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初中群文閱讀教學研討會教學設計(一):敘事藝術中的反差


重慶市初中群文閱讀教學研討會教學設計(一):敘事藝術中的反差

【選文篇目】

《阿長與山海經》(七年級下三單元)《蘇七塊》(《俗世奇人》)

《安恩和奶牛》《木魚餛飩》(《林清玄集》)

【教學目標】

品讀市井小人逸事,探尋敘事中的“反差”,進一步感受形象的立體、道理的深刻、情感的濃烈,內容的豐厚。

【教學重難點】

對敘事藝術中“反差”作用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整體聯讀,初步感知(6分鐘)

(一)導入(用生活中市井小人的故事導入,最後引到世間萬象人生百態的主題)

(二)檢查預習(用投影儀來展示)(任務一:檢查預習 瞭解大意)

重慶市初中群文閱讀教學研討會教學設計(一):敘事藝術中的反差

我剛才注意了一個細節,就是大家總結人物事件的時候,大都用了一個詞“但是”(或者說都有轉折的意思)說明這幾篇敘事作品有些地方和你初讀課文心裡開始想的有不同對不對?(生:對)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個不同呢?因為我們四篇文章都在敘事中用到了一種藝術手法——那就是“反差”。我們今天就是要來一起探究敘事中的藝術手法——“反差”。

1、問題:什麼是反差?

出示反差概念: 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對比的差異程度。

2、在簡單的導入故事中帶領同學理解、分析和體會“反差”。

二、細讀文章,聚焦“反差”(任務二)(10分鐘)

1.熟悉《阿長與山海經》中的反差

2.正式走進任務二。細讀文章,聚焦反差,尋找剩下三篇文章中的反差。

重慶市初中群文閱讀教學研討會教學設計(一):敘事藝術中的反差


三、研讀“反差”,體會作用(任務三)(討論5分鐘分享7分鐘)

大家在三篇作品中找了很多反差,可是為什麼要用這些反差呢?(反差在敘事作品中是有作用的)

我們一直探尋的“反差”是敘事作品中的一種藝術手法,它就是作用於其事、其人、其情、其道這些方面。請仔細品咂剛剛找到的三篇文章中的反差部分,走進任務三,探究下反差對於記事寫人言情論道這些方面的作用。(小組討論交流)

1、反差使形象更立體

2、反差使情節更曲折

3、反差使感情更濃烈

4、反差使道理更深刻

四、任務四——綜合運用、試寫反差

有如此大魅力作用的反差只在我們看到名家名篇裡存在嗎?作品來源於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出現過反差呢?有同學來說說嗎?(請同學來說)

看來生活中確實也存在大大小小的反差。那現在我們能不能又把這樣一些反差落實在筆尖呢?請同學們課後完成任務四,“盼望著,盼望著,我的超長暑假終於來了……”

板書上 反差 :反差使情節更曲折

反差使形象更立體

反差使道理更深刻

反差使情感更濃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