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實現“天人合一”嗎?

鵬友程


我是木米,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崇尚和諧,蘊含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人類已經從農業文明、工業文明,進而到現在的生態文明,我們來討論“天人合一”這一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哲學思想,恰逢其時,適逢其會。

01意圖“求其放心”,從而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

先天的人和天是高度合一的,先天的人本能地具有道德觀念和原則。這一點,我們從小孩子身上看的就非常明顯。比如我們給嬰兒壓歲錢,小baby並不會見到錢就睜大眼睛,而且從他的表情上你也看不出,他對一百和一千有不同的感覺。所以,我們強調,初心,赤子之心,人生若只如初見,等等。

但後天的人,就不同了。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隨著周遭環境的變化和薰陶,隨著社會競爭的壓力,後天的人難免受到各種名啊利啊矇蔽。從而利慾薰心,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依然是山,看水依然是水。這是人生的三重境界。通過修念,通過修行,去除外界慾望的障蔽,意圖“求其放心”,從而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實現天人合一。

02做到“絕聖棄智”,最終抵達“萬物與我為一”

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宇宙之浩繁,而人之渺小。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要學會懂得自然規律,尊重自然規律,利用自然規律,不能違背自然規律。人要學著順應時令,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穀不絕,而百姓有餘食也。大漢採用老子的思想,休養生息,終於迎來了“文景之治”。

道生萬物,道法自然,自然無為。天與人,不相勝。天人合一,是一種協調,是一種平衡。一旦這種平衡被打破,就如同董卿評委在主持人大賽上所說的,如果我們失去了平衡,那對不起,槍響之後沒有贏家。這話的分量,何其沉甸甸啊。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人是高等動物,但人要時刻謹記不以此自居。正所謂,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做到“絕聖棄智”,最終抵達“萬物與我為一”。

03 慎行“微顯闡幽” ,歸宿為“窮神之化,與天為一”

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經》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作為君子,需要效仿天的自強不息,需要效仿地的厚德載物。從而,窮神之化,與天為一,實現天人合一。

《易經》講,履霜堅冰至。看到腳下有霜,就知道秋天來了。看到腳下有冰,就知道寒冬來了。

這就是,慎行“微顯闡幽”。這就是我們說的,防微杜漸,未雨綢繆,有備無患,防患於未然。不要等到屋漏偏逢連夜雨,禍不單行,悔之晚矣。我們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也是這樣,不要等到汙染之後再去治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無論是天的運動,還是人的活動,都不是可以任意而為,甚至肆意妄為的,都要有規律可以遵循的。在有規可循這一點上,儘管天是無意識的,而人是有意識的,但天與人都是不可違背規律的,這一點是相同的。

總之,天人合一,是一種狀態,是一種和解,是一種思想,是一種境界。


木米


這個問題我不太懂,但是我的一個經歷可能和這個有點聯繫!供你參考,也藉此機會希望有人給我解惑!

這次經歷有幾年了,但是我一直記憶猶新,記得那是剛剛立秋的時候,那段時間工作非常忙,部門正缺人手一個人負責好幾個事情,我跟領導經常出差,大家也知道和領導一塊出差是一件非常累的活,因為除了忙正事以外,還要服務好領導的一切,行程安排 ,聯繫各個地方去拜訪,反正零零碎碎的事情都要你去做。所以出差回來就想好好休息休息什麼也不想做,但是因為缺人手家裡的工作你不做沒人替你都攢在那裡等著你,那段時間非常的累終於感冒了,人一累身體免疫力就降低,而且我的體質本來就比較差。用了幾天時間帶病把所有工作全部完成了,我就是屬於有事想快點幹完心裡舒服的那種,那天晚上回家後因為很久沒收拾了又花了一個多小時把家裡打掃了一遍,喝了一點感冒藥就躺著睡覺,但是翻來覆去因為鼻塞始終睡不著,我乾脆就坐了起來,什麼也沒幹就是靜靜的坐在床上,不知為什麼坐著坐著我就想反正沒事不如按照前段時間看的靜心呼吸試試,按照所看的先靜心,但是說著容易做起來很難,因為你越不去想 所有思緒越向你湧來 不是你所控制的!試了一會感覺不行,我突然冒出一個念頭,既然萬千思緒都主動來,不如我就專心想一件事,怎麼說也是自己主導的不用被動接受,就這樣我閉著眼先想公司的事情都完成了,又想著乾乾淨淨的家頓時很輕鬆很舒服,在聽到自己的呼吸聲反正就是把注意力放到簡單的地方,慢慢的我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先是心裡突然知道一輛黑色小車從那邊的濱河大道上駛過(離我家大約一公里遠),然後心裡又冒出一個白車在家旁邊的加油站加油。真的我沒去想,心裡就突然冒出來,在然後我聽到很遠的地方有很多聲音我也沒去分辨沒去在意,在後來我突然像失聰了一樣但是意識確很清醒,這期間時而能感覺身體暖洋洋的,那種感覺真不知道該怎麼形容,想不出用什麼詞語形容準確,想了很久“虛 靜”有點意思。唉!真不知道怎麼說,好像我在清醒的靜靜看著一片安靜的自己或者不是自己,或者和自己什麼關係都沒有的不知什麼東西,能感覺到說不出來的東西或者不是東西!你說眼前看到的是一片黑吧!有好像能看到漆黑樣子,不是那種眼前一片漆黑的樣子,唉,估計有人看見我說的,肯定說我胡說八道了,但是就是那種感覺,我也說不清楚。

