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突然發現父母與你三觀不合,你會怎麼辦呢?

塗偉媛


正確的說,和子女三觀一致的父母才是少數,三觀不和的父母孩子是多數,這叫代溝!子女不要想改變父母,因為幾十年他們就是這樣過來的,改也改不了,孩子唯一能做的就是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要被他們的落後觀念拖下水


更好234


跟父母三觀不合,如何調整自己心態。

我也深有體會,覺得跟家人的問題是無解的,除非能分開住才能得到解決,否則真的無解,只能自己吞下委屈,而且要永遠吞!我是跟爺爺奶奶住那種,父母從小隻生沒養那種。爺爺奶奶那代的思想更是頑固到沒邊那種,尤其是爺爺,生活的跟猿人時代一樣,什麼都捨不得,洗衣服舍不水。我想自己洗衣服,但他不讓,說我洗的廢水。他洗把外衣和襪子還有掉色的衣服居然都放一起了,我看到趕緊把襪子和深色物件撈出來了,然後還說給我洗衣服還落埋怨。拜託,是我想自己洗不讓我洗,真是委屈到爆炸!我有時會趁爺爺不在家,或者他睡覺時偷偷自己洗兩件衣服,但這樣覺得心好累呀!像類似這種奇葩的事情還有很多,反正就是跟家人都三觀不合,也根本沒有解決辦法,除非分開住,否則真的無解。

隨著你慢慢長大 有自己的思想了 可以理解 以後會懂得父母的



中敘君


經濟獨立,離開視線。相處中及時制止不合三觀的強聊。

我一年不回家幾回,回家待不了幾天。父母本身也是聚少離多,全家準確理解和貫徹“一個小家,一家兩制”的基本方針,抓大放小,各自為政。他們兩口子的事於公於私我不過問,我自己工作生活按自己規矩辦。家裡規矩是“拒絕黃賭毒”,我自己原則上儘量不坑爹,緊急合理需求會請求友軍支援。

每次回家,談話的重點一定要抓住,貫徹執行就妥妥沒問題,看個電視逛個街吃個飯的抗幾天夠用,不行就讓父母旅遊,轉移話題妥妥的。

談話時對母親:不老,好看,適合你,漂亮,便宜,幹得好。

談話時對父親:軍事、政治聽他講。多思考,多動手,多看書報。最重要的是聽!軍事政治理論別反駁他的權威!想辯論找別人去!

談話時對全家一致言辭:工作順利(其實迷茫),過得開心(其實宅還有低迷期),男朋友挺好,過兩年結婚(作為單身狗,我感謝軍犬前男友的擋刀無敵BUFF和護盾功能),身體健康(又感冒發燒了好想求安撫啊~~~~(>_

答主目前座標包郵區,家在高鐵兩小時內距離,我名下房子首付是我媽出的,貸款我自己在還,駕照學的比較晚,還在考,買車預算家裡出,超支得自己貼(然而房貸小婊砸已經讓我力不從心╮(╯▽╰)╭)。

總之,彆著急!記住!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活蹦亂跳的變態老阿姨



我高興18


三觀可以改變,但是需要生活的歷練才能真正改變。

你是年輕人,不衝動能叫年輕人嗎?衝動和謹慎,是沒有對錯定義的。衝動的時候把事情辦成了叫果斷,辦砸了叫魯莽。謹慎的時候把事情辦成了叫嚴謹,辦砸了叫寡斷。

你不衝動就不會犯錯,你不犯錯就不會吃虧,你不吃虧就不會真正改變自己,不改變自己就不會成長。

你太謹慎就會缺少行動力,缺少行動力就會缺少實踐的機會,缺少實踐的機會你就會缺少成功的機會,缺少成功的機會你就不會成長。

謹慎與衝動都要有度,你的父母不是謹慎,而是經過生活的歷練掌握了這個度。比如你說的以牙還牙,他們不是不會以牙還牙,而是認為那樣做不值得。假設你的權益受到極大的傷害,他們也不會聽之任之的。而保護自己權益的方法也不只有以牙還牙一種方法,要不然還要法律幹什麼?

