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種植方法是怎樣的?

農村春哥0412


蒲公英是最好的藥材,播種時間每年2~5月份以及8~10月份,這段時間陽光充足,氣候溫和,是蒲公英種子播種最好時機。播種後播種後9天左右長出幼苗,出生到5~6片真葉進行間苗,8釐米×3的距離。中根除草澆水,施肥,蒲公英不需要病蟲害防治。


秋香生活日記


蒲公英的英文名字意思是獅子牙齒,是因為蒲公英葉子的形狀象一嘴尖牙。蒲公英花莖是空心的,折斷之後有白色的乳汁。花為亮黃色,由很多細花組成。成熟之後,花變成一朵圓的公英傘,被風吹過後,種子會飄在備地,然後生根發芽。孩子們都曾以吹散公英傘為樂。蒲公英也因此被予了堅強、開明、隨遇而安的精神特質。我國境內廣泛分佈,中、低海拔地區的山坡草地、路邊、田野、河灘常見野生蒲公英。蒲公英具有頭狀花序,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成的絨球,花開後隨風飄到新的地方繁衍生息。


蒲公英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等,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其中含有的胡蘿蔔素和C及礦物質,對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其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膽鹼、有機酸、菊糖等多種健康營養成分,有清熱解毒,利尿散結的功效。中藥蒲公英常被用於治療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體炎、尿路感染等病症。蒲公英的鮮葉還有改善溼疹、舒緩皮膚炎症的功效,根則具有消炎作用,花朵煎成藥汁塗擦可以去除雀斑。今天家居君就帶大家瞭解一下蒲公英的種植技巧及種植步驟,喜歡的朋友記得點贊、關注哦!

蒲公英種植方法及步驟技巧,新手也能輕鬆學會,在家種出小菜園!

種植方法:

1、土壤

對土壤適應性很強,喜疏鬆肥沃排水好的沙壤土。

2、溫度

蒲公英既抗寒又耐熱,早春地溫達到1~2℃時即可萌發,種子發芽的最適宜溫度為15℃,在25~30℃以上發芽緩慢,莖葉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0~22℃。冬季在5℃以上可露地越冬,夏季生長較緩慢。



3、光照

喜陽光,自然陽光下長勢良好,陽光不足則葉片生長緩慢。


4、水分

蒲公英出苗後需要大量水分,因此保持土壤的溼潤狀態,是蒲公英生長的關鍵。正常情況下一週澆2-3次水即可。

5、肥料

腐熟有機肥。以基肥為主,在生長季節裡,視長勢情況,追肥1-2次即可。


6、種植時間

從春到秋都可以種植。夏季播種時要注意遮陰保溼。早春播種需要進行定的保溫。

種植步驟:

1、選擇向陽的地塊,施足基肥並拌勻。在畦內橫向開小溝,溝距12釐米,溝寬10釐米,將種子播於溝內,覆土約0.5釐米並澆透水。


2、播種後,保持土壤溼潤,10~15天出苗。

3、苗出齊後,長出兩片葉片時要及時進行間苗。每行間掉過密的苗,株距保持在2-3釐米。間苗的同時拔除雜草。

4、苗高達到10釐米以上,具有4片真葉時可以定植。按不同的栽培目的採用不同的株行距。肥水較好的地塊還可以減小密度。作觀賞用時可定植於較深的花盤,也可根據綠化帶形狀適當調整密度來定植。定植後澆定植水和緩苗水。

5、定植成活後根據生長狀況追肥1~2次。

6、播種當年一般不採葉,以促進其繁茂生長。人冬後若溫度低於-5℃,則需要覆蓋薄膜保溫或移入室內。

7、作蔬菜栽培時不收全株,在葉片長至15釐米以上時可隨時採收葉片。

種植小提示

蒲公英的種子沒有休眠期,種子成熟後,當下即可播種。蒲公英播種後第二年即可開花結果,隨著生長年限的增加,開花朵數和種子產量逐年提高。因此可以保留固定的留種植株。開花後13-15天種子即可成熟。當花盤外殼由綠變黃綠時,種子也由乳白色變成褐色,此時就可採收。採種時可將花序摘下,放在室內存放1~2天后熟,至種子半乾時,用手搓掉種子頭端絨毛後乾燥儲存備用。