就這樣一睜眼凌晨三點多,我竟然就這樣坐在床上四個小時,而且還沒感覺累,那天晚上從三點多醒了後就非常精神,一直到天亮也沒有睡著,更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上班絲毫沒有睡眠不足犯困的感覺,反而一整天很精神。

這件事讓我印象非常深,我常常想起,我也想那天會不會坐這睡著了只是做了一個夢而已,但感覺又太真實了,我是說意識太清醒了,而且還有感覺(身上暖洋洋的)做夢應該沒有感覺吧?每次想起來都很後悔一件事 那就是我心裡出現的那輛在加油站 加油的白色車,我應該第二天去加油站問問那個時間段是不是有一輛白色的車 在加油站 西邊中間加油機 加油了,當時如果去問一下或者看一下監控也不會讓我疑惑至今。

這就是我親身經歷的一件事,或者是做的一個比較真實的夢吧!那天的經歷沒有再出現過,我有時刻意想在體驗一下 但都失敗了。其實那感覺挺好的,對了還忘了那天過後嚴重的感冒突然就好了也不鼻塞了,以前我感冒要一週才能好,所以我感覺人有時候也挺神奇的,從那之後我就很重視自己的感覺,比如我頭條的名字,我第一眼看到就感覺很舒服,心裡念起來也舒服,我並不算是佛教或者道教的信徒,和我起的這個名字沒有關係我就是看著順眼舒服而已,但是我也不排斥這些宗教反而比較尊重,去泰山啊還有其他什麼地方的寺廟我也都會拜一拜。

看到這個問答本來想簡單說一下,結果一囉嗦寫了半天,主要是想寫清楚,但是又不知怎麼表達更好,就囉嗦了請見諒,大家就當閒著隨便看看吧,如果碰巧你知道你懂得也請幫我解一下“奇怪夢鏡”




道靜清明


毋庸置疑,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人人都可以實現“天人合一”!對於我的答案,一定有不少人質疑,甚至有人會嗤之以鼻,認為這就是天方夜譚。那麼,就請大家跟我一起來探尋一下:

首先解釋一下什麼叫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說法源於老莊,是一種哲學思想,“天”代表“道”、“真理”、“法則”,“天人合一”就是與先天本性相合,迴歸大道,歸根覆命。天人合一不僅僅是一種思想,而且是一種狀態。

對於這種解釋有些人可能會不明所以,我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給大家闡釋一下。

我們的耳朵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用科學的說法就是頻率。我們的耳朵能聽到的聲音的頻率範圍大約在20Hz到20000Hz間。同樣,天地也有頻率,但天地的頻率卻不是用耳朵聽的,是用心來感悟的!人生於天地之間,來自於天地,是天地的一分子,自然可以感受到天地的頻率,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

因此,我認為天人合一就是心與天地同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渾然一體。

而這種感悟是很難用語言來描述的,正所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相信大家應該都有過這樣的情境:在春暖花開的時侯去郊外踏春,天高地闊、雲朗風清,空氣中飄蕩著青草的芬芳,陽光慈母般溫暖地灑在身上,偶爾有幾隻小鳥飛過,留下一竄清脆的歡歌。你所看到的、聽到的、嗅到的、感觸到的,無一不是快樂、愜意、舒適。不知不覺中,意識脫離了身體,像輕柔的風,拂過草地、拂過高山、拂過小溪,與小草、與小溪、與高山、與這片天地融為一體。

又或者在看某些科學頻道的節目的時候,當看到宇宙宏大的場面,看到那深隧的星際,是否突然間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而電視中的視角也好像成了自己的視角,在無邊無際的宇宙中徜徉。

沒錯,這種瞬間的感悟就是天人合一!

