業沒什麼關係,主要取決於這3個因素。

為什麼達到月薪一萬的人,反覺得不高?

在我畢業的前三年,都覺得月入1萬好多啊,特別羨慕。

還記得那時老婆在某企業上班時,電梯裡有人討論,這個月能夠領取8000元薪水,回家給我說這件事還說了半天。

對於大多數人,月薪1萬太難了,但為什麼達到這個水平又覺得不多了呢?原因在以下幾點:

①你身邊的人層次變高了:

實話實說,現在我月薪近3W了,兼職收入還有1萬,我覺得我太窮了。因為身邊朋友,不是年薪60W以上總經理,就是年入百萬的老闆。而這些人曾經都是自己的同事,當初和自己一樣屌絲,現在呢?別人一步步走向光明,自己還在賺辛苦錢。

如此對比,不說月薪1萬,月薪3萬都覺得不高。

每個人都是這樣,到一個階層了,從不會向下對比,永遠都是向上,除非到了馬雲那個層面,否則永遠都不會滿足。

② 你開支變大了

有個陷阱叫“中產階級陷阱”,簡單來說,為了表面自己“身份”,消費水平也會強行提高對於階層。於是發現,收入變多了,但存款還是沒變,仍舊感覺很拮据。;其實題主也是如此,之前在大學開支非常小,當然覺得1萬元多,現在踏入社會,方方面面都要花錢。

③你麻木了

初拿1萬元時還是非常興奮的,但時間久了,就沒什麼感覺了。

就好比馬雲說的:我對錢沒什麼興趣。

持續久了,再多錢也會這樣。

總結:

為什麼月入一萬都覺得不高了:

①你身邊的人層次變高了。

② 你開支變大了。

③你麻木了。


給自己定個目標吧,朝著月入2W、3W、5w繼續出發!


蹩腳烏鴉


我老家是三四線城市,在浙大讀書的時候,大二的時候聽出去實習的師兄說,我們專業畢業後混得最差的,工資也有5000元。當時就覺得真好,在老家要是有這麼多工資,什麼都不用愁了。

畢業後,工作數年,從月薪7000多起,到年薪幾十萬,到不再糾結薪酬收入,說句貪心的話,出來工作後,隨著收入的增長,我很少會滿足地想,自己的工資足夠高了。

甚至於想起自己大二時覺得月薪5000元真好時,總覺得很傻。之所以會有這種變化,自然是和眼界、消費需求、慾望等因素有關。

可以說,想要更高工資是每個人正常的慾望,但最可怕的是,大部分人還沒有達到那個能力,卻總想著要求更高的工資。

畢業前後的消費需求不同,月薪一萬確實有壓力

畢業前,在學校的消費比較有限,不愁吃住,沒有生存壓力,每個月花不了多少錢,這時候對錢的概念沒有那麼強烈,所以覺得月薪能有上萬已經很高。

當然,這也與家庭經濟背景有關,大部分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的學生,都沒接觸過那麼多錢,預想下如果每個月能夠上萬的收入,可能會覺得很高。

但畢業後,個人消費的需求就有明顯的不同,且往往有較大經濟壓力,如買房買車,承擔家庭支出,結婚養育子女等。在這種巨大的消費需求下,就會覺得月薪上萬都不夠用,自然不會覺得有多高。

尤其是在一線城市,月薪上萬想要買房還是有很大難度,很難滿足家庭的經濟需求。加上,月薪上萬在以二線城市,確實算不上多高的水平,大部分人都能達到這個水平以上。

慾望總是累加的,當你達到目標後,只會想要更高的目標

當我月薪只有7000多的時候,我也覺得那些年薪幾十萬的人,收入真高。而當我達到年薪幾十萬的時候,覺得也就這樣,還是有一定的經濟壓力,會擔心失業怎麼辦,同時往上看到身邊也有人年薪上百萬,於是就想要賺更多錢。

人都是這樣子,但你月薪幾千的時候,你就想著月薪上萬的人收入真高,但你月薪上萬的時候,你就覺得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還想要賺更多錢的。除非你賺到的錢到了頂尖,能夠滿足所有的經濟慾望,才能停下來。不然,當你達到小階段的目標,比如月薪上萬時,你就會想達到更高的目標。

這當然不是什麼壞事,出來工作本來就是為了賺錢,只不過,如果慾望過高,而自己暫時達到那個水平,就會給自己帶來太大的壓力,甚至於誤入歧途。

合理的薪酬由個人價值決定,以及行業的薪酬範圍

當我們談起薪酬的問題時,我發現越來越多的員工出現一種現象,那就是在要求高薪酬的同時,自己的能力並沒有跟上來,或是能力突出,但出於各種原因,並沒有在公司創造出足夠的價值,因此沒有升職加薪的機會。

