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一日”:疫情下的全民纪录计划,寻摄影+剪辑

2020年2月9日,请大家拿起手边的设备(手机、相机、摄像机均可),拍摄自己在“任何时刻”或独处,或与家人、恋人、同事在一起的生活片段,并于2月10日发送给我们。如果,你是具有驾驭大量素材,且有电影剪辑经验的剪辑,也可以和我们联系,我们需要你。

朋友们好:

我是大象纪录的创始人之一秦晓宇。

这几年我们先后拍摄了工人诗歌纪录电影《我的诗篇》和《炸裂志》,聚焦临终关怀医院老人的《最后的时光》,以及表现新疆童年生活的电影《第一次的离别》。这些作品题材迥异,但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就是让社会聚光灯之外的普通人成为电影的主人公,发掘发生在当下中国的、一个个不为人知的真实故事。我们的创作理念,借用哲学家本雅明的话说就是:“历史的建构,是献给无名者的记忆”。

“余生一日”:疫情下的全民纪录计划,寻摄影+剪辑

今天,我们特别强烈地想要创作一部全新的纪录片作品,而恰巧看到这封信的“你”,很可能将成为片中的主人公之一。

庚子年关,一种诡异的病毒横空出世,它一手导演的疫情、隔离、恐慌与焦虑席卷中国。作为纪录片创作者,我们渴望去拍摄一部扫描中国的全景式纪录片作品,但现实却是:除了足不出户的长假、陷入真真假假的消息的漩涡,除了限行与逆行、口罩的抢购与捐赠,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烦恼揪心多日,心有不甘的我们忽然想到,也许可以邀请被疫情影响了生活的每一个“你”,跟我们合力来完成这部纪录片作品——用你每日刷屏的手机。

为此我们发起此次全民纪录计划:

在2020年2月9日(是的,普普通通的一天),请大家拿起手边的设备(手机、相机、摄像机均可),拍摄自己在“任何时刻”或独处,或与家人、恋人、同事在一起的生活片段,并于2月10日发送给我们。

我们不介意你拍得是否专业,但求可贵的真实——将真情实感、肺腑之言流露于真实的生活。

你发给我们的素材,可以是一个镜头,也可以是你剪辑后的片段,长度在2分钟以内为宜,最多不要超过5分钟。

在素材的最后,我们希望你能面对镜头,就这场疫情对你的影响说点心里话,譬如,你害怕什么,牵挂什么,你因此领悟了什么,或希望什么。

“余生一日”:疫情下的全民纪录计划,寻摄影+剪辑

2月11日开始,我们会邀请优秀的剪辑师和我们一起工作,用这些素材来完成一部纪录片作品。如果你的素材被选用,你当然也就成为这部影片的主创之一。

这件多少个“你”合力完成的作品,我们将命名为《余生一日》(One More Day)。这“余生”,或许会让人想到“劫后余生”,但更多人应该会想到那首歌,“往后余生,风雪是你,平淡是你”;而“余”有“我”的意思,所以也可以理解成“我生命中的一天”。

“一日”,十二个时辰。我们将按照你提供的素材所拍摄的具体时刻,把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处境下的人们的生命片段,精心筛选剪辑进一个从2月9日0点0分到2月10日0点0分的时间结构里,以此构成一篇中国人的影像日记,记载下疫情中吾国吾民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尤其是身处疫情重灾区的你、正在救治他人的你、被隔离的你,我们特别渴望你的参与,哪怕只是顺手一拍。那将是在漫天流言中,你为世界努力呈现的一己之真——那往往被遮蔽的,其实弥足珍贵的一己之真。它将证明,你我都是独立的个体,但绝不是一座座孤岛。

“余生一日”:疫情下的全民纪录计划,寻摄影+剪辑

图片来自新京报

《余生一日》是大象纪录开年决定全力做好的第一件大事。作为纪录片创作者,我们深知这部作品的意义——

记录是为未来而著史,因为我们太健忘了,容易重蹈覆辙;

记录是对生活世界的追问,疫情肆虐,如当头棒喝,当此际,每个人都该发出自己的天问;

哪怕只是无所事事地自囚在家,当你用手机镜头对准这无聊,这无聊也许就有了意义。

我记录故我在,莫让余生一日,成了过眼烟云。

对于每一个参与拍摄的你,这或许只是举手之劳,然而却有着比所有摄制组去拍摄更非凡的意义。

每个人都是时代的记录者,全民纪录的方式最大程度地规避了摄制组模式的主观和局限,以其最宽广入微的拍摄,来实现真正扫描中国的全景式纪录。

疫情肆虐,我们坚信镜头所到之处,尽是值得记录的生命片段,这十二个时辰的生活发生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点点滴滴都是见证,也是我们合力写给未来的启示录。