烹飪小提示

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湯、熗拌,風味獨特。將蒲公英鮮嫩莖葉洗淨,瀝乾蘸醬,略有苦味,味鮮美清香且爽口。蒲公英的葉子涼拌時,其苦味配合香油和醋會產生一種特別的味道。涼拌前用沸水焯1-2分鐘,可減少苦味。蒲公英炒肉絲具有補中益氣解毒的功效。蒲公英的花可以泡酒或作為配料醃漬成泡菜,經常食用具有提神醒腦的功效。


皮球寶貝喲


蒲公英藥用價值人人皆知,同時又是營養豐富的野菜之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近幾年蒲公英的人工栽培也發展成了農村的一個致富好項目,人工種植蒲公英一年可採收4-5茬,平均每茬畝產量在200-250公斤,效益十分可觀。下面我來一起來了解一下蒲公英的種植時間和方法吧!

蒲公英的播種時間和方法

蒲公英繁殖採用種子繁殖,種子無休眠期,成熟採收後的種子從春到秋可隨時播種。根據場需求,冬季也可在溫室內播種,露地直播採用條播,在畦面上按行距25~30釐米開淺橫溝,播幅約10釐米,種子播下後覆土1釐米,然後稍加鎮壓。播種量每畝0.5~0.75千克。平畦撒播,畝用種1.5~2.0千克。品質優良的蒲公英良種每畝的播種量僅為25~50克。播種後蓋草保溫,出苗時揭去蓋草,約6天可以出苗。

蒲公英的肥水管理

蒲公英抗病、抗旱、抗蟲能力很強,一般不需進行病蟲害防治,主要肥和水。蒲公英雖然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格,但是它還是喜歡肥沃、溼潤、疏鬆、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所以在種植蒲公英時,施硝銨作基肥。播種後,也要始終保保持土壤有適當的水分。在生長季節,要追肥1~2次。

蒲公英的採收方法

蒲公英採收時可用鉤刀或小刀挑挖,沿地表1~1.5釐米處平行下刀,保留地下根部,以長新芽。先挑大株收,留下中、小株繼續生長。也可像東北地區的一些地方掰收芹菜葉那樣採收,但葉片是分散的,不成葉束。露地栽培,平均每平方米產0.8~1.0千克。大棚栽培,平均每平方米產1.2~1.7千克。溫室栽培,平均每平方米產1.5~2.4千克。






東哥聊生活


蒲公英絕對是這兩年的明星農作物,去年每畝收益都在八千元左右。而且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祛火抗病毒的作用,可以作藥用,也可以做菜吃或者泡茶喝,均有比較不錯的食療作用。



從過完春節開始,很多農民朋友都紛紛諮詢佰秀農業,請教蒲公英的種植方法,其中不乏一些種植大戶。

其實,蒲公英種植也不太複雜,首先是選地,要求平整不坑窪,排水良好,有灌溉條件的肥沃土地。



由於蒲公英比較容易患根腐病和根蛆等病蟲害,因此在整地前,建議每畝使用1000億/孢子枯草芽孢桿菌100克摻土進行撒施,每畝用聯苯噻蟲胺顆粒劑5000克左右撒施。

在肥料方面,建議使用硫酸鉀複合肥30-50公斤,腐熟後的農家土雜肥每畝3000公斤左右。



土壤翻耕平整好後,每畝使用蒲公英種子1.5-2公斤,拌細土進行撒施,撒施前可按照25-30釐米的壟距進行開條溝,溝深3-5釐米,撒施後淺敷土,如果墒情合適的話,15天左右就能出苗。

蒲公英管理好的話,一年可以收穫六茬左右,至於具體的生長管理,以後再給大家繼續分享,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交流探討。


佰秀農業


蒲公英怎麼種植?

