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哲學的核心是什麼?

趙彥淳85647282


黑格爾是西方十八世紀初的唯心主義哲學家。

其核心體系就是辨證法。這辯證法後來被馬克思批判性的採用,稱為黑格爾"合理內核"。馬克思又採納了古典哲學家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基本內核"。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的辨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所以黑格爾學說的"合理內核“辨證法,與費爾巴哈的"基本內核"唯物論。就成了馬克思主義學說的三大基本來源之一(另外的是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和英國的政治經濟學)。

這是最簡回答!


乾杯安德烈



千萬別小看黑格爾,他算得上是西方近現代思想史上的“一代宗師”;《不列顛百科全書》稱他為“最後一位現代偉大哲學體系創始人”,說他的哲學“繼康德、費希特、謝林之後,標誌著德國古典哲學的頂峰”。黑格爾對後世影響巨大,羅素說,到19世紀末,“在美國和英國,一流的學院哲學家大多都是黑格爾派”。黑格爾哲學的核心是辯證法。 一,黑格爾,1770年生於普魯士的斯圖加特。這個地方,1871年併入德意志帝國。後來所說的德國哲學,其實與普魯士的淵源更深,特別是黑格爾和費希特。黑格爾是稅務官的兒子,早年在斯圖加特語法學校、蒂賓根大學學習,畢業後曾任家庭教師。1801年起歷任耶拿大學講師、紐倫堡中學校長、海德爾堡大學教授、柏林大學教授並於1830年出任柏林大學校長。1831年感染霍亂去世,葬於費希特墓和諷刺作家左爾格墓之間。
二,羅素說,黑格爾“一生沒有多少重大事件”——差不多都是在校園和書齋裡度過的。1801年,黑格爾進耶拿大學當講師。當時,同為哲學家的謝林和費希特都在這個學校。黑格爾進校後,很快顯示出他的哲學“鬥士”精神,1805年被魏瑪政府任命為“特命教授”。1807年,他的《精神現象學》出版,其哲學思想迅速走紅——這算是他一生中的大事。這本書主要講——人的意識從純意識開始,經自我意識、理性、精神和宗教,發展為絕對知識的過程。他在書中描述——外界的實在,既歸於感覺又歸於智性概念,而這些概念往往很難確定。意識若不能發覺自身之外的永恆客體, 自我意識也就不能發覺自身之內的永恆主體。自我意識與世隔絕,感覺到這一點的是理性。但在精神階段,意識不再是孤立的、批判的和對抗的,而是社會的內在精神。這是具體意識的最低階段,即道德的潛在階段。1812-1816年,黑格爾出版了《邏輯學》一、二部分。1817年的第二版,改名為《哲學全書》,包括了“邏輯哲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三部分——是他全部哲學體系的全面闡述。 此時,他的哲學已經在德國大學中佔據了統治地位。
三,黑格爾不同於以往哲學家之處,在於以下諸點—— 1,正如美國哲學家梯利所說,黑格爾哲學“特別引起許多思想家注意的,是它的邏輯方法,這種方法似乎避免了唯理主義的生硬的抽象和神秘主義的輕率的想象;還有它自詡可以達到的絕對的確實性,以及它在克服困難和解決人文科學中幾乎每一領域的問題上,顯然取得的成就”。 2,黑格爾對於哲學任務的界定,也是與眾不同的。他主張,哲學的任務是如實地認識自然和整個世界,硏究和理解其中的理性,這種理性不是膚淺、暫時和偶然的形式,而 是永恆的本質、和諧與規律。 3,黑格爾對於世界的看法,同樣是與許多以往哲學家不同的。黑格爾提出,觀念或宇宙理性不僅表現在自然和個人中,而且也表現在人類制度、權利或法(財產、契約和懲罰)、道德或良心以及習慣和倫理的義務(家庭、市民會和國家)中——這是黑格爾的法哲學思想。