綜上所述,你就做自己就好。在生活中你會慢慢的改變三觀,而對於事物是用衝動的情緒處理還是用謹慎的情緒處理,隨著閱歷的增長你自然會知道什麼樣的三觀才是正確的。



我的寶貝叫鬧鬧


三觀不合是正常的,任何一個人都可能和別人三觀不合,加上生活方式、思想方式不同,大家想法都會不一樣的,而爸爸媽媽一代人思想已經比較僵化了,不是很容易改變他們的思維方式,你就想雖然媽媽爸爸很多事情上不應該再插手了,但是在爸媽眼裡我們永遠是孩子,無論你多少歲,爸媽還是一樣對待,不過你應該證明你成熟了,你有自己的思想並且比他們的正確,你可以獨立處理好事情,他們才敢放心,他們才願意少干涉一點,爸爸媽媽受教育程度不如我們加之被生活打磨,他們固化一些東西很正常



舒舒你舒舒


這個也不能說是三觀不合吧,只是為人處世的方式不同罷了,也沒有本質的對錯。個人覺得凡事都得相機行事,一味的忍讓有時候只會助漲一些人的囂張氣焰,讓人覺得你好欺負。另一方面,與人和善。父母大概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能過去就算了,寬容一點,退一步海闊天空,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與人斤斤計較,只會顯得自己很沒有度量,與他人爭長短,到最後可能也只是兩敗俱傷。題主也發覺自己性子衝,可以適當收斂一些,但也不必一味忍讓。對事對人,面對能說的通的人,就好言相告,不要一來就撕破臉。還有父母可能是怕你受到傷害,畢竟現在社會上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甚至危及生命的案例也有。保護好自己,也莫人善被人欺,性格很難改變,不是大是大非的問題,應該可以和父母折衷相處好。


蝸牛書局


基本上,很多話題不會跟父母聊的。

只需要你盡力去理解他們,無需強求他們能夠事事理解你。

父母學識,見識,生長的環境與我們有著很大的差異,這就決定了在很多事情上你們是會存在分歧的。如果你非常有耐心和恆心能夠慢慢去改變他們,並且讓他們的步調能能夠跟上你,你可以去做。但我個人認為,很多事情上面,是無法強求的,三觀不合這種東西,原本就是比較虛的東西,無法強求三觀一致。

如果你能夠真正去理解他們的生存環境,他們的遭遇,你就可以去尊重他們。

小時候,我們的想法,他們也無法理解,只是隨著我們長大,我們慢慢的走出小圈融入了大圈,見到了更大的世界,我們的三觀慢慢的塑造,讓我們更好的融入這個世界。

始終認為,我們的三觀,不僅僅是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發展,也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去理解和尊重別人。


除非明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日積月累,耳聞目染,上行下效,塑造了孩子三觀的雛形。孩子與父在三觀上存在差異,客觀有所存在。但孩子與父母三觀完全相悖,所見甚微。突然發現與父母的三觀不和,有兩種可能:一,你變得優秀了,超越了你的父母。你通過接受正規系統的教育,塑造了正確,正直,正義,善良,淳樸的思想和思維模式及行為準則。二,你萎靡墮落了,落後或與父母的意願背道而馳。你接受和汲取了教育和社會的負面影響,思想畸形,行為邪惡,是非不明,對錯不分,市儈利己嚴重。處理問題首先要站在正確的角度,持有公正的思想思維模式,公正地評定自己,正確地對待父母。如果父母的三觀意思是錯誤的,那麼你就要堅持自己的三觀意思與行為,用事實和結果證明你的正確。


三清山居士


都說兒孫自有兒孫福 父母生你養你 教育你 當你長大成人後 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 三觀不合 你們也不可能在一起過一輩子 只要都能健康快樂比什麼都重要 父母都是為下一代著想的 只要子女過的好 其他的不太重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