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戶王老太房子拆後分得360萬,給兒子300萬女兒60萬。現在兒女都不贍養,為什麼?

十萬個母雞


不錯,兒女都不贍養老人,的確與老太一碗水端不平有關,可是,拿到大頭的兒子為何也不贍養老母呢?

其實,即便老太一碗水端得很平,兒與女各分180萬,也不會得善終。兒子得大頭也不贍養老人,是品德問題而不是錢的問題。即使各得180萬,子女或將互相推脫,而兒子因為沒有得到特殊關照,或懷恨在心更不會贍養老人。

有人會說,這是父母家庭教育欠妥的惡果。可以說也對也不對。

兒女小的時候,都很天真可愛,招人喜歡,但長大成人後卻成了不同的樣子。家庭對孩子的傳統教育和影響很必要,但因為時代背景原因,卻未必能對孩子產生絕對的影響。現實環境的影響或成決定性的因素,就是所謂的環境改變人。

這裡說的環境指的是時代背景,而時代背景的主要因素是經濟基礎。過去時代背景,是家庭教育與社會環境相一致的,都是道德至上,在經濟基礎方面,經濟並不決定人的貧富尊卑。所以說,那個時代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十分必要,對孩子的道理倫理觀念的樹立,具有重大影響。

而在當今時代,已變成金錢至上時代,經濟基礎市場化,有小錢的能養家餬口,有大錢的能趾高氣揚,沒錢的就成為人下人。傳統的倫理道德,便讓生存顧及不睱,甚至棄之如垃圾。老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也很現實,如子女收入微薄,養老婆孩子都困難,贍養老人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即使有子女收入很高,也未必感到富足,因為他還要把房子變得更大,車子變得更豪,所以總覺得很窮,還是缺少贍養老人的能力。於是,他們在社會上賺錢,與兄弟姐妹爭財產,甚至啃老。眼裡只有了錢,手足之情,養育之恩,都成了煙雲。

這就是經濟決定社會環境,社會環境改變著人。過去,中國人不理解西方國家的家庭倫理關係,覺得西方國家父母,孩子到了18歲後就推了出去,父母不再對其生活負責,甚至子女回家吃飯也要付費,而且也不會要求和指望讓子女養老等行為不可思議,現在應該明白了吧。

這就是新時代,這就是新生活,沒有人能改變,能改變的只有自己改變自己。不能再用傳統道德倫理來養老了,應該順應潮流,金錢才是硬道理。手中有理就是爺,沒錢當孫子都沒人要。

話說回來,若老王太太把360萬握在自已手裡,那在子女裡眼裡就是個寶,兒女肯定爭著搶著要。可當把錢全付出了,就變成了一根草,自然被兒女推來推去沒人要。這就所謂的持幣為王。


遠山344


身邊有個朋友差不多也是這種情況,朋友上面3個姐姐1個哥哥,還有一個弟弟沒結婚,孃家拆遷徵地得了差不多50萬,她的爸爸給兩個兒子一人二十幾萬,自己沒留多少錢,然後說拿2萬出來給幾個女兒分,這本沒什麼,但是大兒子在其他城市定居,回來拿完錢就走了,逢年過節生病住院都沒怎麼回來過,都是幾個女兒伺候他,拿米拿菜回來看他,掏錢給他住院。大女兒條件不好,為了送幾個女兒上學掏空了家底,欠了一屁股債, 她爸這個做法傷了幾個女兒的心,覺得做父母太偏心了,現在兒子兒媳不回來不管他,幾個女兒也沒有像以前那麼勤回來了,我朋友的姑姑就經常打電話給她,說她們白眼狼沒有良心不孝順,每次說到孃家的事情,我那朋友就止不住的嘆氣。


gou不理小姐姐


13年小舅子結婚,老丈人把地她換了一套220平方的房子,加30萬的寶馬,50萬的裝修,金 手錶20萬元,現在 房子大概330萬。18年他家拆遷了,換了一套160平方給小舅子,留給老丈人120平,小舅子現在這個房子大概240萬,等蓋好了,大概320萬。每年給老丈人一萬元4000元紅包小孩子拿回來。老丈人搬家我給一萬,我搬新家給你買了一個花瓶580元。他們拆遷的時候有三個月都沒來我家 去年我們也沒有去拜年了,我結婚給了一套被子,還有一套300平方等待拆遷肯定也沒有我老婆什麼事,大概可以用到360萬


HY22156


金錢最能搖動人的良心,就如風大必定撼動樹梢一樣。特別對於有些家庭視錢如命的子女。我舉兩個真實例子。

我小學老師Y老師,有子三人。平日關係都還可以。某日,兩個老人心血來潮,把一輩子幾個存錢平均分給三個兒子。結果分後,誰也不上門了。

三個兒子兒媳,原來都認為自己待老人不錯,有認為自己孝奉老人,比其他兒子兒媳勝過一籌的。平均分款後,打破了原來這種心理平衡, 故誰也不再來侍奉。老人一時想不開,急火攻心,不到一年死了。

