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生孩子疼的要命,光懷孕就夠嗆,為什麼孩子不跟媽媽的姓?

萊特寧解說


我從姓氏文化的特徵和姓氏文化的歷史角度,來看看這個現象,反對請客觀指正,拒絕罵街和不友善的亂噴。

首先姓氏是一種文化,而且是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比如李氏,家裡總會有“李氏歷代祖先”之類的。所以你拜祭和紀念就會很清晰,你拜的是爺爺、以及爺爺妻子,太公以及太公妻子。全部都是以李為核心展開的“歷代”。這樣子就確定了哪個後代拜祭哪個先人的義務。比如你爺爺的媽媽,你要拜祭。但是你爺爺的妹妹,雖然是本來姓李,但由於嫁給了姓張的,所以你爺爺的妹妹也就沒有歸入“李氏歷代祖先”的排列當中。於是中國的姓氏文化、宗族文化、祠堂文化、財產繼承文化、贍養義務文化、乃至拜祭文化,同時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框架,成為穩定的宗族結構存在於封建的宗族聚居社會當中。

隨著時代進步、法律地位的上升以及城市化進程加快,宗族聚居正在加速瓦解,財產繼承文化中的“父業子承”率先被繼承法所逐漸瓦解,贍養隨之不再只是兒子的義務。

隨著獨生子女增多、男女平等的價值上升、女性社會生產力逐步提高,作為女方父親“繼後香燈”方面的威脅增大,女方希望“繼後”的需求也在逐漸上升。準確說,是女方的姓氏可能會無法從女方父親這一支再往後延續,於是開始出現母親冠姓的現象。

後來,也不只是獨生的問題了,女方開始希望以姓氏來達致“平等”的概念,母親冠姓的呼聲有點加大了。

但是問題來了,母親冠姓,其實只是冠的外公的姓,所以這冠姓的關鍵目前來看依然不是什麼女權主義,而是女性家庭地位的彰顯,以及對傳統姓氏文化的挑戰。

全世界的傳統姓氏文化大多數都以男性為核心,講究“繼後”,也是維護男性地位的一種重要文化特徵。所以母親冠姓,較大程度上也是對男權的挑戰,或者是追求男女平等的一種手段,這意義遠遠大於姓氏本身的意義。

那麼,姓氏跟母親的話,在姓氏文化本身來說,意義大不大呢?我個人認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其實意義暫時是不大的。姓氏本來就是一種宗族象徵,讓你可以容易追溯到你的父親的父親的父親的祖先的源頭。假設形成了一種父母姓氏都可以冠上去的文化,那麼這個宗族象徵意義也被徹底破壞,姓氏本身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價值。

歷史上有沒有出現過姓氏混亂的時代呢?應該是有的,在“氏”文化初步形成的春秋時代,那時候還很混亂。比如陳氏起源於陳國,陳國開國的侯爺本來不是陳氏,卻因為陳國就說自己是陳氏了。比如秦國名臣百里奚,兒子本來叫百里視,“百里”氏、名“視”、字“孟明”,但這個兒子卻把自己叫作“孟明視”,於是把自己百里氏一下子就改成了孟氏,他的兒子也就變成了孟XX了。你看,這麼搖身一變,百里家族就變成了孟家族。

為什麼當時會如此混亂?聰明的人看回我上一段,你們有沒有發現我描述他們的時候都用了“氏”字,而沒有用“姓”字。對了,因為“姓”和“氏”在當時根本上就是兩回事。氏是代表父權、姓代表母權。在當時百里奚的年代,距離母系社會的年代大概已經隔了2000年,但依然保留著母系社會的姓氏文化,每一個人都無法忘記代表母權的“姓”,但卻可以隨意修改代表父權的“氏”。

到了秦始皇時代,姓的文化依然在,但氏的文化已經得到鞏固。我們都知道秦始皇名叫“嬴政”,其實他是贏氏、趙姓。因為他母親是趙姬嘛。可見這個時代裡,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父親方面的氏,也知道母親方面的姓。

到了漢代,代表母權的姓逐漸消失,剩下了代表父權的氏。從原始社會的男權開始顛覆女權開始計算,直到漢代建國初期男權姓氏文化確立,這中間不穩定的姓氏文化,足足過渡了2000多年。

過渡成功後,男性徹底顛覆母系姓氏文化,於是,父權“氏”文化便一直延續至今。

到了今天,女性開始掌握生產力,社會地位上升,開始插手姓氏文化。這類似於4000多年前,男性開始顛覆女權,開始加入“氏”文化的時期。

古代男女權的交替,導致混亂的姓氏文化過渡了整整2000年。

今天,傳統男權姓氏文化疑似正在遭到挑戰,今後會怎麼走,這完全取決於女權到底能達到何種水平,取決於女性對社會生產力的掌握程度。如果未來又是一個女權社會、母系社會,那麼是否又會迎來長達2000年的姓氏文化過渡時期呢?who knows?