在這個問題上,除非員工能夠有證據,百分百證明領導壓榨員工勞動力,或是獎金分配有內幕,否則大概率是員工自身的問題。

領導確定員工的薪酬合理範圍,往往是根據其創造的價值來定,如個人業績高,拉來重要的項目,創造出爆紅的產品等等,或在不同的崗位上創造出領導的認可的價值。

而員工常常吐槽的是工作的過程,如工作很認真,個人很努力,但結果不理想,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所以,如果員工想要高薪酬,最合理的角度是個人的創造的價值,以及行業的薪酬範圍來定。

要想提高工資,就先提高自己的價值產出,再找機會和領導聊聊。


學習委猿


畢業前我一直覺得月薪一萬很高,但畢了業真拿到月薪兩萬,覺得不過如此。為什麼呢?因為我讀研三年,上海房價天翻地覆啊!

我曾經跟我小夥伴開玩笑說,我們讀研三年,至少虧了一百萬!說說發生在我身上的真實故事吧。

讀研三年,房價瘋漲,血虧百萬

我本科畢業是2015年,那時候上海房價遠比現在低,所以我一直想著好好學習,畢業找個好工作,多賺點錢就可以買房了。為了自我提升,我報著這樣的夢想繼續讀研。結果剛讀研不久,2016年上海房價瘋漲了。可我在學校裡也沒畢業,不是上海人也沒戶口,只能眼睜睜看著。

那個感覺我至今難忘,後來我研究生畢業後,有了戶口,想要再買房就發現很困難了,家裡給準備了點錢,我自己也攢了點,但房子大小卻急劇縮水了。等到後面我買了後,看之前的成交價,起碼多花了一百萬。

血虧百萬,我後悔讀研嗎?那倒沒有

但我後悔讀研嗎?其實沒有,買房是我一直的想法,是多花了錢,但我買時上海也陰跌了一年多,所以也沒買在高峰。但我覺得讀研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金錢上的收穫。金錢上收穫當然有,工資高了,虧的一百萬,我覺得靠我自己也能賺回來。而且收穫的是不一樣的眼光。

沒讀研之前,我就想著找一份不錯的安穩的工作,畢竟女生,考個公務員也不錯。但讀研後我想憑藉自己努力去闖出一片天,上進了很多,接觸了很多優秀的人。調整了方向,選擇了計算機,做了算法,感覺入對了行。至於月薪兩萬塊不夠花,主要是有房貸,那就繼續慢慢賺。

最後

最後,我想說時代在改變,薪水只有越來越不夠,但我們總得去適應這個變化,多賺一些錢,才能更坦然。盡情去努力吧,雖然生活辛苦,但依然動力滿滿,祝願大家新的一年都能發財呀!

以上,祝好。

歡迎關注緩緩,500強程序媛,觀點直接犀利,態度溫柔堅定,一起成長~


緩緩在上海


2014年我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到手工資只有2000出頭,當時月入一萬的工資離我很遠。

經過四年的折騰,終於在2018年稅後月入過萬。但是我並不感覺這一萬的工資很高。

總體上有這幾個原因:

1.開銷大了

剛畢業拿很少的工資時候,你的慾望被限制得很低,平時除了吃飯房租,基本就不會考慮其他。

當收入逐漸增加的時候,我會考慮出去旅遊,購買一些昂貴的數碼產品,比如電腦、手機、遊戲機。

2.物價漲了

畢業這幾年最大的感受是,人民幣貶值越來越嚴重。畢業前100萬能買幢不錯的房子,現在沒個300萬在我所在的二線城市根本辦不到。豬肉價格最近也30多一斤了。衣食用度讀漲價了,我姑且認為,現在的月入一萬,其實和幾年前的月入5000差距不大。

3.你的期望值增加了

剛畢業的時候能月入5000就很開心了,可是隨著這幾年生活壓力的增加(主要是買房買車),月入幾萬也開心不起來。身邊的人都在努力賺錢還房貸車貸,靠著一萬的工資,依然是杯水車薪。網上有個段子說什麼是幸福?幸福就是慾望減去實力。當你的慾望高於一萬的薪資,而實力卻只有一萬的時候,你肯定是不幸福的。


我什麼能月入過萬?