每到春風拂面的時候,總有關於野菜的傳說。聰明的中國人已經不滿足於跋山涉水挖野菜了,乾脆有人將蒲公英種植在了家裡的菜園邊,甚至有人發了野菜的財,規模化種植蒲公英,賣到菜市場,賣到網絡上,滿足了所有想吃野菜又沒時間挖野菜的人們的願望。

蒲公英在農村遍地都是,可見這種植物適應環境的能力有多強。所以,可以肯定的告訴您,種植蒲公英還是非常簡單的,管理也比較容易。下面說一下幾個比較關鍵的點:

如果在家裡種植為了自己吃

農村菜園裡種植蒲公英是吃野菜最便捷,也是最接近野生的方式了,因為農家自己一般不施肥不打藥,而且經過管理之後,長勢要茂盛很多。

第一步:選擇菜園裡的一塊地,整地平整,蒲公英雖然不挑土壤,但是略沙性土壤種植,蒲公英的莖比較長,口感較好;施入腐熟好的農家肥,和土壤攪拌均勻。

第二步,用鋤頭開出壟溝,將準備好的蒲公英種子拌上細沙撒入壟溝,輕輕覆土,輕輕按壓,不要蓋太厚的土層,保持土壤溼潤即可。



第三步,扣塑料拱棚或者覆蓋塑料膜:如果氣溫略低或者想提前出苗,可以在壟上面覆蓋一層塑料薄膜,有條件的也可以做個小拱棚,可以起到保溫,保溼的作用。


第四步,管理要點:其實種植蒲公英自家吃,用不了太多的管理,因為蒲公英本身的適應能力比較強,一般情況下,定時澆水保持溼潤,適當間苗,保持間距,有利於長出葉子肥厚的蒲公英。蒲公英是多年生植物,今年播種,可以多年收穫,年頭越多,長勢也就越好。

因為篇幅的關係,再次就不多敘述大棚規模化種植的詳情了,有幾個要點需要注意:

一,種植野菜需要提前考察市場,保證銷路。

二,商品化種植需要精細的肥水管理,否則賠錢。

以上就是關於怎樣種植蒲公英的一點小分享,如果您覺得有用,可以轉發,點贊。

歡迎點擊頭像關注“新農微視野”


新農微視野


蒲公英是一種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再生能力很強,具有較高的藥用和營養價值。農村搞蒲公英栽培,如果注重科學管理,可以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1、蒲公英的特點和生長環境。

蒲公英適宜在陰涼潮溼的環境生長,農村的路邊、河邊和半山坡也能生長。種子在5℃左右最容易發芽,但是在高溫下就很難發芽了。播種6天左右即可出苗,20天左右到團棵期,適宜在10~20℃環境生長,接下來40天左右來開花了。蒲公英的全生育期在80天左右,一年可以實現5次左右收割。

2、蒲公英栽培對整地施肥的要求。

人工栽培蒲公英是為了增產創收,選擇土質肥沃、平坦通透性較好的土壤或者沙壤土都可以。翻地30公分左右的深度,每畝施加2噸左右熟腐的農家肥和40斤左右複合肥,把土搗碎搗平,做成寬1平左右的畦地,等待蒲公英栽培。



3、蒲公英的栽培管理。

可以育苗栽培也可以直接播種,這裡我就介紹一下操作性簡單的直接播種栽培。5~6月份蒲公英成熟的種子最好,早上露水沒幹之前把種子採集好,曬乾以後去掉冠毛就好了。蒲公英種子放清水浸泡2小時,取出後放置在15~20℃的環境中,6天左右發芽率達95%左右。接下來就是播種環節了,以每平米4克左右揮灑種子,覆蓋0.5公分厚的細土,一般6天左右就能出苗了。出苗後適當鬆土,促進生根。