四,黑格爾哲學的核心,是貫穿其體系的辯證法。《不列顛百科全書》說,黑格爾“淵博的具體知識則為他提供堅實的基礎。他發現一切事物——邏輯的、自然的、人的、神的——都可納入辯證法的架構,在正題與反題之間幾度徘徊,隨後又回到更高級、更豐富的綜合”。他聲稱,宇宙是一個演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實現目標或目的,即宇宙理性的目的。而在這個過程中,矛盾是一切生命和運動的根源。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矛盾的原則統治世界——這就是黑格爾由低到高、不斷髮展、否定之否定的辯證法。黑格爾認為,“邏輯”的起點是概念;冥頑不靈的理智、無意識的理智,是展開了的概念;自然是邏輯觀念演化成精神所經過的轉化階段;然後,體現或外在化於自然中的觀念,復歸於自身而變成為精神——在精神中觀念向自己顯示自己。 精神經歷辯證的演化階段,顯示為主觀精神、客觀精神和絕對精神。 絕對精神是最根本發展源泉——他的哲學的客觀唯心主義特點是顯而易見的。
五,黑格爾哲學的影響十分廣泛。在諸如丹麥存在主義者S.克爾愷郭爾、轉向社會活動的馬克思主義者、維也納實證主義者,還有英國分析哲學的先驅莫爾等等,都可見明顯的黑格爾哲學的影響。他1831年去世後,很快,“保守派與革命派,有神論者與無神論者均從他的著作中得到啟發。”數十年後,其學說在德國大學中仍佔統治地位,並遍及法國和意大利,繼而擴展到英國和美國。從19世紀的30年代起,就誕生了“黑格爾學派”。其中包含著的保守派和自由派。人們也用“老年黑格爾派”和“青年黑格爾派"來指代保守派和自由派。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和馬克思,都被認為曾屬於“青年黑格爾派”。馬克思和恩格斯,吸收了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並將黑格爾哲學的方法和體系加以區分——保留了黑格爾的辯證法,擯棄了其唯心主義的哲學體系,創建了辯證唯物主義。《不列顛百科全書》說,這個哲學,“一直為後來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家所繼承”。即便到現在,黑格爾哲學,仍然是德國古典哲學留給後人的一份寶貴精神財富。

至於有人說到黑格爾的主要對手是叔本華。這未免太高抬叔本華了。黑格爾“名滿天下”的時候,叔本華的課還沒有人聽,後來出書也賣不出幾本。黑格爾生前是否知道有叔本華這麼個人都大可懷疑。評說歷史人物及其思想,最根本的原則,只能是尊重歷史。


一老沈一


黑格爾(1770--1831),十九世紀德國著名哲學家、辯證法大師、知識淵博的學者,德國古典唯心主義集大成者。1830年,為柏林大學校長,杜賓根大學哲學博士。創立了歐洲哲學史上最龐大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並極大地發展了辯證法。

黑格爾的哲學核心是什麼?在他的哲學體系中所講的精神自我發展的三個階段: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在論述每一個概念、事物和整體發展時都始終貫徹了辯證法的原則。界內人士對黑格爾評價為:”這是人類思想史上最驚人的大膽思考之一。”黑格爾哲學精華,主要包含在他的邏輯學中,他以唯心主義的方式,把質量互變、對立統一、否定之否定當作思維的規律而加以闡明。但在事概念的辯證法中,他也猜察到了事物(現象、世界、自然界)的辯證法。(再續)

所以可以說:黑格爾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和其“存在論”、“本質論”、“概念論”、以及“精神哲學”應為他哲學思想的核心學說。
∵V


奇堯最棒


作為最為世人所知、最具影響力的哲學人物之一(甚至沒有之一),黑格爾之理論不但澤被後世數百年,同時也因為這種無與倫比的影響力而備受反感------(其理論)甚至被穿鑿附會至極。

當然,如今站在哲學門外之人對黑格爾的“反感”,僅僅只是來源於學術界中指隙漏沙的隻言片語,非但不能對其知言論人,甚至都難以“知言”。

我們首先需要糾正一個誤區,即雖然黑格爾被稱作“大哲學家”,但他並非是純粹的哲學家(甚至可以說哲學部分並不算出特),而是一位絕代的“歷史哲學家”(牟宗三語)。這麼聽起來大家是否會覺得“悖論”?其實並不會,首先哲學並非是獨立的學科,它是非常具有關聯性的,中文的哲學本是日文對philosophia的翻譯。