最後談談為什麼我能獲得月入一萬的薪資,我現在杭州從事互聯網行業,這個行業最近幾年增長迅速,加上我抓住自媒體的發展紅利期,所以能收穫月入過萬的工作機會。如果是選擇傳統行業,估計沒那麼快。

不過任何時代總是有機會,只有少數人能抓住。希望大家早日月入過萬,已經過萬的早日月入十萬。


END

我是江少,90後職場問答達人,歡迎關注。

江少


我們家在18線城市,在我們那個城市,工資很低,工資過了3000就屬於不錯的了,後來到了大連上大學,工資也普遍不高,我記得當時大四的時候,學校出了一個傳奇,就是計算機系的同一個實驗室的研究生被微軟中國錄取了,工資記得是10000, 當時覺得也太厲害了。 自己出來工作以後,發現很快也就有這個數目了,反而感覺不高了。

畢業前,眼光沒有那麼長遠,10000就高了

在大學的時候,接觸的人不多,聽到最多有關工資的信息就是大四又有哪個師兄被哪個大公司錄取,拿到了一個好的offer, 這個錢一般都不多於10000。 而這還是高的才會在老師口裡說出來。

反觀自己的父母,也是每個月幾千塊,工資不高的樣子,於是就會覺得10000好多的。

大學畢業,10000工資其實是很高的

對於大學畢業生,現在除了一線互聯網,金融工資多餘10000, 根據2019屆畢業生薪酬報告, 工資超過9000以上的,只有8.1%

其中5k到7k的人是大多數,佔到43.29%, 所以工資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高。


當然我們每天都可以聽到,華為給博士畢業生200萬的年薪,給研究生起薪都是16K, 而BAT, 頭條給到本科畢業生的工資也是過萬的。


所以,剛畢業的人,可以經常聽到工資過萬,但是更多的是沒有,10000的工資其實是很高的。


畢業2年以後,工資到10000的就很普通了

2年作為一個分水嶺,在這個兩年裡,從稚嫩的畢業生成長為團隊的中堅力量,這個時候,有的人會升職,有的人成為核心成員,這個時候,升職加薪很正常的事情,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工資到10000的人就很多的。


據調查,工資激勵,對於員工來說,就只有2個月的作用,當工資從8000升到10000, 員工會開心2個月,2個月後,員工會覺得我就是應該賺這個數的錢。


而且周圍大家都是賺這個數的錢,比10000多,於是就覺得其實10000也不多,大家平均水平而已啊。


其實過不過10000不是絕對的,而應該是對照行業平均工資,如果自己的水平不錯,拿到了行業的平均工資,這是正常的,如果沒有拿到,可以找領導加工資,或者跳槽漲工資。


歡迎關注【阿布的分享】,跨界理工男,每天分享職場乾貨,HR知識,認知成長。

阿布的分享


看到這個,突然想到一句話,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得到的卻有恃無恐!話糙理不糙。當你真正拿到1w的時候,其實也就是那麼一回事~

1. 沒有真正理解稅前和稅後的區別

畢業前,大家都是大學生,還沒真正上過班,僅僅聽到月薪過萬實在是太讓人項目了。雷哥剛剛大學畢業的時(2015年),找的工作剛好月薪就是1w。說實話,當時挺開心的,身邊90%的同學都是1w左右的工作,完全沒落差。想著月薪1w,以為到手後也差不多1w,當時對未來是充滿希望。


等我真正入職後,才發現並不是那麼一回事。公司社保和公積金繳納的基礎是10000元,補充公積金5%,計算後到手7K+。 真正到手後,才明白自己可支配的錢原來只有7000多。

2.生活成本的差別

我們讀書的時候,住宿舍空調獨立衛生間,住著很舒服,每年才需要1200元。吃飯是食堂,一天十多塊錢撐死了。 可是畢業後呢,1w的工資,到手7千多,每個月的房租2千,每天午餐50元(早飯5塊+25塊+20晚餐),每月1500元左右,電話費100元,買水果200元,朋友聚餐,買衣服,買書,週末上培訓課.....


最後發現每個月真的存不下錢.......

此時才發現,月薪1w真的是很苦逼的。所以當我們真正月薪1w的時候,工資真的不高。

3.人的慾望無止境的

人的對金錢的慾望真的是無止境的,即使現在月薪10w+,估計也會很焦慮,感覺也不多。雷哥拿到1w的月薪時候感覺3w月薪應該挺多的了,如今真正的月薪不到3w,感覺其實也就那麼回事。真的是不多。

因為你月薪提高的同事,各方面的花費也就提高了。今年報名學習的課程就花了不到5w。

總結

人們對金錢的慾望確實是無止境的,無論賺錢多少,生活開心最重要。您說是嗎?

如果事少錢多離家近,那就爽了。

最後祝大家財源滾滾,2019擼起袖子加油幹!!