而最容易出現這種感悟的情況就是在心與天地、與大自然最接近的時侯。那些心思純粹、單純質樸、直率善良的人是和多愁善感的人也是最容易感悟到的。

其實每個人剛出生時都是一樣的,心若透明一塵不染,所以叫赤子。後慢慢的長大,隨著五官感受以及環境和教育的不同逐漸就變成了各種各樣的人。逐漸被物質、世俗、名利所腐蝕,心也就越來越渾濁了,離天地自然越來越遠了。因此現代人很少能有這種感悟了。

耳朵能聽到的頻率由於生理原因是有限的,但心與天地自然的頻率卻是無限的。心越窄,感悟越少,心越寬,感悟越多。

因此,只要我們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放下名利、物慾之心,多多親近自然、感悟自然,人人都可以做到“天人合一”!


紅塵路過客


天人合一是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莊子給岀了兩大方便法門,一是心齋,二是坐忘。

心齋是剔除心中一切雜念,抱神以靜,無視無聽,無思無慮,一切遵從天性而行。

坐忘,是一種通過聽息達到無我的狀態,感受不到自己的肉身存的時侯,便入了空門,此時摒棄一切感官對外界的認知,只依靠心靈感應,如莊子所言“循耳目內聽,外於心知,則鬼神來舍”,這便是天人合一了。

古今中外的修行者都在追求天一合一,達到天一合一便是靜而聖,動而王,神動而天隨,不為萬所累也。

老子和莊子都主張“萬事託不得己於中”,也就是說靜也好,動也好,都是遵從內心的力量,而不是靠思考和推理,這便是天人合一。

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怪凡人心不堅。只要人不受喜怒哀樂等情志的干擾,人的呼吸就是均勻的,如果能長時間保持一種均勻的呼吸,那麼就能和天地的氣息達成共振,因為你有固定的呼吸頗率一旦是天地氣息的一個公約數就不以共振,時間越長越能感受到天地能量的加持。“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其實佛家的禪定、入定和道家的心齋、坐忘都是在找這個境界。

天人合一是一種歸天性的過程。天人合一其實在剛出生的嬰兒身上就已經實現了,嬰兒的狀態就是天人合一的㧋態,所以老子在巜道德經》裡反覆提到要“復歸於嬰兒”要如“嬰兒之未孩”,“未孩”指得嬰兒還沒認生,還沒有分別心之前的狀態。

復歸於嬰兒就是天人合一,老子、莊子、佛祖等高功大德都做到了。

大道至簡,普通人只要能見賢思齊,返樸歸真,也能入定,也能天人合一。

古人誠不我欺。


郭偉勝


“天人合一”源自老子之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構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是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一個最重要問題。早在西漢之前,天人合一思維已經非常流行,代表性的理論主要有商周之際《周易》的天人合一思維、戰國後期鄒衍的五德終始說和西漢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論。

自古以來,人們對"天人合一",特別是對“天”的解讀可謂是眾論紛紜,目前尚無統一的、最終的定論。但大多數學者認為,"天"代表"道"、"真理"、"法則"、”規律,”天人合一"就是與先天本性相合,迴歸大道正道,歸根覆命。近現代不少學者認為,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則是一個小天地,人和宇宙自然在本質上是相聯繫的、相依存的,故一切人與事均應遵循客觀規律,順乎自然規律,才能達到人與自然的相互共存,人與社會的和諧相融。

筆者更傾向於人能實現天人合一的觀點,這是因為"天人合一"不僅僅是一種學術思想,而且是一種社會狀態。天道與人道本來就是合而為一的,人受性於天,人的生存離不開天,天與人融為一體,自然相處,和諧共存,這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本來就是客觀存在的狀態,事實證明天意民心不可欺不可違。天道公平無私,而人時常由於私慾過多等原因而背離天道,破壞了天人合一,天下由和而生亂,由小亂而變大亂。人類復歸於天人合一對於天下治理具有重要的意義。天人合一則天下有道,天下有道就會自然生態平衡,社會和諧穩定。



文海墨韻


人在夢中還沒醒來,人只是一個受造之物,天上的神降在地上取了一個普通人的外殼,成為一個普通的人但她的實質仍然是神,有正常人的需要,有完全的神性與正常的人性,她在供應著人的所需,她發表的一切話語打開了在天的一切奧秘,刑罰審判了從古至今的人類的種種惡行,我從她的話中經歷了神話的審判刑罰之後認識了被撒但加工後所活出的醜鬼之態。所以說:基督就是實際的神自己。靈與肉身是一的只有神自己,所以說神不造神,只造神之外的造之物。人若執迷不悟,總想當神那就是神經不正常了。趕緊調整自己吧!自己反省反省面對現實,腳踏實地的做個真正的敬畏神的人,不觸犯神不更好嗎?神創造了天地萬物是全人類當敬拜的,阿門!