另一個例子暫且不說了。總之,在中國這種金錢氛圍下,什麼都講錢的社會(主要是居民社會福利太差),有幾個不見錢眼開的。許多家庭的兒女,和賊差不多,恨不能把老人那點積蓄都挖去。不過這樣孽子還是少數,他們也是讓生存逼的啊。

或許父母一生所為,在錢上給兒女留下深刻印記,子承父好,代代相襲,也不是沒有的事。不過老人能守住自己日子,也是智慧。如若確實日子太糟糕了,只好聽天由命了。


蓬萊扶搖子


現實告訴我們:老年人手裡有錢有房,不要過早分給兒女。

我們這是裡有個老太三個兒子,有套房子,她竟然對大兒說:我也不指望你兩個弟弟養老了,把房子給你,你養老。

後來她孫子(大兒的兒子)結婚,用老太的房子,在樓道里搭了個窩棚,把老太攆到窩棚裡住,結果呢?老太吊死了。


山東省微坊市諸城


我大姨就是分的錢 但是給了我表姐200多萬 我表哥三套房 我表姐拿了錢就翻臉了 我表哥的錢也敗光了。but 像我爸媽 打著誰也不要想從他們手裡拿到一分錢開始 家裡母慈子孝的 😂 我一直教育我媽 她有錢 不怕沒有人贍養。我媽就一直感嘆我大姨慈母多敗兒 但各家各戶都有自己追求的東西 比如我大姨一直希望晚輩不要太辛苦 她能給的都給了。我媽一直覺得孩子就是潛力股 改善民生全靠賭。各自求仁得仁。我媽周遊世界的時候 我大姨兒孫滿堂。😂我媽覺得我大姨連飛機都沒坐過 我大姨可能覺得我媽窮得就剩錢。



Scarlett


王老太一手好牌,被她打爛了。

首先王老太分配不均勻,給兒子三百萬,給女兒才六十萬,這就讓女兒心裡不平衡。要麼你平均分配,要麼你只給兒子,讓兒子養你的老。


其次最好的分配方式就是王老太不要著急把錢分給子女們,而是握在手裡,每一次兒女來看她的時候就包一個紅包給孩子,這樣孩子們會爭先恐後的來看望她,同時她的身邊也經常有子女過來看一看,享受一下天倫之樂。

自己手裡握著錢心裡也不慌,身體有問題的時候不用擔心醫療費的問題,自己老了也不用擔心養老的問題,自己可以請護工呀,實在不行的話,況且只要手裡有錢,你的兒女一定會來看望你,一定會來管你,一定會來養你的老。

王老太拿到錢之後就著急的把錢分配給了子女,一次性完成了所有的工作,她以後的吃喝拉撒,以後的醫藥費,都要伸手問子女要,做一個伸手族真的不太好。

王老太給了兒子300萬,兒子認為他應該把360萬都給他,因為在我們中國傳統的家庭裡面都是兒子才是繼承家產的人,女兒就是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不應該來分的一分錢的財產。

作為女兒呢,她感覺到應該和兒子平均分配財產,兒女平等。而王老太僅僅給了她60萬,僅僅是兒子的1/5,她的心裡當然是不平衡的啦,雖然是拿到了錢但是心裡不痛快。

所以作為老人拿到錢之後應當考慮一個周全之策,既考慮到自己的養老問題又要考慮到子女問題,這樣子你會開心,老人也會開心。


柏樹的情感天地


中國傳統,男娶女嫁,生孩子隨父親姓.......孫子兒子都和爺爺姓,家產給男的沒問題,延續香火,傳宗接代!作為女兒有什麼爭的.....你有自己的子女,你的婆婆也會把家產留給他們的,如果你的小姑子跟你們爭,你會不會勸你老公和婆婆把家產分給小姑子一半?別老想著孃家也佔婆家也全要的想法!老人給不給錢和給誰錢.......都和你贍養照顧老人沒關係,就憑她們把你生出來並且養大了


激動猴子


如果再沒拆遷之前,老太太兒女對他非常孝順,拆遷之後就不在贍養他了,那很明顯就是分贓不均唄,這話有點難聽。

從老太太方面講,以後養老要指望兒子所以她給了兒子三百萬,但女兒畢竟也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老太太不可能不惦記。

從兒子的方面講,他認為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已然是別人家的人了,自己才是老太太的唯一繼承人,這三百六十萬應該都是自己的,既然分給了女兒六十萬,那養老就應該雙方共同完成。

從女兒方面講,認為老太太過於偏袒兒子,認為自己應該分到更多的錢。既然兒子拿到了絕大部分錢,那養老理所應當是兒子的事。

最後我認為造成這一後果的,就是老太太自己,如果兒女各分三十萬,剩下的三百萬自己保管,相信就不會造成這種局面了。




輝曉輝


[摳鼻]孃家今年拆遷四套房子加兩個店面,全部是我弟的,我一分沒有[微笑]。乾乾淨淨,我爸捨不得分給我一分錢。過年過節兩千三千,我從不少他們的。平時家裡吃的用的也沒少買。我只要做到對我自己問心無愧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