歡迎大家關注【頭條送書小王子】雷哥office,每週免費送書/分享職場辦公神技,希望我的分享可以提高大家工作效率,從此不加班~

雷哥office


慾望不同;

大學時,你的女朋友喜歡coach,兩三千塊錢的包,攢攢錢還是能經常給她驚喜;

工作後,她身邊同事都是lv,你發現即使不吃不喝,也要攢小半年的錢才能買個她喜歡的款;

大學時,你坐火車去旅遊都能很開心,因為有的是時間;

工作後,你發現旅遊只能趁著黃金週假期,機票動不動就上萬;

大學時,喜歡聽歌的你買了個500塊錢的高保真耳機能高興一週;

工作後,森海賽爾HD800放在面前,頂多能抽時間聽一兩回;

大學時,200塊錢就夠幾個好友大一吃頓;

工作後,情人節高檔餐廳一個人就要1314元;

大學時,夢想買個卡西歐MRG,要一萬多

工作後,你瞭解到一個牌子叫百達翡麗,基本款20萬起

無限膨脹的慾望,掙多少錢也滿足不了


異鄉置業


看見這個問題,想起了我畢業那年的事。

我是2006年畢業的,當時在哈爾濱,找工作時,當地工資都只有一千多點,有的公司以我們是應屆生為由,壓價壓倒700元一個月,管吃不管住,還和我們說找個床位很便宜。

我是抱著“父母在,不遠遊”的態度一定要回大連的,根據其他老鄉的經驗,我覺得1500到2000都是我能接受的範圍,畢竟學機械的女生找工作真的太難太難了。

好在我回家後的第二個月就找到工作了,1700元,有五險一金!那時候我根本不知道什麼稅前稅後,只知道到手工資。因為當時全國已經實行五天工作制,那家公司週六算加班有50元加班費,我的到手工資基本還是1700。

可是和初中老師的一次偶遇,讓我知道我的工資有多慘。

和老師見面寒暄過後,他問我工作怎麼樣,工資能不能達到三千。我想這可能是其他同學的收入水平了吧?初中同學中考上大學的並不多啊!

於是三千成了我的目標。可在這家公司幹了四年,工資雖然有波動,但除了春節發幾百過年前,就從來沒超過兩千。

於是跳槽、找一個月薪三千的工作進入我的日程。

好在一切都順利,我很快找到了這樣的工作,稅前三千,依然五險一金,等工資到手我才知道,原來五險一金要扣那麼多啊!於是我又有了更高的目標,並且在這個公司一步步實現了。

當我發現這家公司已經無法再達到我的目標時,我又跳槽了…

但其實,人無論如何都不會滿足,因為物價在上漲,生活水平在提高,父母在一天天變老,還有孩子的出生和培養,用錢的地方越來越多,還有通貨膨脹要抵抗…

我記得上大學時,我家曾經的房子只要三千一平,現在那個房子已經超過一萬一平了,房價也許是虛高,但物價是實實在在的在增長,這些恐怕在學校裡都不會想到,因為那時候,大部分花的都還不是自己掙的錢。


榴蓮貓覺主


在學校的時候,聽說輔導員一個月也才三千多,想想,如果畢業能有四千確實不錯,比輔導員還高呢。


畢業之後,工資三千五,包吃住,感覺有點少,但是花銷少,所以開始也沒感覺很少,畢竟身邊有些同事都有孩子了,也就四千多。


什麼時候改變我的想法了,和前對象出去旅遊玩的時候,感覺花錢真的是流水,隨隨便便小几百小几百的,出去一次三天,起碼一千消費,這個時候開始覺得工資真的低了,每個月剩2000,自己都覺得好笑。


後來,身邊有個同學全款買了輛七八萬的車子,沒找家裡要(以前在學校也掙了點),這個時候,僅僅畢業幾個月,我算了一筆賬,如果,我不和前對象出去玩,一個月能留三千(自己花兩百,給女朋友買東西花三百),一年三萬六,三年才能買車。這個時候真的心裡是慌得一批,我不知道那些同事是怎麼生活的,但是我知道我真是收入好低。

又是兩個月,畢業四個月了,聽說同學結婚了,我又算了一下,結婚禮錢我們那裡一般是166666起步,因為家裡條件不好,如果我自己出錢的話,不吃不喝得五年,而且還有期間的開銷,酒席(不去酒店),去老丈人家,買車,發紅包,這個時候不是心慌了,而是著急,想想那些同事,都不知道怎麼過來的,而且還沒說最大的開銷,買房。感覺自己不能這樣下去了,輔導員月薪三千多,但是人家生活滋潤,肯定有我所不知道的東西,後來找老闆談工資,老闆說年後漲一千,19年能力上來的話,五六月份再漲一千,我心裡稍稍有了一絲安全感,但心慌的感覺一直在。


現在能力慢慢得到認可,但是和自己想要的東西還遙遙無期,有些老同事說,你就知足吧,但我認為,年齡不同,觀念不同,他們生活就是簡譜,想吃什麼都不敢吃,每頓飯炒菜也很少炒菜,很少帶孩子去旅遊,沒有吃過開心果,沒有吃過榴蓮,我不想未來生活就是那樣,在家裡吃個螃蟹都是不敢吃。


我想好好生活,而不是為了生存而活著。真的物價是高,需要開銷的是真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