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YunOS跟華為的鴻蒙差距大麼?

索馬里的道士


隨著美國的打壓,強制華為手機不能再使用谷歌服務框架許可,因此國產操作系統的推出已經迫在眉睫箭在弦上了,不過好在華為未雨綢繆比較爭氣,鴻蒙系統的誕生狠狠的打了美國一巴掌,並且華為已經宣稱將在最早今秋或者明年初發布自主操作系統了。


那麼阿里的YunOS系統又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阿里的YunOS系統曾經是火過一段時間的,不過當時只是裝在一些三線手機裡的,比如小辣椒、天語、朵唯、康佳、紐曼,但是現在再回頭看看,搭載YunOS系統的手機差不多都已經銷聲匿跡了,所以在外界看來已經是失敗了。

而華為的鴻蒙將全面兼容Android和Web應用,並且打通了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和智能穿戴等設備,統一成一個操作系統,從種種蛛絲馬跡來看,華為的鴻蒙系統應該是一個獨立的系統,並且我認為與阿里的YunOS相比,華為的操作系統將更加的任重而道遠,作為一名華人,我由衷的希望國產系統能夠一飛沖天、能讓美國無地自容!

不過,雖說華為在芯片、系統等等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這些東西並不對外銷售,所以在未來的日子裡,希望華為能發揮出“大哥哥”的氣度,讓國內眾多手機廠商也能夠加入到操作系統的生態鏈吧,這樣咱們中國的系統才能發展的更加壯大!


桃園Computer


    要了解YunOS與華為鴻蒙操作系統的區別,首先需要知道YunOS與android的關係,YunOS在手機市場為什麼失敗了,下文具體說一說。

    阿里YunOS與Android

    根據官方的說法“阿里YunOS基於Linux開發,系統搭載了自主設計、架構、研發的核心虛擬機,增強了雲端服務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阿里YunOS與Android一樣,基於linux內核,而linux內核是完全開源的,任何操作系統都可以採用,包括網上曝光的華為“鴻蒙”操作系統,同樣基於Linux進行了優化。

    YunOS兼容Android應用,YunOS搭載了自主設計的核心虛擬機,同時能夠兼容Android平臺的Dalvik虛擬機環境,android應用的apk文件可以直接安裝到YunOS而不用做任何改動。關於兼容性這一點,三星曾經推出的Tizen同樣兼容android應用。最終,YunOS在手機市場失敗了,包括魅族也推出了YunOS,其中的原因很多。


    華為“鴻蒙”操作系統

    關於華為“鴻蒙”操作系統的技術細節並不是很多,從網上曝光的PPT可以看出,華為早在2012年就開始佈局自家的操作系統,基於Linux系統進行了大量的優化,部分成果應用於華為手機。

    如果華為“鴻蒙”操作系統想要獲得成功,那麼必然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保持與當前android系統的兼容

    大量的手機應用可以直接運行在“鴻蒙”操作系統上。前段時間華為發佈的方舟編譯器,經過編譯的源碼擺脫了“java虛擬機”的限制,直接運行在手機處理器上,可以看出華為完全具備了開發操作系統的能力。


    2)保持開源

    當前只有保持操作系統的開源,眾多的互聯網廠商共同維護,才能促進操作系統的持續發展。目前,很難出現像IOS那樣,保持閉源,仍然發展很好的操作系統。


    3)良好的用戶體驗和應用生態

    記得在2010年時,有五種手機操作系統並存,塞班、android、IOS、黑莓、windows phone,其中只有開源的android和閉源的IOS保留下來,其他操作系統逐漸退出了歷史,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用戶體驗以及應用市場。



    總之,華為發佈自己的手機操作系統,任重而道遠,只有比當前的android系統更優秀,更符合人們的使用習慣,並且需要眾多手機廠商、互聯網廠商的支持,共同維護基於操作系統的生態鏈,才能發展壯大。


Geek視界


“生不逢時”導致了阿里雲系統的失敗,華為“鴻蒙”系統被認可,民心所向。阿里雲系統和鴻蒙系統都是獨立的系統,阿里雲系統為什麼失敗了呢?兩者有什麼區別呢?

