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軾《寒食帖》有感

為啥說蘇軾的《寒食帖》和用《聖散子方》治療黃州瘟疫是同一年1082年呢?

首先根據《東坡黃州年譜》記載,元豐六年(1083)四月十一日,徐君猷調任湖南,楊採(君素)繼任黃州太守。安國寺繼連大和尚以徐君猷、蘇東坡常飲酒喝茶的竹間亭向兩人求名,東坡名之為“遺愛”,並代巢谷作《遺愛亭記》,說明巢谷在1083年,還在黃州。

既然巢谷在黃州,就不可能把祖傳秘方,給蘇軾。然而,蘇軾想吃一到菜,叫巢菜。

蘇軾在其詩作《元修菜》的題注裡有這麼一段敘述:“菜之美者,有吾鄉之巢。故人巢元修嗜之,餘亦嗜之。元修雲:使孔北海見,當復雲吾家菜耶?因謂之元修菜。餘去鄉十有五年,思而不可得。元修適自蜀來,見餘於黃,乃作是詩,使歸致其子,而種之東坡之下雲。”所以,我們後人口中的元修菜,得名就與蘇軾的同鄉兼好友巢元修有關,在這篇詩文之前,這或許只是蘇軾和故人巢元修之間的“小秘密”,待詩文一出,元修菜便已不再是他們二人的“元修菜”了。

這裡面提到了兩點,第一是讓巢谷回了一趟老家眉山,第二,提了一下,他已經離開老家十五年了。這十五年怎麼算的呢?是他在家給父親守孝三年(到1068年)。然後就沒在回去過。所以兩者相加正好是1082年。那巢谷什麼時候回來的呢?秋天。詩歌裡面說了種之秋雨餘。

而在走時,巢谷曾讓他對江發誓,不可將祖方外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