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爸爸媽媽不喜歡浪費,第二天都會把前一天的剩飯熱著吃,合適嗎?

問題不好就別理我


合適,我從小就是這麼過來的,每次的剩飯都是全家一起吃掉,再任何時間我覺得都不能浪費糧食,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不珍惜糧食的人就像不愛惜生命一樣!


鑫多金


農村的老一輩不喜歡浪費,剩飯剩菜熱了以後第二天繼續吃,這是事實。可是據我所知,不光在農村,就是在城裡也有很多人第二天吃剩飯剩菜,而且不光是老一輩,就是我們現在依然這樣做,沒什麼不合適的。


其實,隔夜的飯菜吃了確實不太好,但是從我記事起,我們家和周圍的人家都是這樣做的。


記得在我上高中的時候,每天媽媽都會把晚飯做的多一點,第二天天不亮我去上早自習的時候,熱了剩飯剩菜當早飯,吃了急匆匆的去上學,簡單方便快捷。

直到現在,家裡晚飯有剩,我依然會留著第二天吃。


不光是我,不光是現在,也不光是農村,第二天吃剩飯剩菜的事,依然有很多家庭在做,沒有什麼不合適。


貧農希蒂


回答之前說說我的中學寄宿生活。那時候我們一週上5天半的課,一般週日傍晚回校晚自修,週六中午回家。除了早餐外,相當於一週有11餐在學校吃。那時家裡窮,我們都帶大米交到學校飯堂,每餐都到飯堂打5兩白飯回宿舍加上從家裡帶來的酸菜、酸筍或者鹹菜、鹹魚等送飯。用玻璃瓶裝著,一般要省著吃上11餐(雖然飯堂的菜5分錢一份也吃不上)。記得那時候每週只帶5角或1元的零花錢(還要交給飯堂煮飯的加工費)。

有這樣經歷的朋友應該不少吧?那個時候有得吃已經不錯了,別的什麼都顧不上了。經歷過這些苦之後,也不難理解農村父母留著剩菜第二天吃了。

農村的父母年紀大了,很多習慣特別是節儉的習慣都改不了。如果硬要他們改也很難,又何必為難他們呢!

可能從健康角度來看這樣不健康,但是儘量做到放冰箱裡(蔬菜一般不留),第二天煮沸了再吃就好了。


阿文回村


浪費本身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更何況對一個農村家庭的人來 說更加知道勤謹,持家。這也是一個優良的傳統。


不喜歡浪費,當天的剩飯接著吃。

這現象其實在很多農村的家庭就是一個很普遍的事情,幾乎每個家庭的人應該都捨不得丟掉或者倒掉, 當然飯菜已經壞的情況除外。



吃剩飯剩菜合適嗎, 這個沒有什麼不合適的吧, 用不是給我們尊貴的客人吃 剩飯或者剩菜, 自己家裡的東西吃不完, 自家人吃完這很正常的, 我也是農村家庭成大的孩子, 小時候奶奶帶大, 我奶奶幾乎都不會打前一天剩下的飯菜倒掉, 都會在第二天吃完/, 如果小孩子不想吃的話, 就是爺爺奶奶吃完, 都很愛自己的孫子, 幾乎剩下的飯菜都是爺爺奶奶自己吃的。 養著一群的孩子,誰也不能估算好當天的飯菜,幾乎第二天都是有剩餘的,所以,吃剩下的食物很正常。

改善後的生活水平,估計現在沒有那麼人會吃。

目前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大家都知道,物質上的東西很優越了,現在的孩子,和現在的大人,也是有比較好的健康意識,我們不主張浪費,只主張節約不浪費,自然都會算好一下當天的食物,就算是吃不完還是不會第二天,或者第二餐繼續食用。


浪費是可恥的行為,我養成勤謹持家,不鋪張浪費的好習慣,好作風。

90後的農村孩子,我也都吃過家裡剩下的飯菜,反正我是吃過的。


多夢老奇


我們農村的老爸老媽都非常節約糧食,記得小時候,一粒飯掉在地上也要讓你撿起來吹一下吃下去,更何況掉在桌上,還要叫你把飯碗扒乾淨,有一次飯餿了,我老媽洗一下,在太陽底下均勻地曬著,幹了,在鍋裡放點油抄著吃,很香。剩飯剩菜,老媽從不倒掉,吃完為止,我們身體都棒棒的。我婆婆公公也從不倒剩菜剩,飯餿了熱一熱再吃,有一次,把鎪飯倒掉了,公公就不捨不得了,說起了他小時候吃不飽穿不暖的悲慘生活,打那時候起,我也不浪費剩飯剩菜了。


司令128124097


說說我自己的感受,我是85後的人一下子步入中年行列,我們這一代人準確的說是真的吃過苦的一代,可以說絕大多數的家庭可能跟我一樣小時候一個禮拜才能吃上一回肉的情況絕不是在吹牛吧!上中學那會能吃到桶裝泡麵的絕對的有錢家庭,那也是瘋狂的羨慕,大家別笑我句句屬實,所以只是簡單隨便舉例子都能代表一個字就是窮。所以可想而知咱爸爸媽媽他們那一代又是何其的艱辛,別說剩菜剩飯了關鍵可能壓根就沒有剩下的食物,每頓能不能吃飽還是個問題呢!這種話估計絕大多數朋友們都聽說過吧。