(西方著名哲學家們)

philosophia((熱愛智慧、追求真理))------如何追求真理?無非是在普遍問題之上的思辨,即如此,哲學是可以、或者說必須關聯到人文、理性等多元化角度方能闡述,而且大哲學家也都是這麼“身兼數職”的:萊布尼茨是數學家也是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更是科學家、哲學家;羅素又是數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邏輯學家....甚至於說在各哲人的哲學體系都是在繼承和批判中不斷絞合又各顯特性的。

簡單的瞭解哲學的關聯性,我們再來就比較好談關於黑格爾的“合理性”問題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存在即合理”是《法哲學原理》序言中的一段截字,我們顯然不能空中建樓的去談合理性,必須將之放在“歷史性”的角度中、黑格爾的學問中去思辨這個問題。


黑格爾的學問,牟宗三先生稱之為“辯證的綜合”,但如果用一句玄幻小說的術語來說,就是黑格爾妄圖“一念生萬法”。

我們談辯證,往上說,需要一個總引、一個綜合;但光是形而上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形而下的分解、使得條例清晰。這麼說罷,如果把哲學比作一本書,那麼這個書名就是哲學體系的綜合表述,而目錄則是對這個綜合的分解,其作用便是讓人能循序漸進、清澈明晰的去了解這個綜合。

黑格爾的問題就是:他的哲學只有一個書名和內容,沒有目錄,甚至就連內容都是滾雪球一般將所有東西都糅雜到一起,卻又生人勿進--------純思辨的闡述很容易讓學人走到魔道上去。

顯然,我們單看黑格爾的純哲學體系,是談不了“合理性”甚至都很難去聽講他的哲學內容-----因為大家(包括我)是很難受用這些東西。那麼怎麼看他的合理性?是從他博雅的涉獵,從他對人文世界方面的哲學去看待“合理性”。

什麼是人文哲學?即法律、文化、歷史、藝術、國家等等方面,且我們更需要在人文世界中找到“具體的解悟”。


有具體的解悟提起歷史意識、文化意識、建立真正的歷史哲學,正視人文世界價值世界之真理,乃當今開闢生命理想之途徑以御魔之唯一法門。 ---------一九五四年《政論週刊》

雖然這段摘句帶有一些不可明說的歷史背景,但卻是“具體的解悟”最好的詮釋。非如此,不能明白黑格爾的Concrete whole(具體的整全)、Concrete universals(具體的普遍者)。

譬如,我們知道個體和普遍性是對立的,但黑格爾講國家,是將國家看成了“獨體個體”集合的整體,是文化上、精神上的整體;而這個整體又是由真實存在的、各有個性的個體而構成的--------這是建立在唯心和唯物中對個體和普遍性互相獨立對立的消融。我們從人文角度上看顯然是合理的,但脫離現實又是不合理的。

以上,就是對黑格爾哲學的合理性的一些較為淺顯的闡述,然則雖然淺顯,但如果沒有將人文實際和黑式哲學辯證結合,也會雲裡霧裡。


無聊到巔峰


其實,任何哲學家都不可能有效地做到立足於抽象的概念去做邏輯推理和價值判斷的,任何哲學家的任何一次實質性的命題都必定是對其以前的概念進行抽絲剝繭的改造,所以一切哲學的原點都是單元性狀的現實,只不過不同的哲學家對現實理解的角度和高度有所差異罷了,黑格爾當然也不例外。我對德國近代古典哲學非常厭惡,包括黑格爾和康德在內,在其體系性的著述裡,其實思想幹貨很少,玩的都是晦澀的概念堆砌,從這個角度而言,德國近代哲學其實是對古代西方哲學的一種倒退。三十年前,我闡述我的這個觀點時,某以研究黑格爾著稱的教授罵我不懂哲學。確實,我似乎永遠也不可能成為“合格”的學者,但我確有分辨真假學術的能力,所以我一直不以為然。其實,在我看來任何實質性的思想創見都是零碎的,只有源於究天人之際地那類思考才能算得上是“哲學”,其餘都是胡扯。