1、YunOS操作系統

YunOS曾經在中國市場有14%的市場佔有率,比Apple的IOS還要高,成為僅次於Android系統的第二大手機操作系統。但是,YunOS本質上仍然是衍生的開源版Android系統,替換了Android系統的Dalvik虛擬機為阿里雲虛擬機,如下圖所示。

終端數量決定了YunOS的命運。搭載安卓系統的手機非常多,但是搭載YunOS系統的手機又有多少呢?體量最大的可能就是魅族了,只是部分低端機型搭載了YunOS,後來為了開闊市場,魅族也拋棄了YunOS。YunOS轉戰網絡盒子、車載大屏等,都遇到了阻礙。

2、華為“鴻蒙”操作系統

與阿里不同,華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機廠商,去年手機發貨量僅次於三星,全球有3億多用戶,在手機領域有很高的話語權,也是說華為推出操作系統有完善的產業鏈。

技術方面,華為“收編”了當年諾基亞的操作系統團隊,同時也是Linux操作系統的資深玩家,操作系統研究積累的經驗要比阿里YunOS強很多,比如華為發佈的方舟編譯器、EROFS超級文件系統可以看出其操作系統研發實力。

華為的“鴻蒙”操作系統是完全獨立於android的操作系統,採用了完全不同架構,主要面向下一代5G網絡,具有超低時延的特性,對標google正在研發的Funchsia系統。

總結

華為鴻蒙操作系統是在面對封鎖和場外因素的困難下,打造的一款操作系統,僅中國市場,就為鴻蒙操作系統提供了非常大的發展前景。



民宿建工


兩者是有本質的區別。

阿里雲os兼容android,也就是現有的apk安裝包直接可以在阿里雲os上安裝使用。所以很明顯,它的編譯這一層還是android那一套東西,將java文件編譯成class文件,又通過它的編譯器將class文件編譯成阿里雲os可以識別的字節碼。所以,阿里雲os離不開jvm,他就是android系統。

鴻蒙則完全不一樣。鴻蒙是華為為了防止google不授權android而自研發的操作系統。因為華為的手機市場有很大部分在國外,華為的國外手機必須內置谷歌的GMS服務,而谷歌android的GMS一塊代碼是閉源的,所以就需要谷歌授權。這也是這一次谷歌限制華為的一個根本原因。

鴻蒙os用的是方舟編譯器,方舟編譯器根本就沒有jvm編譯這一層。鴻蒙直接將app編譯成二進制文件,在這一層的編譯過程中,方舟編譯器做了大量的優化工作,據說性能可以提升60%,方舟的代碼是開源的,目前開源了了一小部分,感興趣的可以去下載閱讀。

至於鴻蒙能不能兼容現有app,老餘說可以。我覺得比較懸。我覺得最有可能的就是app打包要採用華為將來出的某款idea吧!瞎猜的!


阿邁達聊技術


謝謝您的問題。阿里YunOS已經淡出市場,華為操作系統亟待投用,不同階段的系統無法比較差距。

阿里YunOS的短暫輝煌。阿里巴巴的馬雲和王堅曾想做手機,但是鑑於市場、庫存風險太大,於是退而求其次,研發阿里雲手機操作系統。王堅是技術狂人、有技術情節,他沒有選擇安卓系統再開發,而是對標安卓另起爐灶,自主開發,並很快從阿里雲OS升級為阿里巴巴YunOS。作為國內第一款由互聯網企業研發的阿里YunOS,需要儘快使用到手機中。阿里雲與宏碁手機合作受到谷歌阻撓,谷歌以提出公司安卓產品與技術授權為由,迫使宏碁單方面取消合作。谷歌公開質疑阿里YunOS不兼容安卓應用,本質卻還是改良版的安卓。王堅自有看法,但紛爭和爭議讓阿里YunOS遭受重大打擊,一系列的合作終止,王堅也辭去阿里雲總裁。其間,YunOS在魅族手機上使用,從一度取得了良好的銷售業績。但是隨著魅族等小眾手機品牌的沒落。YunOS逐漸勢微,目前已經不再強調是手機操作系統。



目前環境適宜兩家的操作系統。之前有些操作系統,研發主要是為了獲得國家補貼,供需雙方都沒有想好如何商用,960 OS、元心OS等國產操作系統來去匆匆。但面臨一系列技術封鎖和內外壓力之後,業內已經認識到研發國產手機操作系統的重要性。國內手機APP應用生態也比較成熟,主流的APP多為國產,微信等APP積累了上億的用戶。推出阿里、華為的國產的手機操作系統,只要得到國內APP等廠商的支持,就有較大的生存空間。另外在今後的物聯網和車聯網,對操作系統將帶來重大變革,YunOS加入物聯網標準組織ZigBee,有望在物聯網時代迎來新的轉機。華為也很早就推出了物聯網操作系統Lite OS,現在和未來都有機會。