所以問題的根源就在這兒,爸爸媽媽都是真苦過來的雖然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不差那麼點吃的了,但就是因為那種苦日子在心裡留下的映像太深,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總感覺很多東西扔掉很可惜,哪怕就是剩菜剩飯也捨不得倒掉。當然如今的生活大家也都知道任何都要從健康的角度去著想了,起碼我們現在的思想覺悟要比爸爸媽媽前衛一點是肯定的,往往理解是最大安慰,確實咱們現在不差那一口吃的了,可是要去解決這種吃剩菜剩飯的問題我想也只能多跟他們溝通就普及這種知識,哪些是剩下是可以吃的,哪些不能吃的,像我們家同樣有這樣情況存在,我就只能每次多的叮囑他們做菜做飯的時候少做點,咱們儘量吃的少一點吃的好一點,又不浪費又影響健康,這個病從口入是有道理的。

咱們中國是農業大國絕大多數家庭的長輩都是農民出身糧食在心目中有根深蒂固的影響力,所以家裡的父母長輩們吃剩菜剩飯不是什麼特稀奇嚴重的事情,這種現象普遍存在的,家裡人多吃飯將就豐盛又好客這都是現象級的,只能說跟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情況我覺得往後會慢慢改變的,就像我們的下一代你讓他吃剩菜剩飯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首先他根本就不會吃,第二咱們再怎樣也不願意讓他們吃對不對。祝願大家都能家庭幸福美滿,身體健康,吃不盡,用不完。





浩哥聊a聊


我記得小時侯就沒剩過飯,可能糧食太少吧,大一點時好過了,老媽還是精打細算,做的飯也是剛剛吃完,因為那時根本沒有零食吃,老媽知道我們全家人的飯量,唯一的剩飯就是中午蒸的饃,要留一部分第二天早上當主食,餾一餾,再炒點菜煮點稀飯就行了。等我自己結婚以後,不是蒸糊就是做多了剩下,然後就買了電飯鍋,慢慢的我也會精打細算了,有時候家裡來客了,剩的菜多,農村人又喜歡喝酒噴大話,覺得剩菜不衛生,我會把少的倒掉,滿盤子幾乎未動的,就從上面用筷子撥掉一部分,剩下的熱熱自己吃,還有一些滷菜,我會把它們用開水焯一下,然後再重新加工一下,沒辦法,農村人現在一般還是很節省的,還沒有那個條件浪費,不過我已經覺得很乾淨了,總比一些城裡人天天下館子乾淨多了!


手機用戶95420263034


這問題就用我家鄉來說,在農村的我們只為了一口吃飽穿暖,父母每天都守在田間地頭累死累活。記得小時候家裡7個人,大米總不夠吃完一年,又沒有錢去買,然而每天飯裡都添有番薯.南瓜.高粱.玉米.小麥等各種的稀飯,煮了一大鍋。為了多做點農活,一鍋就是一日三餐,有時剩飯就留作第二天的早餐,就這樣起早貪黑的在田地裡幹活。

我們不防現在走進自己的回憶裡,每個人的成長大都離不開剩飯剩菜,熱著吃.炒著吃.放點油.產出來一些鍋巴還可真香。

剩飯熱著吃普遍的存在,難道現在比過去富有了就有同說“不適合”的聲音?每個人從小父母都教育節約是一種美德,現在長大了更要一直持續。




耀東VLOG


這個問題對於我做為子女來說,我覺得很正常,沒有什麼合適不合適。我們小時候都是這樣來的,小時候沒有電飯煲,都是煮瀝米飯。那肯定不可能煮一次吃一次,除非家裡人多,但也不可能剛好吃完。那做為農村人來說吃剩飯剩菜是必須的,那不可能倒掉的,除非餿了。而且以前我們家裡的剩飯基本都是用來炒,但基於農村節省,捨不得放油,所以煎出來的飯總是會有很多鍋巴🤗🤗,注意了,精華就在這裡,我總是會等媽媽把飯剷起來,然後把鍋巴剷起來在手裡捏成團,吃起來倍兒香,要是再就點酸豇豆😏😏😏哇,口水流出來了

那對於我作為媽媽來說,再加上現在有電飯煲,那我做飯的話就不說不剩飯吧,至少能做到不隔夜,而且就算剩點飯也不多,也都是自己吃,孩子一般還是吃新鮮的。不是說慣孩子,只是這應該是隻要是媽媽都會這樣吧😊😊


金小陳的時光機


我是農村人。這個問題就按照我的經歷的事實來回答。

小時候家裡五口人,我和妹妹年幼,只有父母和大哥〈大我18歲)在生產隊做工掙工分。生活上那時候家家基本上差不多。正常情況下早上白米稀飯,就點自家淹制的鹹菜(很稀罕地放點點油蒸一下,不敢下鍋炒,廢油)中午乾飯,晚上十有八九都是湊合著。因為十之八九糧食不夠吃。

如果某天家裡來客人了,農村人好客會把家裡最好菜

那第二天我和妹妹眼巴巴看著母親給我們炒飯吃,母親用鍋鏟把飯:在熱鍋上反反覆覆地搓著,結成一層薄薄鍋巴,等把飯盛了,用水一浸燒開,那個香呀!想起來還溜口水呢!😂😂😂美其名:鍋巴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