蒲公英栽培的工作大致就這樣的,後期對蚜蟲的防治、肥料和水分的管控、及時收割以及寒冬保溫工作都不容忽視,才能更好的實現蒲公英創收。


我是“微農村”,每天精彩三農資訊。你也喜歡我的觀點,就點個關注吧,謝謝大家點贊、轉發和評論。


農紀


從三月初開始,蒲公英就開始陸陸續續的生長出來了,走在農村的小路上,隨處都可以看到黃色的蒲公英,而且那時候的蒲公英是最嫩的,也是食用的最好季節,新鮮嫩綠的蒲公英最適合涼拌著吃了,洗乾淨採摘好的蒲公英,然後用熱水過一遍,倒上幾滴香油,再放點蒜泥和辣椒醬,最後淋上一勺熱油,就可以直接開吃啦,味道是非常的不錯,清香中帶有點香甜,可以說是一道非常不錯的野味,那蒲公英怎麼種植呢?

首先種植蒲公英就是種子的問題,一般市面上很少有賣蒲公英種子的,這個種子就需要自己在種植前收集了,一般在農村的田間小路上都有很多成熟的蒲公英,這時候只需帶上一個塑料袋就可以很輕鬆的採集到蒲公英種子了,把袋子套在蒲公英花朵上,把蒲公英的根莖擇斷,然後揉搓幾下,最後把根莖擇出來,剩下的就是種子啦。

得到了蒲公英的種子,那種植蒲公英就比較簡單啦,蒲公英種植是非常簡單的,可以說基本不需要怎麼管理,蒲公英的生命力是很頑強的,只要選好一塊地,然後把蒲公英的種子播種上就可以了,播種以後澆一些水,剩下的就是等著蒲公英自己生長了,如果想要蒲公英長的肥壯一些的話,可以在播種前在地裡面施一些底肥,一般就是用腐熟的農家肥就可以,其他什麼肥料都不用。

最後,當新鮮的蒲公英葉長出地面8釐米的時候就可以進行第一次採收了,採收時候記得不要連根拔起,要保留根部,這樣15天以後還可以再收割一次,如果管理得當的話,還可以再收第三次,每次收割之後的3天內,切勿澆水,如果不是要售賣新鮮的蒲公英,而是留著泡茶用的話,就可以等到蒲公英的生長期結束以後,再進行收割,這時候就可以連根採收了。

可以說種植蒲公英基本不用費任何心思,是一種傻瓜種植的野菜,蒲公英作為一種非常受歡迎的野菜,市場需求量是很大的,如果家裡有閒著的土地的話,可以種植一下。


新三農人小陳


栽培蒲公英的種子,最好是當年的蒲公英種子,這樣發芽率高。

把地澆透、用鐵鍁翻好、耙平,把蒲公英的種子放在一個小盆裡,盆裡再放些沙土或康谷,和蒲公英種子混合好,因為蒲公英的種子太小,加上些沙土或康谷能把種子撒勻。

把種子散撒在土壤裡,一定要均勻,用耬鉤輕輕地耬一下,然後用腳在撒種子的地上踩一遍。或把種子撒在土壤裡後,再在撒種子的地方撒薄薄的一層溼潤的土壤,踩一下就行。因為蒲公英種子小,出土能力弱,所以一定不要把種子種的太深。


焦老師講教育


蒲公英的種植方法是怎樣的?

蒲公英營養成份高,並且具有藥用價值。近來非常受市場歡迎,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怎樣來種植蒲公英。


1.根部種植;一般在十月份左右,在野生蒲公英資源多的地方,直接挖取野生蒲公英的根部來種植於大棚之內。株行距10釐米Ⅹ5釐米左右,澆稀釋的人畜糞水。待到來年萌發新葉之後再施一次有機肥,待時既可採葉上市。



2.播種種植;蒲公英的種子沒有休眠期,從春天到秋天,隨時可以播種。蒲公英對溫度的適應性較強,既抗寒又耐熱,早春溫度在3℃左右既可以萌芽,種子最佳發芽的溫度為15℃左右,25℃以上時發芽緩慢。生長最適宜溫度為20℃到22℃左右。