華為目前還看不到優勢。主要在於現在還沒有投入商用,優勢和特長無法對比。培養生態是非常關鍵的,否則華為的操作系統只能是在實驗室裡的PPT產品。第一,生態包含了手機操作系統、硬件、APP應用、市場、開發者與用戶等,華為要開源,才能吸引更多夥伴,只有這一條路。第二,對比蘋果與安卓,生態的成熟至少需要8年。第三,華為要做好現有熱門APP的對接,能夠順利轉接到自有手機操作系統中,不改變用戶的使用習慣,就能實現用戶的平穩過渡。對現有系統的兼容,才能看出華為的技術特長。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追科技的風箏


區別很大,一個是見過產品,雖然失敗了。另一個只見過PPT,但是吹的特別牛,還不知道有沒有。不知道怎麼來拿一個子虛烏有的東西跟失敗的東西比,還是看到產品再說吧。我想做成什麼樣,和我能做出什麼是不一樣的。





海狗終結者


簡單的來說,雲os就是安卓,註定要失敗的系統,為什麼?因為他繼承了國內軟件廠商的流氓本質,隱私什麼的,根本不存在的,所以,失敗是必然的,而且留下惡名。鴻蒙系統目前只存在ppt中,也只有個名字而已。所謂的方舟編譯器,連自己的hello world都編譯不了,當然,現在能編譯了,然而並沒有什麼用,代碼完成度低,沒法用,差不多是開頭界的笑話。這就是目前雲os和鴻蒙的現狀,也是國內軟件廠商的現狀,雖然說出來不好聽,但這是事實。






往事如風孔雀君


做個答非所問的回答,鴻蒙系統能不能生存下來?我以為,智能機發展到現階段,目前來看,只有華為的鴻蒙系統有機會打出一片天下!

眾所周知,智能終端系統一直是一個高度壟斷行業,電腦中微軟的win系統,手機中谷歌的安卓系統,蘋果的ios系統,都是處於壟斷地位,而且全部是美國公司!包括沒落的黑莓系統和微軟的手機系統,也全部是美國公司!可以簡單的理解為,聯網狀態下全國幾乎所有的電腦和智能手機在極端情況下都會被美國部分控制或者干擾!

華為有實力有能力做出手機操作系統,但初期註定不完美,畢竟安卓和ios系統已經經過了十年以上的優化。而且谷歌在軟件方面實力是全球一流的,蘋果在沒做ios的時候電腦系統就很厲害了。並且華為的鴻蒙系統美國註定要打壓,如何美國號令其小弟一起打壓鴻蒙系統,鴻蒙在國外將舉步維艱。但是在國內,鴻蒙系統一旦推出,以華為實力,三兩年內必定優化的很好了。國內的app適配將順風順水,因為我們的智能機上面幾乎一水的國產公司的app。生態鏈在國內將很快形成!下一步,ov,mi,等公司國內銷售機型再全部採用鴻蒙系統,鴻蒙將徹底壯大!

歸根結底,國家現在強大了,華為自然強大!但我們還得認清形勢,華為的事情如果有轉機,還是要和全球最頂尖的公司持續合作,閉門造車實屬無奈之舉!


長葛星河通訊


接不到地氣的YunOS系統:

阿里的YunOS系統沒有成功最關鍵的一點:搭載YunOS系統的小辣椒、天語、朵唯、康佳以及大家熟悉的魅族等沒有發展起來。為什麼蘋果IOS可以起來,是因為蘋果手機起來了;而阿里也不能投資那些趨於成熟的手機市場。

之後YunOS在手機市場失敗了,廠商態度很明顯,跟著Android官方走,誰又會跟著YunOS走呢?YunOS為了兼容,也是跟著Android走的。再之後YunOS就不再尋求兼容了,並改名為AliOS,從AliOS的API來看,功能較弱,應用基於JavaScript引擎運行,AliOS謀求在車載設備上有所發展,移動設備現在只適合功能手機,MP4一類的。到此基本是以失敗告終的。


“鴻蒙”是為物聯網而生:

