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體溫升高能提高免疫力,那人類為什麼不朝高體溫進化?

小靜遊戲解說


體溫升高是你生病了,體內有病毒,自身的免疫力全部活躍了。你對那句話都沒理解對,進化毛線


你看到的世界是怎樣的


你可能對進化這個詞有所誤解,進化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沒錯,但也不是想往哪個方向進化,就能往哪個方向進化。要是能這樣隨心所欲的進化,人類早就進化成蝙蝠俠,一抖翅膀滿天飛,飛行的同時隨便也解決了體溫的問題。

體溫升高,免疫力增強,也沒錯。你也可能最近聽到太多蝙蝠百毒不侵的故事了。蝙蝠就是個飛行的病毒庫,隨身攜帶上百種病毒,從狂犬病毒,到SARS、埃博拉病毒,各個都是讓人聞風喪膽的存在,但蝙蝠卻能百毒不侵,這就歸功於其高體溫以及強大的免疫系統。

蝙蝠是地球上唯一能飛的哺乳動物,想要飛起來,那消耗的熱量之大,可想而知。蝙蝠飛行時,心率號稱可達1000詞每分鐘,這樣高強度的運動使得蝙蝠的體溫,日常維持在40度及以上。蝙蝠只所以稱為流動的病毒庫,而自身不受影響,它高體溫下的強大免疫系統可以控制病毒的繁殖,能夠在有限的程度和病毒共生。

而我們人類只有在發燒時才能提高體溫,發燒相當於最高級別的動員,讓免疫系統開組馬力,在這期間要麼免疫系統把病毒殺掉,要麼高燒把自己殺掉。就像下面的對話一樣:

人類:免疫系統,為什麼我發高燒了?免疫系統:我提高了你身體的溫度,因為病菌無法在高體溫下存活很長時間。我:可是我也無法在高燒下,存活很長時間啊。免疫系統:我打賭病菌比你先死,如果賭輸了,那麼希望下輩子還有機會合作。

量子實驗室


因為人類運動越來越少,所以體溫一直在降低。幾十年前正常體溫37攝氏度。現在正常體溫36.6攝氏度,降低了0.4度。而蝙蝠正常體溫40度。因為蝙蝠每天拼命在飛。人體每降低1攝氏度,免疫力降低30%,而且低溫有利於癌細胞生存。所以要變熱性體質就要每天做運動。


含有無意義的字母


這種觀點其實是對進化論的誤解,認為進化總是會朝著“無敵”的方向進行,會朝著“完美”的方向進行,某種意義上也是“用進廢退”的觀點。

什麼是用進廢退?舉個通俗的例子,有人經常這樣說“人類一直做振臂飛翔的動作,最終就會像鳥一樣飛起來”,這就是用進廢退的直接表現。其實這是不可能的!不然的話,人類早就是無敵的存在了。

進化,是基於兩點發生的:基因突變,自然選擇。而基因突變是非常隨機的行為,我們無法控制也無法預測人類基因到底如何突變。但無論如何突變,最終都要生活在大自然環境中,而這時自然選擇就發揮作用了,會選擇更適應環境的基因突變保留下來,而不能適應環境的基因突變就會被淘汰,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再舉個例子,長頸鹿為何脖子很長?不是因為長頸鹿經常伸脖子試圖吃高處的樹葉,而是長頸鹿在基因突變的過程中出現了脖子長的長頸鹿,也有脖子相對較短的長頸鹿,而脖子短的在自然選擇過程中被淘汰了,最終只剩下脖子長的長頸鹿!

或許在遙遠未來,人類在基因突變過程中會出現高體溫的人類,而如果高體溫人群更適應環境,相對低體溫人群不太適應環境,低體溫人群自然會被淘汰。

但我們考慮問題不能僅僅從一方面去考慮,高體溫確實能更好地殺死病毒(提高免疫力並不嚴謹),但也僅此而已,但高體溫的負面效應更多,比如意味著人類必須需要更多的能量來維持高體溫,這對於人類生存並不利!

說白了,進化,並不是我們想怎樣就怎樣,進化是非常隨機的選擇,我們無法預測,需要大自然的力量來選擇!


宇宙探索


蝙蝠體溫高並不是為了抵抗疾病,它是為了飛行,蝙蝠是哺乳綱唯一會飛行的動物,飛行需要高的耗氧量,高水平的新陳代謝,緊跟著就是高速的心跳與呼吸頻率。而人類不需要飛行,不需要高的新陳代謝頻率。鳥類也是這樣的,只不過蝙蝠是哺乳綱動物,與人類親緣關係相對鳥綱更近一些。

從長期來看,人類在向降低新陳代謝速率的方向演化,所以人類平均體溫呈微量下跌趨勢。




厲害了word戈


你只看到了表象根本不明白內在原因,體溫升高能提高免疫力這是謬論,只有說發燒能提高免疫力,人為什麼會發燒?發燒為什麼能提高免疫力,那時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在發揮作用的時候才會發燒,因為需要大量的白細胞運往感染部位,血液循環加速,所以才會表現為發燒,也可以說發燒是人體抵抗病毒的表現,你單純的提高體溫有個毛用!!!


Nero747


高體溫,會造成高新陳代謝速度,高能量消耗,高機體器官損耗,結果是,壽命縮短



共創未來之順勢而為


你知道為了維持高體溫需要多吃多少食物嗎?要的是那樣不等病毒來,人類就餓死了。


Rocky151750456


你想要朝這個方向進化是沒有問題的。只要法律規定,體溫低於37的人類絕育不能有下一代就行。


郭準鈞


高體溫會加快代謝,並且鎖不住水,這很要命。當然也不是不可能有一個更好的方向,但是這要時間,不過時間一長,嘿嘿,人體能適應高溫了,那些病毒也適應高溫了,所以,有必要麼,除非有更好的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