南海石57583028


客觀評價一個人的工作業績在當前的中國是比較難的。首先我們的傳統文化就沒有這個事,沒有可繼承的東西,現代西方的做法在國人心目中基本是不接受的。中國仍然是人情社會為主,利益趨勢,使得每個人的價值觀很難有共同點,出於私利,讓人真實地評價自己的同事真的是不容易的事,於是事業單位每年一次的業績評價基本流於形式,優秀的名額按照上級按照比例分配給幾層單位後,科室或小組基本上是輪流坐莊,人人有份,真正工作付出比較多的,和工作付出比較不多的是無法涇渭分明的。否則會矛盾激化,大家都尷尬,接下來的工作都不好做,誰願意因為一個評優得罪人呢。再者還有單位的頭頭利用評優實現自己的想法,就更是把問題複雜化。如果平時把所有考評都細化,最終都是虎頭蛇尾,堅持不下來,不了了之。往往在一個單位裡工作不上心,比較自私的員工肯定有他獨特的活法,正所謂香的不香,臭的不臭,大家都息事寧人,湊活著過,不願意撕破臉,也沒有資格撕破臉,誰知道那個工作不上心的員工是不是老總的小叔子,小舅子。得罪了他自討苦吃,弄不好連自己的位子都保不住。


話癆錢未名


首先,黑格爾哲學是集大成者,他將康德的個體理性,推廣到了群體理性,即絕對精神理性。

所以其合理性是毋庸置疑的。只不過,每種合理性都有其前置條件,在哲學理論上的合理性,就是其理論的語意條件。這是很複雜的問題,不展開。

這裡說一下我理解的黑格爾的哲學核心:一種公共精神理性。

首先強調精神二字。前面有其他學友的回答,認為黑格爾的哲學核心是道,這說對了一半:黑格爾的道,只是精神層面上的;而中國的道,包含天地自然,範疇更為寬闊。

接著說“公共”:公共,即一種大家都有的、認同的理性,或者說理性的交集。只不過黑格爾提煉的這種公共理性,是精神層面的!

問題由此發生:精神層面的公共理性,誰說了算呢?由此,很容易陷入唯心與獨裁。

所以黑格爾說,當時的普魯士政治理性,就是最好的公共理性。

總結一下:黑格爾的偉大貢獻是,將康德的個體理性,推廣到公共理性;其哲學理論的合理性與侷限性並存。


何為貴丶人文


黑格爾哲學思想的核心是什麼?黑格爾(177O~1831),德國近代客觀唯心主義的代表,政治哲學家,對德國資產階級的國家哲學作了最系統,最豐富和最完整的闡述。黑格爾的理念不僅僅是康德的自我意識的理性與費希特的辨證法的頂點,而且還表明他企圖建立一種關於可理解(而不只是可感知)的實在的真正理論。黑格爾的巜精神現象學》從自我理解的精神這一唯心主義概念出發,假定除了個人意識之外沒有實在。(而康德卻堅信精神之外的物質實在。)黑格爾斷定外部實在的意識是一個理智概念的問題,而非感覺問題。但他們都依賴於意識。只是要經歷幾個存在歷史階段辨證地演化。而意識也只能通過自身以內與自身以外的一個主體而進行的自我意識的。這個存在一旦被創造出來就違抗未受干擾的理念的純粹理性,因此,理性在實踐上盡力來完善它的基本原理。在此階段,它是作為精神而存在的,表示屬於共同體的理念意識,但是它卻像該共同體所固有的人類成員那樣沒有自我意識。為了賦予人(和精神)以意識,理性通過使用披上宗教外衣的道德律創造新價值來使人聖潔化。理念形成的最後階段就要達到絕對知識:精神最後認識作為精神的自我。黑格爾把費希特的宇宙辯證法與人類歷史結合起來,從而使得精神階段同於社會發展的水平。為此,他把思想看成主觀活動,同時又是一種客觀的東西,這種普遍客觀的思想分三個發展階段。抽象的知性,過程的辯證法,在思辯的或肯定的理性中統一前二者就達到了第三個思想階段。思辨的理性思考理性的事物,吸收知性所無法想象的主觀與客觀,實體與屬性之間的對立。由於思辯的理性把握了所有對立範疇的統一體,因此它也是具體的普遍:一種非抽象的思想的抽象。黑格爾把這三個思想階段與邏輯學的三個部分聯繫了起來。這種對應關係是通過因果關係的性質來論證的,即作用與反作用的關係,因此原因實體和結果的統一是一個單獨的互為因果的過程。由於黑格爾的邏輯唯心主義否認了自在之物的不可知性,因此他既不同於康德的理性主義,同時他也無法接受謝林以及他的把自然和精神視為絕對的共同屬性的浪漫主義者的"同一哲學",相反,黑格爾力圖說明精神和自然就是絕對的,整個普遍性能夠滲透在理念的自我顯現過程中,把兩者結合起來。總之,黑格爾的邏輯唯心主義想把康德的綜合邏輯變成一種實在理論。而費希特的辮證法也暗示了作為抽象的邏輯實際上是一種絕對精神作為宇宙自我顯現的現實過程。黑格爾提出了辮證的自在精神,自為精神以及自在自為的精神(存在,本質,概念),雖然黑格爾的理念克服了後啟蒙哲學的主體和客體之間的分離,但是在他死後卻存在著對唯心主義學說的一種全面唯物主義的反動。一系列的科學發現導致了對精神哲學的深刻懷疑。


