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怎麼正確戴口罩,小心這5種錯誤戴法


  疫情防控阻擊戰正緊張進行,口罩成為每個人的必備物品。可是,你會正確使用口罩嗎?我們整理了戴口罩最容易犯的五個錯誤,幫你避坑,不再浪費。


錯誤 1:戴“漏氣口罩”


  有的人口罩自以為戴好了,實際上卻不然。因為漏掉了很重要的一個步驟——鼻夾處沒有完全貼合。


  口罩上方沒有貼合,呼出來的氣體都跑到眼鏡上,而外界的病毒及其他有害微生物,也進到口罩與臉頰之間。


  這種洩露到底有多嚴重?日本 MBS 電視臺的一檔節目,講述了背後的“危害”。


  節目組找到一位女士,故意不貼合口罩的鼻夾處:


教你怎麼正確戴口罩,小心這5種錯誤戴法


  醫生使用特殊設備,測量出口罩外側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有多大機會穿過口罩進入口罩內側和你的身體:


教你怎麼正確戴口罩,小心這5種錯誤戴法


  測試結果出乎意料,有害物質洩露率達到 100%……


教你怎麼正確戴口罩,小心這5種錯誤戴法


  也就是說,這樣戴口罩,等於沒戴。


  口罩與人臉留有縫隙,呼吸時的氣流會流向縫隙,會嚴重降低口罩的過濾作用。


  正確做法是,戴口罩時多做兩步:


  按按鼻子,貼緊下巴,越嚴實越好。


教你怎麼正確戴口罩,小心這5種錯誤戴法

教你怎麼正確戴口罩,小心這5種錯誤戴法


錯誤 2:戴口罩不分正反


  不少人以為口罩白麵朝外。其實,這就是典型的戴反口罩。


  為什麼一定要深色朝外,淺色(白色)朝內?


  口罩其實是多層結構,以常見的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為例,共三層,外層阻水、中層阻隔微粒,內層吸溼。


教你怎麼正確戴口罩,小心這5種錯誤戴法


  本來呢,人呼出來的氣體比較潮溼,而內層與口鼻接觸,正好能吸溼保持口罩乾燥,能阻擋病原體。


  如果戴反,外層朝內,呼出的水蒸氣無法透過,戴一會兒就溼了,口罩潮溼就喪失了阻擋作用。


  正確的方法只要記住兩句話:


  有顏色的面朝外,沒顏色(白色)的面朝內。


錯誤 3:摘口罩時碰到口罩外側


  生活中,有不少人是這樣摘口罩的:


教你怎麼正確戴口罩,小心這5種錯誤戴法


  其實想想就知道,口罩能阻擋有害的病毒、細菌,最外面那層肯定是最髒的。


  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主要傳播方式有兩種:飛沫傳播、接觸傳播。我們通過口罩阻擋了飛沫,如果用手直接從外摘下,則為病毒打開了接觸傳播的通道。


  如果忘記洗手,再去摸鼻子揉眼睛,病毒就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人體。原本用來阻擋病毒細菌的口罩,卻成了疾病的傳播者。


教你怎麼正確戴口罩,小心這5種錯誤戴法


  正確的摘口罩方法,記住兩點:


  • 不要接觸口罩外側,拿住掛耳繩取下即可(類似下圖所示)
  • 脫下口罩後要洗手,沒有洗手條件不摘口罩


教你怎麼正確戴口罩,小心這5種錯誤戴法


錯誤 4:口罩噴滿酒精或高溫蒸煮


  前面我們說過,即使是最普通的一次性醫用防護口罩也是多層結構,外層阻水、中層阻隔微粒,內層吸溼。


  而外層之所以能阻水,是因為藉助了液體表面張力。最常見的利用液體表面張力的阻水材料,就是荷葉,水珠落在荷葉表面不會散開吸收,只會形成水珠滑落。


  口罩外層也有類似的阻水效果,如果用大量酒精或高溫蒸煮處理口罩,會導外層材料變性,對水(血液、唾液)的阻擋能力下降,口罩的過濾功能會大大降低,甚至失效。


  其實,只要不是去過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如醫院),可以循環利用的口罩不必消毒。


  正確的方法是:對於可循環使用的口罩,直接晾在乾淨、通風的地方,或存放在清潔透氣的紙袋裡即可。(紙袋方便打孔透氣)


教你怎麼正確戴口罩,小心這5種錯誤戴法


錯誤 5:不管去哪都戴口罩


  由於近期感染人數增長得很快,不少朋友到哪都戴著口罩,口罩消耗得很快。


  其實對於健康的成年人來說,如果是個人獨處,例如自己開車、散步,只要沒有特別密集的人員接觸,感染風險很低,可以不戴口罩。


  可能很多人會問,我怎麼判斷感染風險是高還是低?


  別急,就在 2 月 5 日國家衛健委等權威機構聯合發佈了《口罩選擇與使用技術指引》,看看下面這張圖,就知道什麼時候該戴,什麼時候可以不戴了。


  畢竟口罩珍貴,且用且珍惜。


教你怎麼正確戴口罩,小心這5種錯誤戴法



來源:丁香醫生(ID:DingXiangYiSheng),策劃:Bruce,責編:KK feidi,本文經由公共衛生執業醫師李加審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