如果是過渡,那麼目前依然是過渡的初期,母親冠姓權依然只是家庭男女平等的象徵和要求,對於姓氏文化本身意義不大。除非像4000年前的男權挑戰女權那樣,開發一個“氏”出來,讓姓和氏並存。

但不管怎樣,作為個體的我們,都應該冷靜看待姓氏文化。

畢竟,我們都只是歷史裡的微塵。


活蹦亂跳的變態老阿姨


這個提問很明顯是心理不平衡,是權利之爭,是在爭取女權。其實,在這事上大可不必糾結鬱悶,這是人類歷史的社會經歷所證明的發展規律。

(網絡圖片)

自古以來,人類對於男女功能就有總結與概括。形容男人是天,女人是地;男人是種,女人是田;男人是太陽,女人是月亮;男人屬陽,女人屬陰等等。因此,只有天地結合,陰陽結合才能產生萬物,其中包括人的繁衍。

人類歷史就是最好的驗證。人類經歷過女權社會,然後,從女權社會發展到男權社會,然後進入到今天男女平等的社會。既然進入到了當今男女平等社會,我們為什麼要為孩子跟誰姓而糾結鬱悶呢?說穿了,這就是因為心理不平衡所導致的權利之爭的萌芽心態。

男人是種,女人是田。種子種在田中,才能依靠太陽的光,月亮的潤澤發芽,成長,結果。這好比男女繁衍後代一樣的道理。我們沒必要強調種子的重要性或者田地的重要性,或者太陽的光比月亮的潤澤誰更重要的問題。

男女生育繁殖後代,這是一種自然規律。男人沒女人不可能有孩子,女人沒男人不可能懷孕,更不可能有“生孩子疼的要命,光懷孕就夠嗆”的體驗或體會,這應該是痛之幸福。有必要在孩子跟誰姓的問題上心理不平衡而糾結鬱悶嗎?

現在,男女社會分工給人的感覺又在恢復以前“男主外,女主內”方向發展。有許多女人甘願做全職太太,在家伺候老人和孩子。如果這樣發展下去,孩子跟隨男方姓還有一定道理的,起碼使男方可以安心地在外闖蕩,為這個家而奮鬥,不擔心女人抱著孩子跑路,改嫁什麼的。女人在家務上也很有成就感,因為自己勤儉地維護這個家,使男人在外安心,回家順心,這是十分完美的結合。

孩子跟誰姓?這不是主要問題,明白人類的生育繁衍後代的自然規律的道理,這是根本。如果摻雜著私心甚至私慾和權欲,那就麻煩了,家庭矛盾會不斷升級,直至造成家庭破裂!


言者青青


讓我們回溯到遠古時代,沒錯,就是我們還是猴子的時候。我們保持著動物的天性,就像現在的小貓小狗一樣,幼崽出生,照看撫養他們長大的肯定是他媽媽,即使你養的寵物狗,狗爸狗媽都在的前提下,也是隻有狗媽照顧小狗,為啥呢,因為狗爸怕不是他的孩子,撫養成本和代價太高。

獅子,老虎,百獸之王,他們在當上獅王虎王的時候,也會先將上個獅王的餘孽清理乾淨,在保證了全部都是自己後代的時候才會履行保護孩子老婆的義務。

叢林法則,性這件事很危險,極有可能在交配的時候喪命,所以動物交配的時候會把時間變得很短,比如兔子,三秒。

而動物,交配是為了繁衍後代,保護自己的遺傳基因,孩子的母親肯定知道這是他的孩子,孩子父親不知道,所以在叢林法則下,保護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基因的孩子,就顯得不是那麼划算。

叢林法則下,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人類懷孕週期長,為了縮短週期,孩子出生一歲才會走路,就是為了應付叢林法則,我們可以看一下,牛還有老虎等一些生物,幼崽出來一天就可以爬起來走路,而人類需要一年,這本是要在子宮內完成的發育,被提前生出來了。為啥呢?因為母親既要保護孩子又要生存,沒有父親,母親一個人撫養成本太高。