一個小小的受造之物


天人合一是道家哲學一種至高無上的思想概念,想在修練中達上這個最高境界,要真正實現天人合一是不可能的。

易曰:立天道曰陰與陽,立地道曰柔與剛,立人道曰仁與義,謂之三才。可是天道不可移,地道不可移,而人道在社會上是十分複雜的,只有以作行動來準則仁與義,所以,就己將人道從天地間分離出來。

天地間都是以同類相聚,包括自然界的變化,天與地共同隱藏著無形看不見的規律,是自然規律成為一體的。而人是在中間生生不息,有形的社會規律。為此:有相異之處就必須分開來。

老子是指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無的宇宙觀,唯心論重視天地自然,更重視人與天地參。所以天地陰陽共成,而人只有以言行舉動來準則道德觀念,因此,要實現天人合一是一種抽象思想,無法做到天人合一。



誠心走天下2


中國人民早已經實現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天就是宇宙,中國已經發射了四次載人航天飛船。2003年神州五號,2005年神州六號,2008年神州七號和2012年神州九號。

其中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是中國第三個載人航天飛船,也是中國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 飛船載有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三名宇航員,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太空漫步。

神舟九號飛船是中國第四艘載人飛船,載有3名航天員,用以執行與天宮一號進行首次載人交會對接。 宇航員進入天宮一號生活了10余天,之後順利在內蒙古返回。

載人航天技術遨遊太空就是天人合一的概念,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正在飛速發展,我們即將登上月球,在月亮中漫步。希望祖國越來越強大,我們的航天技術能聳立於世界之巔。





東瓜西瓜馬來瓜


“天人合一”是一種境界,不是任何人都能夠想象或者達到的,那是一種構建在人與自然與宇宙萬物達到相融而產生的智慧!所有人都想達到這樣的境界而不能。這與道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相通之處,用道家的語言就是“悟道”,是一種大智慧,超然於世外,與天地大道和諧統一的智慧。凡人難成,只有那些有大智慧、慧根的人才有可能窺探一二。



武當天機子


人能實現“天人合一”嗎?

一個人達到“天人合一”的標準是什麼?我自己感覺、僅是我個人觀點。一個人能夠理解“天、地、人合一”的第一個表現在生理基礎上的標準是“能夠辟穀”。 一個人能夠辟穀,這個人的舌頭永遠是自動的“抵在上額”、不是用意識控制,舌頭能夠自動抵在上鄂以後會“永遠的自動伸向自己的喉嚨方向”,在這以前已經出現過或者感覺到“穴位跳動”,主要是在自己的口腔面部周圍,“口”會自動做出各種動作,最起碼的是自動扣齒,還會做出各種奇怪的張口動作,我自己感覺目的是“調整自己口腔的內部空間、使舌頭能夠自動上翹”。 隨後隨著“思考”,“僅僅是思考、理解”,身體的其它部位會出現穴位的跳動的感覺,隨著這種感覺的出現的增多會相信“經絡”的存在。 思考的是什麼呢?思考的是“上察天體、下察己身”,思考的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這樣的問題。 我解釋“言者不知、知者不言”是用“雞蛋為什麼能夠孵化出小雞”來解釋的,我自己認為“雞蛋在孵化小雞的過程中,吸收了另外一種能量、這種能量是造成人能夠辟穀的根源”

什麼是“天人合一”的“人”。 首先我們討論“天人合一”有什麼好處, 任何時候我們都不會去研究一個既不利 人又不利己的事情。 “天人合一”似乎很少有人與道德緊密聯繫,一個敗壞道德的人能夠實現“天人合一”嗎?這個問題我理解成“兩個人比賽爬山,一個比賽者背上了水,但是另外的一個比賽者背上了自己的金銀財寶”,僅此而已…………這是“天人合一”的“人”的解釋

什麼是“天人合一”的“天”? 不窮盡對什麼是“天”的思考,就發現不了什麼是“地”。 我們總是把“地球的表面稱之為地”,如果我們到一億光年之外的類地行星上生活了,,我們的大腦會出現兩個地球的表面,那麼這兩個地球的表面都是“地”嗎?還是都不是“地”,所以什麼是“天”、什麼是“地”,我不敢再繼續討論。 但是可不可以說“盤古”知道什麼是“天”,我覺得這才是“盤古開天”的真正含義

“天人合一”的“合”字有融合在一起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