当然,这在中国还是一次从未有过的影像行动,也是众人合力创作一部“全民电影”。

我们的计划是,一个多月后完成所有后期制作工作,并通过合作的视频网站发布这部作品,让它带着众人的情感与记忆在人世间流传

郑重提醒,素材拍摄只须聚焦自己的生活,千万不要冒险进入陌生的地方,更不要因拍摄而违反防疫禁令。

立春之际,让我们一起播下一颗种子。

大象纪录 秦晓宇

2020年2月5日

特别说明

  • 请将拍好的素材上传至百度云盘或腾讯微云,加密分享并发送链接和提取密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文件请注明拍摄的确切时间(具体到分钟)、拍摄设备、拍摄地点、被拍摄人物(人名/职业/身份),可使用word文档说明。如用手机拍摄,请一定要横屏拍摄
  • 请务必上传原始素材,或通过专业工具进行转码。通过微信发送等方式转发过的视频压缩严重,很可能无法使用。
  • 素材清晰度能达到高清1080P以上为佳,格式请优先MP4、MOV格式,其他特殊格式最好可以转码后提交。
  • 所有素材提供者均需保证所提交拍摄素材已获得被拍摄者同意,不得侵犯他人肖像权、版权。
  • 所有素材提供者均视作已无条件同意授权制作方大象纪录使用其所提供视频。
  • 素材一经采用,视长度与质量不同,我们将提供200-1000元酬劳答谢。当然,你也将作为主创团队,出现在这部影片最有分量的位置。

大象纪录,大象点映的兄弟品牌,由导演吴飞跃、制片人蔡庆增和导演秦晓宇联合创办,专注于纪实作品的创作和出品。

2015年,出品纪录电影《我的诗篇》,入围2015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IDFA,全球最大纪录片节)最佳新晋纪录片导演奖,并斩获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纪录片;

2018年,出品表现新疆童年生活的电影《第一次的离别》,斩获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国际评审团最佳影片,第31届东京电影节 “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第43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新秀电影竞赛单元(华语)火鸟大奖等多项大奖;

2019年,出品纪录电影《时光机》,斩获美国翠贝卡电影节纪录片单元最佳摄影奖。

创作中的作品有:《我的诗篇》三部曲第二部、跟踪拍摄“爆破诗人”陈年喜的《炸裂志》,聚焦临终关怀医院老人的《最后的时光》,跟踪拍摄新疆儿童的纪录片《阿帕》,讲述监狱生活的中国-巴基斯坦合拍片《囚徒》。

本文为作者 大象微纪录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107cine.com/stream/121646

大象微纪录

上海易腾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腾影视),是国内优秀的电影创作和宣发机构。 旗下的“大象纪录”是国内最优秀的纪录片和电影创作机构之一,曾拍摄多部优秀电视纪录片、纪录电影,并建立了一个分布全国的纪录片热爱者社群。2016年,“大象纪录”与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致力于让学术和市场更深入互动,共同推动中国纪录片的成长。 旗下的“大象点映”是一个虚拟艺术院线,一个基于电影爱好的社交平台,颠覆传统宣发从“宣传-发行-影院-观众”的销售模式,通过点映的方式,帮助更多优质电影在影院排片。 企业成绩: 2017年,获得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电影发行许可证” 2016年,《我的诗篇》获第六届中国影视“学院奖”年度最佳纪录电影奖 2016年,“大象纪录”项目同时获得国家财政部、上海市两级的文创基金奖励 2016年,获得2016年第24届上海影评人奖 - 最佳新人新作奖 2015年,获得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2015年,《我的诗篇》获得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电影公映许可证” 2015年,《我的诗篇》获得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纪录片 2015年,《我的诗篇》入围第52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最佳剪辑 2015年,《我的诗篇》入围第28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IDFA,全球最大纪录片节)最佳新晋纪录片导演奖 2015年,《我的诗篇》获得2015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年度最佳纪录片和最佳音效两项大奖 2015年,《我的诗篇》获得2015年第五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纪录电影奖,并同时获得最佳创新奖、最佳长纪录片奖和评委会大奖的三项提名奖 2015年,成为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战略合作伙伴” 2014年,获得500万的天使投资,成为国内首批获得天使投资的纪录片公司 2014年,微纪录片《黏黏的年糕》获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委员会颁发的“第 20 届中国电视纪录片短片好作品” 2014年,微纪录片《钢琴王子遇见美食大师》,获“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人文类最佳短纪录片提名奖” 2014年,微纪录片《不死的梦想》,获“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人文类入围奖” 2014年,微纪录片《食品的良心》,获“我的长辈”微视频作品征集公益系列活动“人文关怀优秀奖” 2014年,微纪录片《做人》,获“我的长辈”微视频作品征集公益系列活动“三等奖” 2013年,微纪录片《食品的良心》(3百万点击量)入选56网2013年度十大微电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