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當各大媒體把“武漢疫情”情況公佈於眾的時候,我們開始慌張,家家戶戶大門緊閉,昔日喧鬧的街道變得冷冷清清。

孩子們巴望著窗外,渴望著早日結束寒假,早日開學,早日走出家門。

這樣的時刻,電影明星、歌星、網紅都顯得那麼的暗淡無光,電視劇、動畫片、手機遊戲都索然無味。

我們期盼著醫術高超的救星出現——

當鍾南山院士挺身而出的時候,我們彷彿看到了一道金光透過黑壓壓的烏雲直射下來。

陽光灑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給我們無限的希望,我們才深刻地認識到誰才是應該追捧的大明星。

所以,當孩子再問:“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

我們可以堅定地告訴他:

要做一個有知識的人。知識不僅能改變我們的生活,還能救人於水火。

當危險來臨的時候,你不是害怕,而是用自己的知識去戰勝危險,用自己的勇敢和擔當去化解災難,成為國家和人民的中流砥柱!

學好科學知識,不僅對個人有利,更對我們的國家有利:力挽狂瀾於國家、人民於水火之中。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第一生產力,國與國之間的較量是就是科研技術的較量。

我們雖然生活在一個和諧有溫度的國家,但是要知道這個世界並不和平。

看看被美國攻打後的敘利亞,多少家庭流離失所,多少孩子無家可歸,每日的炮火似乎是常態。

再看看被美國刺殺了將軍的伊朗,伊朗國人人痛批美國的卑劣手段,但又能耐他何?只因美國太強大啊!

再想想1840年的我們,鴉片戰爭的失敗,我們遭受了多大的磨難和屈辱。

現在好不容易繁榮昌盛了,但依然有許多雙眼睛在虎視眈眈地望著我們,他們害怕我們的崛起,見不得我們好。

現在的戰爭不僅是導彈大炮的比試,更是生化武器的較量。

我們的國家只有掌握先進的科研技術,才能更好地抵禦他國對我們的各種恫嚇、威脅(包括威懾力更強的生化威脅)。

讀書是一種責任。

這種責任,用周恩來總理的話說就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用儒家經典概括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還有北宋大家張載著名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讀書,不是為了成為網紅明星,不是為了成為富豪權貴,而是為了成為國家更有用的人才。

孩子是民族的未來、是國家的希望、未來的生力軍。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

我們要把他們往正確的方向引導——強化擔當責任,塑造民族魂魄。

讓更多孩子成為頂天立地的人、敢於衝鋒的人、無私擔當的人、胸懷家國的人。

經過這次病毒,讓我們真正認識到,未來我們需要什麼?希望國家要重視起來,多鼓勵,多培養出科學技術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少年強則國家更強,科技人才才是國家的希望,科技人才才是國家的未來。

重視什麼(醫學家)!

需要什麼(科學家)!

熱愛什麼(研究家)!

同時也要明白娛樂圈的(戲子)不是重要培養項目,也不必太過在乎,千萬片酬也該好好嚴格管控,嚴格整頓。


分享到:


相關文章: