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教育干部下“沉”一线 当好疫情防控“排头兵”

一大早,宁波市教育局组织处副处长许琳就穿越市区驱车20多公里来到了海曙区横街镇桃源村,在一个有着200多户村民的小区当起了“守门人”。

“现在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防控上的一个小小疏漏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不能掉以轻心。”许琳和当地的镇村干部协同作战,为保障老百姓安全健康筑牢防护墙。

在宁波市教育系统,像许琳一样冲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的党员干部分散在多个村和社区。“将初心镌刻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让党旗飘扬在抗疫的每个角落”是他们的共同信念。2月4日晚9点多,宁波市直机关工委在群里发出机关干部下沉到乡镇(街道)一线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刚发出,名额就被迅速“秒杀”完。

这批机关党员干部第一时间组成了志愿服务队,根据市里统一安排,第一批自2月6日起分赴宁波海曙区横街镇下属的5个村庄开展工作,包括凤林村、林村、梅梁桥村、万华村和桃源村。他们与镇村干部同组配合,协助村里落实劝返点体温测试、登记备案和外来人员劝返工作,同时做好村里疫情防控宣传工作,确保防控不留死角。

“希望我们的到来能够为他们有所分担,共同战胜疫情。”市教育局督导处处长陈纪明被分配到的服务点万华村比较特殊,不仅外来人口多,此前还出现了一例确诊病例,目前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隔离治疗。为了防范于未然,村口防疫措施十分严格,谢绝一切来访人员和车辆进入。

“关闭了村子多个出入口,仅留有一个出入口,对每一个进来村子的村民进行登记,看起来很简单的工作,却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令陈纪明感到欣慰的是,大家的防范意识提高了,当天贸然出门的村民很少,半天下来不到20人。

市教育局国教处处长胡宇和村里的几名工作人员驻守在桃源村丁严解放桥路口,这是附近三个村村民出入的主要交汇点。胡宇一天下来基本没喝过水。“只有每天中午回村吃饭的时候,赶紧喝上两口就作数了。”胡宇深切体会到乡镇(街道)基层一线工作的不容易,“他们身处联防联控的末端,又是直面潜在病患的前端,肩负的压力不小、付出的努力更多!”

座落在梅梁桥村的宁波市居士林安养院,里面住着超过100位高龄老人,这些老人成了值守人员的重点关注对象。“好在村里前期工作很扎实,日常检查也很全面,老人们的自我防护意识还算高。”市教育局职教处吴勇说,两天下来,有些是来看望老人的儿女,偶尔也有些老人打算出门遛弯。“为了减少人员的流动性,我们都进行了劝返。”

除了宁波市教育局,海曙、江北、鄞州等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机关党员干部也都纷纷主动请缨,冲到了各地疫情防控狙击战的第一线。

宁波教育干部下“沉”一线 当好疫情防控“排头兵”
宁波教育干部下“沉”一线 当好疫情防控“排头兵”
宁波教育干部下“沉”一线 当好疫情防控“排头兵”宁波教育干部下“沉”一线 当好疫情防控“排头兵”

江北区教育局启动了“干部下沉支援社区(村)行动”,领导班子带领60名机关干部和学校教师到洪塘街道和庄桥街道参与重点村值班值守、群防群控工作。

沈军民是江北区教育局的一名普通科员,在洪塘街道西洪村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期间,积极配合村干部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村内人员信息排摸分析、人群管控和疏导等工作。期间,沈军民发现西洪村缺少医用口罩,在自身供给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主动将自家储备的50个医用口罩捐给西洪村。此外,他又自掏腰包为村里购买了40斤消毒酒精供防疫所用。

“现在正是疫情预防的关键时期,请大家停止一切聚会、走亲访友等活动……”每天清晨,鄞州区文华小区的宣传小喇叭像闹钟一样准时响起。带着小喇叭在小区内四处“巡逻”的正是鄞州区教育局机关党员王福光,有着近20年公共卫生经验的他,主动要求到人员较为复杂的小区宣传防控疫情知识。每到一处,他都会提醒外出人员戴好口罩,走到哪,他的小喇叭就宣传到哪。

“危难时刻显担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的党员干部一个个挺身而出,主动请‘战’,展现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宁波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朱达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