按照任正非總的說法,鴻蒙系統的產生,本身並不是為了手機用,而是為了做物聯網來用的,比如自動駕駛、工業自動化,因為它能夠精確控制時延在五毫秒以下,甚至達到毫秒級到亞毫秒級。任正非指出:“我們構建這個系統,為的是能夠同步連接所有對象。這就是我們走向智能社會的方式。”

與YunOS系統一樣,鴻蒙也是基於Linux進行了優化而出的,屬於Linux的一個分支;那為什麼用戶要去使用呢?沒有好處的事,終究是不會有人去做的。這個是華為的強大這處,在推出鴻蒙之前,先推出了“方舟編譯器”,2019年6月2日榮耀趙明明確表示:榮耀V20將成為率先適配方舟編譯器的榮耀手機,方舟編譯器已正式進入商用。

隨著用戶對方舟編譯器的喜愛,以及對性能的提升;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會更期待鴻蒙系統。

而最關鍵的是:華為手機出貨很大,就像蘋果一樣,有用戶基礎,完全有能力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操作系統,並可以先在自己的手機上試驗。

隨著5G的到來,鴻蒙系統的應用範圍將更加廣泛,像智能汽車等,如果人們從別的事物慢慢喜歡上了鴻蒙或習慣了鴻蒙,這個時候才是鴻蒙崛起的機會。

總結:

相比阿里的YunOS系統,鴻蒙憑藉著“方舟編譯器”,顯得更加的接地氣,然後又憑藉著華為在5G的上優勢地位。至少在物聯網的應用場景,鴻蒙大有可途。

最後,隨著美國濫用國家限制,中國急需一款屬於自己的操作系統,世界根本不是聯想說的那樣:科技無國界!當然,我特別期待鴻蒙的到來,讓我再一次感受華人的強大與自信。



華為的花粉


其實這也正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一個話題,近日餘承東透露了華為操作系統的面世計劃,根據他的介紹,華為自研操作系統最早在今年秋天,最晚將會在明年春天面世,同時餘承東還介紹說,華為自研系統將會最快在秋天,最晚在明年春天面世,另外餘承東還表示華為OS打通了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智能穿戴等電子設備,還同時兼容安卓和Web的所有應用。

所以講,這次華為的操作系統跟阿里的yunOS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首先是在技術層面,目前雖然有關華為操作系統的技術背景沒有過多的信息,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阿里yunOS跟華為系統都是基於開源的linux內核開發而來,在此基礎上阿里跟華為在搭載自主設計的虛擬機及其他技術,可以講yunOS的亮點在於增強了系統的雲端服務能力,而華為系統則提升了在跨平臺協同方面的性能。其實安卓之父魯賓說過的那句話我認為非常正確“阿里雲os從本質上來說更像是一個安卓的分支,而不是所謂的獨立操作系統”,原因是什麼呢?那正是因為其跟安卓可謂同宗同源,而且最終還是選擇了兼容安卓的所有應用,因此它們就不會擁有自己的生態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只能算是安卓系統的附庸了。

那麼有關阿里為什麼選擇兼容安卓系統,我們這裡不深談了,不過對於華為來講,除了其身份相對於阿里有劣勢之外,在系統面世前的技術儲備方面,華為其實是具有一定優勢的,比如我們知道的文件管理系統、已經運用到部分華為手機當中的安全組件、方舟編譯器等等,其實這些技術推出來之後,有很多市場分析都認為,這是華為為搭建自己的生態系統在做準備,然後最終的情況還是選擇了兼容安卓及Web所有的應用。

對於華為即將要推出的這個操作系統,其實無論從情感上,還是對於華為操作系統性能的認可方面,本人也會第一時間體驗華為的操作系統,而且目前華為面臨的美國方面的壓力也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華為選擇暫時兼容安卓的應用也可以講是權宜之計。


那麼為什麼說是暫時兼容呢,就我個人的看法而言,我一直認為華為未來必然會逐步建立自己的應用生態,成為獨立於安卓之外的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因為包括華為的文件管理系統、方舟編譯器都是在為此做準備,而且華為目前每年2億部的銷量、全球超過4.7億的EMUI系統用戶,也都支持華為研發自己獨立的操作系統,之前三星、阿里自研系統兼容了安卓最終都失敗了,這也都是前車之鑑,未來華為操作系統是否會在適當的時候,選擇升級為一個完整獨立的操作系統,我們拭目以待。

我是木石心志,喜歡就關注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