所以要想辦法把父親栓到身邊,確保生產期間的安全。所以人類進化出了沒有發情期,隨時隨地可以交配。這便是愛情初始的樣子。

這樣,父親就會意識到是自己的老婆,自己的孩子,會履行起保護家庭的義務。

所以這個問題就解決了,生產是難受,但是為了保護基因,必須靠男人。


老布學案


因為要標記到底是誰的孩子

遠古最早的時候,一個男的會和多個女的發生關係,生下很多孩子,群居生活的時候,一般是男的出去狩獵,回來後分給自己的孩子吃,為了區分哪個是自己的孩子,就用姓氏來做標記,男的不管是和誰生的孩子,如果和自己的姓氏相同,就和自己有關係,就把獵物分給他,如果姓氏不是和自己相同的,則一定不是自己的孩子,則不給分配獵物。






馬靖凱914913


姓氏,是家族血緣的符號和標誌✅。

同一個祖先繁衍的後代是宗族。

在古代,它的作用主要是便於辨別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後代,在現代的作用是辨別不同的家族,姓氏的產生,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里程碑。

法律也沒有規定說孩子不能跟媽媽姓,夫妻兩商量好跟誰姓都可以的,中國傳統大部分人都認為兒女應該是跟男方姓,這也想千年以來重男輕女的劣根思想作怪。現在也有人男孩跟爸爸姓,女孩跟媽媽姓,或者都跟老媽姓的。家庭商量好,大家同意便可。

隨爸姓,是中國千年的文化習俗。

婦女和男人的權利都要保護,姓不能隨便改。如果隨媽媽姓,拿著孩子的出生證明去派出所辦戶口,你的名字啊,民族啊,都可以隨母親。

隨媽媽姓,多數是倒插門的,幾千年的父系社會傳統,大部分男人們還是有強烈的心理定勢的,總覺得孩子隨母姓,會比較羞恥似的。


用戶93124576662


父系社會以來就是這樣了,歷史傳統使然。在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精神桎梏下,這種現象得到了固化,成了一種傳統延續到現在。但隨著社會進步,特別解放後男女平等政策的落實,這種現象正在慢慢轉變,有的家庭的孩子隨母親姓也偶爾有的,隨著女性社會地位進一步提高,相信今後會越來越多。





笑對紅塵006


這是中國的傳統,孩子隨父姓。在現在社會里,隨母姓的很多,家人之間溝通好即可。我們不需要去試圖改變傳統文化,在自己小家裡良好溝通,只要大家都同意,隨誰的姓都是這個孩子。


王華教育


這個問題估計是所有女人都想不通的問題,包括我。

我覺得是封建社會的思想問題,以前社會都是大男子主義,女人沒什麼地位,所以孩子都跟男人的姓氏。後來這種封建思想慢慢演變成了理所應當和一種習慣。當今社會孩子跟媽媽姓氏的多的是,也沒人太在意個了,畢竟只要孩子是自己的就行,管他跟誰的姓呢!


亞子生活日記


姓氏問題是一個傳統的傳承問題,我們的祖先就一直這樣傳承下來,就像我們一定要跟自己的父親姓一樣,那麼我們的孩子也會跟他的父親姓一樣。我們的母親沒有發出這樣的疑問,那是因為傳統所在,是大家都墨守的一個準則。傳統如此,無非是為了一個穩定而已。

如果想要改變這個傳統,除非有一個利益問題在裡面,一般女方的家庭極其強勢,甚至會讓男方入贅,唯有此才能對抗傳統。如果妻子覺得孩子的姓氏跟丈夫姓一樣不公平,多半是在夫妻本該平等的雙方里,妻子佔據了優勢,取得了主導權,覺得自己對於家庭組建所付出的比較多。

對於孩子撫養付出是一個長期過程,父母雙方都盡到了各自的責任,如果僅因為母親生他就要跟他姓,這個未免有點牽強了。

其實姓氏跟誰姓都行,都不是什麼大問題,跟母親姓也是正常的。但是有個問題我們要想到的,孩子以後可能會傳統擯棄在外,因為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是和他們的父親姓氏一樣,如果你的孩子問你,為何自己是和母親姓,你該怎麼回答呢?


坐看牽牛織女星w1


首先,孩子隨誰的姓與女人生孩子疼沒關係!這是兩個概念!不要混淆!1、你有這個要求的話,最好你們結婚前就商量好,你未來的老公同意孩子姓隨你,你就跟他結婚,不同意就不結婚!2、如果你婚後才跟你老公提出這個問題的話,那就是你們夫妻倆商量啦,如果你老公不同意,就跟他離婚,你再找一個同意以後孩子隨你姓的老公。很簡單的問題!就這麼愉快地決定了![捂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