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的名家的散文有自相矛盾的情況?

donglei1097



松竹118


“這種變化必然表現在文章中。到了老年,如果想出文集的話,怎樣來處理這樣一些思想感情前後有矛盾,甚至天翻地覆的矛盾的文章呢?這裡就有兩種辦法。在過去,有一些文人,悔其少作,竭力掩蓋自己幼年掛屁股簾的形象,儘量刪削年輕時的文章,使自己成為一個一生一貫正確,思想感情總是前後一致的人。”

以上摘自《季羨林文集》,季羨林先生所以被國人推崇,那是因為季老真誠正直,學養深厚,不裝,不作。連自己年輕時想多和各地的女人多發生關係,看女排比賽其實真正想看的是女人的大腿……諸如此類的記述,一併收入自己晚年的文集,出版社問及是否刪掉這些章節時,季老答到:隻字不改!試問如今文壇,誰敢?誰會?誰願意?大師被人感念,還因為大師也是凡人,也食人間煙火,也會犯錯,偶爾也生不害人的小邪念……(圖片來自網絡)





楚襄蠻


人的成長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已到而立之年,也會常常陷入到自我感覺幼稚、迷惘、焦慮、時而自信到爆又時而自我懷疑否定到抑鬱等等各種矛盾對立不安的情緒中,故而,作者的作品在思想、觀點表達上常常出現前後矛盾對立的情況太正常不過了。無需更改,每個時期的表現都是真實的你,一些年後回過頭來,你會感謝那些文字的原汁原貌,你會會心地一笑,原來那個時候我是那麼地搞笑哈!

不過,話又說回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不管一個人怎麼改變,他的核心價值觀基本不會改變,所以,一個正直的作者一定是一個始終如一的真實的人。


雪玫瑰997


人,生而是一個變化的過程,人生的閱歷和感受會變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再名家,更是重感受重體悟的一個群體,所以,他們不同時期的文章會有不同的感觸,甚至有自相矛盾的觀點,也是很正常的了!對於文章,關注其給予我們的感悟,感恩其給予我們的警示與幫助,比對比其不同時期的文章的理解更有意義!



這裡靜好


這些名家多數有“為人”的經歷,而人是在矛盾中成長起來的,所以這些名家所言有矛盾之處了。


朱亮大叔


很正常啊,人都有心情好壞之時,寫出的東西、表達的情感自然有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