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是怎麼通過作品煉成品牌的?

明星是怎麼通過作品煉成品牌的?

產品是物質範疇,品牌是邏輯範疇,並不是嚴格的具體指向,或者說是侷限於各自的範疇之內,其實是兩類思維起點或者方法論,開工廠的思維很難轉換做品牌,產品或品牌,其實是可以套到任何體系之中,比如說明星,明星就可以從產品和品牌兩個維度去分析。

明星的市場價格,無論是代言、出演還是活動出席,價格是怎麼衡量的呢?一個標準就可以了,就是這個明星的粉絲數量(質量次之),所以我們看到,微博上不少明星,幾百幾千萬的粉絲量,為什麼互動卻嚴重的不匹配呢?不就是為了烘托其價格而購買了大批的殭屍粉麼。

撇開作弊這種小伎倆,我們可以說,明星的粉絲量,支撐起其知名度,就是明星的品牌維度,那明星的產品維度是什麼呢?是明星的作品,除了其主導或參與的文藝作品外,也包括真人秀、綜藝節目、代言活動等等。

明星是怎麼通過作品煉成品牌的?

明星通過其作品,塑造了品牌,而他們的品牌效應,則又烘托了他們的作品價格,兩者相互作用,作品必定導向品牌,品牌必定抬高作品(出演)價格。

如果一個明星,長時間沒有相應的作品面市,久而久之必定淡化了,而一個爆款作品,當然就會成就一些品牌明星的。所以,明星們必須要持續不斷的向市場輸出作品,而且必須是高質量的作品,否則,觀眾們被欺騙一兩次倒可以有情可原,如果總是爛片,那麼這個所謂明星是要臭大街的,這是在拿自己的品牌開玩笑。

話說回來,優秀的作品,或者說能在市場大賣的,往往可遇不可求,而且市場空間並非無限的,那怎辦呢,如果這個明星長時間沒有作品給粉絲交代,肯定是會被遺忘的,這是他們的噩夢,所以,在文藝作品之外,這些明星們有完全的動機去製造文藝作品之外的“作品”供粉絲消費,或者是在市場上整出點聲響。

明星是怎麼通過作品煉成品牌的?

這就是為什麼這些年真人秀之類的節目如此的批量生產,而且很明星,這些在真人秀節目上鬧騰的明星,在文藝市場上的作品確實乏善可陳,特別是有些所謂的流量明星,莫名其妙“爆紅”,可是你完全想不出他有過什麼正兒八經的作品,無論的歌曲還是電影電視劇。

流量明星們是資本餵養出來的,他們的爆紅只是一個開頭,如果長久沒有優秀的作品,粉絲或市場疲倦了,那麼必定會被資本拋棄,然後再炮製出另一批流量明星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