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彈爆炸範圍巨大,美國飛機死裡逃生,為何轟6卻能輕鬆脫離?


氫彈爆炸範圍巨大,美國飛機死裡逃生,為何轟6卻能輕鬆脫離?

圖為日本原子彈爆炸畫面

眾所周知,各國在研發並且試爆核武器的時候,普遍會採用地面起爆、空投、地下起爆這幾個方式進行。其中,地面和地下核試驗是比較安全而且穩定的方法,在起爆之前可以將人員疏散,從而做到安全試驗。但是空爆核試驗在沒有彈道導彈的時候,都是由飛機進行投擲的,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飛機是怎麼跑過核彈,成功逃離死亡區域的。在這個問題上,美國似乎更有發言權,畢竟美國是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將核彈應用到實戰上的。

氫彈爆炸範圍巨大,美國飛機死裡逃生,為何轟6卻能輕鬆脫離?

B-29轟炸機為美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國分別在廣島和長崎投放了一枚原子彈。投放兩枚原子彈的,正是當時美國的主力轟炸機B-29超極空中堡壘,為了能讓B-29轟炸機順利承載原子彈"小男孩"前往廣島上空並且投彈,美國方面對執行任務的B-29轟炸機進行了改裝,並且要求機組人員做好防護措施。"小男孩"投彈45秒以後在距離地面600米的高度爆炸,B-29轟炸機此時已經飛出了6公里的距離,並且不斷利用俯衝增大速度避免墜毀,逃了過去。

氫彈爆炸範圍巨大,美國飛機死裡逃生,為何轟6卻能輕鬆脫離?

從雲端上看氫彈爆炸,場面壯觀而且危險

要知道,當年投放在廣島的原子彈爆炸當量只有15噸,轟炸機可以快速離開。但是在戰後,各國開始紛紛研發大當量的原子彈,甚至發展出了氫彈。要知道,這些傢伙可不是"小男孩"這種小不點,基本都是百萬噸級的爆炸當量,甚至蘇聯在新地島試驗的"沙皇炸彈"達到了5000萬噸的當量。當時,為了保證投彈的成功和人員的安全,蘇聯選用了圖-95戰略轟炸機,除了必要的結構改裝之外,還給"沙皇炸彈"安裝了減速傘,重量達到800公斤。投彈的圖-95在釋放氫彈後馬上掉頭撤離,即便飛出了45公里,仍舊有非常強的衝擊波。而在中國的核武器研發歷史上,也採取過空投氫彈的方式。

氫彈爆炸範圍巨大,美國飛機死裡逃生,為何轟6卻能輕鬆脫離?

以小男孩的爆炸威力為例,只要在爆炸前飛到海邊就是絕對安全的

眾所周知,核武器在爆炸的時候,第一階段的殺傷力主要來自光輻射和衝擊波,隨後會產生電磁脈衝和早期核輻射,在核爆過後會產生輻射塵。對於飛機而言,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如何降低光輻射和衝擊波的傷害。蘇聯投沙皇炸彈的時候,給飛機塗了銀白色的塗裝來降低光輻射,這一點在中國投放氫彈的轟-6轟炸機上面也得到了運用。解決了第一步,隨後就是衝擊波的問題。理論上,離爆心越遠衝擊波威力越小,而想要讓飛機在投彈後快速離開,除了選取飛得快的飛機之外,還要在彈體上加裝降落傘。

氫彈爆炸範圍巨大,美國飛機死裡逃生,為何轟6卻能輕鬆脫離?

圖為中國第一枚氫彈的畫面

一組數據顯示,中國在氫彈試驗時,投彈高度為10公里,在降落傘的幫助下氫彈延遲45秒爆炸,爆心高度在2960米的高空。而轟-6在這45秒的時間裡以最大速度進行飛行,氫彈爆炸時,轟-6已經距離爆心至少在12公里以上。當然,轟-6還需要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電磁脈衝會干擾通訊,此時就需要提前進行協調和飛行員高超的駕駛技巧來避免問題了。

氫彈爆炸範圍巨大,美國飛機死裡逃生,為何轟6卻能輕鬆脫離?

圖為執行過投彈任務的轟-6甲4251號機

總而言之,任何核武器試驗都應該考慮周全,不但要考慮核彈的情況,還要考慮飛機的情況,只有萬事周全才能讓試驗順利成功,機組人員安全返航。經過多年的發展,人類已經不再需要轟炸機投放核彈,全球的核威懾能力也進入了新的紀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