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院士”潘際鑾:為核電站、高鐵出力,只要國家需要就值得做

<strong>人們印象中的焊接技術,通常侷限在工廠裡的焊接,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其實焊接技術不只在部分行業中尤為重要,它在人類整個工業進程中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被譽為“人類的關節”。我國的高鐵、核電站、載人航天等發達的高新工業都離不開焊接科學。而我國的高鐵與核電站達到世界領先的地步,離不開潘際鑾致力的焊接科學。

潘際鑾,中國焊接科學的第一人,是中科院院士,也是清華大學教授與博士生導師。如今已九十多歲高齡的他,仍然帶領團隊致力於中國的焊接科學。

“焊接院士”潘際鑾:為核電站、高鐵出力,只要國家需要就值得做

經歷戰亂的年代,堅持好好讀書。

潘際鑾出生後,戰爭就席捲了他的家鄉。全家揹著鋪蓋,成為流民。但是就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潘際鑾在逃難的途中,依舊讀了六所中學。17歲時,他以雲南省狀元的身份潘際鑾考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開始了自己的學習生涯。 

以最優秀的身份進入西南聯大的他,卻出現了物理不及格的現象。不過他及時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融會貫通地學習各種參考書,很快就獲得了突出的成績。

“焊接院士”潘際鑾:為核電站、高鐵出力,只要國家需要就值得做

與焊接結緣,為我國高新工業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1950年秋天,他前往哈爾濱工業大學攻讀研究生,遇到了受益一生的焊接技術專家——普羅霍洛夫導師,潘際鑾從那時起真正明白了焊接技術的重要性。幾年後,潘際鑾回到清華大學,建立了焊接教研組。直到現在,中國的高鐵技術與核電站的建設都採用的是他的焊接方法。

想必大家還記得,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因為地震發生的核洩漏,其實這一定程度也是與焊接技術有關。然而在1987年,潘際鑾擔任秦山核電站的焊接技術顧問,在他出色的焊接技術的支撐下,至今秦山核電站從沒有發生問題。

在高鐵事業上,潘際鑾實現了高鐵軌道的無縫連接,助力我國高鐵走在世界前沿。將來如果想要實現高鐵貨運,需要軌道的必要條件就是無砟軌道。為了攻克這一必要的難題,潘際鑾在九十多歲的高齡堅持貢獻自己的力量,率領著青年團隊。

“焊接院士”潘際鑾:為核電站、高鐵出力,只要國家需要就值得做

赤誠的愛國之心,功成必定有我。

潘際鑾鼓勵青年一代少謀名利,多為國家做出貢獻。他的一生可以濃縮為這樣一句話: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對他而言,無論是什麼事,只要是國家需要的,就值得做。人生的意義,就是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

經世致用,潘際鑾的所學、所為都在踐行著這四個字。別人眼裡輕視焊接技術,他只用寥寥幾個字回答他們:“這個有用”。

他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因為名利不是他的動機。只有自己為國家奉獻了有用之物之後,他才會感到開心。他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焊接”在了一起,這個焊接無痕、無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