國學思維


黑格爾是“炮製”“西方(歐洲)中心主義”的始作俑者、向一切“他者”民族“(認為是奴隸、低等民族)精神殖民”的集大成者、暴發戶!憑著日耳曼軍國主義的崛起,他的思想強調“主子意志”,他是在文化領域充當了八國聯軍的頭子“瓦德西”!當華夏民族遭受滅頂之災時,很少有幾個像“老雨果”一樣站出來控訴,拋灑一點同情之淚!

我早年讀過,賀麟教授譯的《黑格爾早期神學著作》,平庸、乏味沒什麼才氣,匠氣十足。難怪他的對手叔本華,評價他的著作說是瘋子醉漢的胡言亂語,高足青年馬~說起他的哲學,稱是“黑格爾那大糞堆一樣的體系”。我也是不願把大好年華耗費在垃圾上而沒多去讀。

要拆解黑格爾的哲學,得從一個高維度“文化哲學”的高度,否則非被他的詭辯“忽悠瘸了”不可!

1.黑格爾的文化思想

德國中學校長黑格爾讀書較多,他的關鍵詞“絕對理念”或譯為絕對精神,與柏拉圖的“理念”有繼承,是在康德理性主義的滋潤下,使他用更巧妙的語言方式講神學,不過他竊取了東方老子的“道”及陰陽辯證法的博大精深的新內核,改為他陰暗、晦澀的語言術語敘述邏輯、自然、精神的演化過程。其實本質講的是“主子與奴隸”的關係,影射歐洲主子民族對其他亞非拉民族的殖民掠奪是神的旨意,“凡存在即是合理”。他稱拿破崙是“馬背上的世界精神”,雖然後者已侵入了他的家園,(不知這教授是咋想的!)必將征服歐洲、世界!一句話“弱肉強食”而已!這一思路被後來的尼采發揮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就是超人、希特勒邏輯的完成!

2.哲學思想

簡言之,黑格爾的形而上學或本體論,是以神秘的近乎神一樣的“絕對理念”為主的客觀唯心主義,和認知論上的辯證法為主導的思想體系。其《精神現象學》對後來的哲學心理學有影響。

3.值得一提的是其美學思想,我很早就能熟記他的名言:“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是不是很深刻?老傢伙厲害!

這是我們從華夏文明立場,所應該能做出的,理性的、積極批判的解讀方式!

樂活一家之言,不喜勿噴!一起學習,共勉!


樂活光陰


絕對知識就是黑格爾的絕對精神,即所謂客觀存在的絕對精神,實質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是世界本質是客觀存在的絕對精神,實質就是宇宙本質和規律。是對宇宙本質規律的獨特表達方式,即絕對精神,宗教叫做上帝,真主,佛。就好比有的人叫土豆,有的地方叫馬鈴薯一樣,叫法不同,說的本質上都是同一個東西。

黑格爾的辯證法只不過是這種絕對精神的展開和解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