在種前要整地施肥,雖然蒲公英大部分的土地都可以種植,除了水窪地。但是整體來說,它還是比較喜歡土壤鬆散肥沃的地方。由於蒲公英的主根很長,鬆散的土地有利於蒲公英紮根。

選擇排水好的砂質土壤最好,畝施有機肥2000到3000千克左右與15千克過磷酸鈣混合。然後均勻的撒到地面上。再深翻20釐米左右,將大塊土壤整平耙細。

在播種時要求土壤溼潤,如果幹旱可以在播種前兩天澆透水。蒲公英播種前先翻地做畦,在畦內開淺溝,溝距12釐米溝寬10釐米,然後將種子播在溝內,將種子播在溝內,播種後覆土,覆蓋0.5釐米左右土層。春播的時候可以採取地膜覆蓋,夏天和秋天可以覆蓋茅草、麥梗、稻草之類,薄薄一層即可。



田間管理;

  1. 苗出齊之後就將覆蓋在上面的地膜掀起,稻草之內覆蓋的,就用叉子將其叉起。
  2. 除草蒲公英幼苗細小容易受到雜草危害,出苗後的十幾天就可以中耕除草,以後可以根據雜草情況靈活掌握,中耕要淺耕,以免傷到蒲公英的根。一般苗壯了之後就不用了。
  3. 蒲公英出苗十天左右和就可以間苗,株距三至五釐米左右,長至二三十天以後可進行定苗,株距八到十釐米。如果是散播株距五釐米左右即可。
  4. 在葉片生長迅速期,經常澆水。期間可追肥一兩次。



採收;先期可以分批採摘外層大葉,也可以分批整株採收,先採摘大株,留下中小繼續生長。整株採收不用挖出根部,從根部貼地面用刀切收,可以保持整株即可,地下根部過一段時間還會長出新芽。根部受傷會流出白漿,十天內不易澆水,如果沖掉白漿容易造成根部腐爛。如果是作為中藥材使用,可以在晚秋時節連同根部一起挖出整株曬乾。


病害防治;蒲公英一般很少發生病蟲害,如果發現有少量植株有病斑,可以直接挖出銷燬。如果有大面積的可以根據病狀去購買一些商品的藥物來防治。


農村俊阿子


蒲公英是一種藥食兩用的野菜,由於近幾年專家發現它有預防治療癌症的功效,現在越發受到大家的喜歡。當然了,蒲公英最常用的就是用來消炎解毒,清熱去火,可用於鐵打扭傷。

市場需求量大,野生的無法滿足需求,看到商機的種植戶自然紛紛種植了。種植蒲公英一般有兩種方式,播種和移栽。

1:播種方式。

成熟的蒲公英種子,只要氣溫合適,在15℃到20℃時,最容易發芽。而25℃以上,發芽緩慢。所以,一般農民都會是在春天時,先在水裡泡幾個小時,然後放到滋潤的土地裡種下,約4到5天就能發芽。

由於蒲公英種子的生命力特別頑強,所以基本上不需要很好的種植技術。當然了,為了保證發芽率和種植率,一些必要的種植管理還是需要的。

翻地,像種番薯玉米一樣,把地翻一遍,作畦,寬約1米,開淺溝,就像下菜種一樣,把種子放入溝沒,然後回土,只要蓋住種子就可以了,回土不宜過厚。

雖然蒲公英種子生命裡頑強,但是若土地過於乾旱,還是要提前兩天澆水的,把地給弄滋潤。

因為蒲公英比較頑強,抗病,抗蟲能力強,基本上,施點肥,然後保持土地溼潤就可以不用過多管理了。

要注意點是,一般第一年蒲公英的葉子是保留的。

2:移栽。

一般大型種植戶,大棚種植時會移栽。

等蒲公英發芽出土後約半月,就可以移栽了。先把地翻耕一次,開成塊,然後開溝,把幼苗栽入地裡就可以了,每棵間距15釐米左右。放點地肥,會生長得更好。


因為蒲公英怕冷,所以過冬時,大棚種植需要保暖,保溼。

移栽和播種的種植方式差不多。無特殊技術要求,粗放管理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